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攻关能手,青年工人王江民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的初中毕业生,论技术,他没有经过名师的传授;论环境,他所在的是厂房狭小、设备简陋的集体企业,再加上本身残疾,他可谓是非常“不幸”了。然而,善于发掘环境,善于创造机会。他不仅看到了环境不利的一面,也看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的一面,坚信通过自学可以摆脱知识贫穷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逆境下,他通过刻苦自学,奋发钻研,从1977年以来先后研制成功了激光水准仪等一系列激光仪器,便自己终于成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
一个有志之人不应因逆境而丧失志向,而应该认识逆境、研究逆境、突破逆境,一步步改善自己的条件,认清发展自己的途径,那么成功的机会是可以实现的。
人们在生活面前有种种美好的向往,总是希望前面有着广阔的大地。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象长安街那样平坦笔直;成就功名不会象月下漫步那样轻松取得。在每个人的成才机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先天、来自自然、来自社会的各种挫折,诸如家境贫寒、身躯残疾、环境艰苦、蒙受冤屈、横遭压制等等,由此看来,一时处于某种逆境当中也是不足为怪的。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求得真知,常常舍生忘死,即使在断粮被困,落入深潭差点淹没的绝境中,仍百折不挠,终于完成了八十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蒋筑英的父亲错判入狱,使其长期背着沉重的包袱,成为他搞科研。向前进的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他从未动摇,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终于“一朝成名天下知”。
真正有志的人,总能在逆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逆境中抓牢机会,从而改写自己的命运。
人生中的逆境,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几道曲折、几个漩涡,要善于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开创新的天地。
在一个人的成才道路上,不可能走得都是广阔平坦的路,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更多的成功者反倒是在逆境中探索前进的。
高尔基曾在老板的皮鞭下,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中,饥饿和残废的威胁下坚持读书、写作,终于成为世界文豪。
富兰克林在贫困中奋发自学,刻苦钻研,进取不息,成为近代电学史上的奠基人。
可见,成功人士们或是煎熬于生活苦海,或是挣扎于传统偏见,或是奋发于先天落后,或是发奋于失败之中,他们最终得以成功的秘诀在于朝着预定的目标,砥砺于各种难以想象的逆境之中,奋战逆境,知难而上,终于成为淬火之钢,经霜之梅。反之,这些人,如果无法在逆境中生存,又怎么获取成功的机会呢?
董必武先生写过一首诗:
生活从来是斗争,认真体验便分明。
庸夫总欲平平过,实境偏偏曲曲程。
身处逆境中的人,应以此互勉,只要你有一颗执著之心,逆境在你的眼里,也会成为一种机会。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如果能够把错误都变成一种“机会”,你无疑就是创造机会的天才了,不要以为这种天才离你太远,事实上,这些大才的素质或许连你都不如。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允许错误出现的,在抓住和创造机会上更是如此,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有时,一个错误可能就导致你这辈子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然而,犯错误仿佛又是人的一种天性,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但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不一样,就导致了在抓住和创造机会结果的不一样。
“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许多人的美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臭豆腐竟然是一次错误而生产出来的: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谋生。
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经营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
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日,没想到,所有人在捂着鼻于尝了以后,都纷纷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美味可口。
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闻风前来尝一尝这难得一见的臭豆腐,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不仅上了书,还被列为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这所谓“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腐。
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事实上,与王致和相同经历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独有王致和能够看到并抓住了这样一个因为错误而产生的机会呢?
原因至少有两点:
一是王致和的细心。
在他发现臭豆腐坏了以后,并没有一气之下将其扔掉,而是留下来并品尝了一口,结果发现臭豆腐居然如此“香”。
二是王致和独具慧眼。
事实上,虽然王致和的臭豆腐十分可口,但它仍就十分“臭”,而有许多人是完全接受不了这股臭味的,哪怕今天仍是如此。但王致和认为,自己能接受,就一定会有人接受,所以一定会有市场,这也体现出工致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所以,错误本身虽然能够产生机会,但这种机会是隐藏着的,只有细心和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错误中发现机会,从而抓住机会。
事实上,利用错误创造机会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不乏鲜见。
“雪花呢”在今天已经是流行时尚的宠儿,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次错误导致的。
某厂的工人在生产呢布的时候,由于工作中的不小心,生产出来的几匹呢布上染上了白点,这一下问题就大了,按规定,这样的呢布只能作废,不能出厂。
这时候,厂里有一位青年发现这种呢布非常漂亮,就与厂领导商量,打折买了下来。然后,他拿到市场上,以比正常呢布更贵的价格叫卖,并取了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雪花呢”。结果,这种新款的呢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几分钟之内即被抢购一空。
后来的故事不说大家也知道,那个工厂从此专门生产这种“错误”呢布,结果足足赚了一大笔。
在美国,还有这么一件有趣的事:
一位年轻的女顾客在美国的一家商店里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于是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即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造的正宗名牌三角钢琴。
售货小姐看了看售价牌,竟然不敢卖。她请来了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谢不卖。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调解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当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原来那架价值数千美元的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价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那位顾客当然是聪明的,但是那位经理无疑更显聪明!
