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4000000005

第5章 冥想过程(2)

冥想的状态

你知道一个人处于冥想状态是什么感觉吗?心意就像连续不断的油的流动——它只想着一个对象,那就是上帝。它意识不到其他任何东西。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14】

冥想具有异象的性质。根据吉瓦·哥斯瓦米(Jiva Goswami)【15】的观点,冥想只是“以一定的方式崇拜神圣者”【16】。茹帕·哥斯瓦米(Rupa Goswami)在他的书中【17】提到四类冥想,即:对神圣者具体形象的冥想、对神圣者品质的冥想、对神圣者神圣游戏(lila,快乐的创造“游戏”)的冥想,以及对神圣者服务的冥想。

《库拉那瓦坦陀罗》把冥想描述为:一个人在控制了所有的感官活动之后想着择神(Ishtadevata或Ishtam)的过程。择神的意思是一个崇拜者最钟爱的神性形象。例如在印度,有些宗派崇拜毗湿奴,而其他宗派的择神是湿婆。因而,《大涅槃坦陀罗》中说,通过冥想求道者将自己和毗湿奴合一,而《湿婆往世书》中把冥想定义为对湿婆持久不断地反省和专注。

冥想不是普通的专注,它是灵性专注的最高形式。当专注是有意识的、活动的,并且集中于单一的灵性对象(不管这个对象对人来说是内在或是外在的),它就变得灵性了。在这一专注中,整个(身体的、精神的)注意力、神经系统和无意识的心意都活跃了起来,并集中于择神上。当精神集中没有意识和预备时,这被视为较低类型的专注。人们在看电影和听音乐时,或是被愤怒或贪婪激发时,就会出现较低类型的专注。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潜意识的、较低的专注消耗了精神能量。如果体力工作和活动包含了物理能量的运用,那么担忧、焦虑和精神不安则会耗掉精神能量。更进一步说,对不同对象的潜意识专注创造了散射性的能量通道,这些通道不是固定的和直接的。这种随便的专注在身心中创造了无穷无尽的混乱。冥想可以恢复这一能量的平衡,它能够消除错误专注的影响,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

不同的形象被用于传达不同的冥想状态。普通心意反弹就像乒乓球,而冥想则是一种内在的三摩地状态,心意在其中就像一块面团,固定在冥想对象上。《薄伽梵歌》把这一内在的三摩地比作无风之地,不会飘忽晃荡灯火。【18】《瑜伽经》的作者钵颠阇利(Patanjali)把这一状态描述为整个心意朝向专注对象持续的流动【19】:它就像连续的油的流动,从一个容器灌入另一个容器。根据《圣典薄伽瓦谭》,这是冥想者和冥想对象合一的状态。【20】罗摩奴阇(Ramanuja)把这一状态视为爱的冥想。【21】

冥想的状态通过逐渐融入的过程达到。据说言语融入心意,心意融入理智,而理智最后融入内在自我。在冥想的顶峰,个体化的意识完全融入了绝对的、普遍的纯意识的无限领域,这在瑜伽和吠檀多中都被称为三摩地。三摩地通往与自我合一的终极目标,它就像一片冰,慢慢在海洋里消融。

冥想不仅仅是众多灵修之一,它还是所有灵修的成就,不论灵性探索者的哲学和信条是什么。用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话说,“山迪雅(sandhya)融入歌雅特瑞(Gayatri),歌雅特瑞融入唵(Om),唵融入三摩地。”【22】也就是说,仪式崇拜和祈祷融入歌雅特瑞,歌雅特瑞是吠陀中最高、最专注的祈祷。于是,歌雅特瑞进一步专注于神圣的唵,所有的词都流自唵。最后,唵融入深深的、寂静的三摩地之中。因而,冥想是所有崇拜的顶峰,是最后启示之前的状态。

每一种形式的崇拜都有三个部分:崇拜对象、崇拜活动和崇拜者。开始时,三者明显不同,但在最后融合为一。这种在崇拜对象中单一的三摩地状态,是冥想的目标。在三摩地状态,真理是以原始的纯粹形式启示出来的。冥想启示我们,真正的本性是神圣的,真正的自我是普遍的自我之焦点。吠檀多称这一启示为自我知识;瑜伽称之为自我实现;佛教指出它是菩提(唤醒一个人的佛性)或般若(智慧);在基督教中,它就是至福直观。

