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诚信博弈:信义之人道路会越走越宽 (1)
中国有诚信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却在不停地出现诚信危机。从博弈论上讲,用重复博弈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促进合作。但是,人们信守诺言无非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或下次打交道能获得更大的预期收益。在与人交往上,能否放弃抱怨,以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来建立属于自己交际圈,不仅是对人们道德心胸的考量,更是一个对重复博弈巧妙拿捏的智慧。
坚持诚信也需要成本
下班回家的路上,你像往常一样去菜场买菜,当你对某种菜的质量有疑虑时,卖菜的阿姨常会讲:“你放心,我一直在这儿卖呢!”这句朴实的话中其实包含了深刻的博弈论思想:我卖与你买是一个次数无限的重复博弈,我今天骗了你,你今后就不会再来我这儿买了,所以我不会骗你的,菜的质量肯定没问题。而你在听了阿姨的上述一句话后,常常也会打消疑虑,买菜回家。
相反,你在出差或旅行的车站或景点购物时会发现,这些人群流动性大的地方,不但商品和服务质量差,而且假货横行。
在某火车站小广场边上有一家小卖店出售饮料、方便面等东西,前面的一个玻璃小柜子中摆着各种香烟。
小徐来到这里,“我马上就要上车了,你在兰州车站接我。老板,来包云烟。”小徐一边打电话,一边给店主递过去10元钱,买了一包云烟匆匆离开。
但小徐突然又回过身来。
“老板,你的烟不会有假吧?”
“怎么可能,这些烟都是从烟草公司进的,正规渠道,怎么会假!”“真的吗?”“你要不要,不要走开!”看到店主不耐烦的样子,小徐急忙离开。
这是因为此时在商家和顾客之间不是“重复博弈”。一个旅客不大可能因为你的饭菜可口而再次光临,这种一次性博弈,是“一锤子买卖”,不赚白不赚。对方卖了假货给你,你也只好自认倒霉,多半不至于搭车赶回来和人较真。
由此看来,所谓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成为“阶段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是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也可以是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重复博弈说明,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一种是预期收益。这样做,将来有什么好处;一种是预期风险。这样做可能将来面临的问题。这都将影响个人的策略。
譬如,你在社区开了一家便利店,此时你就要考虑预期的收益和风险。因为你的赢利靠的是那些“回头客”——周围的居民,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如果你的便利店欺骗顾客,那么你就会面临失去长期赢利机会的风险。所以此时你会选择诚实对待顾客。
其实,在任何博弈中,表现最好的策略直接取决于对方采用的策略,特别是取决于这个策略为双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这个策略的基础是下一步对于当前一步的影响足够大,即未来是重要的。总的来说,如果你认为今后将难以与对方相遇,或者你不太关心自己未来的利益,那么,你现在可以选择适度地背叛,而不用担心未来的后果;反之,如果你们今后见面的机会很大,那么你最好还是选择与对方合作。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当人们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没有明天的一次性博弈时,大家都倾向于选择欺骗、背叛。而只有当人们之间进行的是一种重复博弈时,大家才会恪守诚信。所以说,平时我们讲信用而不骗人,不过是重复博弈里的一种手段罢了。
博弈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在一种较为完善的经济制度下,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互信任。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解释。假设有甲、乙两人,甲出售产品,乙付货款(商业信用问题),或甲借钱给乙,乙是否还钱(银行信用问题)。开始时,甲有两种选择:信任乙或不信任乙;乙也有两种选择:守信或不守信。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对乙来说,一旦借到钱最佳选择是不还。甲当然知道乙会这样做,甲的最佳选择是不信任。结果是,甲不信任乙,乙不守信,这样的结果是最糟糕的,双方想达成有效交易是非常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双方的利益得到一个均衡呢?假定博弈可以进行多次,甲采取一种这样的策略:我先信任你,如果你没有欺骗我,我将一直信赖你;而一旦你欺骗了我,我再也不会相信你。这样乙有相应的两种选择,如果守信,得到的利益是长远的;如果不守信,得到的利益是一次性的。因此,守信是乙的利益所在。这样双方都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的出现是因为乙谋求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当然是不当得利)。所以说当一个人考虑重复博弈下的长远利益时,自然就会采取守信策略。
所以说,诚信只是为让自己在以后的重复博弈中继续获得利益,这是一种长远的打算。诚信的人一般都是聪明人,他们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对于“善有善报”这样的言语充满敬畏。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出卖朋友,那么他可能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卖中获得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人们就会认清他的真面目,并传播他的劣迹。这样,到了最后,他就会变得没有朋友可以出卖。因为他一直靠出卖朋友生存,当没有朋友的时候,就是他穷途末路的时候,最终只能得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现在,我们明白了,诚信是在重复博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如果剥离了重复博弈这一前提,或者在重复博弈中最终无利可图,人们便不会有诚信之举。
也许你会举出英雄人物的例子来反驳,但是英雄人物最终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们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如果他们舍己为人的结果是被人指责、唾骂,遗臭万年,他们绝不会选择当英雄。
“熟人社会”好办事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素昧平生的男女,偶尔在酒吧相遇,借着酒精的迷醉,有意或无意藏起自己的理性,在宾馆里春梦一场,然后等天一亮就各自扬长而去,谁也不会忠于谁,彼此也不会为对方今后的不忠而产生任何不快。
对于上述的问题,现代博弈论提供了很深刻的解释:每一次人际交往其实都可以简化为两种基本选择,合作还是背叛。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囚徒困境:双方明知合作带来双赢,但理性的自私和信任的缺乏导致合作难以产生。
在这样的博弈中,背叛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但却直接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让人类走上集体合作的双赢之路吗?
