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7000000007

第7章 锦瑟年华谁与度(2)

云步摇:随步轻摇,宛若仙子

夜色一丝丝地洇染开来,像一匹最纯粹的深蓝色丝绸。透过朱色的轻绡纱帘向外看,星子是稀疏的几点,月若弓弦,泛着淡淡的素白的光。

窗外夜色寂寥,门内,却正是纱罗与锦绣织就的华筵。那花影交错的繁盛,那襟边袖口的精美,如同为这夜色镀了一层五彩光晕的边。一支支步摇似瑶池花开,金里点了翠色,玉中镶了朱砂,更有那数不清的华胜金冠,将这夜幕亦染作绯色,自帘外缓缓渗透窗纱,筛进满室的衣香鬓影。

胜、步摇,还有心意别裁的冠饰,是古时女子盛装时插戴之物,多见于贵族女子。

胜,形制端庄、气度雍容,传说为西王母喜爱的饰物,由来极其古老,是女子盛装时的饰物;

步摇,名如其形,古时女子将之插于发间,随步轻摇,宛若仙子般动人。《释名·释首饰》中亦云:“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冠饰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由充满宗教意味的庄严法器,化身为女子发上的精美饰物。它有着最新奇不过的形状,时而与宗教搭边,时而却又只是纯粹因美丽而生。充满巧思的外形,有一种特别的美感,饰于发上时,令女子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

步摇瑛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轻踱慢行,裙摆微扬,那簪于发上的步摇,亦随着步履轻轻晃动,仿佛凤鸟时刻便会振翼而去;而无论转首回眸,抑或托腮凝睇,只须一丝风动,发上的步摇便会随风轻舞,垂珠碰撞,发出轻微的玲珑声响,好一幅盛装丽人的画卷。

步摇之于闺阁女子,便似是发上的精灵,无风时垂落,有风时摇摆,总似有无限深意于其间。而在女子必得以端庄凝重为美的年代,随风微动的步摇,更为那宛若凝固的美人画像,增添了一抹灵动的韵味。

最初的步摇没有垂珠,而是以极细的金银丝曲成花树的枝干,或是凤鸟的尾与翼,其上穿着珍珠,插戴于发髻的正中。当女子行走或转首时,以金银丝串成的枝叶羽翼便会轻轻颤动,灵秀与华丽兼具,深受闺各女子们的喜爱。

汉时的步摇是极其华丽的,往往为金饰,形制亦繁复多姿。否则也不会饰于贵族女子发上,且装饰得如此金彩辉煌。而其实,无论秦汉魏晋还是唐宋明清,在每个朝代,步摇都是女儿家最珍爱的发上饰物,几乎是盛装时必备的插戴。而在许多诗词中,步摇更成为了描述女子美妙风姿的事物,那一番妩媚温柔之意,似是从文字里漾了出来。

白玉搔头金步摇,春衫红胜海棠娇。只因记得当年事,重到桃花第四桥。

步摇的形制从汉代起至清朝,经历了不小的改变。其中,魏晋时代比较著名的一种步摇便是“金雀步摇”。它呈发散状,如同枝叶招展的花朵,以金丝扭曲作枝杆,上面装饰着花朵、叶、鸟儿等饰物,可直接插戴于发鬓。走动时,金枝微颤,连带着那花朵鸟儿也跟着颤动起来,灵韵迫人。另有一种珠花步摇,则是金丝上串起珠粒,围成各种形状,金丝则扭转成如同弹簧的模样,比之金雀步摇,另有一种秀丽之美。

美人小字称春娇,云鬟玉步摇。淡妆浓态楚宫腰,梅枝雪未消。

拚恼乱,尽妖娆,微窝生脸潮。算来虚度怜宵,醉魂谁与招。

慵起晨妆时,向发上插上一支步摇,镜中映出的朱颜,便因了这支步摇,平添了几分妩媚温柔。而那步摇上垂下的丝缕,更像是春风里招摇的柳条,盈盈轻舞间,说不尽闺中女儿的绮丽心事。

或许,步摇于女子而言,不只是一种饰物,更是心事的一种表达。随风轻舞时,便如同女子的喁喁细语,说着那些微渺而怅惘的心事。只是,这心事也是不能对人言的,只有诉于清风明月,诉于这垂落的珠串罢了。

新制霓裳按舞腰,笑他飞燕怕风飘。玉簪倒卧蟠条脱,金凤斜飞上步摇。

云母屏开齐奏乐,沉香火底并吹箫。只因野鹿衔花去,从此君王罢早朝。

珠饰垂落的步摇,在隋唐五代时较为常见,它们通常为一对,插戴于发髻的左右两边,而这种步摇最常见的形制,便是凤鸟衔珠的样式。细细的金丝穿起珍珠,从金箔打造的精致凤鸟口中垂落下来,走动时,一步三摇,别有一番风流韵致。也有人将步摇插于发髻的正中,以金丝编制而成,缀上钗尾,直接插戴于发上,看去颇为华丽。