不是说灵性探索者达到了冥想状态,而是相反:他或她被冥想所接管。就如一个疲倦的人被睡眠征服了,尽管他竭力保持清醒,灵性探索者也相似,对于世界及其虚假的许诺疲倦了,转而被三摩地状态,也就是无限的、深不可测的寂静之海所接管。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说,正确实践冥想的一个标志是“一只鸟停在你的头上,认为你是不活动物体”【23】。冥想者如此专注一处,以至于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他甚至意识不到触感。一条蛇可能爬过他的身体,但他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彼此都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24】

灵性探索者内在的三摩地的深度,是通过三种自发的超越之强度来衡量的。首先,当他在内在的三摩地状态中失去自己时,他超越了时间观念,所以会忘却时间的流逝。其次,他超越了地点观念,意识不到周围环境。再次,他完全超越他的“我—意识”(I-consciousness)以及关于他自己的所有思想。处于三摩地状态的心意,被比作一个清场的舞台,所有演员都已退出,但灯光依然亮着。在三摩地状态,灵性探索者见证了纯粹而喜乐的自我之真光。

在冥想状态,一个人摆脱了身体意识(videha)。冥想是将灵魂从身心的束缚中分离的唯一的直接方式。祈祷、礼仪之类的都只是间接的方法。《阿特曼之歌》通过类比的方式解释了这一点:通过拔除身体,这个身体好比一块巨石,理智好比铲子,用铲子挖出心意之地,就能揭示内在的自我之宝。【25】正如除了挖土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能得到隐藏的财宝,除了冥想也没有其他方法能达到一个人找到自己的自我这一最后目标。

在冥想中,我们通过提升到更高层面,从而获得灵性的高度。《吠陀经》描述了七个意识层面,它们都与身体中的能量中心(气轮)相关。当我们抵达第四个层面靠近心脏部位时,冥想就开始了。当我们抵达头顶,也就是第七中心时,我们的冥想达到顶峰。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解释道:

当心意陷进俗气里,就会处在较低的三个层面——海底轮、生殖轮和脐轮。心意在这种状态下就会失去所有更高的异象——它只会对“女人和金钱”【26】念念不忘。心意的第四个层面就在心轮。当心意处于这个层面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灵性上的意识,会看见围绕在其周围的光。……

心意的第五个层面是喉轮。心意处于这个层面的求道者,会从所有无知和幻象中解脱出来。除了神以外,他不喜欢谈或听其他话题。如果人们在谈论世俗之事,他会立即离开。

第六个层面就是额轮。心意延伸到那里的求道者,会日日夜夜看见神的形相,即使是这样也仍然保留着少许的自我印迹。人看见神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象就会变得心醉神迷,会直冲上去触摸和拥抱它,但不会成功。这就像灯笼里的光,似乎可以触摸得到,但由于玻璃的阻隔是无法摸到的。

最上面的顶轮,是第七个层面。心意到达那里就可以进入三摩地,梵之识者会直接地感觉到梵。可是在这种状态下,他的身体支持不了多久,他对外在世界会渐渐失去知觉。如果把牛奶倒进他的嘴里,也会流出来。【27】

冥想也可以被描述为深深地潜入我们自己内部。每次潜入,我们都触到我们存在的根基,并经历持久的转化;而当我们浮到表面时,我们就通过言行举止表达那种转化。同时,在冥想中我们达到了极大的高度,在那里,时间似乎是对永恒的反映。我们进入一个圣所,那是最神圣的圣祠和庙宇。

通过冥想,我们清理了我们的五个层面,瑜伽和吠檀多的圣典把它们描述为五个鞘(koshas),每个鞘代表物质的不同密度。它们是:身体、生命力、心意、理智和极乐。这些鞘被描述成相互渗透的,一个在另一个之中,就像一节一节可伸缩的望远镜一样,身体处于最外层,极乐在最里面。

这五个鞘可以比作五个不同的灯罩,它们让内部光辉的自我模糊不清。自我之光依赖它们的不同密度,在不同程度上透过它们发光。当五个鞘都被否定时,其中无明的反映也就被否定了,然后真正的自我,永恒而普遍的自我,被启示出来了。通过认识这一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摆脱了罪的污染和死亡恐惧的极乐之身,一个必有一死的人才算是达到了最高的实现。

