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300000021

第21章 朴素做人,品性端正 (1)

第三篇 第十章 朴素做人,品性端正 (1)

心美行自端,何必空费言

明朝的时候有个农人,一年四季辛苦耕作,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农人生活的村子里,很多人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他家却能顿顿饱餐,这让村里人很是羡慕。因为家有余粮,农人用一部分粮食当作学费,让自己的儿子上了私塾。这以后,老农见到谁都显得非常开心,经常对村里人说:“人活一世,不就是吃饭养家识字,做个好人嘛 。现在这几样我家都做的差不多了。以后你们有什么要我做的,尽管开口,乡里乡亲的,我一定帮忙。”

半年后,这个农人的兄弟家遭了灾,离家来投奔这个农人,农人让他的兄弟先住在年久失修的祖居,说过一阵子给他修个新房,然后再搬过去。他的兄弟听后很高兴,逢人便夸自己的兄长如何如何对自己好。为了表达感谢,农人的兄弟抢着干农活,无论做什么都很勤快,渐渐的,农人自己不动手了,家里有什么事都让他的兄弟去做。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这个农人说的新屋迟迟不见动静,他的兄弟有些等不及了,思来想去,他硬着头皮跟农人提起了屋子的事情。听完自己兄弟的话,农人沉默了一会,对他说:“这个事情啊,我还真给忘了,你放心,自家兄弟的事我一定会说到做到的。”

第二天,农人的兄弟走在田埂上,有人问他房子造的怎么样了?他红着脸说不出话来,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当冬天来临之际,他还住在四处透风的祖居里,而他的兄长正在温暖的家中喝着自酿的米酒。次日一早,他没有跟农人打招呼,就离开了村子。

没多久,村里人便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在农人背后议论纷纷,有的人说:“还说什么有事尽管向他开口,你看看,这种人,对自己兄弟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号说的,我看呐,还是离他远点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理睬农人,甚至农人一家都成了全村唾弃的对象。

说好的做不到,实际上是心里根本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的兄弟盖新房,行由心生,由此可见这个农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儒家专注的是“内外皆美”的生命志趣,不念旧恶,君子怀德是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美,当仁不让更是一种美。这种美在牟先生看来其实就是内心的道德感使然,行动起于心智,倘若内心缺少道德的约束,只会说漂亮话,而无真行动,那么其行为可以想到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对其不能做更大的奢望,以康德的话说来这就是“无目的性”的人生,人失却了仁心,丧失了目的性,巧舌如簧,令人迷醉,惑人心目,实际上是内心浅薄如沙漠般荒凉,如何又能寻出正确的人生坦途?

人生多面,而心只有一处,孔子一心想着的是要恢复周礼,重建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于是其行皆以此为准绳,不偏不倚,重视自己的内心修养,感情丰沛而纯美,故此行为端正,为人处事都不会走上歧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乃至“当仁不让”同样如此,日常起居态度端庄,担任工作敬慎认真,和人交往忠心诚恳。这些无疑都是外在的具体表现,而其根源,毫无疑问是在于内心的意识,这种意识即是他对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是道德修养的结果,这样的人在牟宗三先生看来就是一种“自觉的功夫”。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能真正做到这一功夫的没有多少人。

唐朝汝州有个叫夏子胜的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被皇帝授予南县县令。这日夏子胜携一家仆赴任,来到县衙,大小县吏已在门口等候多时,见新县令到来,急忙一个个迎上去。夏县令问他们去年南县老百姓生活如何,粮食是否丰收,商贾是否安分行商,官粮是否收齐,赋税是否完成,然后叫来师爷将县吏们所说记录在册,逐一核对账簿。几天后,师爷对夏县令说,一切都如县吏所言,去年南县一切安好。听完汇报,夏子胜点点头。

在南阳县吏们的眼里,这个新来的县令与以往的县官老爷大有不同,除了处理输诉讼官司时会开口说话外,平时听不到他说一句话,不过话虽然很少,但是做的事情却极为合乎规范,往来公文,刑罚办差,无论是上司还是下面的老百姓,都称赞夏县令做事稳当,是个好官。

