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0600000003

第3章 医学的脚步(2)

古代的人体解剖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虽然不是直接建立在解剖实验的基础上,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医没有解剖实践、或者不需要解剖学。相反,在2000多年的中医发展史中,中医学不仅有着丰富的解剖实践,而且还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据《史记》记载,上古时名医俞跗就善用外科解剖来治病,他能够割皮解肌,拉开胸膜抓起大网膜,洗涤肠胃五脏。如果说这种传说过于离奇,不可确信的话,那么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人体内脏结构的详细阐述则令人信服地表明,我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有解剖活动。《灵柩》篇说:人体的外部形态,可以由测量得知,而内脏位置形态改变也可由触诊感知。人死后,则可以解剖观察每个人的五脏六腑的大小,脏腑结构的坚脆,血管的循行长短,动脉与静脉血液色泽的变化等。《灵柩》篇并且对脏腑的大小、长短等作了具体描述。《黄帝内经》记载说人之食管长度与大小肠长度的比例是1.6∶56=1∶36,而现代医学研究的比例是25∶925=1∶37。可见我国古代对大小肠及食管长度等的测量已达到相当精确的程度。

此后的西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均有解剖活动的记载。至宋代,人体解剖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但积累了更多的尸体解剖经验,而且开始据实物绘成谱,出现了专门的解剖图著。其中《欧希范五脏图》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由吴简将宋廷处决的欧希范的尸体进行解剖,绘工绘制而成。书中描述了五脏六腑的生理位置:肺之下有心、肝、胆、脾,胃之下有小肠,小肠之下有大肠,小肠莹洁无物,大肠含有滓秽,大肠之旁有膀胱等,这种描述与正常人体五脏六腑的位置基本相符合。宋代崇宁间(1102—1106),杨介所著的《存真图》较《欧希范五脏图》更为精确,对人体胸、腹腔、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等内脏及血管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且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该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后的很多医家都曾用它来校正医籍。

清代的《医林改错》是我国解剖学上的里程碑。它由著名医学家王清任经40余年的对尸体的直接观察而写成。该书绘有25幅生理解剖图谱,纠正了前人的“肺有二十四孔”、“脾闻声则动”、“尿从粪中渗出”等错误论断。他发现气管有两个分支和若干小支气管,同时还发现了过去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重要脏器,如颈动脉(书中称“左右气门”)、降主动脉(书中称“卫总管”),以及幽门括约肌、胆总管、胰脏、十二指肠入口等。尤其是对膈膜的记述,相当准确,说它“薄如纸,最为坚实”。而且,王清任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再次肯定大脑主宰思维记忆的功能,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我国历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心研究,大大丰富了我国医学的内容。但是因为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的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我国的解剖实践一直是医家个人偷偷进行的,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解剖实践在当时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也正因为这一原因,我国的解剖学始终未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发展极其缓慢,最终为后起的西方医学所超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中的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本草纲目》的问世

在世界医药历史上,有一部被全世界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巨著——《本草纲目》。它是由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其中凝聚着名医毕生的心血。

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祖父、父亲都是民间医生。在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因此父亲很希望儿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从小就督促李时珍埋头念书。但是,李时珍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偏偏打心眼里爱上了行医这一行。20多岁时,他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行医生涯。

有一天,李时珍和父亲在自家药园里劳作。突然,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要打李大夫。原来有一个病人服了李时珍父亲开的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李时珍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开的药方没有错,剂量也对,而且病人也按时服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几天后,李时珍找到了答案:他发现,原来是药铺根据一部本草(医药)书上的错误记载,把有毒的“虎掌”当做无毒的“漏篮子”用了。

“这太危险了!”李时珍对父亲说,“看来,古人流传下来的本草书也有很多错误,真不知害过多少病人!要是能重新修订一部正确的本草书,那该多好!”