资深博弈论专家罗伯特·奥曼在1995年指出,人与人的长期交往是避免短期冲突、走向协作的重要机制。罗伯特·奥曼在此所指的长期交往即构建一个“熟人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重复博弈来协调人们利益冲突,增进社会福利。
譬如,在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会为一个座位争吵。可如果他们认识,就会相互谦让。在社会联系紧密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比较注意礼节、道德,因为大家都需要这个环境。
在古朴乡村,犯罪率一般会很低。这是因为大家在一个村子里,世代生活在一起,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若做损人利己之事,必招致对方的记恨以及村民的道德谴责。而在繁华的都市,人们相对陌生,同楼居民“电视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者甚多,如果法制不健全,犯罪率就有可能提高。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人群之间构建一个“熟人社会”,可以让我们走上真正的和谐之路。“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
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就会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必须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随着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
但如果我们处于一个熟人社会中,情况就会有很大不同。此时,道德、法律、权力利益的划分,都与“还要见面”有关。从消极的层面看,我们互不侵犯,是为了避免没完没了、两败俱伤的循环报应。例如,两个原始人见面,一个拿着兽皮,一个拿着野果,他们都想把对方的东西据为己有。如果他们的见面是偶然的,可能相互抢劫。可是如果他们都生活在附近,考虑到对方家族的报复,抢劫的风险就小了,所以他们不去打对方的主意——所有权就这样产生了。如果确实想得到对方的东西,他们可以选择合作——以物易物,交易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构建一个熟人社会是我们走向共赢的最好策略。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地球正在浓缩成一个村落,新熟人社会的构建指日可待。
有没有一种智慧让恋爱不分手
我们也可以借用博弈论来解释夫妻之间的一些行为。夫妻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也正是由于夫妻之间博弈的重复性,所以在博弈过程中只要双方还在理智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动真格地整治对方,只是吓唬吓唬而已。
丈夫打妻子,他不敢真正下狠手,而妻子一般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因为他们都明白,仅为一时出口气而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到头来还得要自己来承担。也正因为这样,夫妻之间都知道:“别看你现在这么凶,其实你并不敢真的把我怎么样。”所以有许多家庭,只要一方挑起事端,另一方就会积极应战,夫妻之间的博弈就时断时续。
所谓“争争吵吵,相伴到老”,其实就是对这种博弈情形的形象写照。因为对于夫妻而言,博弈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分手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是希望能更好地维持合作的稳定性,从而缔结连理,白首偕老。
重复博弈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构建一个“熟人社会”,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一种有效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需构建一个“熟人社会”便万事皆休,人与人之间便并不会有背叛发生。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我们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还需采取其他的策略来保证合作,一报还一报策略就是其中一种。
一报还一报策略是美国密西西根大学的学者罗伯特·爱克斯罗德首先提出的。他通过研究发现,在与他人发生的重复博弈中要想他人与自己合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善良,是指在与他人第一次接触时总是向对方表达善意。要坚持永远不首先背叛对方,开始总是选择合作,而不是一开始就选择背叛或主动作弊。
第二,可激怒,是指对方出现背叛行动时,要能够及时识别并一定要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报复,不让背叛者逍遥法外。
第三,宽容,是指不要因为别人一次背叛,长时间怀恨在心或者没完没了地报复,而是在对方改过自新、重新回到合作轨道时,能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第四,简单,是指做事风格要简单,易于识别,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辨识其策略所在。
第五,不妒忌,是指不耍小聪明,不占对方便宜,不在任何双边关系中争强好胜。
这五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报还一报”策略。其实,友善、有原则、宽容、简单、不妒忌朋友的成功,这些信条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处世之道。只是很少人会用博弈论模型的科学结论作指导,将这些信条连接起来作为一种策略组合行事。
这一策略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在重复博弈中作出最佳选择,比如怎样在与恋人的重复博弈中获得幸福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