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93800000002

第2章 演讲的特征

分析演讲的特征,是对演讲本质认识的继续和深化。关于演讲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上也还有分歧。综观形形色色的说法,我们总是感到有些特征在概括上不够准确甚至很不准确,其原因主要是比照对象和比照方法选择不当。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到口语传播系统内部,拿它与那些最接近的口语传播形式作客观比较,才能真正抓住它的根本特征。为了揭示其内涵,前面有关部分已作了大致的比较和分析。这里拟以此为基础,把它与应用最广泛的交谈等形式进行横向比较,以再现其基本特征。

一、社会性

演讲不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而是面对广大听众的讲话。因此,从本质上讲,演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虽然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同样具有社会性,但其社会性远不如演讲那样来得强烈和鲜明。

首先,从讲听关系的建立来看,演讲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在多数情况下,演讲是演讲者直接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发表意见;在使用电台和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情况下,演讲者更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只不过他“面对”的听众不是在眼前,而是在收音机旁或荧光屏前。两者均无须特别准备和组织适当的情景,只要双方同时在“场”并心甘情愿,就可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传播关系——听讲关系。从量上来讲,这种众人参与的听讲关系,其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生动的社会关系。从质上来讲,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讲者,都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不可能不受自己所属阶级、阶层、集团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影响,从而使这种讲听关系的社会性变得更加强烈、鲜明和深刻。

其次,从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来看,演讲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作为演讲活动的行为主体,演讲者在“创作”上确实有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置社会制约性于不顾,可以把自己的听众扔在一边,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样讲就怎样讲。事实上,从内容的确定到形式的选择,演讲者都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在表达内容上,演讲者的演讲动机产生于社会需要,演讲主题根源于社会生活,演讲材料取之于社会实际。在构建演讲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演讲者还必须正视听讲者的存在,充分考虑其年龄、性格、气质、职业、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在表达形式上,演讲者在认真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符合演讲内容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演讲艺术鉴赏的民族习惯和时代特征,特别是必须高度重视现实特定听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一般来讲,在演讲准备期间,演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注意到内容和形式选择的社会制约性。在演讲进行过程中,这种社会制约性犹如指挥棒,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调控作用。也就是说,面对现场听众的各种反应,演讲者不能置之不顾,而必须随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和气氛的新变化。可见,只有始终正视了社会制约性,演讲者在讲什么和怎样讲的问题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从演讲价值的实现来看,演讲同样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通俗地讲,演讲的价值就是演讲的意义和作用。演讲是有目的的传播活动,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离开一定的价值判断。之所以它能够经久不衰并日趋重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价值和价值规律。其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呢?演讲者往往太注重本人的主观感受,把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作为衡量演讲价值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依据。考察演讲价值的实现,的确不能忽视演讲者的个人感受,但把它夸大甚至绝对化,就很容易导致曲解。事实上,不管演讲者是否意识到,其演讲价值实现在客观上都受着一种必然性的支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演讲价值的取向以及实现的程度。换句话说,演讲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就有价值,否则就无价值;演讲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越广泛、越深刻,其价值就越能得到充分实现,反之其价值实现程度就越低。当然,判断演讲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有时有的演讲当时并不怎么样,可事后越发觉得它们珍贵,有时有的演讲当时为人称道但很快被人淡忘、贬损。这就说明在认识演讲价值实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听众表面上的各种反应,而且更要注重听众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程度;不仅要注重演讲在现场的影响力,而且更要注重演讲在日后的影响力特别是日后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

较之于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演讲的社会性更为强烈和鲜明。正是这一特点,奠定了演讲崇高社会地位的基础。

