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700000011

第11章 蓄势之法:组建自己的智囊团 (2)

一天,曾国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见的谕旨,遂连夜到穆彰阿家暂歇。第二天被带到皇宫某处,环顾四周,发现并非平日等候召见的地方,无奈白白地等半天,只好又回到穆府,准备次日再去。晚上,穆彰阿问曾国藩:“你见到了白天被带去的地方所悬字幅吗?”曾国藩答不上来,穆怅然曰:“机缘可惜。”踌躇久之,叫来自己的仆从对他说:“你立即用银四百两交给某内监,嘱他将某处壁间字幅炳烛代录,此金为酬也。”当天夜里,仆从将太监抄录的壁间字幅送给穆彰阿,穆彰阿令曾国藩熟记于胸。次日入觐,皇帝所问皆壁间所悬历朝圣训,因为奏对称旨,曾国藩大受赏识,道光帝还谕穆曰:“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诚然。”从此以后,曾国藩便恩宠有加,平步青云。

朝中有人好做官,古代的士子很多都明白这个道理。孟浩然那首著名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其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就是希望当时的宰相能够对他引荐一番。这种借势而为者才能成大业。刘邦虽然带兵不如韩信,他却能够带将,他的天下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韩信给他打出来的。

平步直上九重天的人,也需要有青云为依靠。曾国藩正是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关系才能够借梯而上,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

近贤友,远损友

人有良师益友,虽懦夫亦有立志。

——曾语良言

曾国藩总是自谦说自己天生资质不高,如果仅靠自己的努力很难取得进步,所以就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提升自己,朋友就是最重要的力量,因此,他一生对友情都很珍惜。他在给弟弟的心中写道: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怕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曾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代名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说:“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常常被人所鄙视,极少有人愿与之结交,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易察觉的,而朋友又是其中对人影响极大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孟母才有三迁之行,管宁才有割席之举。霍姆曾经说过:“为朋友死并不难,难在有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

芸芸众生谁为友?朋友难得,正在于他们的重要,在选择朋友必须小心谨慎。人们已习惯将过去称为“同志”的改称为“朋友”。似乎更亲切。其实“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志”之称也有朋友的意思。可见,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昵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曾国藩正是看到了朋友的重要,所以择友十分慎重。那些油嘴滑舌、口蜜腹剑的人,曾国藩往往敬而远之;对于胸中有真才实学、品行正直的人,曾国藩却甘为人梯,慷慨引荐,即便是朋友之间闹了矛盾,曾国藩也能放下架子,主动与之冰释前嫌。正是这些朋友,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

曾国藩不仅自己如此,也再三在信中如此告诫弟弟。他曾在信中特意叮嘱弟弟们说:韩愈(字昌黎)说过,“贤人不和我交往,我也要鼓足勇气主动和他交往;不贤的人即便是接近我,我也要坚决地拒绝他!”

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都和朋友是否贤明有很大关系。如果在生活中能够结交一些志向远大的朋友,就可以和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如果能交一些敢于指出自己缺点的诤友,就能让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少走些弯路;如果能够要交一些可以和自己性格、气质差别较大的能够形成互补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可以取长补短,给自己带来生活上更多的启发,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良友就是良师,交朋友正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这也是曾国藩借以提升自己的方法。

借读书进德养性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麓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遽跻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曾语良言

一个人要成就大业,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书本它是前人或者同时代人智慧的精彩凝聚所在,所以古人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不仅仅是财、色之物,更是一个人成功的代名词。直到今天,依然那么多青年学子都孜孜不倦地徜徉在书海之中,正因为他们懂得书的价值。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不断地在书中汲取着营养,

他之所以要想圣贤靠拢,也是因为在书中看到了圣人的精神与境界。曾国藩曾经感慨道:《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我每一天都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志气会慢慢地被消磨掉,精神上也渐渐衰颓下来。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添所生;小可以修身养性,卫身谋事立足社会;可借此展现志向,拼搏进取。

