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伟大的人,对于世间的成败荣辱,不甚介意。虽然灾祸和失望频频降临,然而他总能超越和克服它们,并且从来不会失却镇静。在暴风雨猛烈的袭击中,心灵脆弱的人惟有束手无策,而他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伟人可以克服外界的一切干扰,使之不为害于己。
什么是失败?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台阶。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予先前的屡屡失败。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大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反而足以增加他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那自信其能力,而不介意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目标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如果在连续三次跌倒之后你还能顽强不息地奋斗,那么你就可以不必怀疑自己在选定的领域内可能成为一位杰出人物。
社会是现实的,就如同厄运连连的公司一般,有些人的生活过程当中哀伤、烦恼接踵而至。任谁也无法了解其中的因由。你可以怨恨人生的不公平,可以自怜自艾;然而,你也可以认真地吸取教训,伸直腰杆,挺起胸膛,勇敢去面对个人的抑或是职务上的种种无可避免的问题。这个主导权还是在于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抱持不回避问题的信念。如果举目所见,自己已深陷于问题的丛林之中,便要鼓足勇气面对困难,深思熟虑地筹划“绝地大反攻”。不然,必会自溺于现状,终日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无所事事。
威廉·波里索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之间的区别。”另一位哲人指出:“逆境是人生的宝藏。”稍遇挫折,身处逆境,就一蹶不振、停滞不前的人决不会成功。
人生中有很多障碍或苦难,同时所有的苦难都藏匿着成长和发展的种子。但能够发现这种子,并好好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有少数。这些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第一,决心克服苦难。没有这种决心的话,不管再怎么说“苦难才是机会”,也只会变成以另一种苦难结束的悲剧。
第二,能够认为苦难才是机会。没有这种想法,苦难会带来更多的苦难。
美国的爱荷华州常常发生飓风,在该州的中央大学担任过校长的犃·拉尔帕司先生,看到一整所大学遭到大风沙侵袭,几乎快被毁坏。这时他反而想利用这个机会改善校园的环境,那么他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1930年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含腐蚀性的干燥的风沙吹遍了整个平原。农场里的玉米和麦子都死光了,大学校园也受到很大的损害。这所大学的财政本来是依赖附近的农民,但因农民收入较少原本就不胜负荷,加上这次灾害,农民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拉尔帕司博士(校长)知道:“所有的危机中,都藏匿着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他感觉到这次的灾难,是一个告诉东部成功的实业家或富豪们有关自己学校的困境的最佳机会。
因此,拉尔帕司博士把东部成功的实业家和富豪召集到一起,讲道:“我们过去经常受到农民们的支持,除了他们之外,我们一直没有向任何人要求帮忙。当农民们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平静的爱荷华州的城市来接受教育时,他们也感到很高兴。他们虽然本身没有任何责任,可是他们却一直帮助着我们。你们能不能帮助我们呢!”
这个要求很快获得反应,东部的有钱人都慷慨地提供援助,后来他们的援助和关心,连续了好几十年。碰到危机时,一部分人会陷入恐怖状态,另一部分人反而会利用这个机会,来为自己制造成功。这种差别才是决定是否可以改善人生的决定性的差别。
我们应记住,不管怎样不利的条件,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的话,都可能把它转变为有利的条件。
在欢喜状态时,人们大都不会自我反省,也没有上进心,也就是说成为忘我的状态了。相反的,在有苦难或挫折感时,倒经常会有反省和上进心涌出来,因此反而有抓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的机会。
那么,把痛苦变成机会,或者是变成恐慌状况,这种差别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当事人的决心和态度决定的。有一句话说得好:“跌跤之后,不要空手爬起来。”
这种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有个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由于人们世界观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的不同,于是形成了独特的人生之路。但是不管人们的生活道路有何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向的,绝对笔直而又平坦的人生路是不存在的。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过程。所以。人生道路的延伸也是直线和曲线的辩证统一。一个人今天行走在直路上,明天则可能走在弯路上。我们在遇到困难和身处逆境时,不要茫然不知所措、灰心丧气,也不应因一时的挫折而轻言放弃,应该相信,风浪后将是平静的海洋、坎坷后面将是平坦大道。
青年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逆境常见的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际交往的障碍,学习上的困难,情感生活的困扰,竞争的失败等等,说到底,就是人在这些方面遭受了挫折。这些无疑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既然“人生不顺常十之八九”,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克服困难,超越逆境,开创人生新天地。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逆境是人生的宝藏,逆境可以使人奋进,走出迷误,校正人生;逆境能磨练人的意志,获得前进的动力;逆境能使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升华思想;即将逆境中的压力、阻力及摧毁力变成人生道路上的推动力。只有有准备的头脑,才能挖掘逆境这宝藏。有准备的头脑和正确的态度就像是探宝器。
所以,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找出原因,使挫折转化为顺利,应努力把困难和逆境变成人生的财富,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的出现是常有的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逆境。当然对具体人来说,逆境的出现有着时间上、内容上的区别。当然,遇到了麻烦,出现了逆境,只要正确对待,坚持积极的态度,逆境是可以摆脱的。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智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剑桥大学教授W·B·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作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在对人生道路的审视方面,光有乐观主义的态度还不够,就是说,人要善于把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坎坷想得多一些,因为在心理上作了准备,即使逆境发生,也能沉着应变。如果只是凭着美好的愿望来判断人生,那么一遇坎坷,就会出现心理上的“滑坡”。
