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400000015

第15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3)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3)

读书是在和作者交流,这种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如果迷信书本,自己没有见地,则等于将材料过了一遍,而对自己没有启发。这样读书,有劳而无功,意义不大。

历史注脚:

孟子疑书

据史料记载,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仓促应战,与周武王的悬殊过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视死如归,殊死搏斗。 后来,在《尚书 武成》一篇上说商纣王的军队“血流漂杵。”孟子读了这篇《尚书 武成》,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他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于是提醒后人不要盲目地信任《尚书》。

辨伪大师梁启超

辨伪理论的奠基人是梁启超。他于20世纪20年代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构建了新史学理论,也以求实求真的理性眼光,运用近代科学演绎、归纳等方法,构建了辨伪学理论。在这三部书中,他对伪书的种类、作伪的原因、辨伪的意义、辨伪的方法、伪书的价值等等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行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提出了辨伪书的12条标准,证真书的6条标准及辨伪事的7条标准。这些标准既有对前人如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关于辨伪方法的总结,也有他自己的创新。

莫为批评而批评

在《春秋》中,“崩”“薨”“卒”“死”这四字,表示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卿大夫死称“卒”,而庶人之死才称“死”。孔子在《春秋》里把这四个字分得很清楚。孔子是鲁国的大夫,孔子之死也称“卒”。

到了钱穆的时代,疑古批古的风潮正劲,说道孔子在《春秋》当中的用字时,便有人说,人死难道还要分一个高低贵贱?孔子把死分得这样开,都是因为他的“封建头脑”。

类似这种说法,还有很多。孔子记载平时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颜色搭配和禁忌等等,都被批为封建形式主义,迂腐老朽。越是对古人批评得厉害的人,似乎他的革命之心越是坚定,身份也越是进步。于是,当时就有很多人不讲有没有学术性可言,只是一味批评古人,就要是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得说出点什么来,慢慢就变成了为了批评而批评。先自己下一个结论,比如认为传统都是坏的,然后到处找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时代大流如此,社会舆论如此,钱穆作为一个高中肄业、自学成家的小人物,发出反对的声音的也很容易淹没在洪流之中。但他还是要讲。“这种对古人的硬性批评,其中没有学问可讲,至少做学问,不能先开口骂人。”

孔子在《论语》里说:“予将死于道路乎?”“颜渊死,子哭之恸”;庄子说:“老聃死”,也只用死字。《论语》和庄子的话,都是记录的平时言行,所以可以看做是民间话。而孔子《春秋》里的文字,大体是根据周史官来的。天子称“崩”,诸侯称“薨”,这是周公制礼作乐里的一番礼。原本是当时政治上的东西,慢慢这种称法成为当时的一种“官用话”。这两种用法,是孔子当时的社会情况如此,孔子并没有刻意去区分什么,他甚至没有想过所谓的“阶级思想”。

孟子也对孔子的记载做过解释,他说“其文则史”。孔子的记录都是有依据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依据,而只批评古人,这种批评就变成胡搅蛮缠了。

其实在钱穆那个时候,批评,就指评论、评判,有好的也有坏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现在因为出版物太多了,读者因为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于是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但是一股批古的浪潮,将中性的批评者也带入只说坏处不说好处的习惯中,渐渐越来越多的人都以批古为荣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国时有很多人思考为什么汉武帝要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学。后来有人说,当然因为孔子儒家言便于帝王专制,汉武帝才采用了董仲舒之言。慢慢这种说法就成为了“常识”,大家都这样讲。但钱穆又问,此说出在何书?有何根据?

