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64900000001

第1章 序言(1)

2006年的夏季,洪涝、干旱袭击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福建等沿海地区先后遭受七次较大规模洪涝、台风灾害的袭击;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省东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也发生了严重的灾情。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正因为自然灾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2006年的3.23世界气象日就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题。2007年夏,洪涝灾害又一次无情地袭击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24个省市,820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50万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9亿元。洪涝灾害来势之凶猛,使许多城市和农村变成了一片沼泽。重庆市遭遇了1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的袭击,主城区交通几乎瘫痪,多个县城进水受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主线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给人类造成的灾难。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这是因为,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来实现和强化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自然再生产以获取农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同时,农业又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生物性产业。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是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和起点的,因而各种自然因素直接进入农业系统的特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成为影响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使得农业的运行风险高于工业和其他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史中,农业生产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自然灾害的类型。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以水灾、旱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在我国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中,旱灾占57%,水灾占30%,风雹灾占8%,霜冻灾占5%。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也是世界罕见的。据史料统计,前206—公元1949年的2155年中,中国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出现1056次,水灾几乎年年有之,死亡万人以上的灾害每隔10~20年出现一次,因而中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从历史上看,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呈加快趋势,每年平均受灾次数为:隋朝0.6次,唐朝1.6次,两宋1.8次,元朝3.2次,明朝3.7次,清朝3.8次。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前言前言前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自然灾害仍日趋严重,表现在: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种自然灾害平均发生次数呈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为19.56次,60年代为26.20次,80年代高达28.18次。此外,“灾害周期”也较明显。例如,1953—1966年,出现4次周期,平均每次周期长度为3.5年;1971—1991年,出现7次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3年。这说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均每隔三年出现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与历史上的“三岁一饥”之说基本相符。②自然灾害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据统计,1950—1959年,全国平均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为2225.5万公顷;1960—1966年,年均受灾面积为3760.3万公顷,比50年代增长了68.96%,受灾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70—1979年,年均受灾面积为3766.8万公顷,比60年代增长了0.17%,受灾面积在稳定中仍有增长之势;1980—1989年,年均受灾面积为4155万公顷,比70年代增长了10.31%,受灾面积增幅明显;1990—1999年,年均受灾面积为4955.2万公顷,比80年代增长了19.26%,受灾面积增幅加大;2000—2004年,年均受灾面积为4865.9万公顷,比上世纪90年代略有下降。在这55年中,平均值最高的90年代的年均农业受灾面积4955.2万公顷比平均值最低的50年代的年均受灾面积2225.5万公顷增长了122.66%;新世纪最初几年(2000—2004年)年均受灾面积为4865.9万公顷,比上世纪50年代增长了118.64%。③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据多种调查资料分析,20世纪60~90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多年平均为5%,棉花减产达20%~30%,油料减产15%左右。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20世纪50年代的单位成灾面积损失值为2190元/公顷,60年代为3255元/公顷,70年代为5880元/公顷,80年代为12120元/公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自然灾害导致了10次粮食生产波动(其中有6次超常波动),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25000亿元,而且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为480亿元;60年代为570亿元;70年代为590亿元;80年代为690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90年代以后,年均已经超过1000亿元。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加重,2001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42.2亿元;2002年为1637.2亿元;2003年为1884.2亿元;2004年为1602.3亿元;2005年为2042.1亿元;2006年截至8月份为1600亿元。2001—2006年,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784.67亿元。其中,2005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④自然灾害是农村贫困的重要根源。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平均每提高10%,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增加2%~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在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有71.2%是当年返贫人口;在当年返贫农户中,有55%的农户当年遭遇了自然灾害,有16.5%的农户当年遭受了减产五成以上的自然灾害,42%的农户连续两年遭受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不仅给农民、农村、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使国家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在于:①灾种的广泛性和集中性。灾种广泛性是指灾害的种类繁多;集中性是指主要灾种较为集中。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国几乎都有,并且有新的灾种出现。②灾情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中,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③灾害具有群发性和伴发性。这是由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业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所决定的。我国东部属季风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6%。季风的进退强度、时限和反常是我国大面积旱涝灾害发生,水资源长期短缺的根本原因。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占了全国陆地面积的55%,这里气候寒冷、雨量稀少、土壤沙化、冻土广布。北部受季风影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泥沙俱下,泛溢成灾。南部高山丘陵多,降水不均,时常引起旱灾。加之,我国的沙漠、荒漠、寒漠、戈壁、岩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区和冰川等完全不能农牧的土地有30亿亩(1亩=667平方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一种原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多种诱发性自然灾害的集中出现,如地震与洪涝可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可引发各种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等。④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地域组合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看,它是横贯东西、纵布南北,或点状、带状集中突发,或面状(或流域)迅速蔓延,空间分布具集聚性和不平衡性。⑤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织。我国的自然环境十分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西部地区是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短缺。人们在“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大面积地毁林开荒、围海造田、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成了“经济社会落后—破坏性开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社会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⑥灾害加重与防灾能力减弱形成反差。农业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承灾和抗灾能力较弱,抵御自然灾害的防范体系不健全,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较弱,使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更显脆弱,难以有效地抵御和防范风险。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设施未能跟上,致使土壤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利设施有效灌溉能力下降,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下降。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农田基础设施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保障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90—2001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仅增加409亿元,年均仅增加37亿元,而同期全国其他主要行业如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分别增加了1127亿元、1830亿元和3905亿元,年均分别增加102亿元、166亿元和355亿元。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一直很小,“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仅在1%~2%之间徘徊;“九五”以来虽然每年的投资比重都有所上升,但一直没有达到3%,最高的2001年也仅为2.9%,而同年其他三个行业的基建投资则分别占全社会基建投资的10.2%、14.8%、27.8%。以这种比重差距和低增幅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的。