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时候出现的逆境是突如其来和超出想象的,人们似乎很难事先就预料到,这在人生旅途中是很多见的。而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逆境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并且并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应当说,这种心理上的震颤和失衡是不可避免的。相反,人们对突兀而降的灾难或打击,在心理上毫无反应,也不能说是正常的现象。
那么逆境出现以后该怎么办呢?从心理上说,就是要沉着、冷静、从容、果敢、不灰心、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要做到这一点,应当特别重视磨练自己的情感,以便使情感能适应各种不利情况,换句话说就是力争使自己不会在情绪情感上出现大的波动。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社会实践中情感又常常会打上很深的社会烙印,这里面包括社会经历、社会习惯、社会认知和各种社会感受。因此,青年人在情感上的锻炼,具体表现为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历,并且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教训,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标准,培养健康的社会感受。
人们面对逆境,最初需要的是尽快实现心理上的平衡,驱赶掉心理上的阴影,但这绝不等于这样就可以安然无恙地渡过逆境了。逆境是一种实在的现象,因此,超越逆境的心理条件必须建立在对心理结构进行全面调适的基础之上。要想不被逆境打倒而战胜逆境,需要创立一种新的心理环境,采取切实的心理技巧。
新的心理环境包括积极乐观的心态,昂扬不懈的斗志,崭新而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深刻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坚定而顽强的意志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条件。
只要不让往日的失败阻止自己,限制自己,我们也能挣脱紧张与压力的重担。我们只要充满着信心,往当前的目标迈进,必能摆脱失败的羁绊,超越生活中的困扰。
人生处处都可能碰到逆境,逆境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坚强,也会使人脆弱,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逆境。成功的人士大都能充分认识到逆境的积极作用,并善于把逆境转化成驶向成功的动力。
逆境并不都是坏事,它给人带来灾难与否,关键是能否正确的对待它,勇敢地驾驭它。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逆境,不逃避,不屈服,冷静地面对逆境。逆境使强者产生挫折感,而强者在挫折后能够冷静地思考逆境的根源,思考如何避免逆境给人带来的灾难。于是想办法补救或改善,实在改变不了就另辟蹊径,这便是逆境中产生的创意思考。正所谓:“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逆境使强者学会了思考。
逆境是不顺利的境遇,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但是,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曾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以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也许他们是不会付出超群出众的劳动以及做出超群出众的成绩的。只有刻骨铭心的失败才能够激起一个人成功的欲望。那么为什么逆境会使强者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成绩呢?首先,逆境引起人的痛苦。心理学研究表明:“痛苦可以促使本人去设法改变引起痛苦的处境或解除引起痛苦的原因。”逆境中强者虽痛苦,但是他们会忍住痛苦去战胜逆境,去改变逆境,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其次,逆境引起人的愤怒,愤怒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逆境引起人的愤怒,有的是直接的,比如有人故意诬陷自己而使自己愤怒;有的愤怒是由痛苦转化而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的痛苦可以转化成愤怒和仇恨。愤怒和仇恨是否定性积极情感,积极情感可以使人产生活力,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支配人产生积极的行为。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支配而产生的,人的生命不息,需要不止,人若没有了需要,生命也就停止了。但是由于人的需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个体需要的产生发展与满足需要的手段都要受社会的物质条件,文化条件、道德和法律的制约。只要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合理的,个体需要就是适应社会的,就是无可非议的,这样,就使人们在适应社会要求的情况下希望尽量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逆境阻碍了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社会使人产生挫折感。例如,贫困使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个别人的诬陷、诽谤使正直者的自尊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和破坏,这些都会使受阻者产生挫折感。在挫折面前,弱者会自甘暴弃,而强者却认为自己的合理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所以与逆境抗争。这种抗争使强者产生了巨大的行为动力,最终以战胜逆境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为止。
强者能勇敢地面对逆境,勇往直前。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勇敢就无法战胜逆境,失掉勇敢就失掉了一切。歌德这样说过:失去金钱损失甚少,失去健康损失甚多,失去勇气损失一切。强者勇敢地承担社会对自己提出的过高要求,自觉约束自己,逐渐适应了这种社会逆境。在与逆境的抗争中,也由困惑,缺乏经验,情绪难平逐渐到清楚成熟、情绪平静,增强了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在与逆境的抗争过程中,都使个体的毅力得到了锻炼。毅力是个体坚强的意志品质,它是三种意志品质的综合:包括意志的自觉性即行为有特定目标;自制性即能克制自己不利于特定目的的实现的不良心理,坚韧性即能自始至终地为实现目标坚持到底,逆境为强者设置了阻力,使强者感到苦,感到累,感到厌烦和失望。但强者毕竟是强者,他们反而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品质。
逆境是主体以外的因素,是主体自己不能控制的,它反倒会控制主体,主体在逆境中产生挫折,会有一种被人摆布,任人宰割之感,这就使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强者产生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切身感受和需要。每一个立志干一番事业,立志成才的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认识自己,调节自己,提高自己都必须是由自己亲自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