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67000000004

第4章 血缘家庭(1)

血缘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婚基础上的家庭形式,也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态和第一个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存在于人类由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的整个时期。它是家庭形式的第一阶段。这种家庭形式在世界上已经绝迹。它的存在是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于19世纪70年代依据遗留在夏威夷群岛的马来亲属制和群婚的残余推论出来的。

群婚

最古是:过着杂交的原始群的生活;没有家庭……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在这种血缘家庭中,丈夫过着多妻的生活,而妻子则过着多夫的生活。想在原始时代找出其他任何可能有的家庭雏形都是困难的。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摩尔根在这样追溯家庭的历史时,同他的大多数同行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曾经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落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交关系,因此,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这种原始状态,早在上一个世纪就有人谈过,不过只是一般谈谈而已;只有巴霍芬才第一个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且到历史宗教的传说中寻找这种原态的痕迹,——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

摩尔根一生的大部分,是在易洛魁人中间度过的,这种易洛魁梧人现在还居住在纽约州。他并且被一个易洛魁人部落(塞讷卡人部落)收养入族。他发现,易洛魁人奉行着一种同他们的实际的家庭关系矛盾的亲属制度。在易洛魁人中间盛行的,是一种双方可以轻易离异的个体婚制,摩尔根把它称为“对偶家庭”。因此,这种夫妻的子女,是众所周知和大家公认的:对谁应该用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姊妹等称呼,是不会有疑问的。但是,这些称呼的实际使用,却与此矛盾。易洛魁人的男子,不仅把自己亲生的子女称为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且把他兄弟的子女也称为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他们都称他为父亲。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姊妹的子女称为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他们称他为舅父。相反地,易洛魁人的女子,把自己姊妹的子女和她自己亲生的子女都称为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他们都称她为母亲。她把自己兄弟的子女称为自己的内侄和内侄女,她自己被称为他们的姑母。同样,兄弟的子女们互称兄弟姊妹,姊妹的子女们也互称兄弟姊妹。反之,一个女人的子女和她兄弟的子女,则互称为表兄弟和表姊妹。这并不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称呼,而是实际上流行的对血缘亲属关系的亲疏异同的观点的表现;这种观点是一个完备地制定了的亲属制度的基础,这种亲属制度可以表现单个人的数百种不同的亲属关系。不仅如此,这种亲属制度不仅在所有美洲印第安人中(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过例外)完全有效,而且在印度最古的居民中,在德干的达罗毗荼人部落和印度斯坦的戈拉人部落中,也差不多毫无变更地实行着。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纽约州的塞讷卡部落的易洛魁人用来表示亲属关系的名称,即使现在,也还有二百种以上不同的亲属关系是相同的。在印度的这些部落中间,正和在所有美洲印第安人中间一样,从现行家庭形式中产生的亲属关系,也是同亲属制度相矛盾的。

怎样来说明这一点呢?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只用说空话来抹煞这一如此广泛流行的制度的意义。在美洲普遍流行的制度,在人种全然不同的亚洲各民族中间也存在着,在非洲和澳洲各地也经常可以发现它的多少改变了的形式,——像这样的一种制度,是需要从历史上来说明的,决不能含糊过去,像麦克伦南所企图做的那样。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说明终于找到了。在散得维齿(夏威夷)群岛上,本世纪上半叶还存在着一种家庭形式,这种家庭所产生的父亲和母亲、兄弟和姊妹、儿子和女儿、舅父和姑母、外甥和外甥女、内侄和内侄女,正好同美洲及古印度人的亲属制度所要求的一样。然而,好奇怪!夏威夷群岛上流行的亲属制度,又是同当地事实上存在的家庭形式不相符合的。就是说,那里凡是兄弟姊妹的子女,都毫无例外被看做兄弟姊妹;他们不仅被看做自己母亲及其姊妹或自己父亲及其兄弟的共同的子女,而且毫无差别地被看做自己双亲的一切兄弟姊妹的共同的子女。因此,如果说美洲的亲属制度,是以在美洲已经不存在,而在夏威夷群岛上尚可确实找到的比较原始的家庭形式为前提,那么,另一方面,夏威夷的亲属制度却向我们指出了一种更加早期的家庭形式,诚然,这一家庭形式的存在,现在我们已经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证明了,但是它一定是存在过的,否则,就不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亲属制度。