钱穆认为, 汉武帝十七岁做皇帝,他还是储君的时候就对儒家的言论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接纳董仲舒的建议。钱穆在《秦汉史》中有详细地考证。他推测,汉武帝表章五经为要便于专制的话,应该是从日本传过来的。

汉时很多人认为汉不能走秦的老路,秦二十几年就亡了,汉该学周,因为周朝绵延至八百年。董仲舒便是这种想法的代表。董仲舒劝汉武帝改制,是要改秦代的制度,复三代夏、商、周的古。秦代的博士制度兼容并蓄,不论宗主到可以参与廷议,到了汉代,既然要革秦,就罢黜百家专讲五经。

秦始皇专制时,不论门派都能议政,汉武帝正要一反秦始皇之所为,但不能说这样就是为了加强专政。“我不是要为汉武帝董仲舒辩护,只是要讲历史真相。”钱穆相信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当时人们所揭示的“加强专制”这样简单。然而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学术上的要求也变了,“读书人该可抱些新鲜想法,讲些新鲜话。但究竟要有根据,不能废书不看,信口开河。”

在批评孔子的时候,很多人大骂孔子的《春秋》,认为书中都是诛心之论。又说汉武帝表章六经为便专制,钱穆反问,这样的说法岂不也是诛心之论吗?

“我们最好不要随便批评古人,因古人已死久了,我们批评他,他也无奈何。我们该要懂得批评现代人。如我所写《秦汉史》涉及此事的,中间那一句话讲错了,这尽可批评。不要认为近代人便不值批评,只去批评死了的。”

历史注脚: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谞传》中记载,春秋时晋国的赵穿杀了国君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声讨赵穿。晋国的史官据此,在记载这件事时就写“赵盾弑其君”,将弑君之罪归到赵盾的头上。后人认为这样的定论是“诛心之论”,应该从本质和动机上来看史。

王官学与平民学

“表章六经、罢黜百家”,本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表章六经,就是表章古代的王官学,也就是《春秋》之学;罢黜百家,便是罢黜后起的平民学。王官学百家言这种分法,出自《汉书·艺文志》,近人说王官学就是贵族学,百家言就是平民学,汉武帝要复兴古代的贵族学,罢黜后代的平民学,是否会有利于专制,这不是必然充分的条件。

带着疑问来读书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钱穆将他们的话提炼成一句:读书问题不能不有,但答案不一定能有,且莫要急功近利。

读书要有疑问,因为我们常说“学问学问,有学也有问”。读书就是学,问是第二阶段。不管是问老师,还是问自己,都要“会疑”。但这并不是“怀疑”,对什么都不信,光怀疑了,又何必去读?“会疑”是要懂得疑。

对于学史的人来说,司马迁的《史记》至今已两千年,在《史记》以前,《尚书》、《春秋》、三传、《国语》、《国策》到司马迁也有一千年,西周到现在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西周书》以前还有唐虞夏商,最少说也有两千年。为什么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要到西周初年才有史记录?为何有了《尚书》,隔了五百年又有孔子的《春秋》,再隔了五百年有司马迁太史公的《史记》?如果这样来疑问,便会慢慢看出中国史学的演进过程。

孔子和六经一直以来便是中国人学问的正统,但是为什么写史便尊司马迁,写文章又有屈原、汉赋、《文选》,这些都不关孔子,为什么要说我们中国人只尊孔子?这样的问题,钱穆肯定思考过,也给出过答案。但他的答案,并不是立即就得出的。比如直到钱穆九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高兴地说,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他终于领悟到了。

如果有了一个疑问便立刻要答案,得出的答案未必正确,而这种学习的心态也未免求之过急。越是有深度的问题,越是需要时间来回答。西方也说“很快明白的东西,维持不了很久。”带着一个等待答案的疑问来读书,对知识会更加敏感、留心。科学上很多大发现,都是在一个小问题上慢慢地花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工夫,才解答出来的。

牛顿当年被苹果砸中,便想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而往地下落?书本上没有答案,他也无法立刻回答出来。但我们都知道,最后他终于解答出地球引力的奥秘。所以有问题时不要急于寻求答案,要能埋头一本本一部部地去读书。

《尚书》、《论语》、《史记》这些经典,是中国人世代慢慢传下来的“必修本”。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故意不去读这些古书,看到了也视而不见。这样的人便不能做学问。真正想要弄清楚中国的传统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还需静心将历代推崇的书看一个遍。虽不是本本精读,但要知道大体。埋着头跑向前,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放开眼睛四边看。这是钱穆向他的学生推荐的一种学习方法: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博览综观”。

东汉人王充曾在京城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但是他不拘泥他人的观点,是我国思想史上少有的敢于大胆怀疑的人。