这些官吏们十分不解,这个不爱说话的老爷到底是怎么一个人。一天,有个胆大的县吏将这一疑问向夏子胜提了出来,夏子胜听后,呵呵一笑,说道:“圣人行道,心正而行端,做官作民都是一个道理,为官之道在于教民养民,为人之道贵在德行,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做起事情来就不会游泳偏颇,如此,又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

我们可以将这位南县县令的话理解为对“执事敬”的最好注解,事实上,一如这位县令说的那样,行圣人之道又何必多言,“行”首在“知”,这是心灵净化,涵养提升的必然结果,由此,对人忠信而不诡诈,与人交往而不奸猾,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与此相对,再多的话都不过是水中倒影,没有实际意义。

儒音凡录

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君决定将王位传给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并没有继承王位,而是要把王位让给伯夷。伯夷为了不让叔齐为难,便逃走了,叔齐见此,也跟着逃走了。在路上,两人遇上了武王伐纣,便劝谏武王,臣子杀害君主是不仁义的行为,要武王停止伐纣,武王不听。等武王平定天下后,伯夷、叔齐就逃到了首阳山上,不食周栗,最后绝食而死。

人善自多福,无须求与拜

天已经黑了,女儿还没回家,爸爸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快到八点了,这时传来了敲门声,女儿终于回来了。

妈妈生气地问道:“你上哪里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女儿解释道:“是这样的,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婆婆在路口边蹲着,看起来很可怜,于是我就带她过马路。”

“过马路要这么长时间吗?一看就是在撒谎!”妈妈还是很生气。

“妈妈,您听我说啊!我扶老婆婆过马路的时候,她说她和女儿走散了,回不了家。然后我就问她家住在哪里,她说住在木林小区。我又问她知道家里的电话吗,她说记不清楚了。没办法,我只好送她回家了,所以才回来这么晚。”

“是吗?可是她为什么不找别人呢,偏偏找你这个小孩子?”妈妈还是有点怀疑。

“她说她之前已经问了好几个人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帮她,一看到她是盲人就转身走了。后来我就带着老婆婆坐公交车,把她送到家了。她女儿都急坏了,正打算报警呢。”

女儿正说着,家里的电话响了,爸爸接完电话,高兴地对女儿和妈妈说:“刚才老婆婆的女儿来电话了,说谢谢我们家女儿把她妈妈送回家,还说改天要上门来当面感谢呢。”

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其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正如她说的那样,在看到盲人的时候,别人却扭头走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人一旦进入社会,被各种风气所染,失却了最本质的东西,而小小年纪的女孩心地纯净,还保存着一颗善良之心,这或许正是令人无奈的所在。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我们想做个好人,想要“求得其所”。可是我们又怕自己过于良善而受人嘲弄,于是,人心蒙上了阴影,以至于见人有难而不帮、水漫双脚而无动,反倒是天天吃斋念佛,祈求自己平安一生,悲愁不来。不反省自己每日的所作所为,求诸他人口念“菩萨保佑”的却是满眼皆是,其心态如同鲨鱼在大快朵颐之后,希望自己不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一样。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这样的人就是失掉了儒家所言的“道德相”,也与康德的“道德的应当”相去甚远。不管是道德相还是道德的应当,都是在强调生命的存在意义,按牟宗三先生所言,“善”是生命奋斗的形式,这里面包括善良的心性和善解人意的情感,这种情感向来是双向的,当你这样对人的时候,别人自然也会这样对你,当然,并非是因为想要别人以良善之心对自己,自己才以良善之心对他人,在牟先生看来,恰是一种“无条件的自觉”,就像开篇故事中的那个小女孩一样,不是为了图对方的回报而去帮助她,仅仅是出于善良的本性,去做在她看来能做且应当做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热门推荐
  • 校草大大:放过我好不

