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的一生很多的时候其实都是很无奈的。从舒贵妃到册立皇后再到后来太子之位。无论哪一件都无不表示着先皇的无奈。
舒贵妃虽然得尽先皇的宠爱,但是,即使如此先皇也不得不宠爱其他的女子。最后更是生下了九个皇子。先皇独宠舒贵妃这是不用再说的了。但是就算那么独宠,还是没有当上皇后。不是先皇不想把舒贵妃封为皇后,而是皇上不是能由着自己罢了。
后宫的妃嫔,前朝的牵绊。都是皇上不得不考虑的。舒贵妃是百夷人,无论如何后宫前朝都不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坐上皇后的宝座。其实,就算舒贵妃不是百夷人,有后宫前朝那么多势力的阻碍,也是很难当得上皇后的。
太子之位其实更是如此。所以,先皇因为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封自己喜欢的人为皇后,喜欢的儿子为太子。只能很无奈的拖着。但也是拖着造成了以后****的局面。
先皇和当今的皇上相比。其实有很多的不同。首先,先皇是长情的人,没有那么多阴险狡诈。对于喜爱的女人没有那么多心思算计。但是,当今皇上那个妃嫔没有算计过。就连纯元皇后都有算计的成分。毕竟纯元皇后是嫡出的,皇上娶了她就能更好的拉拢自己的党派。
先皇也没有现在的皇上那么自私。先皇虽然独宠舒贵妃,但也不得不宠辛其他的女子。因为这些女人虽然不都是因为喜欢自己才跟着自己的。但是,既然跟着自己了,身为男人就该对她们负责。再看现在的皇上。自己可以无情,但是妃子们不能违背自己。就算自己有错,妃子们也必须承担。其实这都是皇上没把妃子们记在心中。华妃,眉庄,祺嫔,等等等。她们哪一个皇上是真的放在心上了。不都是满足自己的目的的吗?华妃是年羹尧,眉庄是抗衡华妃,祺嫔家里有势力。再看这些人利用完的下场。华妃自杀,祺嫔惨死,眉庄禁足。皇上何时真正把别人放在心中。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当今的皇上,对于老人也很是凉薄。端妃帮皇上接了害华妃的黑锅。但是皇上对她真的只是以礼相待。其实,端妃早就是在皇上的算计之中。我前面说过端妃自小就被太后养在身边,端妃也已早知道自己要嫁给皇上。再看端妃的家境———虎贲将军之女。家里只有军工的。敬妃更是悲哀,敬妃刚进宫被皇后安排进华妃的宫中居住。华妃的宫中是有欢宜香的,皇上也知道。但是还是默认了皇后的安排。这就说明,皇上一开始也是防着敬妃的。害怕她成为第二个华妃。这也就算了。害了敬妃却又要利用敬妃。眉庄禁足,皇上本来想要用眉庄制衡华妃的想法破灭。所以,把当时还是嫔位的冯若昭(敬妃的真名)封为妃子。华妃倒台后,敬妃明面上是妃子,有协理六宫职权。实际上只是空壳子。敬妃自己亲口说:“我一早知道我不过是皇上制衡华妃的棋子罢了。华妃死后我若不安分守己,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地。”(甄嬛生下双生胎时候两人谈话说的)所以,皇上和先皇的不同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吧?
先皇和皇上的不还有一个不得不说。先皇实际不适合当皇上因为太有情了。因为太有情,所以很少防着后宫的人和前朝的人。所以,死后后宫各位有皇子的才和前朝的人勾结以至于大部分的皇子都经历了夺嫡之乱。也可以说先皇不太擅长玩弄人心,操纵权术。但是,当今皇上多疑多思,生性阴冷,权术更是耍得溜极了。后宫平衡前朝稳定。防患未然,斩草除根。设计陷害,下毒谋杀。狐死狗烹,过河拆桥。。。。。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皇上没有做过。
在这里我要说一件事,那就是皇上在原著中要甄嬛去和亲。说是和亲,但是要甄嬛伺机杀害摩格可汗。一旦不成功就要甄嬛服毒自杀。还骗甄嬛说会派军队去营救。实际根本就没有派人。就是要甄嬛死在外面,可见皇上是多么自私凉薄。这要是先皇宁死也会护着舒贵妃。大家可否记得长相思和长相守。这都是先皇为了舒贵妃所造。
长相思,摧心肝。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词虽然已经黯然,但是字里行间都是舒贵妃和先皇的爱意缠绵。这也更说明先皇有多么的无奈。那么爱一个人却不能按着自己的心去做。好了,先皇的事就讲到这里了。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