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300000002

第2章 序篇 :既为己得更为人取的牟氏生命 (2)

序篇:既为己得更为人取的牟氏生命 (2)

儒音凡录

熊十力: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晚年号漆园老人。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父亲名台异,字树候,清光绪年间戊戌科进士。家境殷富,极重教育,堪称“诗礼人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早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身立天涯,心思传统

抗战胜利后,牟宗三教职于中央大学,担任哲学系的教授,与好友,也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唐君毅一起共事,两年后,先后在金陵大学和江南大学任教授之职,时常来往于南京与无锡之间。1948年,应国立杭州大学的邀请,赴杭州担任教职,1949年的夏天,在广州拜谒熊十力先生,随后,只身渡海至台湾,在离开大陆之前,牟宗三已经有12年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在他决定去台湾时,他曾托人回老家去接妻儿,但是妻子却拒绝了,说他俩夫妻的命是离得越远越好,抱着一丝遗憾和愧疚,也抱着对自己前途的未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索,牟宗三渡海来到了台湾。

孤身一人浪迹天涯,难免心绪黯然,多少有些伤感,一如牟宗三自己说的那样:“吾以流浪天涯之心境,逃难于海隅。自念身处此景,现实一切,皆无从说起。”不过,性格坚毅果敢的牟宗三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继而说道:“惟有静下心来,从事文化生命之反省,庶可得其原委而不惑。”

正因对自己的处境与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 牟宗三放下心中的杂念 ,一心扑向历史和文化的解悟上。这种“解悟”在牟宗三看来,就是“以图中国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而这一阶段,也是牟宗三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刻。

牟宗三认为,中国固有的文化需要用“大的情感”、“大的精神”来加以疏导,发掘出每一个人的价值,由此发现问题,加以解答,惟有如此,中国文化才有延续不断的生命力。在目睹了一个原本强大的政权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寄身于海外一隅,牟宗三的内心是无法得到平静的,就这一方面来说,渡海之后的牟宗三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中,更加注重了对于现实的关照。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他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渡海后两年内,由着这样的反省与反应,牟宗三完成了《历史哲学》的写作,对于这本书的写作目的,牟宗三认为,自己是要发现整个民族在这几千年来成就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足的又在哪里。“找出它的病痛,而后寻出转弯之道”。

这一时期,牟宗三开始多方面的将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化相应比较,希望能从中得出民族文化的出路。其中张君励 在板块里解释此人 给他启发颇大,在给这位朋友的信中,牟宗三指出自己的基本精神还是传统的,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也是当代新儒学的根本,没有传统,就不可能重新发现儒学的价值。其好友唐君毅评说牟宗三,说他在西方的概念中更加坚固了自己传统的意志,虽是“传统的意志”,但是其精神却是现代的。

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感悟中,牟宗三的自我的学问素养也随着思考的加深而提升。他觉得自己不仅能面对过去的传统,也能正视当下的世道人心。对牟先生而言,这是“必然要经此必由之路”。他以孔子不改其志来自喻,“唯有经历痛苦,方能从虚无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一天夜里,牟宗三梦见了自己的父亲,他看到父亲在田间劳作,兄弟姐妹在玩耍,而自己无论怎么呼声,他们都听不到,他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具尸体,横陈在无人的狂野之中。最后只剩下一具躯壳,牟宗三感到很寂寞,很无助,他痛哭起来,但是他听不到自己的哭声,突然一块石头打过来,惊醒了牟宗三,他从床上起来,发现自己泪流满面,他深深的哀叹一声,心中有千言万语无法诉说,于是,他走下床,写下了“悲味三叹”

生活流离起伏总是让牟宗三回想起过去的时光,这让他在生命中感受别离之苦的同时,也联想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被割裂与被伤害,由此,他时常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表示过怀疑,但是并没有放弃,新儒学的逐渐发扬给了他以慰藉和寄托,他也以此来抚慰自身心灵的创伤和孤独。

从某种角度而言,牟宗三个人的悲伤是整个时代的缩影,而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究则显示出具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承担,正因为这种承担,无论是痛苦也好,思索也罢,对于牟宗三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而更多的人在这份宝贵的财富中得取了情感的承担和生命的真实。

儒音凡录

张君励: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思想上倾向于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又糅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1923年在清华大学发表关于"人生观"的讲演,由此引发学界的"科玄论战",是当时详细学派和"东方精神文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梁漱溟、熊十力等积极宣导儒学的现代发展,主张超出一切门户之见,在新的世界潮流中实现儒学复兴。

唐君毅:中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过江南大学教务长。1958年与徐复观、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白发独立翁,人生意更浓

1993年,一个香港作家来找牟宗三,当时牟宗三正在看书,见人过来,便摆出一副棋局和作家下棋,这其间,在牟宗三寓所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有的是来看牟宗三下棋的,有的是来请教学问的,但是牟宗三并没有被外界的动静打扰,而是专心于下棋,见作家有所分心,说道:“不要多想,不要多想,下棋,下棋。”

下完棋后,牟宗三拿来饼干和开水让作家吃,而自己则拿起报纸翻阅起来,见作家吃的很开心,他笑着说:“慢点吃慢点吃,你吃面包,要喝点水才好。”

后来这位作家在听了牟宗三的几堂课后,对周围的人说,牟先生真是精神矍铄,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讲课很有条理,说的也很通俗,让人一听就能明白。他说,牟先生是个真正的大哲学家,也是一个有真性情的大儒家。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牟宗三基本停止了学术上的思考,除了教课就是参加一些学术活动。那时候的牟宗三已经没有了刚渡海而来的伤感和忧郁,有的只是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快意。这份从容与快意更多的来自于牟宗三自己。他开始爱上了下棋,爱上了运动,开始享受起晚年的生活。在分散几十载的亲人重聚之后,牟宗三的生命越发放出灿烂的光芒。他在儿子、孙女的身上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虽然晚年平静的生活给他带来了难得的快乐,但是牟宗三依然关注着新儒学的发展,对于牟宗三来说,这是他真正的生命所在,他的生理生命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衰颓,但是其文化的生命却在他步入晚景之后,越发显出强大的智慧光芒,这时候的牟宗三对于中国文化的问题可以说举重若轻,自然中见其真意。

