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鱼的原始特征
1.没有上下颌和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2.没有偶鳍,只有奇鳍。
3.脊索终生保留,仅有雏形的脊椎骨,无脊柱,整个鱼身全为软骨。
①颅骨完全不存在。
②咽骨是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被称为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4.脑分化为五部脑,即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但不发达。
5.肌肉按节排列,分化少。圆口鱼的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6.圆口鱼无生殖导管。圆口鱼的精子和卵子突破生殖腺壁落入体腔,经泄殖窦上一对腹孔进入泄殖窦,再经泄殖孔排出体外,完成体外受精。
7.出现心脏。圆口鱼的心脏包括静脉窦、心房和心室。
圆口鱼的寄生或半寄生特征
1.口圆形,为漏斗状,吸附口。
2.单个嗅囊和鼻孔,又名单鼻类。
3.用鳃肺呼吸。为圆口鱼特有,故又有肺鳃类之称,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
圆口鱼家族代表
七鳃鳗
七鳃鳗,又名八目鳗、七星子,是七鳃鳗纲的一个种。
七鳃鳗身体细长呈鳗状,体表无鳞,常包着一层黏稠液体;一般长约15~100厘米;有鱼眼、背鳍(1~2个)和尾鳍;单鼻孔,位于头顶;其眼后的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故而得名“七鳃鳗”。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七鳃鳗大约有30余种,它们分布于地球所有温带淡水水域和除非洲外的沿海。在初夏到秋季产卵。在水温约25℃的环境中,七鳃鳗的卵12天左右就可以孵化。
七鳃鳗幼体称为沙栖鳗或沙隐虫,生活在淡水中,在水底挖穴而居,无牙,目不发达,以微生物为食。一般沙隐虫要经过数年才能变为成体。
成体七鳃鳗会游入海中,开始寄生生活。它们利用口吸附在其他鱼体上,以吸刮鲑、鲭、鳕等的血肉为生。等到生殖期到来时,七鳃鳗成体会再返回淡水中筑巢、产卵,直到死亡。
盲鳗
盲鳗又称黏鳗、钻腹鱼,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海域。
盲鳗体细长呈鳗型,体表无鳞,皮肤细软,吻端具有粗须;长约40~80厘米;具有尾鳍,无偶鳍;口呈裂缝状,吸附力强,具角质牙;一个鼻孔位于吻端;鳃5~15对。
盲鳗的眼埋在皮下,不具有晶体,视力不发达,故而得名为盲鳗。它们通常活动在海洋深处,在大约100米深的海底挖穴居住。
盲鳗是一种远古鱼类,与七鳃鳗不同的是,盲鳗只吃小型甲壳动物和多种鱼类的死尸。它们会钻进鱼和小型甲壳动物的尸体内,由内向外一点点吞食鱼类的肉,最后只剩下鱼皮和骨头。
盲鳗属于雌雄同体的鱼类。在交配时,它们会先充当雄体,一段时间后再充当雌体。一般而言,盲鳗的受精卵不经变态便可直接发育成小鳗。
盲鳗的嗅觉和口端4对触须的触觉非常灵敏,能迅速地感知大鱼的接近。
人们常见的盲鳗种类有大西洋盲鳗,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海。
软骨鱼纲
软骨鱼类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古生物学家认为其进化自盾皮鱼。软骨鱼出现在泥盆纪,是鱼类中最低等的类群,包括鲨、鳐、和银鲛。绝大多数的软骨鱼都生存海洋中。
软骨鱼的特征
1.软骨鱼有流线型的身体和成对的鳍。由于它们为流线形,所以游泳速度极快。
2.体内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体外被盾鳞或无鳞。软骨鱼的表皮上布满盾状的鳞片,质地粗糙。
3.除侧线外,软骨鱼的吻部还有一种特殊的皮肤感受器——罗伦氏壶腹。它是一个基部膨大的囊袋,可以探测水流、水压和水温,同时还是电感受器,能检测到低至0.01微伏的电压。
4.体内受精,卵胎生或卵生,大多为海生肉食种类。
5.鳃裂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或4个外被一膜质鳃盖。
6.雄性的腹鳍里侧具有鳍脚,尾鳍呈歪尾型。
7.肠具有螺旋瓣,无鳔。
软骨鱼家族的代表
鲨鱼
早在恐龙出现前约3亿年,鲨鱼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了,可谓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古老居民”之一。在近一亿年的时间里,鲨鱼并没有发生太多的生理改变。也就是说,人类现在看到的鲨鱼和侏罗纪时期的鲨鱼从形态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中国古代将鲨鱼称作是鲛、鲛鲨,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海中狼”。世界上已知的鲨鱼有300余种,它们被分为扁鲨、锯鲨、角鲨、锥齿鲨、六鳃鲨、鼠鲨、须鲨及虎鲨8个目,其中以鲸鲨的身型为最大。在所有的鲨鱼种类中,有30种会主动攻击人,有7种可能会致人死亡,还有27种因为体型和习性的关系具有危险性。