    校草大大:放过我好不

    她女扮男装去了她未婚夫所在的贵族圣佩里德男校,只为了见她未曾谋面的未婚夫。“什么未婚夫嘛!我连见过都没有!爸妈真是的!定什么娃娃亲啊!”他不知道他的未婚妻来找他了,更不知道未婚妻就是陪伴自己很久的舍友、‘好兄弟’。“岚(假名),你真像女孩子,只是睡在一起而已,你害羞什么?”终于,到了秘密被揭开的时刻了……工藤新一:“我的未婚妻啊,你就那么喜欢我以至于来男校,女扮男装来找我?看来你真的很喜欢我,既然这样,我就委屈一下,答应等到你毕业时我们结婚。”毛利兰:“你……唔……唔……”她支吾了半天也说不上来一个字,因为……某男已经把她压在身下,对她展开攻势了……
  • 头条追妻:老公,不许动

    头条追妻:老公,不许动

    “报告少主,少夫人把别墅炸了!”“随她去!”“报告少主,少夫人把表小姐打了。”“无所谓,反正我也烦。”“报告少主,少夫人跟别的男人约会去了。”“放心,还没人敢动我的女人。”“报告少主,少夫人带着小少爷跑了。”“什么?她真当我死了是不是?”蓝熠天再也坐不住了,利眸一眯,拍案而起,他宠她上天,居然还给我落跑?看我怎么收拾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虚

    月虚

    一个绝代风华的公子,当朝丞相独子,面如冠玉,霁月清风,才华横溢,一眉一眼,一颦一笑,众生为之倾倒,哪知家庭变故,不知踪迹,亲友惧散,蚀骨之痛。再回首,一双碧眸如玉如泉,伤尽天下人。温柔有礼的尊贵皇子,潇洒谦逊的江湖才子,飞扬活泼的青梅竹马,寒冷如冰的奇绝剑士……都为他奋不顾身。这禁断之爱,该如何是好?终于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这个举世无双的少年神子,竟是个她?生死徘徊,月虚公子,此生不负。本文女主正常,一女多男,结局一对一。
  • 三十三号公会

    三十三号公会

    苍冥大陆人兽并存,散落的神之碎片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洛城三十三号公会,夏家少年隐忍十年。冥神遗迹开启,大陆格局再起风云。
  •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为后人,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 墨染苍穹:赤眸凤女逆天下

    墨染苍穹:赤眸凤女逆天下

    她是墨府最卑微的庶女,天生红眸,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材,她被挑断脚筋,弃于乱林。待她睁开一双充满杀气的眸子,她便不再是那个无用的草包了。一朝穿越,她是倾城倾国的天才。凤族失传已久的神话,在她身上上演。本来以为可以傲娇的做一个冰美人,一只妖孽美男凑上来:“夜儿,我们成亲吧。”【墨染苍穹群号:619404208欢迎加入讨论】
  • 女人让我狠狠疼你

    女人让我狠狠疼你

    豪门千金李唯爱在一次醉酒中撞到一个人,撞到还豪气的甩给人家十万块钱,十万块啊,呵呵,你这可是看不起人了喔,于是接下来家族生意遭到打压,李唯爱看着男人:算我错了对不起.........男人看了看她:要原谅也不是不可以.........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九州浮沉录

    九州浮沉录

    生老病死,万物循坏之道。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神州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自身为炉,吸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久而久之,竟突破人体桎梏,可容颜不老,寿元倍增。其大能者,更可摘星逐月,移山填海。他们,称自己为修真者。他们生活的世界叫做,修真界。
  • 道武双全

    道武双全

    盘祖立武,斩魔三千。以武开天,身衍洪荒,是为天道。后三圣立教,道玄,儒廷,释林,故而证天道而立玄道,儒道,释道为大道三祖道。百子论道,诸圣衍道,故而大道延三千,大道三千。诸贤行道,道展十万,为褚,十万左道,号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