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300000010

第10章 陆王心学,于心灵深处寻觅人性归宿 (2)

第一篇 第四章 陆王心学,于心灵深处寻觅人性归宿 (2)

超然物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比喻置身事外。出自苏轼的《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懂是非心,推开良知之门

在王阳明眼中,圣人的标准就是有是非之心,知对错是是非之心,明善意也是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是万世不变之理,是道德的取向。按王阳明的话说,是我们对外界变化的自然反映。就这点而言,是非之心亦是对外界的衡量判断之心。

牟宗三先生将这种是非之心形容为综合的智慧,因为它不单立脚于去自己的“心中贼”,也落脚于去别人的“心中贼”,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而使“良知”达到自然之教,开风气而成社会准则。

有是非之心,才能爱憎分明;有衡量判断,才能不为外界所惑;分明对错善恶,才知荣辱廉耻,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丧失基本的为人之道,试想,如果一个连是非心都不具备的人,又如何能有敞亮的人生姿态?

一个小偷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是始终下不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他找到拾得和尚。

听完小偷的一番话,拾得和尚微微一笑,说道:

“你已知所为不妥,看来心中已辨出是非。是非之心人人皆有,有所区别的不过是有人阴天见雨,有人阴天见太阳。阴天见雨是俗人之眼,一如善恶是非,心中全然是明白的,但拨不开心头之雾,阴天见太阳则是慧眼者所为,与万丈红尘中依旧能拨云见日。”

按照佛家所言,每个人都是有佛缘慧心的,所不同的是有人自在自明,而有人需要高人来度。是非之心也是如此,拾得和尚说的“是非之心人人皆有”与孟子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一个道理。古人生而为人,受父母之教,领圣人之学,现代人又通晓古今,按理说更应该具备“是非之心”,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混淆是非,强词夺理的现实境况。一如故事中的小偷,“心中已有是非之别”,可最终还是“阴天见雨”,拨不开内心的那一层雾,一如《礼记·中庸》所言,我们能“慎思之,明辩之”,却不能“驾行之”。

一个年轻人学艺期满,准备向师父辞行,师父对他说:

“这三年来,你都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一身好功夫。”

听完徒弟的这句话后,师父沉吟片刻,说:“看来你还不能下山,再练一年。”

一年期满,师父再次问了徒弟同样的问题,徒弟的回答是:

“学到了凡事持之以恒,必有所得。”

听闻此言,师父又让徒弟仔修炼一年。一年后,师父又问了相同的问题,这回徒弟的回答是:

“武学之道,重在内养身形,外扬正道。”

“什么是正道?”师父问道。

“正道就是要承担,直面人生。尤其是练武之人,须知善恶有别,是非要分,不恃强凌弱,不可在似是而非里转来转去。”

师父终于露出了笑容,对徒弟说:“好,你可以下山了。”

这个徒弟说的“承担”二字很值得人回味再三,与王阳明所言的“破心中贼”有相似之处。在王阳明看来,所谓“破心中贼”就是去掉心中的恶,发扬人间的善,唯如此,人有是非之心自然也是顺当的事情,从而个人得幸福,推延至社会得安定。这也正如牟宗三先生说的那样:“有是非之心。才能脱离奢易的习气,不负做人的根本。”

儒音凡录

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拾得和尚:唐代天台山国清寺有个丰干禅师,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于是就把这男孩带回寺中,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寺中的僧人都叫他“拾得”。

知行合一,穷途也可出山

生活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明知很多东西无需挂念在心,却为何始终放不下?明知有些事做来并不困难,却为何迟迟不肯动手?明知阴雨降至,却为何从不未雨绸缪?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这无疑是王阳明所讲的“知而无行”的表现,即对于事物有充分的认知。但却没有一个实际的行动将这种认知运用起来。

照王阳明的话说,这世上无非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完全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到最后“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正因如此,凡事才必须要讲个“知”字。这个“知”不仅是简单的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王阳明说的第二种人则恰好相反,满脑子的“苦思冥想”,却“全不肯着实躬行”,这样的人对外在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必说一个“行”,唯有“行”,“知”方能有真正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知与行相融合的自觉行为,所以王阳明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在一部老旧的日本电影里,由高仓健饰演的男主人公因为误杀而在监狱里做了七年牢,临出狱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你是否还在等我,如果你还在意我的话,希望在我到家的时候能看到绑在窗户上的黄手帕。

几个月后,这个男人刑满释放。他的神情有些黯然,因为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在等着自己,是否收到了那封信,或许,她早就搬走了。

正当男人这么想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在他面前停了下来,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的眼前,原来这辆出租车的司机是男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上了车后,男人的朋友告诉他,他的妻子还住在原来的家里。

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车子停了下来,男人让朋友去看看那块黄手帕是否绑在窗户上。几分钟后,朋友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向他喊道:

“在那!黄手绢在窗户上!”

