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400000013

第13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1)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1)

蔡元培说,读历史而得古人知识,以此为基本加以研究,人类知识才能进步。读历史而知古人行为,明是非究成败,借以反省自己,人类道德与事业才能进步。

任何历史,都需要一番思辨和总结,才有灵魂和深意。读史的方法决定着我们读史的效果和收获,作为历史教育家的钱穆,不仅说史,也说如何读史。

一 读史的准备课

学术如榕树,落地生根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一段文字,我们都不陌生,这便是巴金在广州看到榕树写下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进语文课本,叫《鸟的天堂》。一株榕树,可以形成一片榕树林,看不清谁是根谁是枝,这样奇妙的景象,钱穆也用来做了比喻。他说:“学术等于我们在南方见到的大榕树,一根长出很多枝条,枝条落地再生根。”

经学是我国古代学术的一个大根,长出了《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其中《春秋》这一枝又落到地上,生出了《史记》,如此长出来便是一棵大树,《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桠,往后不断向上长,分出十三类,二十四史,三通十通出来,这是史学的一枝。文学上,《诗经》一落地,便长出了汉代人的乐府,乐府慢慢长成新条,如古诗十九首等,后来又长出律师、绝句这些枝桠。又比方说,诸子百家这一大丛枝桠中,老庄之学落地,生长出了王充的《论衡》,另外变成了一枝。

这棵榕树,虽然新的枝条在不断生长,但是旧的也还在。学术正是如此,虽然新的东西在不断发展,但是旧的基础没有消失,新旧可以并存于世,也可以同时衍生出新的枝条。如一个清代人,既可以在前人衍生出的新枝条上发芽,也可以在六经的老树根上发芽,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学才显得如此繁荣而又复杂。但其中其实有先后可循。

历史本不是一门专门的学术,就是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写史学上的开天辟地之作。虽然《尚书》、《春秋》当中的文字都可以看做是史料,人们并不看重史学。在魏晋时期,经史子集中的史所占的分量与经比起来,还犹如一棵榕树与旁边有三两叶子的小枝桠一样。史学独立成一棵树,并有自己的“史学”之名,正是从《隋书·经籍志》开始的。

在《隋书·经籍志》中,史部被分为十三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钱穆说《隋书·经籍志》中的变化,是历史上一件极大的事情,比汉光武帝、曹操这些政治人物的影响还要大。

了解史学这一株榕树的成长史,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史学发展的大体,也让后人在学史读史的时候明白,史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它的根部,还与其他的文献典籍联系在一起,正如章学诚所说“六经皆史”,读历史不局限于史学这一枝,整个中国古代的文献这一片榕树林都是需要研究的。

钱穆个人最反对的读史和做学问的方法,就是给自己画一个圈,只去研究圈圈里面的内容,一旦超出这个圈,再好的书也不想读。这就像看榕树,只盯着眼前这一枝看,忽视了旁边的大片丛林,也就看不到这一枝的全貌和整个榕树的形状。

在讲唐代史学的时候,钱穆向听众推荐了《贞观政要》和《通典》两本书。他说要仔细读的书并不多,但重点的几本不能省略,就像游北京,故宫和长城还是要去看一下,而四合院并不是每一个都要走的。读了几本经典的史书之后,还应该看一看《论语》、《孟子》之类的。“为什么要圈出一个小圈圈,在这小圈圈里拼命找材料,作一篇论文,也得二三十万字。这只是现前的时代风气。”

大家不拘于一个小领域,讲中国史也不该只从战国讲起。中国思想,也不止老子孔子。“诸位不要说我不学思想史,这些和我无关。做学问的先把自己关在一小圈子里,坐并观天,所见自小。若说此刻没有工夫,这却不要紧,可慢慢来,此事不争迟早。”钱穆在讲历史的时候,最关心的还是听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方法,他崇拜朱子的博大,反对在学问大范围内,重重筑关筑墙,因为画地为牢,只会将兴趣、理想、抱负关死。面对看起来复杂茂密的国学丛林,从一枝飞到另一枝,便能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如果飞得高一些,还能看到整个榕树的面貌。心有全牛,自能游刃有余了。

