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0600000006

第6章 医学的脚步(5)

X射线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许多科学家把X射线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就是我们现在去医院看病,有的时候医生还要建议我们拍张X光片呢。但是,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关于X射线,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人们出于对他的敬仰,把X射线叫做伦琴射线。但是,伦琴夫人对于丈夫发现的这种神秘射线,却抱着既好奇又不相信的态度。伦琴为了说服她,跟她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她把手放在射线前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给她看。心理上毫无准备的伦琴夫人一旦看清丈夫手里的底片,吓得尖叫着连连倒退。看着爱妻受惊的样子,伦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伦琴夫人左手的X光照片,在全世界的科学家中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全球掀起了研究X射线的浪潮。说起来你恐怕不会相信,那个时候,X光甚至是受许多显贵绅士青睐的娱乐工具呢。他们争相用X光看彼此的骨骼系统和内脏器官,乃至看一枚放在皮夹子里的小小的硬币。不过,后来一旦知道X光对人体细胞有杀伤作用,就没人再热衷于玩这样的游戏了。自然,对于我们来说,X射线的伟大意义,也与这些达官贵人的游戏无关,我们铭记伦琴,是因为他为我们开创了一个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

心电图机的发明

心电图问世后,医生得以实时把握病人的心脏器官工作状况,一次次化险为夷,把病人的生命从病魔的手中夺回。

救死扶伤化险为夷

1906年,荷兰莱顿大学附属医院里送来了一位情况非常危险的心脏病患者。他的心跳极其微弱,以至当时的测量仪器无法测出,医生无法诊断其病情。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教授搬出了一台大家从未见过的仪器,用仪器上的一根石英丝两端与患者身体相连,再将仪器与电缆接通,不一会儿教授的实验室里接收到了清晰的心电图。医生们很快诊断出了患者的病情,挽救了他的生命。世界上首台心电图描计器“临床实验”成功了,它的发明者就是那位挺身而出的教授,荷兰医学家威廉·艾因特霍芬。

威廉·艾因特霍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的一个大庄园里。艾因特霍芬就读于乌特勒克大学,他的老师是当时有名的病理学家及眼科专家杜德氏教授。杜德氏毫无保留地对艾因特霍芬言传身教,将自己珍贵的研究资料送给了他。艾因特霍芬勤奋好学,并且开始了对心脏的研究。

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活动。19世纪末,根据这一现象,科学家首先在动物体内,尔后在人体内发现这种生物电流极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级,而且它的变化非常快,一般的电流计很难测出。1881年,沃勒首先研制出毛细管电位计来记录生物电。但是,该电位计测量瞬间变化的生物电,诸如心电的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探求心电电子描计器的机械原理,艾因特霍芬转入物理系苦苦钻研,1885年艾因特霍芬来到莱顿学院,任病理学教授,进一步对他的课题进行研究。1891年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他在两极强磁场之间,垂直放一根极细的直径约有红细胞的1/4石英丝。当石英丝的两端分别与需测量组织相接时,如有电流通过弦线,弦线就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通过弦线的电流强度成正比,于是组织中微弱电流的情况便可以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艾因特霍芬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于1903年发明了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但行事谨慎的艾因特霍芬仍觉得自己的机器不够完善,一直没有公布自己的发明。1906年那次特别的临床实验轰动了世界,艾因特霍芬一夜成名,并因此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对心电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已成“伟大的先驱”,热笔型、喷墨型心电图机正在心电测量领域被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被广泛用于辅助心电图自动诊断。心电图机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寻根追底记录心迹

那么,心脏的电激动以一个个心肌细胞的电流动为基础。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膜内外有各种离子,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钠离子。以钾离子为例: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较细胞外约高20倍~30倍。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于是一部分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外流至膜外,增加了膜外正电荷的数量。膜内的有机负离子(主要是蛋白质大分子)有随钾离子外流的倾向,但因分子大不能通过细胞膜而被阻滞于膜的表面。膜外正电荷的排斥作用和膜内负电荷的吸引作用,使钾离子的继续外流受阻而达到平衡时,在膜的两侧便形成极化状态,即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保持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此时,将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就可录到一个负电位,称之为跨膜静息电位,即膜电位。

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或自发地)产生兴奋时,迅速变化,细胞膜内的电位由-90mV迅速变为0mV,乃至+20mV~+30mV,电位差在瞬间消失,也就是说极化状态消失了,这被称为除极过程。此时,细胞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随后,细胞内又逐渐恢复其负电位,这被称为复极过程。由除极到复极,膜内电位由负变tR恢复成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任何两点间电位都相等,没有电位差。当某心肌细胞的一部分受到刺激开始除极时,除极部分的细胞膜外带上了负电荷,未除极部分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该细胞的除极部分称为电穴,未除极部分称为电源,合称电偶。电穴与电源间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电流不断地由电源流向电穴。随后,部分电源也开始除极而变成其他尚未除极部分的电穴。此过程不断扩展,直至整个细胞及心脏完全除极。除极过程可看成一组电偶沿着细胞膜不断向前移动,电源在前,电穴在后。尔后,心肌细胞开始复极。先复极部分的膜外获得阳离子,这使该处的电位高于未复极部分,形成一组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的电偶,并产生电流。这组电偶不断前进,直到整个心肌细胞及心脏完全复极为止。

