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38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导论二 汶川地震的新闻学启示录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地震灾害,震惊世界;与此同时,抗震救灾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社会的风尚、人道主义的基本法则。地震带来的伤害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思想遗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可以从中寻求到宝贵的启迪。新闻传播,也不例外。笔者以为,震灾所可能会留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学理启示,大致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信息的公开

信息公开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本土性的话题。信息公开是为了服务大众。信息公开并不是为了限制政府,而是让其决策更正确。

在“非典”其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流言的形成造成了多大的恐慌,给政府形象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非典”从2003年2月8日开始形成社会危机,期间,许多社会力量要求信息披露,笔者也在2月15日《南方周末》上发表了《流言止于公开》谈话,4月20日,国家确立了疫情信息公开发布的制度,此后流言渐止。在后来的禽流感、松花江事件中,政府都吸取了这个教训。

此次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继续给我们上了正面的一课。尽管在最初,中国媒体有过短暂习惯性的失语和沉默,但是很快,政府和主流传媒向我们展示了何谓信息公开:对灾难事件及救灾行动作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演播厅直播、流动字幕、转引其他媒体的报道、政府公报、公民新闻的发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天候公民新闻运动。

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新闻媒体及其背后的新闻政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何为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帮助政府高效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争取到了来自全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救援,实现了全社会的有效动员。并且,信息公开有力地遏止了可能出现的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社会安定,万众一心,使得国人保持了对政府的信任。

信息公开,是国家视角的“君子坦荡荡”,是“事无不可对人言”,是还知情权、传播权于国民。这种治国风范反映了政府和执政党的高度自信。

我想,这些思想印迹将会在全国民众心目中长久保存下去。历史是向前的,公众在此已形成了新的域限,产生新的预期。日后,低于这个域限,将很难满足人们对于新闻开放的要求。

二、业务壁垒的消失

长期以来,新闻界存在着以下业务壁垒:

一是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之别。核心的主流媒体只有几家,通常,在一些重大灾难事件上,只有核心的主流媒体才有报道权。

二是党报与非党报之别。某些题材只有党报才能报道。

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别:只有传统媒体有采访权,网络媒体没有,其中又只有少数新闻网站才具有新闻登载权。

四是中外之别。某些新闻只允许国内媒体报道,不允许国外媒体介入。

五是官方与民间媒体之别。允许官方的、有登记号的媒体报道,不允许公民介入新闻报道。

以上种种差别,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业务准入门槛。在这次事件中,这些门槛一扫而空,我们看到了全国、全世界都难以忘怀的新闻场面:几乎我们知道的所有媒体都向灾区派出了记者。

这里所说的开放,甚至不仅仅是对本国的所有新闻媒体的开放,还包括了对全世界新闻界的开放,其意义之深远,将会载入史册。此外,大众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平等的全方位参与,围绕抗震救灾的公民新闻如火如荼,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题材禁区的打破

所谓题材禁区,一种是对某些题材的报道限制,例如重大灾难,是要奉令才能报道的。另一种更为常见,是不允许报道灾难的“负面”方面。通常,在某些重大灾难事件中,媒体只报道政府和人民积极救灾、赈灾,而限制报道灾难本身,特别是限制报道灾后的凄惨景象,媒体上也鲜见灾民的声音。

由此,关于灾难的主旋律报道盛行一时,也形成了所谓新闻口径的禁区。

在这次地震的报道中,新闻媒体一开始还没有做好思想解放的准备,维持着旧有的报道模式和新闻观念。如央视的系列直播主标题,一开始就定位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明显还有着题材禁区的痕迹。然而,在国家本质利益导向的认可下,媒体很快就调整到实事求是、全面报道的轨道上。这些报道,强烈地点燃了国人赈灾的激情,引发了全社会动员的热潮,也给国际社会留下了中国新闻界客观报道、权威报道的良好印象。

