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期融资公司
短期融资公司是货币市场上从事短期金融交易的中介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期融资公司的业务通常包括:①同业拆借资金交易。短期融资公司从事同业拆借资金交易业务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担任无担保得资金拆借中介,短期融资公司在资金拆借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充当单纯的中介人,它不承担融资风险,只是媒介交易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另一种是担任有担保的超短期资金拆借中介,短期融资公司通常采取买断的方式,分别与贷方金融机构或借方金融机构进行直接交易,从中获取利差收益。②票据买卖交易。短期融资公司通过不断向金融机构买进和卖出各种优良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调剂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余缺。③短期的政府债券交易。短期融资公司通常允许经营短期政府债券,作为政府债券发行的中介人,向政府承购债券,再转让给金融机构及大的机构投资者。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短期融资公司现在货币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受货币市场欠发达的局限,货币市场的中介机构也很不发达。
2.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中介机构,专门从事证券经营业务。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种类很广泛,从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到所有的资本市场业务,都属于投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具体来讲,投资银行从事的主要业务有:证券承销、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投资咨询服务等业务。在不同国家,投资银行的表现形式不同,我国的投资银行以证券公司为主体。
代理证券发行、代理证券交易以及自营证券,是投资银行的传统经营业务。在发行市场上,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确定筹资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和推销证券;在交易市场上,投资银行作为经纪人,传递投资者的交易指令代理买卖;自营买卖则是投资银行以自有资金参与证券市场交易,从证券买卖价差中赚取利润,同时承担交易价格风险。
兼并与收购是投资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收益较高的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兼并浪潮的高涨,证券市场上的并购行为日益频繁,投资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多地涉入企业的并购活动。因为企业并购涉及交易金额巨大,市场价值评估难度较高,交易过程复杂多样,要求专业性中介机构介入。投资银行利用其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为收购公司或被收购够公司寻找交易对手、策划收购方案、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并购的效率。
资产管理业务也是今年来投资银行发展非常迅速的业务之一。随着金融市场上交易产品的增多以及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积极性的增强,投资银行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甚至设计出许多细分化、精细化和量身定做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是投资银行的新型引申业务,创新一直是投资银行竞争力的核心,竞争的日益激烈改变了客户与投资银行之间稳定的紧密联系的状况,为了吸引客户,投资银行只有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品种,才能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研究及咨询服务时投资银行的技术核心。投资银行一般设有研究部门,通过搜集、分析和整理市场信息,写出研究报告以供公司和投资者参考。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研究部门独立出来,为特定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提供有关宏观经济情况及对某一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上市公司及市场行情变动趋势,协助拟订资产管理计划,收取相应的咨询服务费。
四、监管机构
金融监管是指一国的金融当局或非官方性质的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以及各种金融活动实施监督和管制的行为。由于金融市场品种众多、参与程度广泛、交易规模巨大、价格波动剧烈,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强烈,因此,各国政府都对本国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监管。金融市场的监管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授权的公共机构;另一类是非官方性质的自律机构。政府监管机构是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实施监管,其管理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监管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自律机构是由本行业从业机构自发建立的社会法人团体,主要依据行业准则和职业操守等对本行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和约束,其管理的手段主要依靠监督、教育和一定的经济手段,实施监管的强制力较弱。在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监管体系,因此监管某机构的设置也不同。分业管理的国家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如美国、中国。集中管理的国家设立统一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如英国。金融监管的对象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一切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以及他们相应的金融行为。金融监管的内容一般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监管,以及对各种金融活动的监管,比如说证券的发行、证券的交易、兼并与收购等。
第三节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金融市场的产生
金融市场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产物,其形成要求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多样化的信用方式及金融机构的存在等制度条件。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经济规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逐渐担当起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最初的以物易物的交易逐渐发展成商品货币经济。应该指出: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以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客体和实际的交易活动为要件。因此,早期的金融市场受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的制约其交易范围和深度都十分有限。后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金融交易主体的需求日渐强烈,加之信用制度不断完善,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交易客体,这些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频繁运用和流通,使得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发达的信用经济。随着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介入,以银行业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组织自然发展起来,逐步导致了更大规模金融市场的形成。