二、整体性

不能说交谈没有整体性,但相对于演讲来讲,交谈尤其是非正式交谈一般都比较随意和松散,不像演讲那样具有强烈、鲜明的整体性。

众所周知,演讲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要素是:演讲者、听讲者、演讲内容、演讲声音、演讲态势、演讲时境等。这些要素自成一体,实际上又都构成了演讲这个大系统中的若干子系统:演讲者和听讲者同为演讲活动的行为主体,可称为主体系统;演讲内容主要是指观点和材料,可称为内容系统;演讲声音主要包括声音的宏亮度、清晰度、节奏感和语意本身的适合性,可称为声音系统;演讲态势主要是指演讲者的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可称为态势系统;演讲时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气氛等,可称为时境系统……演讲就是这样一种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演讲能够作为一种系统存在,其所依赖的基础就是它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构成它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使之以有机整体的面目出现的。说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是因为各要素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可以相对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说它们是相互统一的,是因为各要素不是纯粹孤立的东西,而是作为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出现的,如果脱离了演讲的有机整体,它们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方面、一个领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说,各个要素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使之构成一个和谐整体,演讲才能充分显示出特殊言态表达艺术的魅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忽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或者过分重视某一要素而轻视甚至否定其他要素,演讲的整体功能就会受到削弱,其整个效果也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由于在人数、时间、环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演讲比交谈等口语传播形式在客观上确实更富有整体性。随着演讲实践的充分发展,这一客观特征已显得更加明朗、更加典型。正如大家所亲身经历的那样,在演讲场合,我们作为听众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听那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随意性、零乱松散、缺乏整体感的发言,而期望的是能听到那种给人以强烈整体美感的真正的讲话。听众演讲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迫使演讲者不得不进一步强化演讲的整体意识,不得不在演讲的整体上狠下工夫,从而在客观上使演讲在历史的渐进中更具整体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前演讲实践活动中,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倾向:一些演讲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演讲者做演讲时,不重视整体功能的发挥,习惯于把着力点放在某一两个要素上,过分注重甚至一味追求声音和体势效果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妨碍了人们演讲水平的全面提高,应该引起口语教育界的重视和思考。

三、艺术性

演讲有没有艺术性?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始终认为,不承认艺术性,就不能真正明白演讲为什么高于、优于一般的口语表达形式。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艺术性,而是对其艺术性如何理解和如何发挥。

现代艺术观认为,艺术可分为两类:欣赏艺术和实用艺术。前者的根本就在于其艺术本身,主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电视等;后者的一切都受着实用目的的支配和束缚,如食品制造艺术、理发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等。实用艺术也可分为两类:一是物质实用艺术,即人类为满足物质需求而创造的各种物质性实用事物所显示出来的艺术,如服装裁剪艺术等;二是精神实用艺术,即人类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精神性实用事物所显示出来的艺术,如下棋艺术、法庭辩护艺术等。精神实用艺术还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主要表现为智力活动或人体活动所构成的非言态表达艺术,如下棋艺术等;其二是主要表现为言态表达活动的言态表达艺术,如讲课艺术、演讲艺术。可见,演讲具有艺术性,这里所讲的艺术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概念,而是传统艺术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属于实用艺术范畴,属于以言态表达为主的精神实用艺术范畴。

用这种艺术眼光来看演讲,它确实具有鲜明的艺术色彩。首先,在内容构成上,演讲运用了小说、曲艺、电影等的某些艺术结构和修辞手法,使其内容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处理更具厚实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审美性。其次,在有声语言上,演讲借鉴了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和吸取了艺术发声的某些技法,使其有声语言的运用在保持口语基本特色的基础上更符合听众的感知规律。再次,在态势语言上,演讲融合了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某些技法和手段,使其态势语言的运用在保持自然本色的同时更具美的魅力。当然,演讲艺术并没有艺术自身所固有的自由和独立,它是不自由的艺术、有限的艺术、手段性的艺术,它的一切归根到底都受实用目的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所谓演讲的艺术性,实质上是出于社会现实活动的实用需要,用言态表达形式展示社会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湛的富有魅力的演讲技能、技巧、技术和技艺。正是如此,演讲从来就不是什么纯粹的艺术活动,而是地地道道的现实活动。

在言态表达活动系统中,其他口语形式如交谈也存在着艺术性的问题,但毕竟由于自身传播方式的不同,其艺术性不像演讲那样艺术的程度高、艺术的限制性小、艺术的感染力强。这一差别是内在本质上的差别,因为倘若失去了鲜明的艺术性特征,演讲的生命活力也就失去了重要基础,其独有魅力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柱。

应该指出的是,有两种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把演讲艺术误解为纯粹的艺术,演讲变成了味道十足的艺术表演,其主要表现就是朗诵化、表演化、戏剧化。如果说这一倾向在日常演讲实践中尚不明显的话,那么在演讲比赛场合却是相当严重了。二是把演讲与艺术绝对对立起来,演讲变成了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单纯的信息输送活动,其主要表现是:语言呆板,套话连篇;一种腔调一贯到底,声音缺乏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表情淡漠,眼神呆滞,体势动作单一少变。与前者相反,这一倾向在日常演讲实践中相当普遍。前者是夸大了演讲的艺术性,后者是否认了演讲的艺术性,都是对演讲本质特征的歪曲,理所当然地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四、鼓动性