也有人从严格的意义上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本次报道跟历次灾难报道一样,凸显“五多五少”:其一,领导的讲话、指示被连篇累牍地反复强调,感觉占用画面时间多了,而底层百姓受灾群众在灾区的痛苦场景少了;其二,军警救灾的画面多了,灾民自救的分量少了;其三,军警成功营救“幸存者”在报道中占的比例多了;挖出遇难者遗体在报道中占的比例太少了;其四,捐款捐物的报道多了,灾后生活的报道少了;其五,转述国外的报道中,表扬中国政府的多,关注中国民生的少了。【5】但是,我们要承认,与以往相比,在灾难题材突破方面,新闻报道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多了许多受灾群众、灾难现场的报道,也有一些负面报道,在新闻报道的布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客观报道,这些都打破了过去的题材禁区,也突破了过去的单一舆论导向。

这意味着: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重大事件时,会知道主旋律不是要唱唯一旋律,新闻导向也不是靠对事实视若无睹来框定;会知道打破禁区后,新闻报道依然可以弘扬正气、积极向上,即使负面的事件林林总总,负面的人物参差不齐,负面的报道见仁见智,可是新闻的警示济用,依然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四、新闻专业主义的锻造

曾有很多学者质疑新闻界的专业主义水准。有人认为新闻业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太多,一部分新闻人专业训练太差,社会责任感太低,行业风气太差,道德水准落后,诸如此类。这次地震报道中,这种不良印象虽不能说一扫而光,但也得到了极大澄清:有上千名记者在救灾现场舍生忘死地工作,更有无数新闻从业者在后方不眠不休地工作;在前台,在央视的播报席上,主持人纷纷洒下热泪,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呈现了他们的专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即使是一些在专业水准上还略有差距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洗礼、锻炼。颇多记者在已经发表的采访记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在现场受到的震撼以及在专业水准上受到的考验。

西方新闻媒体也有一些文章赞誉中国同行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其赞誉时常指向其敬业精神。须知,在西方新闻界中,对中国新闻界的赞誉殊为难得。经此一役,国内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业界在国际同行中的形象得到一定的提升。

自然,如此盛况,难免也会泥沙俱下。仍有少数记者因为缺乏专业精神受到指责,如央视某记者被网民揭露为临阵脱逃。【6】

我们还注意到,新闻伦理方面,一些中国的新闻记者暴露了欠缺和无知的一面: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占用救灾资源,妨碍救灾,特别是不顾生还者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一拥而上抢新闻的现象,这种对新闻伦理的违背是令人唾弃的。

以上,不管是正面的收获还是负面的教训,地震中对中国新闻界的专业主义的养成,都是极有帮助的。

五、媒介议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地震中,媒体、社会大众不仅关注新闻,而且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建议、意见,有些言论直接影响了抗震救灾策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

例如国家哀悼日的设立,就是由公民个人首先提出来的——在网民讨论的基础上,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首先以知名学者的身份正式撰文提出,应仿照外国先例设立国家哀悼日,并提出哀悼日的具体时间,此建议得到政府采纳并迅速予以执行。【7】

又如,向国际社会开放援助,也是民间首先大力呼吁,意见为政府所采纳,于是才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救援队入川。

一般而言,政府的传播策略通常是主动发布新闻,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调控,也就是说,通过设定政策议程,以此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影响公众议程,这里,所表现的只是政府政策对媒介和民众的引导力。

但是,在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环境中,公共政策的发布、社会治理的施行,与媒介及大众之间,并不是单向的上对下的影响关系,而是相互协商、相互融通的,笔者把这种三方交互关系称之为“多向互动议程设置”,也可以简称为“议程协商”。事实上,这也是公民社会要走向公共领域建设的必由之路。民众可以通过大众媒介言其心声,传媒自然更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民众、影响政府的治理。虽然这些影响未必一定要左右彼此对某一事件的具体态度,但是,宏观意义上的社会交流,对于推进政治文明、进行科学治理、构建社会和谐,毕竟有益无害,意义深远。