首先,以现代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简历和发展,形成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架构。在商品经济中,最早的信用形式表现为高利贷等私人借贷,但私人借贷动员的资本效率有限,而且缺乏规范的制度保证使这种信用形式的运用受到较大的局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各种工商企业大量产生,信用形式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企业与企业间的商业信用。然而商业信用的范围、规模仍然较小,难以满足开展国际贸易的需求,货币兑换业应运而生;随着货币兑换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货币兑换商经营单一的货币兑换业务,已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就逐步演变成为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银行。最早的银行诞生于1850年的威尼斯,随后米兰、阿姆斯特丹、纽伦堡、汉堡等城市相继设立了银行。银行作为进入市场的主体和中介,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银行通过将零散、小额资金集中起来运用,提高了资金供应规模和融资效率。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形式的结合,也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股份公司的出现,股票、债券的发信与流通,是促进证券市场成立和发展的最大动力。股份公司是一种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法向社会公众筹集资本、举办企业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家自身的资本积累已经跟不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客观上就产生了需要许多个人资本入股合在一起形成大额资本的要求,于是,股份公司就应运而生。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业务经营较为稳定的股份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股份公司,随后英国、法国等也先后建立类似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促使了证券市场的形成。1613年,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展股票交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724年,法国设立了巴黎证券交易所;1773年,英国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美国的证券交易以政府债券为开端,于1792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最后,信用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金融市场工具的多样化。伴随着资本之一经济的发展,信用形式也由单一的商业信用逐步发展到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和消费信用等多种信用并存。信用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信用工具的多样化,股份公司制度与信用制度联系起来以后,产生了公司债券这一融资工具;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日益增强,公债制度得到极大发展,政府债券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各种各样的票据、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为金融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使金融市场功能更加齐全,运转更加灵活。
由于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经济功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二者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来看,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资本市场优先于货币市场得到发展。其后,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强,极大地刺激了货币市场的发展,其表现是同业拆借市场、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的相继建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并逐渐表现出快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头。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出售给特殊的机构(SPV),由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SPV以证券销售收入偿付发起人资产出售价款,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所持证券的权益。同时,证券化是个复合概念。广义的证券化是以股票、债券等证券发行作为直接融资方式,取代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银行间接融资方式;狭义的证券化是指把已经形成的非证券形态的资产存量转变为证券资产,如把银行已发放的贷款转变成一种流通票据并转让出去、形成二级资产市场。狭义的证券化即资产计券化。
(1)资产证券化的趋势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变成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接着商业银行也纷纷仿效,对其债权实行证券化,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市场性。
最近几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大量的新品种被创造出来。证券化资产的种类已经扩展到很多品种,诸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资本设备、商业房地产、耐用品等;既有小额债权的证券化,也有商业不动产租金收入的证券化。只要存在可预期的现金流,华尔街的金融工程师们就可以设计出数不清的证券化产品。
第二个趋势是证券化创新的技术手段大大增强。在证券化过程中加强了资产现金流的组合,丰富了证券化品种,更加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比如可将一笔债权收入分解为仅付本金(PO)和仅付利息(IO)债券。另外,证券化产品将抵押和其他类型的信用增级包括进来,诸如转送证书、构造优先股、职员持股计划、信用证和复杂的租约结构等,增强了证券的吸引力。比如说担保抵押债券(CMO)。这是将住宅抵押凭证、住宅抵押贷款等汇集起来,以此为担保所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某个金融企业作为发行人,收购住宅抵押凭证并设立集合基金,再以此为担保同时发行3—4组债券。发行者每月以抵押集合基金产生的资金流动为资金来源,在对各组债券支付利息的同时,只对其中的某一组债券的持个人偿还本金。发行此种债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住宅抵押凭证在到期偿还时现金流动不稳定的问题。最近,CMO已经被应用到垃圾债券和高杠杆银行贷款的证券化上。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趋势正深入到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传统银行贷款的证券化,而且经济中以证券形式持有的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化、融资非中介化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甚至有人认为,现代金融正由传统的银行信用发展到证券信用阶段。在证券信用阶段,融资活动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有价证券把价值的储藏功能和价值的流通功能统一于一身,即意味着短期资金可以长期化,长期资金亦可短期化,从而更外地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发展对资金调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