在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中,如果沟通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都会得到一定的升华,有时其内心世界甚至还会受到某种强烈的震撼,故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不可能毫无鼓动性可言,但其鼓动性显然不如演讲那样强烈和鲜明。

古希腊演讲大师德谟里尼有一次对他的朋友说:“你所讲的,只令人说个‘好’字,而我却能使听的人一起跳起来,众口同声说:‘让我们赶快去抵抗腓力!’”(转引自邵守义:《公务人员演讲理论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我国当代演讲家李燕杰教授也曾经说过,一场好的演讲,当如初出龙门的河水、呼啸奋进的浪花,使人们思想振作、精神升华。这些都是对鼓动性的形象概括。不难看出,演讲的鼓动性实际上就是指演讲能激发听众的思想、唤起听众的热情、促使听众积极行动的特征。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夕,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主战派代表人物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了题为《不自由,毋宁死》的著名演讲。据有关史料记载,当亨利演讲完毕,全场愕然,鸦雀无声,接着群情激昂,“拿起武器”的呼声骤然响起。亨利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志。这便是演讲鼓动性的生动体现。一般来讲,政治宣传演讲、军事演讲等由于受着某种重要目的的支配,通常都具有十分强烈和鲜明的鼓动性。日常生活演讲所面临的任务虽然总的看不是显得特别重要和异常紧迫,但也同样不乏鼓动性。比如婚礼演讲,听众通常都不会因受到震撼而群情激昂并采取某种不寻常的行动,但好的婚礼致词确实能引起强烈共鸣,使人思想振作、精神升华,使人的行为受到积极的启示和鼓舞,这种深刻的认同和积极的追随就是演讲鼓动作用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演讲无不具有鼓动性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演讲作为高级的完美的口语形式是分不开的。

首先,思想的深刻性是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因素。好的演讲所涉及的往往都是现实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至少是现场听众迫切关心的共同问题,而好的演讲者对这些问题又总是能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由于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普遍原则,演讲就能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起其热情并促使其采取行动。正如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一篇演讲的真正的感动力并不在于演讲当前所针对的那个目的(个别具体事例),而在个别事例可以纳入的法律、规则、原则之类的普遍规范。”(转引自邵天声:《名人论演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现在有些演讲之所以没有鼓动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所讲问题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更没有什么真知灼见。没有鼓动性,自然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演讲。

其次,感情的强烈性是这一特点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著名演讲家加里宁说:“如果你想掌握群众,就应当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当你走到听众跟前的时候,如果你自己的心情不激动,如果你自己想打瞌睡,听众无疑也就会跟着你打瞌睡的……为了要引导群众,就应当同群众一起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转引自邵天声:《名人论演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加里宁所讲的“掌握群众”,实际上就是指让演讲发挥它的鼓动作用,而要发挥它的鼓动作用,在他看来“火一般的热情”是相当重要的。在众人面前发表讲话,客观上确实更要求演讲者注重感情因素,做到以情动人。好的演讲,演讲者总是激情满怀,并能以自己火一般的激情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演讲形成一种巨大的掀动力,把大家的热情集中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并化成一致行动。

最后,手段的艺术性也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所述,演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表达手段上,故是一种手段性的艺术。这种表达手段的艺术性,可以使内容更为丰厚和协调,可以使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更有审美性和感染力,从而使演讲显示出独特的鼓动性。研究列宁、苏加诺等人的演讲,不难发现,他们的演讲之所以特别具有鼓动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并善于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手段。

同类推荐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圣经中的人生智慧

    圣经中的人生智慧

    本书作者从《圣经》中选出一些充满人生智慧的“论语”式的句子,并给出其个人的理解与感悟。本书分为家庭篇、人生篇、处事篇、公义篇。
  • 语重心长的总统们

    语重心长的总统们

    本书用八位美国总统的人生感言统领有关人生品格陈述的四十篇文章,内容丰富。
  • 沃森的智慧

    沃森的智慧

    对托马斯·沃森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已经40岁的他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他和妻子珍妮特一起幸福地注视着这个粉红色的小婴儿。
  • 黄金人脉