父亲赞许地对他说:“对,不过这事可没那么简单。除非朝廷下诏,才有可能做到。”

可是,倔强的李时珍却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古人的错误纠正过来,留给后代子孙一部正确的本草书籍。从此,他一边行医,一边抓紧时间研读许多有关药物方面的书籍,同时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有一回,他在古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记载:蕲州产有一种白花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腹部有24块斜方块。这种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产量不多,因此极其贵重。

看完记载,李时珍兴趣盎然,难道自己家乡产的白花蛇真的有24块斜方块吗?它有哪些习性?又有怎样的药用价值呢?遗憾的是,古书对此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更具体的说明。于是,李时珍进一步想到:要想把本草书修订正确,还得亲自深入实际考察。

为了真正地了解白花蛇,李时珍想起了深山老林里的捕蛇人。他找到捕蛇人,并随他一起上山捕蛇。后来,李时珍终于亲眼见到了白花蛇,并证实了蛇的肚子上果然有24块斜块花纹。接着,他又向捕蛇人了解了白花蛇的习性、药用功能等等,并作了详细的文字记载。

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准备,李时珍开始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详实的笔记,正式动笔编写本草书。几年后,李时珍被朝廷的太医院选中,来到京城。但是,那些太医院的医生大都是迷信道士的庸医,在那种乌烟瘴气的氛围中,李时珍虽有满腹才学却派不上用场。因此,不到一年时间李时珍就托病回乡,继续编写本草书。不过,在太医院时,李时珍有机会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古代医书,为他的编写工作增加了不少充实的材料。

眨眼间,整整27个年头,李时珍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呕心沥血编写而成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经过3次较大的修改之后,终于定稿了。白发苍苍的李时珍用双手摩挲着这一大叠书稿,眼眶里闪动着欣慰的泪花。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勇敢地打破传统的“三品”分类法——“上药养命以应天,中药养性以应人,下药治病以应地”,而是采用按植物、动物、矿物等比较科学的分类法,将中药分类学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充满创造精神的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世界的医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听诊器的发明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当时,林奈克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将耳朵贴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强了,听不到从内部传出来的声音。林奈克非常懊恼,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好有两个小孩蹲在一条长木梁两端游戏,一个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梁,另一端的孩子则把耳朵贴在木梁上,静听彼端传来的声音。林奈克思路顿开,立刻返回医院,用纸卷成圆锥筒,用宽大的锥底置于病人的胸部,倾听诊器听了一阵,惊喜地发现,可以听到病人胸部内的声音了。

经过多次试验,试用了金属、纸、木等材料不同长短形状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后改进制成了长约30厘米、中空、两端各有一个喇叭形的木质听筒。由于听筒的发明,使得林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林奈克死于1826年,年仅45岁。

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林奈克设计的单耳听筒。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筒是一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近来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师们普遍爱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麻药的发明

疼痛是让人很痛苦的事,特别是需要用刀子,把肌肉划开,对病人进行医治的时候,那割肌之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艰难地向前迈进。

据各国的文献记载,在人类没有发明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前,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往往都是把病人牢牢地绑住,使病人不能乱动。当手术时,那撕裂人心的叫声使人惨不忍闻。有的医生也想出了一些减轻病人痛苦的办法,如手术前将病人有病的肢体浸在冰水里,等到冻麻木了再开刀。再不就叫病人喝些烈酒,待其沉醉时再手术。

在中国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在手术之前给病人服下,使病人昏迷后再进行手术。这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麻药,但效果却不理想,仍然疼痛难忍。于是关羽刮骨疗毒时,宁可忍着巨痛也不用麻沸散。

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展出来的针刺麻醉,曾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极大重视一般地认为,人类真正征服疼痛的时代是19世纪中期乙醚的发现和使用,说起来还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威廉·摩顿。摩顿经常为患者拔牙,为了减轻被拔牙者的痛苦,他想了很多办法。后来,他偶然发现,患者闻了乙醚味就不会感到疼痛了。于是,每次为患者拔牙时,他都用一块浸了乙醚的手帕盖在患者的鼻子上,结果,找他来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顾客盈门。