牟宗三的一位学生曾说,牟宗三学识景深,热情无限,智慧闪耀,有时虽只言片语,别人却能知其所有,牟先生是达到了学问人生的最高境界。

和熊十力先生一样,牟宗三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牟宗三自己说:“我教其做学问的态度与章法,自然可以循序渐进,温柔和善,但这一学问终究也只是一般的学问,而求得人生之广大,非要严格要求不可,惟其严格,学问方能在人生中起点正途的作用。”

这句话实际上也是牟先生对于做人的一种认识,牟宗三半身起落,对于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文化学者深层次的体悟,到了其晚年,牟宗三将这种体悟更多的传至于下代,他的目的,也是想起到“薪火相传”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儒学依然有着广泛的天地,于牟宗三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余英时说他是在“为中国文化留一线命脉”。

1994年,牟宗三感到体力不支,全身无力,被紧急送入台大医院疗养,虽然一时好转,但是第二年的3月,他再度住院,一个月后,因器官衰竭而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应该说,牟宗三走的很平静,按照其学生林清臣的话说,这份平静来自他自身的圆满。“他不曾遗憾什么,自渡海以来,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新儒学因其而广受瞩目,至晚年常说‘人要办点正事,说点真话’。我们这些人才有现在的一些品德。”

牟宗三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一心只在中国文化中用其精力,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是要有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正因如此,晚年的牟宗三虽然体力不经,但其意志不减。在牟宗三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儒音凡录

林清臣: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工系,后学医,专攻脑神经科。曾留学日本,研究老年疾病。受父亲影响,课业之余,学习哲学,常听牟宗三讲学。牟宗三很多次讲学都是由其录音、整理,汇录成篇。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类推荐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你若相伴,便是无憾

    不知是谁,让她变成了孤儿,没关系,她会自力更生,可,真的会吗?呵,可笑,没关系,幸好有他,温暖的手,提她解围。可是。。。。“这是一百万”这是谁说的话,如此的冰冷?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了之后,她竞变成了华丽丽的公主究竟为什么呢?(哈呵呵哈哈哈哈哈哈,看文就知道)
  • 血祖传承

    血祖传承

    林易,一个天生骨骼厚重,却因太过厚重,而无法修炼真气,拼了老命采得‘五彩灵芝’却被内门弟子张长风抢去,更被推下山崖,却因祸得福,获得了血祖传承......
  • 王妃别乱跑

    王妃别乱跑

    云国一品大将军嫡女苏卿卿五岁带着五皇孙去烟花之地,结果皇上问罪,苏卿卿把一切责任全推给五皇孙。气的大将军差点吐血,当场下令把苏卿卿丢到已经辞官在乡下悠哉享受生活的苏老将军,苏老将军一听到这消息等着苏卿卿来了之后对着苏卿卿说,“卿卿你去江湖闯荡吧!”回京前,便惹上了战神王爷,好像长得好漂亮啊,和夏无邪那太子不分上下!
  • 邂逅都景秀

    邂逅都景秀

    身在异乡,乱心萌男历经波折,无法释怀渡我一生执念,为情画地为牢。你如暮归时的灰雀,闯入我的珠帘却又匆匆回到你的路线
  • 佛说德护长者经

    佛说德护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异能之爱

    EXO之异能之爱

    穿越前高冷~瑾萱:金英敏,我告诉你,他们,我爱还不够呢,你竟敢动?中二~瑾萱:哥哥们要照顾好自己哟!撒拉嘿!穿越后瑾萱:你们到底是谁?为什么来我这里!小寒!把他们赶出去!十二只:小萱,不认识我们了吗?我们是你最重要的人啊!是EXO啊瑾萱:我可不认识你们。快点!出去!
  • 带只老鼠闯世界

    带只老鼠闯世界

    “篼子大爷,别打我了!”“篼子大爷再见!”“哈哈哈……总算逃脱这臭老鼠的魔爪了!”“啊!篼子大爷,你还有什么吩咐!”
  • 悟法无天

    悟法无天

    唐家小少爷自小因母亲去世,受到家族虐待,进入思过崖面壁偶遇无死老头,开启他的变强之路
  • 破神界

    破神界

    仙法、无上法术,无数修士梦寐以求的传承。为了这一切,修士们踏上了没有尽头的道路,可是,这一切都是神的游戏。神啊,终有一日,修士们会将你摧毁。
  • 蛮巫记

    蛮巫记

    一个超级士兵计划的失败品,异域重生在莽荒世界之中:部落的血仇,族民的无助,时刻处于毁灭边缘的世界与种族……他的肩上背负着沉重的期望,混合着不可一世的野心,毅然走向毁灭与重生的诸天战场。巫,妖,魔,鬼,怪,精,仙……万族血战,厮杀诸天!终有一日,他驻足插刀,放眼四顾,却已茫茫不见敌手。原来曾经的巍峨绝峰,已在脚下。————————————蛮族的根本是精血,而图腾则是进化血脉的手段。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看身具神龙图腾的主角,如何将凡兽图腾进化成饕餮、狻猊、麒麟、青鸾等神兽!一滴祖巫之血,令主角成了唐僧肉一般的存在,成了强大异族觊觎的大补之物。作者微信号:yjz-c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