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200000006

第6章 上篇 孟子取义,浩然为生 (1)

第二章 孟子取义,浩然为生 (1)

义由心生,但求无愧于心

“义本来是出于主观的情理,并不是客观的事理。故义非在外而在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几千年前的孟子在生与义的博弈中,毅然做出了掷地有声的选择,这一回响至今流传。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也和孟子舍生取义的慷慨呐喊一样,曾在革命年代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在孟子看来,义是和生命融为一体而又高于生命的。生命自然宝贵,在平滑的人生轨迹中谁也不愿在突然间中断,但是在非此即彼的较量中,总会有些东西让我们甘愿为之舍弃生命,义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了义,生命将是苍白而空洞的。若能够尽全力去维护,那么正如孟子所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心中平静了,纵然是死也能如秋叶般静美。

可是义是从哪里来的呢?孟子不是像孔子那般在三言两语中缓缓吐露。他极有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辩论气势,很多观点都是在和告子的精彩辩论中提出的,关于义的由来也是如此。

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

孟子说:“凭什么说仁是生自内心而义是外因引起的呢?”

告子说:“他(比我)年长,我便尊敬他,不是预先就有‘尊敬他’的念头在我心里的;好比他(肤色)白,我便认为他白,是由于他的白显露在外的缘故,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

孟子说:“白马的白,没有什么区别于白人的白;不知道对老马的尊敬,也没有什么区别于对长者的尊敬的吗?再说,是认为长者那里存在义呢,还是尊敬他的人那里存在义呢?”

告子说:“是我弟弟,我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由我决定爱谁的,所以说(仁)是生自内心的。尊敬楚国人中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这是由对方年长决定的,所以说(义)是外国引起的。”

孟子说:“爱吃秦国人烧的肉,同爱吃自己烧的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他事物也有这种情况,那么爱吃肉也是由外因引起的吗?”

在这场辩论中,孟子对义阐述得很明白,梁漱溟先生对此也说:义本来是出于主观的情理,并不是客观的事理。故义非在外而在内也。义和仁一样,都是从心里开出的花朵,它们共同指引着人顺着善的方向前进,最后回归到的也是心安而已,不可能从外面去找寻平衡。

秦朝末年,韩信发兵袭齐。齐军败退,齐将田横悲愤交加,为图复国之计,自立为王,率部属500人隐入海岛(即今田横岛)。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称帝,派使者来岛招降:“田横来,大者王,小者封侯,不来则举兵加诛。”田横出于“国家危亡,利民至上”的思想,为保全500部属性命,毅然带着两名随从前往洛阳朝见刘邦。但行至洛阳30里外的尸乡时(今河南偃师),田横获悉刘邦召见的目的旨在“斩头一观”,愤然对随从说:“当初我和刘邦都想干一番大事业,而如今一个贵为天子,一个却要做他的臣子,我忍辱负重只不过是想保全我500人的性命,刘邦见我,无非是想看我面貌,此地离洛阳30里,若拿着我的人头快马飞驰去见刘邦,面貌还不会变。”言外之意是:我死,刘邦会认为岛上群龙无首,500人的性命也就保住了。于是慨然横刀自刎。田横自杀后,刘邦看到田横能为500人自杀,感动落泪说:“竟有此事,一介平民,兄弟三人前仆后继为齐王,这能说不是贤德仁义之人吗?”遂以王礼葬田横于河南偃师,并封田横的二随从为都尉。二随从不被官位所动,埋葬田横后,随即在其墓旁挖坑自尽。留岛的500兵士听说田横自杀后,深感“士为知己者死”,遂集体挥刀自刎。

田横是为了保全他人,而500义士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才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但是他们的壮举从根本上来说不也是出于自己心的召唤吗?如果为了生命舍弃义,在日后的生活中难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这样的“生”价值何在?

因此,选择义并不是对生的否认和贬低,恰恰相反,这样的人更珍视生命、对生命的要求更高,他们不容许自己蝇营狗苟得过且过。对他们来说,一生的碌碌无为不如刹那间的芳华绚烂,舍生取义,就是为了保全完整的生命,为了给生命画上一个亮丽的句号,如此方不辜负自己的心。

弦外听儒音

思孟学派:子思是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驳许行:劳心劳力均是各司其职

“中国人是好讲情理的民族……(许行、陈相一派的人物)偏从情理来行事,而不顾及社会经济分工的物理必要性。”

儒家向来是讲礼的。“礼别异,乐合同”,礼是用来别等级的,也就是要求人们各就各位,不可逾矩。孟子有言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孟子也因这句话在后世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这是看不起贫下中农和劳动人民的贵族论调,是主张推行愚民政策等等。与之相对的,就是要求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共同耕作而食的农家。

农家的主张很美好,大家同耕同吃同住,带有一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丽幻影,然而在那个生产力水平如此低下的年代,也只能就是幻影而已。孟子就毫不客气地戳破了这个泡影。

许行是和孟子同一时代较有影响的农家代表,他的门徒都穿着粗麻衣服,靠打草鞋织席子谋生。陈相原来是楚国儒士陈良的弟子,后来听了农家许行的主张,便改而学习他的学说。

陈相在拜访孟子的时候说:“滕君的确是个贤明的君主,不过,他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治国之道。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现在滕国却有储藏粮食的仓库,存放财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够叫做贤明呢?”