曾国藩的一生都与书为伴。直到临终之时,他仍然在不懈地学习着。

二月初三日,去世的前一天,曾国藩早起后请人看病,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午饭后阅本日文件,见客一次,屡次小睡,核科房批稿簿,又有手颤心摇之像,晚阅《理学宗传》,二更四点睡。

除了兢兢业业地伏案工作外,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很多人抱怨说自己想看书却没有时间,其实无需考虑太久远,只要在朝夕之间去争取时间就好了。

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大学问家,他告诉去找他求学的人先“读书百遍”,之后才可能“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学习。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余暇时间来做学问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曾国藩也是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书上的知识。他认为“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解决方法就是勤奋,若不是每日挑灯夜读,博览古今圣人之言,他能成为满腹经纶、见识过人的名臣而卓然立于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之中吗?

以“和”治理团队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语良言

看到军队两个字,很容易想到纪律如铁。在军队之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的支配关系更为重要也更为鲜明,很多时候看来都觉得呆板而冷酷。曾国藩自然知道纪律的重要,却用“和”来治理军队。他认为只有做到和,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军队的凝聚力,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开创清朝基业的八旗军队到了曾国藩这个时候早已经糜烂不堪。八旗子弟基本都是世袭,骄奢淫逸,而且曾国藩说它“东抽一百,西拨五十;卒与卒不和,将与将不和……离心离德”,因此“断不足以灭巨贼而成大功”。曾国藩在建立湘军的时候,就充分吸取了八旗军队的教训,训练出了一支“齐心相顾,不肯轻弃伴侣”的训练有素的军队。

曾国藩说,同县之人易于合心。在招募兵勇的时候,湘军的将领们一般总是倾向于选用自己的同乡同县之人。李元度主要选用的是“平江主人”,李长佑所用之人“非臣亲党,即臣邻里”,原因就在这里。

这样的话,同一个军营之中,彼此之间很有可能是亲友、师生,地缘关系、宗法关系盘根错节,在作战的时候就易于同心协力。试想,如果一个人敢临阵脱逃的话,那么蒙羞的就是他的整个家族,甚至是同乡,他将会背负上很大的精神压力。

同时,根据湘军的体制,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营官由统领挑选。曾国藩对这种层层挑选的方式很满意,因为如此一来,每个下属都会在心里感念上司的恩情,在作战中就容易做到患难与共,这样就形成了“其将死,其军散;其将有,其军完”的局面。

除了在军队人员的构成上做这样的安排外,曾国藩也很注重对他们精神上的教育。曾国藩本身就是一介书生,湘军中的很多将领也是出身儒生,因此他们很重视气节和礼法。

曾国藩要求将领既有治军之才,又要有不怕死、不汲汲名利、能够坚持忠信保家卫国的品质。同时,他还有一套针对士兵的“训家规”和“训营规”。他向士兵们发放四书等,在军营里营造学习的气氛,进行封建伦常的教育,也会在士兵的操练日讲话,像父母教导孩子一样,殷切地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成才。

通过这些教育方式,儒家的各种伦理思想就在潜移默化之中融合在了每个将士身上。曾国藩的努力受到了回报。湘军中有21人先后出任督抚,成为封疆大吏,曾国藩也在此时走上了权利的顶峰。

一个团体只靠外在的强制命令去做事,是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只有成员之间唇齿相依,血气互通,福祸相依,才会释放出它潜在的能量。曾国藩把握住了湘军的命脉。在湘军之中,每个人都相互牵扯,不是一颗独立散漫、易散难聚的沙粒,而是一张可以攥在一起收得很紧的网,网上的每个结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这样的网才牢不可破,而凝聚不同结点的,就是那个“和”字。

同类推荐
  • 智慧明灯

    智慧明灯

    本套读物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深度和范围,这正是配套设计此套校园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校园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二十几岁,别把世界看错了

    二十几岁,别把世界看错了

    本书分别从婚恋、为人、处世、交友、工作、生活等方面阐述20几岁的年轻人最容易看错的种种假象,对这些常见的生活假象进行解析,然后提出理性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 一生三万