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一“专利”,摩顿耍了个心眼儿,他把乙醚加进了香料,这样一来,在使用的时候,别人就分辨不出他用的是什么东西,搞不清他的配方了。

摩顿拔牙不疼的消息越传越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时麻省有个医学团体组织,这一组织规定,医生行医要光明正大,不准用骗术骗人。按照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如果摩顿不公开他的秘密配方,那就是“骗术”,就停止他行医的权力。后来,摩顿思索再三,在良心的驱使下,向同行们公布了他的秘方,人们这才知道乙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乙醚可以用于多种外科手术。1846年10月16日,摩顿在麻省综合医院里首次举行了外科麻醉手术表演。当病人按摩顿的要求深呼几下,吸入麻醉气体后,主刀医生便割下了患者颈部的血管瘤。整个手术持续了30分钟,病人全然不觉疼痛,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从此以后,乙醚麻醉法便走向世界一直使用到今天。

1868年,年仅48岁的摩顿去世了。波士顿的市民们在他的纪念碑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吸入性麻醉开刀法的创始人。由于他的发明,使开刀的疼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消毒法的发明

1861年,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来到巴黎,开始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他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发酵和腐烂。

他需要弄清楚空气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他用一只玻璃管,一端接上排气泵,另一端用棉布塞住,让大量空气从棉布和玻璃管中通过。试验结果显示,棉布变黑、变秽。

接着,他又将肉汁装进玻璃瓶中,塞住瓶口,使其和外部隔绝,再进行加热,最后经显微镜检查证实,只要瓶里没有微生物,肉汁就不会变质腐烂。而如果轻轻掀起瓶塞,使空气稍微进入,瓶内就出现微生物。

因此,巴斯德断言,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使得实验中的棉布变黑、变秽。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问题,巴斯德准备了许多经过严格处理的烧瓶,然后不辞辛苦地到繁华的大街上、清洁的地下室、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顶采取了空气的样品,再用显微镜检查。证实繁华大街上的空气里微生物最多,地下室的空气中微生物较少,而山顶的空气中则几乎没有微生物。

于是,巴斯德再次断言,肉汁放在有空气的地方,只要微生物不接触,肉汁就不会变腐。

为此,他又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实验仪器。这是一个长颈烧瓶,长长的瓶颈向下弯曲着,空气可以通过瓶颈进入瓶内,但灰尘、微生物却在进入瓶颈的途中粘在瓶颈上,这样,瓶中的肉汁就不会变腐了。

后来,巴斯德又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在长长的瓶颈中间加热,使外部的微生物在进入的途中就被杀死。这样,巴斯德以确凿的实验,戳穿了“生物自然发生学说”的谎言。

加热可以杀菌防腐,巴斯德的实验无疑是现代消毒法的滥觞。

后来,巴斯德又通过不懈努力,发现了另一种防止乳酸发酵的新杀菌法—低温杀菌。也就是说不采取加热的办法,而是在低温中增压使微生物死亡,后来人们也将这种新办法称作“巴斯德式杀菌法”。

同类推荐
  •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跌打损伤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跌打损伤常见病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家属阅读。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妇科良方

    妇科良方

    本书介绍了妇科常见的八种病症,并对这些病症进行了剖析,让你知道疾病病因,中医的治疗机理,并在药方中详细说明了药物组成、治疗方法、功效主治、临床运用以及经验体会等让你全方面理解每味药方,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让你远离妇科疾病,生活幸福安康。
  • 朱氏点通疗法

    朱氏点通疗法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书,它第一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独特而实用的“系统性心理治疗法”。本书提出的理论和技术,对现存的一些陈旧理论和治疗模式是大胆的挑战,是全新的心理治疗设计和无畏的科学实践。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十方神器