到了明清时代,步摇多为斜簪,并不讲究成双成对或对称插戴,而是在发鬓边斜插一枝,那种不经意间偶成的美感,有别于华丽的盛装风格,倒有几分小家碧玉的味道。

虽然历代步摇形制不同,但其“步则动摇”的根本,却一直未变。而几乎每个时代的女子,都对它爱不释手,都曾将它插于发间。只因为,在那个静默无声的年代,它便如同有着灵魂的精灵,无声地妩媚了千载光阴。它似是想要告诉那迎面而来的人,这步履端庄、表情温雅的女子,其实,亦有一颗欢悦跳脱的心。看着这春风秋月,看着这漫天的落英与细雨,那颗年轻温柔的心,正如同她发上的那枝步摇一般,轻微地悸动着、摇摆着,宛若风里的花瓣,轻舞飞扬。

草木华

有人说,胜,是西王母的头饰。《山海经·西山经》便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后郭璞注曰:“胜,玉胜也。”

亦有人云,胜,缘于古代的织机。织机上的经轴一直都被称为胜,其呈十字形,而饰于发上的胜,便是由此演变而来。

还有人说,胜,是来自于一种名叫戴胜的鸟儿。它的头上有天然的羽冠,形状如胜,故名戴胜。

其实,胜的由来如何,于爱美的女子而言,并不重要。女儿家心心念念的,还是这胜是否美丽,是否华贵,是否能够衬得那如花的容颜?

胜依据材质不同,分为金胜、玉胜等。其中,玉胜据传便是西王母发上所插的饰物,形制似是变形的“十”字,横向为圆形,上下两端则为对称的梯形。插戴于发髻的正中,显示出母仪天下的端庄大气。

自然,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华胜,更是为古时女子所衷爱。只不过,华胜最初应为“花胜”,指的是以一根横梁穿过发髻,横梁两端各架一朵花形饰物。因花的大小及形状是对称的,便显得稳重高华;同时,此种发饰通常还会于发髻中间再加上一朵大些的花状饰物,或是由几朵小花拼成一组,令整个发饰看来富丽华美,真真是盛装了。

《释名·释首饰》中便对华胜做如此诠释:“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端庄华丽,便是华胜予人的印象。将一根细梁穿髻而过,两端垂下美丽的花饰,发髻正中亦有一朵花饰与之相衬,行动时,垂落的花饰轻盈摇摆,有一种灵动的美丽;而左右对称的形制,又为这美丽添上一种庄严的气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端庄静美的年代,体味秦时明月的苍茫壮阔,亲临汉时雄关的肃穆庄严。

或许,便是因为有了华胜这般美丽的饰物,有了那插戴华胜、盛装而行的鬟鬓丽人,才会令这段岁月呈现出明丽的色泽,端肃之中,越显美丽。

岁月流转、光阴逝去。盛行于秦汉时期的华胜,亦循着这世间万物的盛极而衰的轨迹,逐渐淡出女子们的发上风景。然而,美丽的事物,总是不会缺少发现它的眼睛。一如华胜,虽然不曾再度成为女子盛装的主要饰物,却因了其本身所含的美好寓意,转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古有节日曰“人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七的这一天。每到这天,有一种很有趣的风俗,闺中女儿们会于这一日以五彩丝线或金箔等物,剪成人的形状挂于帐中,并将之饰于两鬓,华彩招展,既俏皮又美丽,这种饰物便叫做“人胜”;又因正月初七临近春天,因此人胜又叫做“春胜”。此种习俗直至宋时依旧流行。

而我们亦由此可知,直到宋代,华胜依旧是女子的发上饰物,虽不常插戴,却会应节而饰。而相应的,其插戴的方式亦与秦汉时有所不同,不再是将之固定于发髻正中,而是斜插鬓边,既可应景,又有一种洒脱飘逸之美,呈现出彼时天人合一、洒脱不羁的时代特色。

自盛丽华堂走下的华胜,褪去了庄严端丽的肃穆,遁入寻常市井,成为女儿家节庆时的饰物。说来,这或许是一件幸事,至少,会有更多的闺中女子亲近它、插戴它,让它的美丽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于是,忍不住便想,当节日来临之时,那满城簪花的少女,鬓边彩胜招展,如同烟花般绚美夺目,盛放于朱栏碧瓦、青砖白墙的街头陌上,彼时情景,会是何等的美丽旖旎。