当家庭继续发展的时候,亲属制度却僵化起来;当后者以习惯的方式继续存在的时候,家庭却已经超过它了。不过,正像居维叶可以根据巴黎附近所发现的有袋动物骨骼的骨片,而确实地断定这种骨骼属于有袋动物,并断定那里曾经有过这种已经绝迹的有袋动物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历史上所留传下来的亲属制度,同样确实地断定,曾经存在过一种与这个制度相适应的业已绝迹的家庭形式。

刚刚讲过的那些亲属制度和家庭形式,同现在所盛行的亲属制度和家庭形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每个孩子有几个父亲和母亲。按照美洲的亲属制度(夏威夷的家庭是与它相适应的),兄弟和姊妹不能成为同一个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反之,夏威夷的亲属制度,却以通常都是这种情形的家庭为前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系列家庭形式,这些家庭形式,是同那些迄今习惯上认为唯一通行的形式正相矛盾的。传统的观念只知道有个体婚制,以及和它并存的一夫多妻制,甚至还有一妻多夫制,同时,正如满口仁义道德的庸人所应当做的那样,却把实践偷偷地但却毫不羞涩地逾越官方社会所定的界限这一事实完全隐瞒不说。反之,原始历史的研究却向我们表明了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男子过着多妻制的生活,而他们的妻子同时也过着多夫制的生活,所以,他们两者的子女都被看做大家共有的子女;这种状态,在彻底向个体婚制过渡以前,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这样的:被共同的婚姻纽带所联结的范围,起初是很广泛的,后来越来越缩小,直到最后只留下现在占主要地位的成对配偶为止。

摩尔根在这样追溯家庭的历史时,同他的大多数同行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曾经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落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交关系,因此,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这种原始状态,早在一个世纪就有人谈过,不过只是一般谈谈而已;只有巴霍芬才第一个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且到历史宗教的传说中寻找这种原态的痕迹,——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现在我们知道,他所找出的这些痕迹,使我们并不是返回到杂乱性交关系的社会阶段,而只是返回到晚近得多的一个形式,即群婚制。那个原始社会阶段,即使确实存在过的话,也是属于非常遥远的时代,以致在社会的化石中间,在落后了的蒙昧人中间,未必可以找到它在过去存在的直接证据了。巴霍芬的功绩,就在于他把这个问题着重提了出来进行研究。

巴霍芬(Bachofen,1815—1887),瑞士人类学家和法学家。生于巴塞尔,曾在巴塞尔、柏林、牛津、剑桥、巴黎等大学学习法律和法学史。巴霍芬于1842年被聘为巴塞尔大学罗马法教授,他于1844年辞职,以后又任巴塞尔刑事法庭法官,直到1877年为止。

巴霍芬的名著是《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1861)。此外,他还著有《古信札,特别是对最古的亲属关系概念的了解》(1880—1886),以及一些研究古罗马法和古希腊文化的著作。正如F.恩格斯所指出的,巴霍芬《母权论》的发表,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端,他是认定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曾生活在无限制的乱交状态中的第一个人;在这种社会里,不可能建立父系制度,只有通过母亲来追认后裔,因而存在着母亲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女性占统治地位的母权制时代。但是,巴霍芬还没有能明确地表述这些恩格斯从他的著作中所引申出来的正确论点,却认为由于宗教观念的发展,才有了家庭和法制的发展,从而陷入了神秘主义困惑中。

易洛魁人于1570年组成易洛魁联盟。易洛魁人生活在美国纽约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易洛魁人长期实行母系氏族制,亲属关系按母系确定,经济活动也以母亲为中心,妇女地位比较高。易洛魁人以农耕闻名,也从事渔猎、畜牧和制陶、编筐等手工业。除了“六部落”之外,伊利人、切罗基人是易洛魁人的旁支。加上他们,易洛魁人总计十余个部落。