以上所举出的震灾中的一些例子,是这种多向互动议程设置的典范。它们雄辩地说明,在一个开放、谦逊、务实的政策环境中,媒介议程可以积极而负责任地影响公共议程,民间意见可以积极而负责任地影响政府政策,最终,新闻传播学意义上的民主沟通,能够最大程度地有助于国家治理。

同类推荐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本书主要介绍现存的思想,情感,娱乐,艺术等八大类博客与其佼佼者的成功经验,集欣赏性,实用性于一身,为普通博客与准博客们提供指导与借鉴。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热门推荐
  • 魔法师和魔法师们

    魔法师和魔法师们

    未知的古迹,神秘的生物,强大的法器,无限的秘宝......小说讲述一个平凡的穷小子偶然得到大陆顶级魔法师的垂青,之后开始游历大陆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我想写的是一个不一样的玄幻故事,没有传统的升级打怪,没有真正的善恶忠奸,没有循规蹈矩的套路,没有死气沉沉的文字......
  • 超神星图师

    超神星图师

    一千三百年前,人类对于大自然无度的索取终酿恶果,能源危机让人类走入了灭亡的死胡同,就在人类绝望的时候,圣者法拉第大人发明了星图,有了星图提供能量,人类终于摆脱了能源危机。一副星图只能有一个公用,这是从星图发明以来就有的共识,直到有一天,韩枫发现了一个星图,诡异的包含了“和风”、“烈焰”两种星图的作用。世界震惊!平凡的少年靠着独特的星图,一步一步踏上了回家之路。
  • 水乡之恋

    水乡之恋

    小地主花钱从南京城买来绝色小妾,从此,美貌的小妾与几男人之间的迷情纠葛,就这么悄悄的展开了。
  • 千亿小辣妻:总裁,请退后

    千亿小辣妻:总裁,请退后

    (本书大宠文,甜死人)二十岁生日那天以为只是睡了个牛郎,哪知道却是禹城最有权势的薛少,omg,被抓回家天天过着被推倒的生活,财大器粗大长腿,某人扶着吃肉过度的腰高喊要离婚,男人直接推倒,“老婆,我只喜欢你合不拢腿的样子。”
  • 魔法试炼之旅

    魔法试炼之旅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不同于人类的种族,他们都有各自奇特的能力,例如,吸血鬼(血族),占星师一族,木偶师(摄灵师)一族,兽人一族等等。而我们,则来自魔法一族。
  • 本公子的复仇公主

    本公子的复仇公主

    那一天,年仅7岁的她们遭受亲人的背叛,家人的离开。被独孤傲尊所救,并送去孤魂岛训练,经过重重磨炼,她们闯下了一片天地,是黑白两道的帝王!!!!你们准备好了吗,复仇开始!可是,却又遇到了他们,她们又该如何选择,是放下还是继续…………有问题加雪婷QQ:284670326或者加群聊:361406457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幽冥天师

    幽冥天师

    传说华夏大地藏着三处绝地,阴山,藏尸江,丰都鬼城,每到夜晚,阴魂不散,僵尸横行,鬼影扑朔。世间有阴阳道士,有风水大师,有算命先生,而我林正则是独一无二的阴阳天师!
  • 葬情缘:蛮女拽古代

    葬情缘:蛮女拽古代

    此书有内容要加修改。不必观看,等改完后会告知。谢谢。
  • 雏见泽症候群

    雏见泽症候群

    故事以香港的一名青年作家唐候金为第一人称,以私家侦探司马辟前来香港拜访为开端,引出了通篇作品的故事。“雏见泽症候群”,又称“雏见泽综合症”,出自于《寒蝉鸣泣之时》,是日本同人社团07thExpansion所制作的同人游戏以及以此改编的广播剧、漫画、电视动画及电影。这本是acg里虚构的一种病,本人在作品里围绕着其展开。如果这种症状,如韩国电影《铁线虫入侵》一样,散布到全球,后果可想而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