那么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心动周期。与之相应的心电活动——除极和复极,形成一个心电周期。人体的体液中含有电解质,具有导电性能,这样在人体内及体表就会有电流自心电偶的正极流入负极,形成一个心电场。心电场在人体表面分布的电位就是体表电位。心电图机将此体表电位的电信号放大,并按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得到心电图,将心电变化描记出来。

描记心电图时,要先将导电糊涂在体表的一些固定部位上,然后把电极板安放在这些部位上,用导线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形成导联。1905年,艾因特霍芬首先采用标准导联描记心电图,即用3种方法在被检测者的肢体上安放电极,形成导联。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威尔逊发明单极肢体导联,即分别将安放在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的电极连接在心电图机的正电极上;把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左下肢,左上肢、右上肢的电极连接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负电极相接。此3种导联方法记作aVR、aVL和aVF。后戈德伯格把这种导联改良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使描记出的心电图更为清晰。在单极肢体导联问世后不久,威尔逊又研制出了单极心前导联,即将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的电极连接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电极相连。然后,分别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上述第二处、第三处连线的中点,左侧腋前线与第三处同一水平的地方,左侧腋中线与第五处同一水平的地方放置电极,与心电图的正电极相接。用上述12种导联描记出的心电图称为12导联心电图。每一种心电图机,都是按顺序或同时对这12种导联的心电图进行记录,以便全面了解心脏状况。

心电图记录在印有1mm间距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上。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纵向距离代表电压。一般记录纸的移动速度为每秒25mm,横向一小格代表0.04秒;1mV=10mm,纵向一小格代表0.1mV。用不同的导联测出的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宽度各异。为了分辨心电图是否异常,医学家确定了带有各项数据正常范围的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由一系列波组成,都可在该心电图上观测到。

多种多样科技推进

1957年美国理学博士N·J·霍尔特发明了能在人体活动的情况下描记心电,并能随身携带的动态心电图。该机主要用于临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二类瓣脱垂和长Q—T综合征等患者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发作,可监测患间歇性心律失常、原因不明的晕厥和病态窦房结合症病人的状况,了解安装在患者身上的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判断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观察体力活动对心律和心脏供血的影响。动态心电图机包括有两部分。一是能随身携带的盒式或盘式磁带录像仪,它可24小时记录心电图,在图上表明时间,患者有症状的打上标号。二是分析仪,可将磁带以30倍~120倍实时的速度回放出图像,通过人工或分析仪里的计算机按要求识别异常图形,并对24或48小时内各种异常心律的发作频率进行计算和总结。

1952年,PH.朗纳研制成功了高频心电图。他将普通心电图的频率增加到800Hz~3000Hz,扫描速度加快到200mm/s~500mm/s,心电描记放大倍数增至1mV=50mm~100mm,被普通心电图滤掉的高频部分也被检测出了。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在医学工程学中的应用。1957年,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Pipberger开始探索用计算机对心电图进行自动分析。1962年,常规12导联心电图自动分析程序的研制获得了成功。此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协会、国际心电协会等组织都推荐用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作为开发心电图仪的基础,并以此建立正常值和新的诊断标准。心电图计算机自动分析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研究成果加快了商业化进程,临床应用日益普遍。

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大致有3种:第一种是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对心电图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电话线将结果传输到各医疗机构的终端设备。第二种,以医疗机构为中心,运用小型、微型计算机建立心电图处理系统。第三种是内置心电图自动分析装置的便携式或手推式心电图机。此外,许多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还增加了一些临床实用功能,如自动书写心电图报告并打印、心电图的自动存储和再现。

计算机分析心电图便于大量存储心电图资料,检索相关信息,尤其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筛选和流行病学研究。并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统一测量标准,减少人工阅读心电图时造成的误差。通过将心电图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可用定量的方法把心电图正确分类,从而保证心电图解释的准确性。但目前由于这种技术还不十分完善,所以在临床上仍要将心电图的计算机自动解释和人工解释结合起来说明种种病变。总之,计算机分析心电图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必将推动心电图学的发展。

