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200000017

第17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

第九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

所以道不可修,仍然是是一种修。只是这种修行超脱了混沌的自然,是一种精神的创造。修无心之修,在无限的时空中享受清静的灵性,这就是佛的境界。

文化拾遗

寝殿无人:有个和尚问夹山禅师:“怎样才能达到沉寂——涅槃这种最高的境界呢?处于这种境界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呢?”

夹山禅师回答:“如同高大堂皇的卧室里没有人一样。”

悟来悟去悟成空

当头棒喝是禅宗修行的一个方法,与他们讲究的“顿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禅宗的故事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某位禅师要他的弟子考虑某个问题,突然就用棒子敲他几下,或向他大喝一声。如果棒喝的时机恰好,就震动了弟子准备已久的心灵觉悟,醍醐灌顶。

冯友兰先生在讲解这种情况的时候说,修行,不论多么长久,本身只是一种准备工作。为了成佛,这种修行必须达到高峰,就是顿悟,好比飞跃。只有发生飞跃之后才能成佛。但是任何一种飞跃都必须有自己的苦心修炼作为前提,没有自身的修行,师父敲得再重,喝得再大声,也无法顿悟。

顿悟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是一时间,一刹那发生的。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如果没有那次顿悟,也许智闲禅师永远都不能成佛,这就是顿悟的巨大作用。一个人顿悟之后,就会觉得以前的问题顿时解决了。冯友兰先生强调,这并不是说具体地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这些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而悟了之后的所得,也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明白一种道理,收获一种真理。这就是禅宗“究竟无得”的理念。

《续传灯录》中记载了一段灵隐慧远禅师和宋孝宗谈话。

禅师说:“过去叶县有个禅师,住在汉州什邡水禅院,曾经作了一首揭——方水潭中鳖鼻蛇,拟心相向便揄揶。何人拔得蛇头出?”

宋孝宗说:“还有一句呢?”

禅师说:“只有三句。”

宋孝宗问道:“为什么只有三句呢?”

禅师说:“等着吧。”

后来大随元靖禅师说到这偈子,续上最后了一句,“方水潭中鳖鼻蛇”。

这续上的最后一句竟然跟第一句一样。

冯友兰先生接着解释,把蛇头拔出来以后,蛇还是那个“方水潭中鳖鼻蛇”啊。这就是“究竟无得”的涵义。

禅师们说:“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形态没有变,其中的意义却不同了。千万别犯骑驴觅驴和骑驴不肯下的愚蠢错误,须知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说山说水都是在说那个原本的面目,悟出来的,看似空无一物,其实这悟出的是自己的一颗明心。

文化拾遗

佛性在何处:唐代末期,有个和尚问襄阳延庆山法瑞禅师:“一个蚯蚓被砍成两段,这两段蚯蚓每一段都在动——而且都可以成活,那么原先那个蚯蚓的佛性在哪一段中呢?”延庆禅师没有回答,只是向他张开两手。

妙道即在日常生活

俗语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中可见大,寻常中可见高明。

禅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冯友兰先生也说,圣人的生活,无异于平常人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挑水砍柴,平常人做了,就只是挑水砍柴,而圣人做了,就是神通妙用呢?

圣人是这样一种人,禅宗称为自由人:

过去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大厅到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住持某老和尚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于是哂笑:那如何得道?

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圣人虽然做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不执着于这些事,也不被这些事羁绊。黄檗禅师说:“但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文偃禅师也说:“终日说事,未曾挂著唇齿,未曾道著一字。终日著衣吃饭,未曾触著一粒米,挂著一缕丝。”正因如此,在生活中做寻常事情也是得道。

自古以来,许多禅师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开示弟子。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禅风,赵州禅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天有几个学僧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第一位学僧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吃粥了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了!”

赵州禅师开示道:“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第二位学僧也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求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又问:“你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他说:“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已在赵州禅师的观音禅院参学十几年,所以他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惊讶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从你来此禅院,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学僧听后,用心思考。

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开悟,但问道:“如何能保住呢?”

赵州禅师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大千世界,看不透的人眼前只有平淡无奇的一切,能从平淡中窥见奇趣的人,才能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溪水是禅,青山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也许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但是只要懂得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用心体会,处处都是禅,那么禅就在你心中。

文化拾遗

用功在生活: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

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热门推荐
  • 吸血鬼男神:丫头,别想逃!

    吸血鬼男神:丫头,别想逃!

    第一次遇见他时,见他和一个女孩在争吵,她好心上前去劝,可谁知他一看见她就开口叫她老婆,第二次遇见他时,她被他强吻,而后又被迫无奈与他同居,并且他还拿出一张婚约纸,靠!这什么节奏啊这,一来这学校,先是被人叫老婆,而后又是跟人同居,再来居然还多了一张婚约???〖1V1的绝宠文〗
  • 甜味糖果

    甜味糖果

    荏苒时光,幸好有你;浮光年华,所幸与你同在
  • 何必曾相识

    何必曾相识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鸾音未央

    鸾音未央

    “青徵音,私通魔界对抗仙界,当剔仙骨,逐凡间。”冤,法力尽失,投胎凡间,巧,记忆重启,千种关联。到底哪一生是真,哪一生是假,谁能断言。。。“为何她仙魂不散。”“到底是崆峒印认了主。”“我取崆峒印王霸天下,只是她不能活。”“我不再是青徵音,我是豆豆,有亲人的李豆豆。”“天下亡,我亦不能活。苍天为何要如此对待我一凡人。”“在我眼中,这一世,更真。”“青徵音,你活几世,我便用几个百年来陪你。等我死了,我的魂也要留在你身旁,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 不死剑主

    不死剑主

    武灵大陆,宗门千万,强者如林。资质平庸的少年江枫,却因天外飞剑,而改变,踏上强者世界。路漫漫,武道之路,吾将以血海无涯来求索,吾将以亿万枯骨来炼铸。
  • 人界沉浮

    人界沉浮

    (新人求帮助啊)一个神秘学院的天才,一个妹控的强者之路
  • 灭天之路

    灭天之路

    意外穿越成为一个乞丐,原本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却因为一天机缘巧合的夺舍而有了新的转机……
  • 最爱是你,倾世无言

    最爱是你,倾世无言

    四月一日,学校里众星捧月的“哥哥”林朝安玩笑似的自杀,这一日是死神忙乱的工作日,是对活着的人最大的玩笑。比起牙膏味的饼干,加了芥末的水,今年的愚人节充满了血腥味。究竟自杀真相是什么?回忆此前,沉默寡言的神秘转校生安然有着不一般的过往,在与林朝安的相处中,面对恶意的舆论、潜伏在校园里的暴力猥亵事件······在与林朝安没有了明天,愿一生以歌,怀念逝去的那个人。
  • 后继

    后继

    一个无聊的生活感悟,一段走向灭亡的旅途。
  • 海归奋斗中关村

    海归奋斗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的海归人物,他们的企业在大型软件、集成电路、无线通讯、生物制药、环保节能等领域,不断地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海归人物为中关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