因此,在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农业自然灾害的关注,重视农业自然灾害防范体系的建设和研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制定有效率、可操作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发展,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当把这一问题作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以研究。

发达国家对农业自然灾害的管理以及对防范体系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和对策研究上,都比我国先进,他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富有成效的风险管理体制。这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例如,在水灾的防治上,以流域为单位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收到很大的成效;绘制自然风险图,提前告之居民,可以降低风险;对危害较大的灾害实行“强制性”保险,可以转移风险;将保险与灾害风险区的管理挂钩,可降低灾害风险的损失。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国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应从采取单一的防范手段转向建设综合防范体系。

1.建立综合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全灾害的管理。各种自然灾害之间也有相互关联性,灾害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得某种单一的灾害会转化为复杂性灾害。因此,自然灾害管理要从单一灾害处理的方式转化为全灾害管理的方式。②全过程的灾害管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应贯穿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包括灾害发生前的日常风险管理(预防与准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应急风险管理,灾害发生后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危机风险管理。③整合的灾害管理。整合的灾害管理强调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的灾害管理的组织整合、灾害管理的信息整合和灾害管理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④全面风险的灾害管理。当代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单纯的危机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在灾害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管理,这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决策过程。⑤灾害管理的综合绩效准则。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所强调的是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有效的灾害管理,政府必须设立灾害管理的综合绩效指标。在灾害风险管理中随时关注灾害风险的发生、变化状况,多方位检测和考察灾害风险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目标、管理手段以及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业绩表现。

同类推荐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我国财产继承制度立法研究

    我国财产继承制度立法研究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我国继承法律制度概述,主要阐述现行继承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财产继承权概述、我国继承制度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与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和遗产的处理等内容。下篇为我国继承法律制度的立法构建,旨在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继承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完善我国继承法律制度的若干立法建议,内容涉及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继承扶养协议、继承权与遗嘱权的行使、遗产的处理等方面。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热门推荐
  • 月夜盗藏