我们在冥想中有意识地经过我们意识的三个状态——醒位、梦位和熟睡位——并努力到达存在的第四维度——图利亚(Turiya,“第四位”),它是自我的状态。前面三个状态都在心意领域。同一的心意在三个状态中将自身分成主体和客体。第四位不同于这三位,《唵声奥义书》将它描述如下:

图利亚状态意识不到内在(主观)世界,意识不到外在(客观)世界,也不会同时意识到内在和外在世界,以及大量意识。它不可[被任何感官所]见、不可[被心意所]理解、[和任何对象]无关、不可指称、不可思议、不可描述。它本质上涉及至上意识的性质,独自构成自我,它是对所有现象的否定;它是和平、喜乐和独一无二者。它被称为图利亚,第四位。它是阿特曼,它应该被认识。【28】

商羯罗在下面的赞美诗中赞颂了图利亚:

我向梵敬礼,[在醒位]梵以蔓状的梵意识之光线覆盖宇宙,经验到粗糙的对象,这些对象含摄一切动和不动的实体;进一步,在梦位,梵经验到由于欲望而由心意产生的对象;在熟睡中,梵再次吸收各种个别对象,享受喜乐,尽管在熟睡位也让我们通过摩耶(maya)经验到同样的喜乐——我向至上的、不朽的、无生的梵敬礼,根据摩耶,这个梵被指向的是第四位的图利亚。

愿图利亚,作为世界灵魂,在醒位经验到粗糙的对象,好的或不好的;在梦位经验到其他的和精微的对象,这些对象是由图利亚自己的心意产生的,并且是由它自己的光照亮的;最后在无梦的睡眠状态撤回所有的对象,保持无分别——愿那无属性的图利亚护佑我们!【29】

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认为冥想状态是被动的心意状态。相反,它是一种强烈的主动状态、有意识的状态。就如一个轮子在高速运转时看上去是不动的那样,一个强烈的主动心意采取单一思想形式,被理解为不动的、平静的。冥想者有意识地、自愿地选择死亡,终止错误的盼望、空想和欲望的生活,同时重生,从而获得永生。这是放弃私我的王国,从而,上帝的国,如基督说的,可以降临。【30】

通过冥想,我们尽快让许多世生命生活在一世中。我们在不可逃避的灵性命运中重新获得了健全的心智、正确的看法、通向宇宙的脐带以及我们的信仰。生活始于“我是谁?”通过不同的进化阶段,通过欢乐和悲伤,通过生和死,通过天界和尘世的寄居,我们的探询继续着。对这一问题的决定性回答,最后就在我们的深度冥想中,并且答案就是“我是他(He)”——用梵文表达就是So'ham。So'ham是不二吠檀多中最神圣的表达式之一,其中“He”指的是不朽的灵(Spirit)。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热门推荐
  • exo校园之恋

    exo校园之恋

    有一个女生进入了12个人的世界,12人在学校是校草,女主角是插班生。
  • 他的仙路

    他的仙路

    原本循序渐进的修仙,但经历绝望,不想再绝望。可是没人能说准,结果如何没人知道,但是必须努力否则将一直绝望
  • 守护甜心之三公主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三公主的复仇

    朋友的背叛,自己的身世,恋人。。。。。。亚梦该如何应对?
  • 混世刁民

    混世刁民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总会出头。这一年,在祁连大山里混吃等死了二十多年的刁民赵出息终于选择走出大山,带着最庸俗的想法来到大城市。不富贵、不还乡……
  • 星转乾坤

    星转乾坤

    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请大家多多支持,当然如果如果有什么不足也请大家多多提建议
  • 醉嫣然

    醉嫣然

    这不是一个江山美人的故事,虽然有家国,有勾心斗角,但是这是一个小温馨,小甜蜜的爱情故事。
  •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绿衣情

    绿衣情

    爱,是一剂良药,可当几个人同时爱上同一个女人,她当如何,哪怕灰飞烟灭,我也要守护我在意的人
  • 花开,繁华落尽

    花开,繁华落尽

    陌生的你成为了熟悉的你,熟悉的我成为了陌生的我,我们在熟悉的地方相识,也将在熟悉的地方结束。
  • 逆光王子易烊千玺

    逆光王子易烊千玺

    分分离离,重重叠叠的爱情,偶像之间的故事,乱成毛线团般的恋爱,真的是她以前所想要的嘛?别闹了喂,她现在可是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