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前辈就留下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千古名言。三十而立,指的是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在30岁的时候,应该能有所成就。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而立之年拥有傲人的成就。只是,成就不可能如天上掉馅饼一样砸下来,要实现在三十几岁的时候有所成就,我们不得不从二十几岁起就做足准备。二三十岁的年龄段,恰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在这珍贵的20年里,你不得不抓紧时机,为未来能够拥有智慧、成功的人生而做好铺垫。
那么,经济学的诡计绝对是你不可或缺的智慧积累。
说起经济学的诡计,我们要首先认识一下经济学。这门学问从诞生到现在,只有200年的历史,19世纪晚期传入我国。然而,这门历史并不悠久的学问,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被公认为经济学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由此成为了近代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亚当·斯密也被誉为“经济学之父”。
其实,在经济学成为学问之前,未成型的经济学早就在西方的思想家对当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的见解中起源与发展。不过由于当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济思想,该学科常常与这些思想家们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也因此,经济学自诞生之初,就与社会经济生活脱不了关系。直到现在,经济学仍然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来被学习与传播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这样评价道:“这就是经济学,它是研究人类一般事务的学问。”
然而,这门研究人类一般事务的学问,却也同样是常常与“诡计”与“智慧”连在一起的学问。经济学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学问,所研究的问题与成本收益、价值、稀缺、机会成本等息息相关,这些涉及“经”邦“济”民的问题,让经济学似乎与生活离得更远,也透露着更为高深而神秘的气息。
《二三十岁要懂经济学的诡计》一书的诞生,便是你揭开经济学诡计神秘面纱,还原其生活化面目的最得力助手。在本书中,我们将经济学最为生涩难懂的术语与原理一一投射到生活化的场景中,以生活解读经济,借经济参透生活,让你在生活的大小事中,轻而易举掌握经济学的玄妙诡计。
折扣就是陷阱?结婚是人类绝佳的资源配置?连续吃亏是一种投资回报?幸福也难逃边际效应递减的厄运?三个和尚抬水喝还是没水喝?……这些问题看似玄妙,其实也蕴含着很多经济学道理。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老先生说:“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用经济学可以轻松地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用经济学分析诚信的成本和收益,我们用经济学看待爱情、洞察幸福,还用经济学提醒大家孝敬父母要趁早,毕竟父母是儿女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情感资源……人生时时有经济,生活处处是经济,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经济学智慧的眼光。
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不是那些将经济学的公式与模型画得满黑板、令人眼花缭乱的教授,而一定是懂得用经济学解释生活的人。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也一定是能够用智慧的眼光参透经济学诡计的人,是将经济学诡计游刃有余地运用在生活中的人。
二三十岁之前,你不懂经济学的诡计,或许是觉得没有必要;二三十岁的时候,你不懂得经济学的诡计,小心你比别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慢几步;二三十岁之后,如果你还不能掌握经济学的诡计,那么,你便没有理由哀叹自己为什么不成功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解读经济学的智慧诡计,牢牢握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智慧资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