历史注脚:

钱穆说朱子

钱穆对朱子特别尊崇。他曾著有《朱子新学案》,赞扬朱子,“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重视读书,后来有人总结为“朱子读书六法”,即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钱穆言中,孔子集古圣之大成,而朱子则集孔子以下诸贤之大成,于儒学、理学都有非凡的创建。

中国读书最多的人

谁是中国读书最多的人,在古代应该是康熙朝的陈梦雷,主编了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可以说是读尽了当时的天下书。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学者里,钱钟书当属读书最多的人。钱钟书80几岁还在读书,终其一世,手不释卷,出中入西,博通六七种西方语言,他的读书量之大,在现代学者中应该无出其右者。

有灵魂的材料才是历史

一纸《报任安书》,让太史公的两难和诚恳名垂千古,如果换做另一个人来写这个为著书而忍辱负重生活的故事,会是怎样的文章?断不会有司马迁自己体会到的那般深切残酷。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人笔下,便会有不同的故事。写书如缝衣裳,虽然都是用的布,但是不同的裁缝能做出袍子、裙子、裤子,这便是方法的不同。《尚书》、《春秋》、《史记》,是中国史书中三个阶段,也是三种体裁。它们虽然都是写的历史,但是《尚书》是记事的,一件一件事地写;《左传》是编年的,一年年地记载;而《史记》是传人的,一人一人地写下来。

不仅是记事的方法可以体现作者的见地,对历史的取舍也同样体现了一个人的立场。四千多年来的历史,要变成书,史家做得最多也还是删减故事。

司马光在编辑《资治通鉴》的时候,他的工作室还包括刘恕、刘攽、范祖禹和儿子司马康。他们既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又与司马光在政治、史学上观点一致,故能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在具体分工上,司马光当然是总编和录排编校总指挥。

在编书时,为了突出自己的劝上意图,所选史料内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的情况。虽然屈原是历史上著名的人,但是司马光认为他对当时的政治没有什么影响,因而不取。不仅参考了大量的正史,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也不下300多种。初稿长编长达3000多万字。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

编完一部《资治通鉴》,剩下没用的材料堆积有两屋之多,皆蝇头小字,字字端谨,无一字潦草。书成之后,66岁的司马光身患编辑职业病,“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

司马光对史材的把握,紧紧扣着劝诫君王的主题,因此《资治通鉴》后来成为一部帝王教科书。欧阳修与薛居正同写《五代史》,但是欧阳修凭一己之力编出的《新五代史》却受到钱穆的称赞,认为它要高出旧史很多。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与薛居正主编的旧史不同,他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他常以“呜呼”开头,“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抨击那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于是他模仿春秋笔法,自编新史。

司马光与欧阳修,都是将材料作为自己的工具,赋予它们灵魂。钱穆所担心的,则是在他那个时代,写书的人只把众多材料凑配,写史者自己变成了工具。“做学问该以自己为主,做那使用材料的人,不是为材料所用的一个工具。”

在周公时,中国古人本没有所谓史学、经学的观点。一切创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章法可循。孔子作《春秋》,后来被奉之为六经之一,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但在孔子脑子里,也没有如我们所谓“编年史”三字。

像周公和孔子,才是钱穆所说的“真创作”,如果要别人来找材料,就不算用心,而学习贵在用心。书人人能读,文章人人能写,材料人人能用,但是各人的用心不同,读书、作文,都会有高下之别。

钱穆比较推崇清代章学诚总结的史学三要,也就是有史才、史识与史德。

史才,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将一件事解剖开来,从各方面去看,如汉末黄巾之乱,可以从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学术思想民间信仰种种角度去看,然后才能明白当时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要有综合的本领,能将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两件事情,能看成一事的多面,这种才智就是是史才。

史识,用钱穆的话来说就是“须能见其全,能见其大,能见其远,能见其深,能见人所不见处。”如一块石头有坚固和洁白两种性质,这本是不能分开的,而我们的思想能把捉住这两种不同,看历史也要这样来把捉。这样的能力,就是史识。

史德是一种心智修养,要从史才与史识中逐渐培养出来。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不求速达。这些心理修养就是史德。