孟子问他说:“许先生用锅和甄子做饭,用铁器耕种,这是他自己做的吗?”

陈相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于是说:“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 做成锅、甑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 时干得了的。”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 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 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陈相说:“如果听从许先生的学说,市场价格就会统一,人人没有欺诈之心,就是打发一个小孩子去市场,也不会被欺骗。布匹丝”绸的长短一样,价格也就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一样,价格也就 一样;五谷的多少一样,价格也就一样;鞋子的大小一样,价格也就一样。”

孟子说:“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一双粗糙的鞋子与一双精致的鞋子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会同意吗?听从许先生的学说,是率领大家走向虚伪,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农家的主张为何如此吸引人?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是好讲情理的民族。也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哪里和别人的不一样就觉得于情理不通,大跃进时期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出现和高涨也和这一思想不无相关。他还特别指出,《孟子》书中的许行、陈相一派人物,主张君与民应共同劳动生产,并耕而食,不应该有仓廪府库,厉民以自养,同样是偏从情理来行事,而不顾及社会经济分工的物理必要性。他们的主张虽然更容易为人们心理上接受,却与社会的发展相悖。事实上,正如孟子所言,许行的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行的。

孟子所言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里并没有贬低耕作者的意思,而是说每个人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民生各有所待,术业有专攻,分工合作社会才能正常的运转。许行的主张近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想要回到自耕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富于理想色彩,却只能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而孟子的观点无疑更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现实意义,这应该是属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吧。

弦外听儒音

知人论世: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只如果想要深刻了解文学作品,就应当对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其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望之不似人君”:孟子第一次见梁襄王,就评价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远远地看他没有君主的样子,近处观察,发现他没有一点谦虚之德。

“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同类推荐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玄天四灵

    玄天四灵

    上古万物神石本是九重天玄石,女娲补天之时不慎坠落洪莽之地。数万年后,地分四洲有四灵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天山太虚宫太玄真人为了重建九重天,为了苍生道法一统。下山寻访四灵,降妖杀魔
  • 地球谜团

    地球谜团

    《破译天下谜团:地球谜团》分为地球迷宫、地球怪象、地球难题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藏了多少秘密;地球有多大年龄;地球生命是如何来的;为何地球上有伤口等。
  • 千载悠悠之彼岸花

    千载悠悠之彼岸花

    她就如同地狱中走出的雪白彼岸花,虽然着一身白衣却戾气不减。虽浅笑盈盈却眼神如利剑般骇人。虽姿态优雅却一举一动都使人颤栗不止。虽蒙面白纱却依稀可见纱布背后的倾世容颜。
  • 异界武尊圣者

    异界武尊圣者

    这是一片武技与灵力唯尊的的大陆,一个被人说成费物的小子,努力不放弃成为了大陆的圣者,经历了生死磨练成尊!一个让恶人怕的,少年马天宇……
  • 诸神消失的世界

    诸神消失的世界

    维持世界平衡的诸神突然消失了,得不到任何神谕的人们开始慌乱无措。英雄应运时势而生,从平凡之徒逐步成长为左右历史平衡的英雄,本来为了亲情走向追求强者之路,无意间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中,光明是否可以重现?诸神是否能够回归?命运面前,诸神与凡人地位平等。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疯狂二次元

    疯狂二次元

    这是一个宅男因为要救与自己生命有关的东西,而收妹子
  • 卡牌大师闯都市

    卡牌大师闯都市

    陈诺被英雄联盟卡牌大师系统附身,拥有了卡牌大师的技能和装备商店,从此陈诺一身坦克装备NB到了极点,在都市里横冲直撞,如鱼得水,泡校花,追MM,留下一段段玄幻般的传奇故事。
  • 续命王妃

    续命王妃

    陆悠然什么都没做看看小说就有绝世帅哥带去穿越,这什么好运气?有穿越不玩不亏嘛!傲娇废柴小姐嫁了个绝美天才王爷。不过这王妃娘娘啊,你这满口的新词奴才听不懂啊!
  • 异世逍遥大少

    异世逍遥大少

    被人报复,灵魂穿越异界,登上强者妖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