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的,软骨比骨头更轻、更具有弹性。鲨鱼都属于鲨纲,而鲨纲动物都具有软骨。
鲨鱼的体型有大有小。小的长约二十几厘米,例如侏儒角鲨,小到可以放在手上(大约只有0.4公斤重);大的可以达到18米左右,例如体型庞大的鲸鲨。
鲨鱼的感官能力是非常强的。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对血液的“追踪”能力。倘若在海水中有伤病的鱼类不规则地游弋所发出的低频率振动或者少量出血,鲨鱼都可以快速锁定。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将1克氨基酸投入1万吨的海水中溶解,鲨鱼居然能够快速地循着气味聚集在一起。而这样灵敏的嗅觉也是它们的“高级探路仪”,如雌鲨鱼分娩后,在大海里漫游千里,仍能沿着气味逆游回自己的故乡。
鲨鱼头部有个能探测到电流的特殊细胞网状系统,被称为电感受器。这是鲨鱼的“第六感”,鲨鱼可以利用它感知物体四周数尺内的微弱电场;甚至可以借助这种能力感觉到约200米外的鱼类或水生动物活动所产生的震动。科学家们通过分子测试,在鲨鱼的电感受器中发现了神经嵴细胞的两种独立基因标志(神经嵴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各种组织的胚胎细胞。人类的神经嵴细胞对人面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说明神经嵴细胞从鲨鱼的脑部移至其头部的各个区域,并在其头部发育为电感受器。
另外,鲨鱼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感觉系统——旁线神经系统,它是一排分布在鲨鱼身体两侧的神经末梢,能让鲨鱼感知水里的细微变化。
根据生物学家的推测,鲨鱼的体内还有着帮助其辨别方位的天生的磁场定位系统。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卡尔·梅耶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人工的磁场环境中对6只沙洲鲨和1只双髻鲨进行了训练。经过数周后,他们发现只要人工磁场的开关被打开,无论是否向水里投放食物,鲨鱼们都会聚集到平时被喂食的区域。这就证明了生物学家的推测不是没有根据的,鲨鱼的确能够通过身体内的天然“罗盘针”感应到磁场的存在,并将其存储在记忆里。
鲨鱼通常都是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食的,做着剔除海洋中的弱势成员的工作;有时它们也会吃航海船上抛下来的垃圾或其他废弃物。以大白鲨为代表的一些鲨鱼能够几个月都不进食。
鳐鱼
鳐鱼,属于软骨鱼纲,鲼形鱼目,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
鳐鱼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鳐鱼分为9属3科。鳐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发现的鳐鱼有数百种。体形巨大的蝠鲼和能够放电的电鳐都属于鳐鱼类;线板鳐是最大的一种鳐鱼,胸鳍展开后可达8米,能够轻松地完成短距离的海上飞行。
鳐鱼在外形上和鱼非常像;在基因上和鲨鱼很接近,尤其和猫鲨科更接近。鳐鱼除了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美洲东北沿海外,在世界所有的温带和热带的浅水中都有分布。
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由颅部突出的喙软骨形成。体单色或具有花纹,多数种类脊部有硬刺或棘状结构,有些尾部有发电能力不强的发电器官。鳐鱼体型大小各异:小鳐成体仅50厘米左右,大鳐可长达2.5米。鳐鱼无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
鳐鱼的尾鳍大多退化成一条长长的鞭状长尾,其上生有一个坚硬带倒钓的刺,用于杀死猎物和防御敌人。鳐鱼能够灵活迅速地使用这个武器,快速弹起尾部,即使是前方的动物也会被刺到。有些种类如蓝斑条尾还衍生出额外的武器——剧毒,可以通过尾刺将毒液注入受害者体内。它们通过煽动宽大的胸鳍游泳,看起来就仿佛飞翔于水中。有些鳐鱼以其从水中向高空跳跃的本领而闻名。
幼年的鳐鱼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当它们长大以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捕食的时候,鳐鱼主要靠嗅觉捕猎。鳐鱼卧在海底时利用特殊的闭口呼吸法尽量避免吸入泥沙。鳐鱼在呼吸时,水会通过其头顶的管路吸入再穿过腹面的腮裂流出。
硬骨鱼纲
硬骨鱼是鱼纲的一个主要类别。
硬骨鱼包括除了盲鳗、七鳃鳗等无腭纲及鲨、鳐、等软骨鱼纲外的400多科2万余种的现代鱼和少数原始鱼。
硬骨鱼的特征