综合这三种能力,材料便不简单只是材料,而可以成为研究历史、走进历史的阶梯。最后也是提高心智修养,加深我们的见识和智慧。

历史注脚:

司马迁的痛苦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自己的尴尬处境:“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章学诚

章学诚,乾隆43年(1778)进士,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字实斋,又称为章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早年博涉史书,中年入京,官国子监典籍。五十三岁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主修湖北通志。力倡史学,以“六经皆史”说纠正重经轻史的偏失,代表作品为《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学术价值甚高。

无门户之见,但慕大师遗风

南北朝时期的大思想、经学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这是中国历史上名人著家训教子立说的先河。颜之推之子颜思鲁,也是博学之士,思鲁的儿子中又有颜师古,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小学,并成为贞观年间一大经学家。颜氏的后人当中,还有大书法家颜真卿。颜氏一门成为后人研究家学传承的范本,这一个庞大的学问之家被称为“琅琊颜氏”。

中国历史的学问极讲究师承,而师承莫过于家学渊源。在古代,几乎绝大部分的著名的学问家都是有家学根底的人,“学术父子兵”比比皆是。

在经济和交通都还不甚发达的古代,口耳相传,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家学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包括做个打铁的生意,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被称为“畴人之学”。

钱穆对这种学问继承的现象,有一个批语,叫做“门户之见要不得,而师承传统则不可无。”做学问既要知一家之言的来龙去脉,又要防止门户之见、狭窄短浅。

同类推荐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充满岁月淬炼过后令人惊心的智慧。这教我想起藏身冰屋的爱斯基摩人和覆雪而眠的北极熊;原来,灿荣藏身闹热繁华当中,却仍一贯保持着锐利的观察,且不断扩充着生命的纵深。一旦返航,便迅即在“历史显影”中展露成熟冷凝的智慧,在“灯前小语”里袒示飞扬深刻的思维。
  • 西域南海史地探索

    西域南海史地探索

    本书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域(中西亚)、南海(东南亚)的历史地理研究。作者别具只眼,运用古今中外大量资料,对他人容易忽视的文化现象、政治事件等诸多方面,作了饶有趣味的考证研究。
  •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北宋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是人物,有人骂他是民贼,有人说他是圣人,阴暗与光辉交织,诋毁与赞扬相济。近乎一千年后,如何给王安石一个中肯的评价?本书以王安石为主线,在描写和分析王安石这个人物本身的同时,加入了同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管窥宋朝历史的面貌和特点。
  • 职场风云录

    职场风云录

    用现代人的眼光,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解析古代那些位高权重的帝王,将军和重臣。看他们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
  • 回到明朝做侦探

    回到明朝做侦探

    前有“神探狄仁杰”,后有“大宋提刑官”,如今也该轮到我“大明侦探王”了!来自21世纪的中国实习刑警,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不幸身亡,却意外穿越到六百年多年前的大明永乐朝,成为了一名小小的七品知县,看他如何运用现代人的智慧连破一件件轰动大明的疑案,诡案,成就一代大明侦探之王!一件件扑朔迷离、九死一生的惊天大案!一层层诡异莫测,步步惊心的连环迷局!七心海棠,阴阳鬼蜮,天地棋局,大漠之歌......侦探,历史,江湖,美人,有这四样,我想值得一看。
热门推荐
  • 盛宠萌妻:宝贝,再来一次

    盛宠萌妻:宝贝,再来一次

    五年前,她离开了他,五年后,她为了救自己的未婚夫,一步步钻入了他布下的天罗地网,从此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情保卫战!
  • 感恩之心(心灵鸡汤系列书)

    感恩之心(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异能人联盟

    异能人联盟

    拥有透视眼的霍天祥感觉到全天下的美女正在脱着衣服等待着他一样而霍天祥的5位老婆同样有异能,霍天祥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开始了异能之路,一切激情都在《异能人联盟》中请大家多支持!!!!!!
  • 结城少女