没等朋友把话说完,男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去,在家门口,男人看到了面带恬静微笑的妻子。当男人问妻子为什么会一直等着自己的时候,妻子告诉他:

“这是我们早就说好的,谁也不能抛下谁。”

在这则温馨而浪漫的故事里,男人和他的妻子实际上都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做到了“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知行合一”发端于他们对彼此的承诺,谁也不能抛下谁——这就是王阳明讲的“知的本体”,即一种道德感的表现,是“真知”。正如他跟学生讲的一段话:现在的人们知道对长辈要孝顺,对晚辈要爱护,这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自发的道德,但实际上,真正这样去做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王阳明看来,这种“知”就是假道学。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像故事中的男子和他的妻子一样,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知行合一的体现,但是放眼当下,或许我们又不得不发出与王阳明同样的感叹,正像牟宗三先生哀叹的那样:真生命越发稀少了。

有个人,年纪轻轻就读了很多书,在十里八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人们有什么不懂的事情都会上门来请教。这个年轻人尤其喜欢看古书,嘴里总是挂着圣人之言,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天,年轻人来到集市准备买一些生活用品,集市上的人多与他相熟。年轻人买完东西后,和一个来熟人聊起天来,青年人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声音也很轻,不喜欢在自己说话的时候别人打断自己,以显示其高人一等的涵养。但是在聊天过程中,这个读了很多书的年轻人却时时打断对方的话,纠正对方话里的意思,这让对方很是尴尬,没聊多久,对方借故离去。

这个年轻人与其说满腹经纶,不如说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为确切,牟宗三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过这种现象,他用了一个朴素但又形象的比喻——跨进门槛时像喜鹊一样欢叫,出了门槛却又像蜗牛一样缓行,甚至走一步似乎都不情不愿,说的就是像这个年轻人一样的人。

实际上,“知”并非难事,无论是圣人说的孝悌仁义,还是当今社会提倡的知荣辱,共和谐,都可以让我们轻而易举的获取“知”的养分,也正如此,“行”的意义才显得更为重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一如王阳明所言:自觉地行,也是一种可贵的知。

儒音凡录

高仓健:日本著名性格演员,生于1931年2月16日。兄妹共四人,一兄二妹,高仓健排行第二。出演过近二百部电影。其中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是《追捕》里的杜丘一角。曾刮起过一阵“风衣竖领”的风潮。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女人三十也好嫁

    女人三十也好嫁

    快三十岁的吉安敏打算和男友沈秦结婚了,可是在她把订婚仪式昭告亲朋好友之后,却晴天霹雳地遭遇了男友玩失踪。多方寻找无果后,为了不刺激到自己有心脏病的母亲,吉安敏尝试了多种奇葩招式去完成这个订婚仪式:找好朋友李代桃僵、网上租男友……在啼笑皆非、一地鸡毛后,最终却由合租的小男生江承解了燃眉之急。合租男女姐弟恋?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修成正果?前男友现身再续前缘?一个奔三的女人身边围绕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男人。谁说三十岁的女人一定会修成剩斗士?其实女人三十也好嫁!
  • 穿越之女配生活录

    穿越之女配生活录

    穿越也是技术活,人家穿越她苏青青也穿越,可是……她这是来到了什么地方?前有主角光环笼罩的穿越女主,后有大开金手指的重生女二号,你妹啊!不带这么玩人的!她苏青青居然穿越成了言情小说中最苦逼的炮灰女配角!这RP得负多少个零啊!【远离女主,珍爱生命】为了在这个狗血天雷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混下去,为了改变自己那终将被挂掉的悲催命运,苏青青被赶鸭子上架,开始了自己的女配人生【这是一部格式整齐标准的女配生活录——东风吹战鼓擂,穿成女配谁怕谁!】
  • 蛊姝记事

    蛊姝记事

    正经版文案:岐戟上辈子毁灭了家族,血染了山河,孤家寡人死在了权力的巅峰。这辈子重来一次,她定然要抓住真正宝贵的事物。欢脱版文案:一觉醒来岐戟都懵逼了,哪怕她上辈子战斗力MAX,能推到大BOSS,能征服星辰大海,最后还是凄惨狗带。为了混一个寿终正寝,扮猪吃虎小能手决定改变人生的打开方式,再次起飞。然而拿到残缺版攻略的她并不知道,大BOSS拿到了完全版。Σ(°△°|||)︴说好的人生赢家呢?1.升级流,女主有金手指,略苏爽。2.本文脑洞大过天,架空世界勿考据,所有有关蛊虫的设定来自YY,请自备避雷针。3.欢迎捉虫。
  • 腹黑王子好呆萌

    腹黑王子好呆萌

    蓝国,一个历史架空的国家,却是个强大的奇幻之国。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仿佛好像都承载自己的历史使命??????
  • 赤瞳少年

    赤瞳少年

    如果一切可以重复。世界是什么模样。如果再来一次,也许。是另一种光芒。前世的牵绊。今生再相逢。
  • 异世修仙之巅峰

    异世修仙之巅峰

    忍受十七年特殊体质折磨的少年,突然穿越到了异世附身在被家族遗弃的废柴少爷之身。又无意中解开了盘龙戒的封印,得到了上古传承和财富。当他经历了恋人逝世,挚友背叛之时,他发誓,他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 答王龙溪

    答王龙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暖男的爱情生活

    暖男的爱情生活

    一位乡间凡男,一位政商娇女,一位豪门才女,一段刻骨铭心的三角恋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暖男的爱情生活终归圆满!
  • 盛宠第一农妃

    盛宠第一农妃

    穿越鸟不拉屎的村子,前身零优点,尼玛,还嫁人了,捡回来的病鬼外加三岁小叔子,种田、经商、做美食,过好种田逍遥日。烽烟起,五国乱,当她和他的身份揭晓时,眸光冷寒,倾城之姿,闪瞎了谁的眼?他以剧毒易容之身来到她身边,却乃皇室血脉,狠辣无情,心甘情愿给她一场盛世溺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文艺潮流

    文艺潮流

    一个底层音乐人的成长之旅,有亲情,有爱情,还有一些好听的民谣。PS:这个故事据说、大概、好像还有点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