    重生之十方神器

    少年穿越回数千年前,收集前世落入暗黑九帝手中的十方神器,拯救这片堕落黑暗的荒云大陆。师凌君王胜,皇尊缔仙神。万古倥偬逝,几人能留名?PS:每日一更,3000字起步,如喜欢可收藏,感谢大家支持。
  •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战火纷飞,皇权倾扎,叛乱阴谋,猜忌陷害,英雄末路……与权力相比,亲情、爱情孰轻孰重?覆巢之下,道义忠奸孰是孰非?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性在险恶中挣扎,在无边的绝望中期待黎明到来。魏晋南北朝北周时期,随国公杨坚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达到取代周王朝的最终目的,扶持了众人认为最没出息的鲁王赟做太子,并将女儿嫁给赟。就在事情按照理所当然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先后出现的尉迟炽繁和齐王宪,搅乱了两个人的情感世界,悲剧就此发生。传奇英雄一般的人物齐王宪,深得民心,然而为了皇权的平稳,坦然赴死,用悲剧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但,齐王的死并没有换来天下太平,反而加速了皇朝的衰落,内忧外患,权臣倾扎,皇族叛乱……宣帝用残暴的手段一次又一次镇压之余,不顾连年战乱百姓疾苦,纵情声色,只闹得天下分崩离析,从此北周走向风雨飘摇的衰亡。为了抑制杨家不断扩张的势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宣帝在皇后杨丽华之后,又同时册立了四位皇后,形成了五后同朝的局面。五后家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愈演愈烈,局势更加紧张,五个皇后,出身不同,却因为命运走进了同一个皇宫,历经繁华沧桑,各自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亲情,在权力的欲望中变得不堪一击,人性在扭曲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当皇朝末日来临时,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楼之画从未想过,有一日会因一次踩踏事件而命陷黄泉,待蒙胧清醒,她却早已魂穿异世,在这陌生的朝代经历着从不敢想象的曲折,一次偶然的救治,沾染上了弃不了的爱恨情仇,终有一日,硝烟已过,鸦雀横飞,她站在经历过大战洗涤的战场上,朱红锦衣随烟飘扬,飞散在空气里,清冷的眼眸望着四处残骸,江山秀丽早已落满离殇,遥想那年,你我年少,今岁却难两相全,只道朝拾蹉跎,旖旎不在,霞光映出云雾,乍泄出希望,薄唇轻启道“呆子,在叫一声娘子,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反客为主(爱情兵法书系列)

    反客为主(爱情兵法书系列)

    [花雨授权]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游泳池里竟冒出个绝世美男!但原来他是个“虚有其表”的家伙,只会发呆和尖叫,还不知好歹地破坏了她的亲亲小窝!捉狂的她发誓要他以身抵债!其实最可悲的就是她,为什么让出主权还得奉送芳心?
  • 史前文明:重生

    史前文明:重生

    一架飞机穿越雷暴后迫降在史前时期,当劫后余生的人们反应过来时,他们还未觉察到,黑暗里的危险已经将他们笼罩,如何才能重建人类文明?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史前世界。。。
  • 雨之蜜恋

    雨之蜜恋

    她和他是干兄妹,,,从素昧平生变成知己,,,知己,,,好像不大对吧?我想“恋人”这个词好像比较适合吧。。。
  • 尘埃眠于光年

    尘埃眠于光年

    陆尘埃,这个女子,轻如尘埃,别人以为自闭的尘埃,其实和一个活泼的少女没什么两样。当她遇上他,她给了他爱情和友情。
  • 夜七星

    夜七星

    年少的他,遇见重病缠身的她那年,他家中暴富,花钱流水她家中贫困,无钱医治父母为了医治她,已负债累累于是,她轻生,在这苍茫的大海她只愿,来生健健康康,不连累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仅此就好
  • 英雄与恶霸

    英雄与恶霸

    我喜欢看超级英雄,我也想成为超级英雄!不仅仅为了那一身异能,更多的是体验一下荣升救世主的角色!我的异能,我的超级英雄梦,我想守护的人和城市,小小的梦想我的英雄与恶霸!
  • 神武丹帝

    神武丹帝

    项羽,华夏大陆最强者,裂土封王,创下不世之功,死后魂穿异世,获得逆天炼药传承,成为天才炼药师,从此风起云涌,与亿万天才争锋,再创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