    结城少女

    她,坚强、爱笑,在他人眼里是死差生,其实从前十项全能;她,优秀、开朗,在他人眼里是优等生,但是没人知道过去;她,执着、乐观,在他人眼里是开心果,可无人在乎她感情;她,霸气、自负,在他人眼里是女汉纸,却不曾有人了解她;她,蠢萌、机灵,在他人眼里是软妹纸,但父母从未喜欢她。她们曾单纯天真,曾深沉黑暗,曾迷茫失措,曾光耀照人,曾一落千丈,也曾凤凰涅槃。她们的青春注定不平凡。无论是阴晦或明媚,都将由我一一记下。你可以说我是她们,也可以说——你是她们。她们在这里,同时也在你心里。【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俗话说,宁可说错话,不可办错事,苏晴却犯了忌讳,梦里莫名和鬼拜了天地。无意之中,便惹上气势摄人却好看如画的千年厉鬼,对她纠缠不休……满怀杀意的女鬼从天而降,欲将碎尸万段;蛰伏的鬼物蠢蠢欲动,想炼化她的魂魄精进道行!千奇百怪的诡异事件层出不穷!苏晴简直欲哭无泪……可他却在每一次危险逼近时翩然出现,声音清冷,却决然入如金石“谁敢动苏晴一下,我必当让其魂飞魄散,化作尘埃,消失于三界六道!”
  • 傲娇男神:青梅休想逃

    傲娇男神:青梅休想逃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从小就一门心思嫁给他。他花心,她可以当他爱玩。他爱上别人,她愿意做个坏心的女配,赶走情敌,逼婚生子。原以为她倾尽一生的柔情可以换取他的一丝温柔,没想到换来他冷眼相对。心灰意冷,她带着萌娃远走高飞,他才发现自己的心早已沦陷。“我已经不爱你了,离我远一点。”“梦梦,可我爱上你了,怎么办?”她逃,他追。她反抗,他扑倒。“余浮生,你到底想怎样?”“我想睡你,一辈子。”所以,休想逃出他的手掌心......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玄仙逸史

    玄仙逸史

    世人如在蝼蚁的巢穴中,宫室重重,崎岖深藏,不见天日。庸庸碌碌,飘飘忽忽,以为天地只是洞口大小。若要救他们,唯有翻其天,覆其地,拔开迷雾,让其照见天日,虽苦,然舍此别无他途。————————————————————————————————————————————————————————————————真人界三百多年的平静正随着人间战乱被打破,幽冥魔界的魔头时时意图跨界而出,中州局势一触即发。李素离奇卷入修真界,经过玄门、梵门、异法宗派、巫宗和魔宗的种种奇遇成就了融合各家自成一派的修炼法门。滔天魔焰下,看谁主沉浮...
  • 重生之至尊狂剑仙

    重生之至尊狂剑仙

    地球唯一的修仙者渡劫失败,意外胎穿到一本弃坑的修仙文内,成为一个路人甲女配。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修仙界也是充满杀戮的地方。看一强悍灵魂胎穿重生,如何一步一步再次走上重生大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总裁的青梅:先婚后爱

    霸道总裁的青梅:先婚后爱

    夜慕寒,集夜氏和慕氏两大集团继承者,黑白通吃,要钱有钱,要身材有身材,是个女人都想自动送上床风流一番的极品优质男,却在订婚宴上把自己的未婚妻给丢了。苦苦寻觅,却不知身边那个想爱却又不敢爱的人,就是他的小娇妻,寻寻觅觅,一念之间,将遍体鳞伤的她送入别人怀抱。“夜慕寒,在我用尽一生仅存的力气去爱你,你却视若敝屣,若是时间重来,我愿不曾遇见你。”多少和日夜,他被满身是血,沉入大海的她,给质问惊醒。再次相见,惊吓大于惊喜,她已嫁做人妻,还有了孩子,这让他如何能忍。“女人,你想重婚吗?”他闯进她的房间,将她全身上下看了遍,还不忘好心地提醒她。女人笑的妩媚,一把拽过她:“先生,我认识你吗?”他丢了她那么多年,她忘了他那么多年。分离,相遇,辗转,他们再次的纠葛,那些窒息的过去,当真相浮现,阴谋暴露,千帆过尽之后,他们还能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