    月夜盗藏

    是人人唾弃的盗贼,还是人人敬仰的君子……安民济世,真没那个志向,奈何又让我踏上了这条道路!一马任平川,天下与我何干?
  • 在光线尽头相遇

    在光线尽头相遇

    16岁的赵落落遇见了15岁的牡歌17岁的胡长安遇见了17岁的陶安然16岁的我遇见了一大堆的人却唯独没有心爱的那个她没有她的青春是青春吗?
  • 云木楼

    云木楼

    传说,有一片永远不消散的云彩,此云硕大无比,云上有一棵万年桃树,在桃树繁枝间有一座楼,据说此楼为舜帝所建,名曰“云木楼”,楼内经书三千,被誉为“天书”,参透天书者,便得长生,得天下。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奇人,偶然去得云木楼,盗得六本天书,而后,名声大振,也招来了杀身之祸,一群所谓的名门正派合伙以冠冕堂皇的说辞杀害了这位奇人,并进行分赃,衍生出后来的八大正派,故事就要从这里说起。
  • 吸血契约伯爵的无奈

    吸血契约伯爵的无奈

    情不知从何起,而一往情深。本是上帝的宠儿,只为一个情字,甘愿下地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帝的女儿,终究也逃不过一个情字。今夕何夕,情起缘灭。
  • 昊明传

    昊明传

    三千大道皆枉然,唯有吾道始是真。昊明觉得重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何而活。悟道终非正途,唯有创立自己的大道才能永恒。修仙者,不当以成仙为终点,凌驾仙道之上才是目标。境界划分筑基,金丹,紫府,元神,地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合道,道主武师,武王,武尊,武圣,下位神,中位神,上位神,主神,创世神魔法师,法王,法尊,法圣,下位神,中位神,上位神,主神,创世神。作者坑爹的设定语言无条件统一,时间无条件统一,金钱兑换统一【1:100】,测量方式统一所谓统一,你懂得,就是用你熟悉的,管他是异世还是哪里
  • 科技神座

    科技神座

    当科技繁衍到巅峰会是什么?郑毅,地球上的科研人员,在宇宙风暴引起的末世中身亡,重生到了一个术士横行,魔法狂舞的高武世界。手上那不知从何而来的奇异戒指,更是带来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超级科技!且看郑毅如何利用超级科技与这个世界碰撞出璀璨的光华,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传奇之路!。当钢铁洪流踏碎了神殿的大门,当战舰撕裂了空间的壁垒,郑毅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那属于他时代。
  • 穿越里世界

    穿越里世界

    一对情侣在同学聚会上,意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场景是他们所熟悉的,但是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危险的,随着一条条短信的指引,真相渐渐清晰。那么他们能否在这个危险的世界里逃出生天呢?
  • 力量全集

    力量全集

    本书讲述的是一套开发人体潜能的方法。这套方法可以开发人体内蕴含的一种神奇力量,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如达芬奇、爱迪生、爱默生、牛顿、苏格拉底、歌德、雨果等都曾凭借这种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这种获取力量的方法一直鲜为人知。而本书中告诉你的,恰恰就是获取这种神秘力量的方法。它可以激发你的潜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一一财富、健康、幸福以及成功。通过学习这本集量子物理学、心理学、宇宙学、精神学、玄秘学的惊世之作,你将获得主宰人生的强大力量。
  • 邪帝独宠王妃很霸气

    邪帝独宠王妃很霸气

    她,X组织中三朵金花之首凌筱华,曾经傲视苍穹,俯瞰众生,一朝回归,带给她的是一个新的起点。废柴?弃妃?她都一笑而过,敬仰,震惊!她都淡然处之。他,冷漠,无情,嗜血,他的标签。耍赖,卖萌!!是她给她的大屎盆子。她扶额“爱上我你会很累”他邪邪一笑,“运动运动更健康。”
  • 经历你的曾经

    经历你的曾经

    逗比千金与腹黑少爷的豪门斗智斗勇,你们看到的是逗比的外表,又有谁知逗比外表下的内心深处?作者大大的初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学生党伤不起啊,不定时更新哦!根据大家的点击记录,会加快更新速度的!动起你们的手指,给作者大大我添加点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