那些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的企业,不惜一掷千金地大做特做广告,而那位总经理,却能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达到了这一目的,其效果也许更好。果然,这家商场因为这么一件事而造成了“信誉好”的形象,生意越来越红火,利润逐年上翻,那个错误的“零”造成了一场好的结局。
看来,在真正聪明人的眼里,错误也是机会,错误也能变废为宝。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会,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为什么有些天资本来不好的人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某些天资甚佳者却最终庸碌无为呢?为什么成功者总显得比别人更走运……
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机遇只偏爱那些为了事业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东风才显得珍贵和富有价值。
许多成功者就是善于抓住和创造机会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绝对不放弃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机会,即使形势仿佛已经对自己不利,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总能从“不利”中发现“有利”。从“错误”中找出“正确”,从没有机会的地方挖掘出机会!这就是他们高人一筹的真正原因所在。
开始时他们是在追寻机会,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会便会自动登门来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会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这些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会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机会可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会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事实上,机会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够胜任的资格,而“将错就错”,能够在错误中找寻机会,无疑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卡。
其实,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探索未知领域和发明创造、乃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关键在于要变坏事为好事。犯错误后能反省,能变错误为正确,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表现,也是一个人发掘创造才能的保证,因为抓住机会正是这种综合效应。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那些怕犯错误的谨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创见与成就。
美国加州门罗公园“创造性思考”公司创办人兼总经理罗杰·冯·伊区在《如何激发创造力》中认为把犯错误列为坏事是“心智枷锁之一”,他说:“如果你不经常犯错误,你就无法发挥潜力。”
事实上,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人们自以为错误的心理,碰到错误就认定是错误,不再去做过多的努力。其实,在犯错误的时候,机会或许已经悄然来到你的身边,你一定要分辨清楚,主动改变错误,才能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万分之一的机会!
理性处理重大事件
“敲石桥再过河的话永远都过不了”(连再安全不过的石桥都不放心地敲过之后才过的人就一辈子过不了桥)——这是日本南极探险队队长长西堀荣三郎写的书名。
通常我们会称赞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敲了石桥再过”。
但是西堀却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在决定做与不做之前,一般而言,如果你调查得资料越详尽,往往迹象就越显示应该放弃这个计划。敲过了石桥再过或者是不要过,我想,如果你仔细敲完了这个石桥之后再决定过不过这座石桥的话,大概一辈子也过不了这个桥了。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预防冒险工作的调查。从事任何新工作注定会有新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这才算是新的工作……正如西堀所言,如果做事怕冒险的话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了。而要冒险,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及资本所谓的资本也可能是指偶尔从上司或部属那里得来的帮助。光凭着第六感或运气是没办法安然渡过大大小小的风险的。”
在你向投机目标前进的路上,一定会遭遇到许多障碍。这是抵达成功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有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一位投机者,在这些问题发生时,你必须设法解决。你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你要明白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必你亲自去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必须你自己解决的。
果断要时时刻刻与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感性果断将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是非迷惘时的决断
是非很清楚时决断并不难,难的是非曲直难辨时的决断,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退一步,心平气和地考虑好之后再作决定。对那些需马上决断的项目,应以闪电式的决断为好。因为当时已无考虑的余地,只有凭自己的直觉做出决断。如果时间允许,也可找一些信任的人商谈,听取意见。
投资时的决断
理财投机决断一定要慎重,投资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希望的效益,并尽可能地用数字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具体的立项数据则不可贸然地做出决定。必须坚持以用充分的数字加以证实的好计划为基础,否则投资就会失败,那时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如果抓住了时机,有价值的投资一定会使自己的财产日益丰厚。
果断相信直觉
许多理财投机高手说,他们经常靠直觉来判断何时出手。直觉或许代表一度意识到、后来又内在化了的过程。一些人确实根据经验作出直觉判断。亿万富翁哈里·赫尔姆斯利宣称:“你必须具有一种感觉。是的,我猜想,到现在我应该对这一行有了一点感觉,我干这一行已经有50年了,不过,从一开始,我就对这一行始终具有一种非常良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