虽然王充没有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但他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思维的乐趣。他一生没有得出关于神鬼的绝对答案,直到今天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类对宇宙认识得不够。但是带着疑问去读书的人,正如钱穆所说的那样,不容易产生倦怠,一直为了答案而追求。

历史注脚:

王充

东汉时常有一些谶纬之书,讲一些神鬼灾异的事情。但所有人都相信真有祥瑞和灾祸的灵异事件,这时王充大胆提出了“无神论”,并且著书《论衡》,其中怀疑经典,指出孔子、孟子的某些自相矛盾的观点,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指责。王充的怀疑不仅大胆,他还花大功夫去研究,以求得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王充被后人封为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孔孟齐名的大思想家。

二十五史之后的历史

钱穆曾问章太炎先生说:“现在是二十五史,下边该怎样写?”章太炎没有回答。正史如何继续下去,还有近代的正统问题,这些都需要有一种新的体例、新的史家见解来容纳。这个问题,一直留在钱穆的心里。下边我们该怎样?“诸位胸襟自宽,抱负自大,但包袱也就重了。虽有个远大前途在你前面,但也不一定达得到。这样一来,至少使你做学问可以不厌不倦。”

三 读史的深度:从文字中寻觅人

《史记》自立例,而破例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他之前,有记言的《尚书》和按照年代编写的《春秋》。《史记》虽以人物为中心,但也要处理记事和编年的问题。如记载项羽这个人,他在何年做了何事便是要写的重点。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类。

本纪主要是写帝王的,如《五帝本纪》,《夏商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直到汉朝,一个皇帝一篇。写汉高祖、汉惠帝,就从他们做皇帝时从头到尾的大事都提纲挚领写一遍,所以本纪如同《史记》里的《春秋》。

世家是分国的,春秋时代有十二诸侯,如《鲁世家》、《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这些分国史也照年代排下,主要还是记事。

列传,主要记录著名的人物,不是王侯但很有影响力。是《史记》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太史公的独创。但在《史记》以前,人物的重要地位,就已经一天天地表现出来了,到了太史公正式地规范了列传的体例。

表,就是将事件列成表格,简洁而又一目了然。书,是专为一件事而特作一篇书。如水利问题就作《河渠书》。

因此,太史公的《史记》其实是把太史公以前史学上的各种体裁兼收并蓄,合来完成这样一部书。

计划建一幢房子,先要有一个的大间架,一窗一门,则小木匠也可做。大著作家必有大间架,而大间架需要大学问来支撑。史书中的体裁,也只是一个大体,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死格局。司马迁在使用体例上,就体现出了大师的智慧。

同类推荐
  • 大话三国之战神韩小坏

    大话三国之战神韩小坏

    蓬莱仙岛,又名圣岛,茫茫东海之内的传说之地。据说当年秦始皇就是要到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之法。虽然圣岛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大气,其实它不过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岛,当然它神秘是因为它的主人紫阳真人。六月,正是一年最热的季节,中午骄阳似火。
  • 唐朝大顽主

    唐朝大顽主

    谁说玩不是一种职业?方回决定,既然穿越了,那就干脆玩个痛快,要把玩当成事业,要玩出花样,玩的兢兢业业。不务正业?土鳖了吧?咱这职业有个特响亮的称号——顽主!
  • 昆仑阙

    昆仑阙

    一个平凡的文艺小青年,为了心中的梦而去昆仑山,没想到此去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 乱世之谣z

    乱世之谣z

    当年的玄冥殿前一片血海。黄庄端坐在玄武座上,静谧地扬着笑,看着手无寸铁的风、炎族人被武卒斩杀在殿前。腥臭的血水将整个玄镜台铺成红色,哀嚎声伴随着肉骨撕裂的声音响彻宫殿。黄氏武卒手中的利剑成为收割的镰刀,收割着鲜血和残肢。时间停下。黄庄站起身走到殿前,黑色披风挡住一方残阳,黑影打在殿前的玄武兽上。古老的图腾被血气扭曲,变的狰狞凶恶,撕吼天下。正当黄庄之子,新继黑皇欲囊收天下的时候,一场大水让局势复杂起来。雪域高原的风氏遗族,南蛮之地的炎族,北国公孙,南地祝氏都开始言说迷离。大漠姜芜,巴蜀关都,似乎不甘按捺。昆仑神使和雪域红僧也不似那么无谓。漫天洪水沿着黑河汤汤东进之时,不经意地谱了一曲乱世之谣。
  • 大明将军王