    黄金人脉

    职场修炼丛书之一,本书应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一个“三无”人员如何通过打造黄金人脉来获取人生成功的事迹。该书运用故事的手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总结出职场人士成功的法则,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迷茫的人士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你的前程。
热门推荐
  • 爱情和友情,你选哪个

    爱情和友情,你选哪个

    一个没有固定主人公的故事,所有的人物跃然纸上,也许文笔并不是那么的好,也许它的情节真的很普遍,也许它仅仅只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两姐妹因爱而反目成仇的故事。但是如果这样的情况真的出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你想过没有“爱情和友情,你会选择哪一个”。所以,本书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故事情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猎狼

    猎狼

    这是一个布局精密的外资收购计划,被称为猎狼行动。中国民营通信企业恒佳屡次在虎口夺单,让国际通信巨头爱西大为受挫。爱西中国区总裁查理欧欲以收购恒佳的方式除掉对手,惊心动魄的国际收购战由此展开。宏观经济的大势所趋,信贷紧缩等金融风向,会怎样被查理欧掐指算进布局?王连富在带领恒佳发展时的土地情结,是他个人的软肋还是国人的集体潜意识所致?当这一情结遭遇阴谋的设计,又会埋下怎样的收购伏笔?武锐锋与夏琳,一对恒佳精英与恋人,在收购漩涡袭来之时,他们岌岌可危的事业与爱情将迎来怎样的收场?恒佳老员工坦克辞职后自立门户,他的飞鸿公司又会在收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否于最后一刻为恒佳扳回至关重要的一局?
  • 绝世医圣

    绝世医圣

    上古医道传人姜离,因为修炼奇功对女人来说有致命的诱惑。却不得不遵从师命,来到都市悬壶济世,却又因自身奇功被卷入一个又一个因为女人而产生的漩涡当中,他也一步步在漩涡中成长成一代医圣。
  • TF后来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悲伤

    TF后来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悲伤

    起初那么平凡的我,遇到那么闪耀的你。闪耀到我的眼都睁不开,让我不敢靠近。而后的我,跟着你一起,闪闪发光,但我们的光芒却在不断刺扎的对方的眼,相互伤害着。考虑了很长时间,也许离别,才是我们最好的结局。
  • 北方南岸

    北方南岸

    那天家里来了两个人,无缘无故多了一个妹妹。随着时光,安乐和安柔关系慢慢好了起来,直到遇见了他。他厌恶她,用藐视的眼神看着她,件件事情都要打击她,可他一直不了解自己的内心,到底是有多么的爱她。
  • 炼狱剑魔

    炼狱剑魔

    佛欲灭我,我欲成魔!佛掌生灭,我掌灭!轮回后绝不留遗憾!
  • 虫灾

    虫灾

    天狗噬日,四维归一,虫兽现世,乾坤再造。曾经的老板,可能正为半块馒头低头哈腰,甚至可以在它的施舍者面前露出菊花。昔日的荧屏宠儿,或许正在争宠献媚,只为那可怜的承诺,凶险不仅仅存在于壁垒之外,须知,对于饥饿的人,鲜嫩的人肉也是难得的美味。……末日来临,虫兽肆虐,凭借一本古书,看陈凡如何在虫灾下艰难前行。
  • 残圣

    残圣

    圣人不灭,但若是圣人违背天道,又将如何?尝试合道之大能,全部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场;接引合道之人的仙界,却杳无音信。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主人公楚轩,为了探寻父母失踪的秘密,踏上了修仙之路...然而接触到了修仙之后,却发现自己身体不受控制的男女变换!新书《残圣》,谢谢大家支持!
  • 悍女当家:农家汉乖乖来

    悍女当家:农家汉乖乖来

    一朝穿越,商子晴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忍,饿得前胸贴后背,她彻底怒了,她是一个正宗吃货,怎么受得了,她决定发家致富,奔小康。一天,遇见一美男,立刻扑上压倒,便嚣张地对他说:“你是我的了”
  • 从前有个女剑仙

    从前有个女剑仙

    她本想与青梅竹马的他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奈何青梅竹马,抵不过刹那芳华。他不但背叛了她,还杀了她全家。情仇可免,家仇不可以不报啊!于是乎,一代女剑仙从东方冉冉升起,斩妖除魔了恩怨。踏歌行,御仙剑,携仙侣以遨游。怎奈仙路尽头唯我女剑仙。高处不胜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