易洛魁人羞于承认的事实

近年来,否认人类性生活的这个初期阶段,已成时髦了。人们想使人类免去这一“耻辱”。

如果我们限于谈哺乳动物,那么我们在这里就可以找出性生活的一切形式——杂交、类似群婚的形式、多妻制、个体婚制;所缺乏的只是多夫制,只有人类才能达到这一点。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女王驾到:来生再爱

    女王驾到:来生再爱

    一步步的复仇,一步步的伤痛,谁又知道,这只是一场误会,谁又知道,这只是一个故事、一场回忆,当回忆结束,故事,才刚刚开始。就算是无法爱,那么,远远地看着那个人,也算是最美好的爱恋。
  • 异姓之家

    异姓之家

    一场恐怖袭击后宋一飞失去所有家人,哦不,还有两个小侄女。。。就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还有一个自称是爷爷私生子的小叔。。。宋家大宅就此拉开新生活
  • 重活夺命

    重活夺命

    重生一回,我要那些所谓幕后黑手全都魂飞魄散,隐谋,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挣扎……随心而为,逍遥世间;问道几何,无上大法。这是一个重生之人获得混沌经的传奇故事
  • 我的校花妹妹

    我的校花妹妹

    重生回到半年前,一定要找回校花妹妹,一切阻挡的势力都要被轰成渣渣。
  • 先婚后爱一入豪门深似海

    先婚后爱一入豪门深似海

    婚前“黎缓缓是吧民政局结婚吧”“什么?相亲就是这样子?”“废话多赶紧的我很忙”……婚后“黎缓缓跟你说过多少遍脏衣服不要丢我衣柜内衣内裤不要放我内裤一起卧室不是你的猪圈请你保持整洁嗯哼?”“放一下要死啊早知道你这人这么怪癖多就不跟你结婚了”“再说一遍”“哦没什么相公说的真对小娘子我都听”……再后来“小缓缓来跟妈妈一起念臭高策”“妈妈爸爸说过你再教我念臭高策他回来撕烂你的嘴”“你不跟爸爸讲妈妈不就没事了”破门而入“黎缓缓你想死”“没有你听错了吧”撒腿就跑“给我站住几天没收拾你了”“不要啊我错了相公大人……”
  • 未来之帝

    未来之帝

    这样的未来,真的是我的未来么?我不止一次的思考过,我在窥探未来的同时,到底失去了什么?一无是处的江空,因为一次意外的事件,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名保镖。江空:“话说,保镖应该就是每天装逼,泡妞的吧,应该吧,管他呢,至少工资高!”
  • 网恋心情

    网恋心情

    苦逢相遇不相知相见不如不相识若问世间醉人酒最浓莫过断肠时
  • 仙妖一念间

    仙妖一念间

    微小说人无完人,仙无完仙,妖有妖因。一念一天地。
  • 戮八荒

    戮八荒

    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灵丹妙药,诸天神器,逆天术法,一应俱全。这是一个属于修士的世界,凌空飞行,御剑疾驰,遨游天地,逍遥自在。且看一个杂役如何咸鱼翻身,迎难逆袭,登上人生巅峰,傲视天下。
  • 神狐大人:爆宠嚣张狂妻

    神狐大人:爆宠嚣张狂妻

    入夜,她悄然无息的潜进他的房内,床上的他睡得像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把血色的匕首从她袖中滑出,她狠狠地将它刺入他的心口。“冉兮…”他微笑的看着她。她原本浑浊的眼睛一瞬间变得清澈无比。“君邪,我,我,君邪…”她松开手,后退了几步。为什么,我,我杀了我最爱的人…“君邪!”她抱住他,用尽全身力气抱着他。“冉兮,别哭啊,我真的,舍不得。”他吐出一口血来,染红了他的里衣。“你为什么不躲啊,傻瓜!,你死了,我,该怎么办呢。”她泣不成声。“因为是你,所以我不能躲”“冉兮,你要好好的。”“不要伤心。”“忘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