    一生三万

    这本《一生三万》阐述了以人为主旋律的世界,在家有亲人缘,在校有师生缘,在外有朋友缘,在单位有同事领导缘,在陌生的环境里,有萍水相逢缘……面对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人缘,我们怎能不懂一点观人之法、识人之道呢?正所谓“人海茫茫,各有各的心肠”;又有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还有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爱人乎?防人乎?避人乎?交人乎?……其尺寸把握皆源于一个“识”字。识人方能鉴人、方能交人、方能用人、方能远人……识人之用大矣哉!
  • 瞬间掌控人心

    瞬间掌控人心

    本书是一本至为简单易操作的成功心理学读本,从身势语言、衣着搭配、言谈举止、兴趣偏好等方面入手,洞悉他人内心世界,从而轻松识别他人的本质。它教你如何不动声色地运用心理战术,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人生的终极赢家。对于很多对事业、生活充满期待的人,它更是一本具有无以伦比的制胜宝典。
  •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分为勤俭持家和为人处世两部分,核心是让人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知书明理、严谨宽容、理想崇高的人。原文文字流畅,对丈工整,琅琅上口;解析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是教子治家、道德教育的经典家训。书后附有《朱子家训》全文及其他名人家训、商讯与增广贤文,以利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重生蚁皇

    重生蚁皇

    佛说:蝼蚁尚且偷生!在实力低微的时候确实如此!但是这只蝼蚁却要逆天!
  • 我忘了我是谁

    我忘了我是谁

    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一个无名氏的漂亮女孩走出那个世界。进入到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在准备去买雨伞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不是人类,并且她还悲哀地发现,她完全没有来这之前的所有事情,忘了自己是谁。于是她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 武踪

    武踪

    小伙偶遇传说中的法海大师,从此人生开始改变……欢迎阅读《武踪》。
  • 我的时代之黑耀帝国

    我的时代之黑耀帝国

    徐洋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依靠着杀戮为生的世界,看似是一场不世出的穿越,实则是真正造物主开设的一场用来消遣的荒唐游戏。(第一卷开始写的不好,希望各位读者往后看看。还有,这算剧透吗。)
  • 高冷男神带回家

    高冷男神带回家

    人前他是冰山霸道总裁,和她玩隐婚,对她冷漠如仇人。人后,夜夜撕缠到底,捧红她成娱乐圈一姐。面对小白莲,绿茶婊,无良后妈,他见招拆招,他的玩物,只能由他玩,一米之内雄雌不准靠近!高冷男神,有点暴脾气和腹黑,唯一的目标,驾驭韩太太,协助韩太太过五关斩六将,成功上位,坐拥千亿资产。“你生来就是一个污点,下贱不要脸的私生女,明明知道你和你姐姐的身份,你还爬上你姐夫的床。”“你就是他权益压力,发泄的玩物工具。”“他不给你名分,你永远都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小三。”“你被他哥哥睡了,还打算爬上他弟弟的床?”
  • 仙魇万古

    仙魇万古

    群仙不仁,视凡俗为蝼蚁,践踏如草芥!长生,我可以不要,此身,我亦可舍弃,我成魔之日,必定群仙倾覆,诸神临终,吾将为......仙人的梦魇!
  • 只要你是我的女人

    只要你是我的女人

    不论哪一世,你都只能是我的女人,我只要你是我的女人……
  • 鹿晗之倾城皇妃

    鹿晗之倾城皇妃

    鹿晗和女主温馨的小故事。此文为原创,如有雷同我抄袭。
  • 花千骨忆思绝恋

    花千骨忆思绝恋

    十方神器,终究又算得了什么?师父,难道小骨所做的都只是师父所认为的如此?她是世间最后一位神,为了师父她再次为爱而行,花千骨强势归来,各大人物纷纷登场。绝对震撼!
  • 专宠帝王恩:妖后赵飞燕

    专宠帝王恩:妖后赵飞燕

    【有一种爱,很凄美,有一种爱,注定会成为传奇】我只想好好修行做一只小仙而已,可是姐姐太过份了,竟然用媚色引诱人间的帝王,并且做了人间的帝后?怎么办呢,命运的捉弄,我竟然跟姐姐争起姐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