硬骨鱼的骨骼大部分为硬骨,身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有时裸露无鳞。硬骨鱼的骨骼高度骨化,不仅头骨、脊柱、附肢骨等内骨骼骨化,连鳞片也已经骨化。大多数有鳔,少数有肺。大多数种类具泳鳔(有浮力的气囊),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
硬骨鱼的体型一般为典型的纺锤形。背鳍、臀鳍、胸鳍、腹鳍及尾鳍均存在。偶鳍基部变窄,鳍呈扁状,转动灵活。
硬骨鱼大多数是舌接式头骨,鳃室覆以鳃盖,有骨质板状鳞片,头骨有接缝。其头部骨骼分化的数目很多、都有各自名称的骨片。这些硬骨有从软骨转变来的软骨内成骨,也有从皮肤直接发生的皮肤骨,故硬骨是双源形成的。硬骨鱼的鳃裂被鳃盖骨掩盖,不单独外露。喷水孔缩小,甚至消失。
硬骨鱼大多是体外受精,卵生,少数为卵胎生。
硬骨鱼家族的代表
矛尾鱼
矛尾鱼又名拉蒂迈鱼,是一种古老的硬骨鱼,也是现存的唯一腔棘鱼类。
矛尾鱼的尾鳍有三叶,中间叶突出,呈矛状;偶鳍有肉叶,鳞片大而圆,鳍上也有鳞片覆盖;下颌下部有两个大骨板;体粗大,长约1.5米。根据其内耳石年轮估计,它们可以活到80~100岁。
矛尾鱼一般栖息在90~200米的深海中,最深可达700米左右。在南非苏达瓦那湾的矛尾鱼在日间会栖息在水深90~150米的洞穴中,夜间则会上升到55米左右水深的地方觅食。水深及阴暗并不影响它们的活动,最重要的是水温要在14~22℃间。它们会上升或下沉至此水温的环境,以确保氧的吸入量。
矛尾鱼的眼睛有反光膜及很多视杆细胞,就算在深水中视觉也很锐利。它们未曾在日间被捕捉到,所有标本都是在夜间捕捉的。矛尾鱼是机会主义者,主要猎食乌贼、鱿鱼、线鳗、细小的鲨鱼及其他深海底的鱼类。它们可以头向下游泳,甚至向后或腹部向上游泳来寻找猎物,完全发挥喙腺的功能。古生物学家怀疑它们可以随意减低代谢率,以接近冬眠的状态下沉到较难生存的深海处。
矛尾鱼是卵胎生的,雌鱼每次会生5~25条幼鱼。幼鱼出生后就可以独立。它们的繁殖行为不详,但相信它们要到20岁才可达至性成熟。妊娠期估计约13~15个月。
万能的鱼类体平衡器——鳍
鱼类的鳍是鱼类在水中活动和生存的身体平衡器,包括了尾鳍、胸鳍、腹鳍、脊鳍、臀鳍。
鱼类的鳍是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的,其中支鳍担骨是鱼鳍基部的骨块,鳍条是鱼鳍的支持物。通常情况下,鱼类的每一个鳍条都是由左右两条合成的,其基部依附于支鳍骨,并且呈放射状或并行的多条线状结构。
方向指针——尾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类不断地摆动它们的尾鳍,这不仅能够推动鱼体前进,更能够控制其游动的方向,使鱼类可以自由转弯,去它们想去的地方。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不同,鱼类的尾鳍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圆形尾鳍
圆形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呈尖型,一般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歪形尾鳍
歪形尾鳍分上下2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一般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正形尾鳍
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2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向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被认为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
原形尾鳍
原形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到尾的末端,呈圆形,上下叶大致相等,常见于圆口鱼类或一些鱼类的幼鱼。
多功能调节器——胸鳍
鱼类的胸鳍就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它们生长在鱼类鳃盖后缘的胸部,不仅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还能起到控制鱼类前行速度的作用。
当鱼静止或近似静止地浮在水中的时候,它们的胸鳍可以用于控制身体平衡;当鱼类缓行的时候,胸鳍就成了鱼体前行的船桨;当鱼类高速行进时,它们的胸鳍会紧贴在身体侧面;需要减速或制动的时候,它们就会举起胸鳍。
升降仪——腹鳍
鱼类的腹鳍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的作用。不同的鱼类,其腹鳍的位置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软骨鱼类的腹鳍在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在躯干腹侧,叫腹鳍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