垂碧云

春樱盛放时,潋滟了半城的莺莺粉粉,惹来蝶飞蜂舞,也招惹来了一群群看花的人。

雪墙黛瓦的东京城里,正是风物最繁华的时候,街头巷陌姹紫嫣红。花树之下,是盛装的娇娜美人,着轻衫、系罗裙、戴花冠,仿如仙风道骨的仙子临尘,又似是欲乘风归去,只将一城的花冠艳影,留予世人。

说起来,古时女子的发上饰物,最不可思议的一种,怕便是这于宋时风靡一时的冠了。

女子发上饰冠的风俗,古来便有,但在彼时,冠饰多为帝后所用,或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如祭祀等,多与宗教仪式有关。没有哪一个时代如同宋代一般,如此流行女子发上戴冠,其风潮之巨,直叫人不明所以。甚至稍稍有些体面的女子,出门时若是不戴上一只冠,便要被人取笑了去。可见彼时女子戴冠有多么盛行。

宋时的各类冠饰名目繁多,其中有一种团冠,是彼时颇为流行的一种冠饰。

团冠初时为竹子编成,涂成绿色戴于发上。后来逐渐演变为由白色的动物角制成,为圆形,戴于发上,样式颇为奇巧,为贵族女子所喜爱。其后,为了迎合彼时流行的发上插梳的习俗,慧心巧思的闺阁女儿们又生出了新的戴冠方式,便是将数支白角梳子插于冠上,左右对称,同时两支梳子也可合成一个完美的角状,这种冠便叫做“白角冠”。此种冠饰在宫中尤为流行,且形制越来越大,以至于到最后宫中不得不下令将之禁止,可想而知女子们对这种冠饰的疯狂追捧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嚲(音朵)肩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这首的诗所写的,是一代名妓李师师。这位生于宋代的娇小美人,因了宋徽宗的宠爱与眷顾,而成就了一代艳名。醉杏楼头,落花如雪,那才情婉媚、容貌清丽的女子,在冠饰盛行的年代里,亦有着领袖于众女之上的衣着饰物,令她更加光彩照人。便如这诗中所出现的“亸肩冠”。

所谓亸肩冠,便是以团冠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其形制是将团冠的四围向下垂坠,直达美人香肩,而在冠上又缀上各种珠玉翡翠等物。因其冠周下垂至肩,而“亸”字即为下垂之意,因此便有了亸肩冠的名讳。当时最华丽的装束,便是亸肩冠垂肩,以白角制成冠身,且在发髻中间插一把翠围珠绕的大梳子,着实是华丽不可方物。可惜,因其过于奢华靡废,朝廷最终下令将亸肩冠禁止,这种冠饰终究也不曾逃过白角冠的命运。

除却亸肩冠、团冠与白角冠之外,宋代还流行过其他的冠饰,比如鎏金冠、鹿胎冠、山口冠、短冠、云月冠等等。这些古怪新奇同时又不乏新意的名字,昭示着宋时冠饰的流行程度,也为我们展示出彼时女子戴冠的华丽盛景。

而这其中最为有趣的,同时形制亦是最大的,便是一种叫做“特髻冠子”的冠饰了。

这是一种因高髻而生出的冠饰。彼时的女子们,极爱梳高大的发髻,尤其是在年轻女子间,这种高髻特别流行,其高度可达一尺。挽此髻者多为贵女名媛,或是歌舞艺伎等。

聊借红妆侑爵,兰膏腻、高髻盘云。清歌妙,贯珠馀韵,犹振画梁尘。

诗中的这位女子,红妆高髻,美艳清歌,自然是歌舞伎之流了。而在宋代,歌舞伎们的服饰发型,往往代表着最流行的时尚。故此种高髻才会在开封特别的流行。

如此高髻,只以本身的头发是无法梳成的。因此,宋代的商人们便趁此机会制作出了这种“特髻冠子”。其以假发制成,形如发罩,使用方法简便。将之套于发上时,则立刻发高一尺,省时省事,再于其中装饰钗簪步摇等饰物,便马上可变身为开封最时尚的女子了。

缠臂金:转绕指尖,清冷暗香

熏笼里填了香,隐约的淡青色的烟气,似一层浅薄的雾气,缭绕出一室氤氲。

锦帷是厚重的几重,而重帷之外,恰是落了雪,映着一树的红梅。凛冽的香气,偶尔穿过帘幕,留下一缕清冷的暗香。

冬日漫长,既不可午睡走了困,又因了太冷,动不得针钱。那闺中的女子,便只得慵懒地倚着迎枕,将双手轻叠于熏笼之上,暖一暖略有些寒意的手指。一转眼间,便瞥见了腕上的那一环玉镯,还有指间轻绕的那枚金约指。

手镯、戒指、臂饰,这几样今时女子指间腕上常见的饰物,在古代时,亦是最为闺秀们所钟爱。且其所蕴含的种种意味,与今时既有相同处,亦有迥异的地方。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诗句之中那一番炽热的情愫,如同暖风拂过,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盈盈的灼热气息,依旧扑面而来。