以人为本“心心”相印

现在,心电图已普及到城乡大、中、小医院,并被确定为门诊和对住院病人进行的常规检查。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心电图最新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呈现两大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心电图机的操作愈加便捷。日本光电株式会社最新研制出的小型便携式MAC-1101型心电图机长10.65厘米,宽6.5厘米,高2.4厘米,重120克。开机后,用手指按着机器上的左右两个电极,即可测量心电图。美国Heartstream公司研制的“先行者”电击去纤颤器可以接受声音指令,指导内置式计算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定适宜的电击强度。1994年4月由北京哈特医疗仪器技术公司王湘生教授发明的微型心电图记录分析装置——“心脏保护神”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大奖。该装置运用了红外、电脑和微电子技术,重量仅50克。“保护神”不但能描记心电信号,还可以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发出不同声音将心电图是否正常等信息告知受检测者。据美国MIT心电数据库测定,该仪器灵敏度达97.6%,准确度为88.52%。

第二,借助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给心电图插上翅膀。一些地方开通了心脏监护急救网。患者可用特制的心脏监测器将心电记录下来,拨通急救网电话后,将话筒放在检测器的发送机上,即可传送由心电信号调频的声音。尔后,该声音信号代表的心电图就会被描记在医院的心电图机上。

不久前,瑞士巴塞尔大学附属医院开始试用该国楚格席勒医疗技术公司开发的心电图测量系统,此系统可借助移动电话昼夜不停地对心脏病人进行监测。

如今,随着医疗网络工程的推行,历经百年的心电图机将展开现代科技赋予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际。

同类推荐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本书共分八个部分,详尽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外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等内容。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热门推荐
  • 棺中有喜:鬼夫深深宠

    棺中有喜:鬼夫深深宠

    我21岁这天,在棺材中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男人,从此,我被鬼彻底缠上了。女鬼要我陪她杀人,男鬼要我做他小妾,那个神秘男人要我给他生猴子。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信不信我现在就收了你?”“娘子,让为夫吃够了先。”别问我鬼夫先生太强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六个字,“腿打颤,腰发酸。”【这只是一只披着灵异外套的总裁的宠妻日常。】
  • 末日神炉

    末日神炉

    2046年2月13日晚,存在于地球周围的暗物质突然暴发,并引起了巨大的空间裂变,从裂变空间里窜流出来的不明物质袭击地球……一夜之间整个地球有9成人类被这些不明物质控制。这些不明物质通过占据人类灵魂以达到控制人类的目的,它们天性嗜杀,在人类世界掀起了一阵阵血雨腥风。科学上把这种不明物质叫做异化体,被控制的人类叫做异化人。异化体在异化人类的过程中,异化失败的人叫做新生人类。新生人类是在异化体的异化下拥有一些特异的功能,他们是人类的幸存者,也是拯救整个世界的中坚力量。乱世孕英豪。一个身怀末日神炉的男子横空出世。他以身为炉,造就了无数神器装备,一次一次挽救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
  • 凡心寻神

    凡心寻神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那又会是什么,难道它们不是人么?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一宠成瘾:高冷校草的心尖宝贝

    一宠成瘾:高冷校草的心尖宝贝

    别人眼中的冰山冷男,对她百依百顺,宠爱到极致四个风格迥异的各系校草,对她也是非常宠爱,她究竟上辈子是拯救了星系还是。。。
  • 超级入殓师

    超级入殓师

    2515年,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入殓师,本以为现世安稳,从此便可游戏人生,谁料突遇尸人围攻,A市完全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中……不为茹毛饮血,而是剖心挖肺,有的离奇死亡,有的身怀绝技,有的超乎灵异,有的变幻莫测,这个世界,远不止杀戮那么简单!小小入殓师张林,凭借着一本灵书,一双天目,一干死党,合力决战尸人,揪出幕后黑链……
  • 三千无尽轮回

    三千无尽轮回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作者将古代神话传说与作者自己的想法而融合创造出的一部东方玄幻小说。
  • 庸医小姐升职记

    庸医小姐升职记

    女主告诉你,药不能乱吃,不然,坑死你不偿命啊!别人生孩子她也生孩子,怎么别人平平安安的她就天灾人祸的挂了又挂,憋屈啊!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送上门的这颗仙丹,她吃还是不吃呢?新作者一枚,无逻辑,介意勿入哦~
  • 女人心灵圣经

    女人心灵圣经

    西方人崇尚《圣经》,因为它如同一部知人心的天书,帮助人们解烦恼,去忧愁,教导人们如何宽心。《女人心灵圣经》虽然不能与它媲美,但它会帮助现代女性们彻底释放心灵,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闪光点……
  • 特种军医在都市

    特种军医在都市

    华夏最神秘龙战组织首领,特种军医唐轩,突然接到一个古怪的任务——前往东海大学追求校花苗思璇!整蛊情敌、爆踩黑道头目、拯救身中奇毒的世家女,就在唐轩玩儿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曾经的仇敌悄然潜入东海,为了报复唐轩,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苗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