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息博弈:信息就是最大的财富 (1)
信息对于博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博弈中,除去信息的因素,大家赢的机会均等,此时,谁能提前抓住有利的信息,谁就能稳操胜券。不过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所以,要想摆脱逆向选择的困境,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信息的意义在于掌握主动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多年的大家族,他们极其重视信息和情报。
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从事棉、毛、烟草、砂糖等商品的买卖,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位传奇人物的表现很让人称道,最让人称奇的是,仅仅在几小时之内,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故事发生在1815年6月20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交易时他又习惯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观望着尼桑的一举一动。
就在昨天,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系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如果拿破仑获胜的话,必将一落千丈。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因为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抱的希望不大。
这时,尼桑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尼桑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突然开始大量买进。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迅速暴涨,而此时尼桑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尼桑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赢得的胜利喜悦之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心设计好的赚钱游戏。
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机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唯独尼桑例外,他根本没想到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知道实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家族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卢的战况。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懂得欲擒故纵的战术。要是换了别人,得到情报后便会迫不及待地买进,无疑也可赚一笔。而尼桑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先设一个陷阱,造成一种假象,引起公债暴跌,然后再以最低价购进,大发横财。这个抢先一步发大财的故事,足以说明提前掌握情报和信息对于博弈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被博弈大师引用很多次的故事。
所罗门王曾断过一个妇女争孩子的案子。有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当地官员无法判断,只好将妇女带到所罗门那里。所罗门稍想了一下,就对手下人说,既然无法判定谁是孩子的母亲,那就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每人各得一半。
这时,其中的一个妇女大哭起来,向所罗门请求,她不要孩子了,只求不要伤害孩子,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哈哈一笑,对那个官员说:“现在你该知道,谁是那个孩子真正的母亲了吧。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让别人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所罗门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做一个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恐吓性的试探,提取到了情感和内心深处的信息。
所罗门通过挖掘深层信息对事件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有的信息不需挖掘,事件本身就一直向人们传达着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甄别。
信息的甄别和获取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博弈论中被称为“机制设计”,即设计一套博弈规则,令对方作出选择,通过他们的选择来推演出他们的真实意图。
有一对青年男女住在北京西城区,分别租住公寓。他们的关系已发展到同居的地步,女方向男方提议放弃他租的公寓,搬过来跟她一起住。这个男人是经济学博弈论的爱好者,他向女人解释了一个经济学原理:有较多的选择终归是比较好的,他们分手的概率虽然很小,但是只要有分手的风险,则保留第二套廉租公寓还是有用的。听了他的一番解释,女人立刻明白了男人的真实想法,果断地结束了这段关系。
不得不叹服这个女人的策略思维。爱情中很多的女人往往被甜言蜜语蒙蔽双眼,却忽视了语言示爱的低成本性。故事中的女人则不然,她知道人人都会说“我爱你”,女人无法从日常的交往中确认男人对她的忠诚度有多高,也就无法确定是否跟他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她设计了上面这么一种甄别机制,通过提议男人放弃他的廉租公寓来发现真相。这个男人只有用行动实践诺言,放弃廉租房,才能表示对爱情忠贞的证明,他拒绝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出了负面证明,女人结束这段关系是明智的。
实际生活中所涉及的信息甄别,可能会比上例中复杂得多,但是它们的核心是一样的,即要设计出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通过对手一系列外在的表现,对其所要采取的策略有一个更为深入的预见,从而辨别出其真实的想法。
博弈中,除了信息的因素,大家赢的机会均等。此时,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前抓住有利的信息和情报。
关键人物的信息决定成败
在博弈过程中,关键人物的信息非常重要,他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决定了博弈的成与败。所以及早获取关键人物的信息,获取关键人物的支持。
明代自从永乐皇帝以后,宦官就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在明武宗时,有位太监叫刘谨,是历史上有名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史料记载,正德元年,刘谨刚刚得势,便向天下三司官员索贿,一个人一千两银子,多的要到五千两,不给的要贬斥,给得多了则升迁,这无异于按职位论价,掌握了官职的专卖权。所谓“天下三司”,指的是当时全国十三个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兵马、钱粮和刑名,号称封疆大吏。这批人的总数,以每个职位至少两人计算,大约有七八十人,搜刮一次便有十万雪花银的进项。正德三年(1508年),天下诸司赴京朝觐,刘谨下令每个布政司送银两万两,交了钱才放人回去。这等于将职位第二次出售,交钱就保官,不交钱就滚蛋。这一次专卖权的垄断,使得官员不得不向京师巨富借钱买官。
刘谨权势最大的时候,不仅控制了东厂和西厂这两个特务组织,并且有许多发明创造,用一百五十斤重的枷套在脖子上,就是他们的发明之一。戴了这种枷,“不数日辄死”。给事中安奎、御史张永出京查盘钱粮,返京后刘谨索贿,嫌那二位给得少,就说他们参劾官员失当,大发雷霆,用一百五十斤重的枷,将这二位枷于公生门。当时正是夏季,大雨昼夜不停,这二位就在雨中淋着。
面对刘谨的嚣张气焰、咄咄逼人的攻势,明朝的朝臣们纷纷采取了自卫策略,这无疑是一场宦官和朝臣的博弈。
正德元年,文官以刘谨等太监引诱皇帝“游宴”为导火线,纷纷上疏论谏,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带头,给事中和御史呼应,形成了外廷文官对内廷宦官的攻击之势。年幼的皇帝烦透了文官讲的大道理,却被武官监侯杨源拿星相变化说事的一篇上疏说害怕了。见小皇帝有点怕,朝臣便发起一轮更凶猛的攻势,要求皇帝诛杀刘谨。小皇帝心虚了,有让步的意思,就叫来宦官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人,让他们和阁臣们商量,把刘谨等人发到南京闲住。王岳等人代表小皇帝往返三次,与大臣们讨价还价,皇帝希望缓和处理,大臣非要杀人不可。大臣中有人劝刘健也让一步,以免过激生变,但刘健寸步不让。
太监王岳比较正直,又有些嫉妒刘谨。刘谨是皇帝的亲信,而他这位地位更高的太监却常常被晾在一边。在传话的过程中,王岳就加上了自己的评论,对小皇帝说,阁臣们的意见对。于是刘健胆气更壮,与众大臣约定次日早朝“伏阕面争”,诛杀刘谨,王岳为内应。
当天晚上,吏部尚书焦芳派人向刘谨报警。刘谨大惧,连夜和几个心腹太监们伏在小皇帝周围磕头痛哭。刘谨说:“他勾结阁臣,目的是管制皇上的进出行动,我们不让他管制皇上,他就要除掉我们这些障碍。再说了,玩鹰玩狗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点损失也不过万分之几。如果司礼监太监用对了人,那些文官岂敢这么闹?小皇帝一下想通了,这些人内外勾结是要管住他,不让他玩,顿时大怒,立命刘谨出掌司礼监,另外两个趴在地上哭的太监出掌东厂和西厂这两个特务组织,并逮捕王岳等三位帮助文官的太监,连夜发配南京充军。
博弈一方的朝臣要求处死刘谨为首的一帮太监,这无异于把对手逼上了绝路,双方不可能达成均衡。在这场博弈中,朝臣和宫中不满刘谨的太监结成同盟,似乎占据了主动权,但有一个人物,就是皇帝,他是这次博弈的裁判员,他站在哪一边,博弈就会出现一边倒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