同类推荐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后存者101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他一生共写小说7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惨世界》一种,名为翻译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实则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苏曼殊的创作,所以也应算作苏曼殊的作品。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翻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等多种专著。
  • 茶话人生

    茶话人生

    茶, 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人对茶的看重。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品茶论道到以茶修身,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也有茶道,但茶的真髓,从骨子里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味道。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热门推荐
  • 蓬莱山西灶还丹歌

    蓬莱山西灶还丹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轩寻月

    轩寻月

    年少时就与伙伴背负灭门之痛,失去了家的庇护,雏鹰还能否鹰击长空,一览天下芳容?资质平庸,却许下夸夸之词,自傲?非也。心中的仇恨鞭挞着他不断继续前进,好不容易步履蹒跚站稳实力的脚跟,却要面对爱情与友情的抉择,他问:“可不可以不要选择?”回答他的只有无边的心痛和无望,心魔已成形,他毅然选择逃避,张开路西法的黑色六翼黑化暴走,向从前的那个有着一头泛着紫意的白发白衣少女挥手说再见。等他想痛心疾首的挽回时,一切皆物是人非,扑朔迷离的局,毫无胜算的圈套,不可明说的身世,引起世间腥风血雨的旷世神物,到底有多少谜题等待解答?毁灭带来的是一切归于平静的死寂还是否极泰来的新生?
  • 异武为尊

    异武为尊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砂锅那么大的拳头你见过吗?不要逼我,我发起疯来自己都怕。看我不顺眼?打我呀笨蛋!带着满腹的疑惑来到这个不知名的时代。会打破一切束缚吗。
  • 快穿:厨神进阶之路

    快穿:厨神进阶之路

    萧墨笙本是趁着他父亲和下人们都休息了,偷溜进厨房的找吃的,却不想被一把破菜刀给绊倒了,偏偏头被磕破,出现了两个莫名其妙的系统....是的,没错,是两个系统,从此,萧墨笙便走上了厨神和虐渣的道路,从此一去不复返.....(男主待定.....因为,想不到要写什么男主啊啊啊啊!!!)
  • 三国之鬼神无双

    三国之鬼神无双

    看惯了吕奉先、赵子龙、关云长独武山河,谁说主角就不能有盖世武勇,威凌天下!马纵横,伏波后人,自幼武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东汉末年,竟然成为了扶风之虎马腾的长子—马羲,更且意外地发现在历史上并无记载过的这号人物,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体魄,九牛二虎之力。且看他如何玩转三国?
  • 我的地仙老板

    我的地仙老板

    零奇行走人世已经有八百多年了。他中过科举也当过官,虽然官名不响,但是也算清正廉洁,造福过一方;而后他也上过战场杀过敌,从驱逐倭寇到义和团成员,乃至于抗日时期的志士仁人;他也经过商,当过苦力,抛弃一切体会过人生之艰难......唐朝是地仙的鼎盛时期,那个时候地仙被称为土地神亦或是天神,以各种形象高调的出现在世人眼前,最强者甚至被奉为一国之师,光耀无比,风头一时无两,教徒万千。那个时候,天师斩妖,土地神馈赠万民是传颂最广的故事。但自唐朝鼎盛之后,邪魔隐匿,末法来临,地仙也无用武之地,逐渐没落于世人眼前,最终只能流转于人口耳相传之中,成那闲人茶余饭后所谈论的闲趣逸事,不复荣光。
  • 我和它

    我和它

    赵雨函,笔名小小Aeby,年龄12,请多多关照!
  • 绝世.美人暮若

    绝世.美人暮若

    当她努力想逃脱命运的掌控,却发现依旧走在命运的轨道。“若儿,对不起,”那个人站在最顶端,看着她从天堂摔下来的狼狈。却只是用一句话就抹去所以的事实。“呵~对不起???”暮若看他,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我知道你恨我和她,可是你报仇就冲着我来,不要伤害她。”暮若看着那个人,眼里溢满了哀伤,她看着那个人,嘴角依然笑着,却带着几分凄然的说道,“我要怎样是我的决定,与你何干。”说罢,她没有看他一眼,决绝坚毅的走入那暗黑深渊。从此,我命不由天,我命由我。
  • 剑神袁野传

    剑神袁野传

    春秋时期,落魄子弟袁野受人欺凌,他究竟有怎么样的奇遇,一步步的走向剑神之路,左右春秋诸侯争霸!!
  • 位面之独孤叶

    位面之独孤叶

    这是一本轻松的位面流小说,希望大家欣赏,讲述主角穿越到各个位面夺取机遇的故事。魔幻手机,哆啦A梦,超能失控,超体,永无止境等世界,这是一部主角无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