    大明将军王

    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出现在明朝,在好好活着的前提下,保住汉人的血统,而在那个时候着手想建造地球村,就是他······
热门推荐
  • 绝世之至尊妖孽

    绝世之至尊妖孽

    一手创造商业神话龙腾集团的天才少年,因为对世界第一的神秘组织威胁太大,而惨遭追杀,身中一枪,坠入海中,却意外得到海洋中最神秘的海洋之心以及众神的功法传承!!从此他的人生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权利?金钱?美女?“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阴谋!”-——龙飞宇
  • 南一梦

    南一梦

    再微小,那也有翻身的机会,把握机会,去圆梦,像南一梦
  • 双女穿越记

    双女穿越记

    跟着上古阴阳世家姬神家第一百四十一代传人——姬神有希,来穿越,外带“一只”和她青梅竹马的无厘头少女一枚。穿越有三好啊!抄袭、调戏、刺激~谁都知道姬神有希的腹黑程度是出了名的深,但是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当小腹黑遇到大腹黑的时候,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她是没心没肺的吃货一枚,却是无时无刻都充满着英雄情结,偶尔卖卖萌,偶尔耍耍贱,她就是苏璃。当遭遇温柔无双的谪仙美男与腼腆傲娇的可爱正太时,她又会如何选择?神秘的蓝水教突然出现那个蓝水教主又是为何要用写满经文的布遮住双眼?他身上那令有希熟悉的感觉又是怎么回事?迷一个个扑面而来。且看少女二人组如何应对。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学园孤岛:零的天使

    学园孤岛:零的天使

    那个时候,我们终将知道,我们会消失。而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升学,还是,就职?
  •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结合重庆当前实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的新时期发展纲略,是在充分总结、吸取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原区域发展指导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重托、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平台。
  • 绿茶公主的甜蜜爱情

    绿茶公主的甜蜜爱情

    她,一个平凡的女学生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貌以及聪明的头脑。他,是上天的完美之作,对待人从来都是用眼神解决问题。同是上天完美之作,这两个人将会摩擦出怎样的花火?敬请期待
  • 妖修指南:重生之妖界老祖奶

    妖修指南:重生之妖界老祖奶

    胎穿到仙侠世界,寿终正寝而死,江若表示很满意。但当她睁开眼,又一次活在仙侠世界中,还成了妖界赫赫有名的妖祖。原主前任、现任男友、前世情人……纷沓而至,柔韧专情、霸道强大、温柔腹黑,到底该选哪个?妖修各个争着给她当灵宠;随手创建的天机宫不小心就成了神秘的情报组织。作者这金手指有点粗,求申报吉尼斯~——一句话简介:穿越又重生,人生赢家!——已有百万完结文《女配修仙:素衣仙路》,亲们可放心跳坑~
  • 毒舌宝宝间谍妈

    毒舌宝宝间谍妈

    八年前,卓尔凡告诉孟天晴。“你是我的,永远别想逃走。”孟天晴的回应是夜黑风高,翻墙逃跑。八年后,化茧成蝶,孟天晴携子归来。这一次,再不会让任何人掌控她的人生。
  • 古城疑案之吴公祠之迷

    古城疑案之吴公祠之迷

    吴公祠小学在文革前和文革中,有两个人离奇悬梁自尽,他们分别是工友陶师傅和美术老师韩可漂,欧阳平在徐海初等老师的帮助下,成功揭开了吴公祠之迷。
  • 婚然天成:唐少的闪婚萌妻

    婚然天成:唐少的闪婚萌妻

    订婚前夕,她闺蜜陷害,被送入“地痞流氓”的房里。不曾想,那人居然是唐氏财团的总裁,她名义上的“姐夫”。订婚那天,闺蜜挑拨,她被当场退婚,是他出现带走了她。他说:沈洛,呆在我身边,我可以给你无尽的尊荣和宠爱。可是为什么到最后,伤她最深的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