大家都知道电视中是皇上和太后容不下曹琴默,所以才让身边的人给下了药。正好华妃当时自裁,曹琴默梦魇以至于自责身亡。这是一说,还有一说是甄嬛和温实初密谋在曹琴默的饮食汤药里下毒,这才使曹琴默死去。
但是无论哪一种都跟甄嬛脱不了干系。
首先,第二种死因本就是甄嬛下手做的,所以,咱们要说的是第一种。那就是皇上和太后下手。
为什么皇上和太后要下手害死曹琴默?说是因为曹琴默背主忘恩心肠歹毒阴鸷。但是,这一点是因为曹琴默进言要处死华妃才引起的。
其实大家想一想,曹琴默为什么要进言害死华妃?你要说曹琴默憎恨华妃,那为何不早早进言呢?其实,曹琴默早就想进言杀华妃。只是,曹琴默心中不确定皇上的心意如何。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察言观色在确定皇上的心意。此时,甄嬛正得其时,告诉曹琴默说:“襄者,助也。皇上选这个字做封号大有深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曹琴默的位分是皇上需要人扳倒华妃,而曹琴默正好抓住机会才有这个位分。曹琴默是聪明人,怎能不知道甄嬛的意思。接着又说:“只是华妃虽然是降位为选侍,但毕竟皇上碍于情面也不能太为难她。”这句话就是提醒曹琴默。一来华妃虽然贬黜但皇上没有理由杀华妃,所以,还需要曹琴默相助。二来,要是不除去华妃,以后曹琴默可能就有麻烦。这样一来曹琴默怎么可能不上当。自然是要进言除掉华妃。所以,无论如何,曹琴默之死都是甄嬛的缘故。
当然,从一开始甄嬛和曹琴默就不是伙伴关系。她两本就是相互利用。曹琴默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华妃不可靠,莞嫔更不可靠。利聚而来,利尽而散。”其实,在曹琴默和甄嬛的心中都是明白的,大家都需要扳倒华妃所以才聚在一起。只是各自都有需要的东西罢了。甄嬛要华妃死,曹琴默要的是尊贵的位分。如此说来,一拍而和。曹琴默出首华妃,甄嬛坐收渔利,适当的时候进言皇上加封曹琴默。大家皆大欢喜。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曹琴默对甄嬛做过什么,推甄嬛撞击有孕妃嫔,借温仪帝姬陷害甄嬛,拿玄清离间甄嬛和皇上,甄嬛小产故意一句话也不劝华妃才让甄嬛小产失宠,华妃贬黜。这一件件,曹琴默知道甄嬛已经清楚,而甄嬛自己也暗暗记着。不过,都有统一的敌人所以,才暂时合作罢了。两人心中雪亮,华妃倒台,早晚是要和对方斗个你死我活。
所以,甄嬛早早就防患于未然。当然上面说的只是甄嬛暗中设圈套借助皇上和太后之手害死曹琴默。其实,这一说法大大不通,甄嬛又怎么知道黄上台后一定会下毒害死曹琴默,说不定只是不宠爱或者打入冷宫呢?说实在的,只是忘恩负义,心肠阴鸷的话,大可以不宠爱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杀掉呢?更何况温仪帝姬还那么小怎么能少了生母的关怀呢?所以,还是原著的说法最可靠,那就是另一说法--甄嬛和温实初下毒害死曹琴默。
甄嬛知道华妃死后曹琴默必定会和自己斗个你死我活,而且自己和曹琴默积怨已久,曹琴默害自己那么多次,若不是华妃需要扳倒自己怎能饶过曹琴默。所以华妃死之前,甄嬛早就计划好了。
温实初提前半月在曹琴默的饮食汤药中下毒,计算这日子等到抓住华妃火烧宫殿处死之后,正好是毒性日积月累爆发之时。甄嬛下的药能制造梦魇的效果。正好华妃之死是曹琴默造成,如此所有人都会以为是曹琴默自己患心病而死。自然不会怀疑到甄嬛头上。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甄嬛太狠了。其实,自从甄嬛滑胎之后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冰清玉洁的甄嬛了。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深宫斗争的资深者。不再害怕沾染血腥。而且心思也更加深沉,可以和端妃一样了。
记得华妃放火烧甄嬛吗?华妃临死之前也不承认那是自己做的。一个要死的人为何要抵死不认这个事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华妃做的。其实那是端妃的阴谋。至于端妃如何做的,以后再说。但是,甄嬛没有说明而是将错就错,害死华妃,之后和端妃谈话间也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可见当时甄嬛已经把人心猜度到何等地步。
所以,曹琴默虽然心思很深,但是,甄嬛无论是心性还是其他早已今非昔比,折在甄嬛手里曹琴默不怨。
好了,人都死了,自然没什么再说的了。明天说说甄玉娆和玄汾吧。这一对算是很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