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哲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人不读书,头脑闭塞,愚昧无知;读书,读好书,读有益的书,会使人踩着知识的阶梯,沿着正确的道路,攀向科学的高峰,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也会使人摆脱低级趣味,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这里,我怀着认真、喜悦的心情,向年轻朋友们,向广大读者,推荐刘杰诚同志编著的《毛泽东与斯大林》一书。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写历史、写人物,就要真实、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人物的本质,绝不应片面地只抓一点,甚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毛泽东与斯大林》既写了他们的伟大思想,伟大业绩,又写了他们的个人活动,同志情谊;既写了他们的优点、长处、高尚品德,也写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甚至严重错误,因而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历史面貌。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它的科学性。毛泽东和斯大林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政治家、实践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他们在革命生涯中,写出了许多伟大的著作,阐发过重要的理论,分析过许多复杂而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博得了亿万群众的称赞和拥护。当然,历史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这本书不仅采用了常见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的写史手法,客观地介绍了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各个重要方面及重大事件上的理论、观点、著作、意见,而且还采用了当代科学研究行之有效的“比较法”,将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同一时期、同一问题上的观点、意见、贡献加以比较,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分析探讨。这不仅使人清楚明晰,一目了然,而且加深了作品的逻辑性、条理性、深刻性和说服力。
第三个特点是它具有一定的文艺性,因而也有相当的可读性。写领袖人物的作品,往往概念叙述多,缺乏性格刻画,缺少情节和细节,有的甚至连来龙去脉也不交待清楚,因而干瘪枯燥,可读性较差。《毛泽东与斯大林》则不同,它不仅以中国革命为出发点为主线,描写了在黑暗中上下求索、博览群书、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探讨真理而又敢于坚持真理的毛泽东的伟大气质和形象,而且以此为中心描写了他和他的对手蒋介石、王明等人的长期、复杂而曲折的斗争,描写了他和斯大林之间的伟大友谊、性格差异、矛盾冲突、复杂斗争;最后又写到了赫鲁晓夫反对和全盘否定斯大林,而毛泽东则坚持“三七开”,严肃、认真地总结斯大林的经验教训,研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书中既有毛泽东带领党和革命人民,群威虎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农村包围城市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胜利道路的生动情景;又有毛泽东顶着斯大林的压力,坚持打人民解放战争,推翻蒋介石统治,解放全中国的轰轰烈烈的场面;还有毛泽东废寝忘食、艰苦创作、忘我奋斗、坚持锻炼等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读来饶有趣味。
“学无止境”。这部书对于毛泽东的革命实践、理论发展,对于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对于伟大的中国革命,只是划了一道红线,勾出一个轮廓,其中更丰富的内容,更具体的经验,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刘杰诚
《毛泽东与斯大林》一书,600千字,1993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先后印刷多次,发行10多万册,全国有十七家省市以上的报刊连载转载。《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署名评论,将它与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相提并论,说它是“颇具影响的作品”之一,又被翻译成日文出版。这不是由于作者有什么本事,而是由于毛泽东与斯大林这两位伟大领袖在中国和世界人民中的伟大影响、巨大魅力,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苏联共产党亡党二十周年。今昔对比,一胜一亡,原因何在?值得深思。因此,我们修订再版此书,以供读者参考。
一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科技成果之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之快,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之快,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速度之快,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为什么?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单极世界论”,说这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因而21世纪就要建立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要在全世界强制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制度”。2008年7月28日《参考消息》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日前签署《被奴役国家》文件中,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并称为“20世纪的罪恶”。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将前苏联共产主义与德国法西斯主义之间画等号。指出,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评价前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我们都必须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我国建国六十年的历史做出真实的回答。
另一种是“多极世界论”,也叫“比较发展论”、“和谐世界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就是中共十七大确定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认为:社会主义的兴起,使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三次长期的、大规模的、制度上的比较和较量。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有较量,才会有大发展。
这三种比较和较量:一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大比较;一种是社会主义体系中列宁、斯大林等人创建的苏联模式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体系中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人的从发动战争中找出路和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从改革体制中找出路的比较。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一成功,14个帝国主义国家入侵即开始了这种大比较。但后来希特勒、东条英机从战争中找出路,使这三种比较交错进行,斗争复杂,十分激烈,以至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造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使和平、发展和合作成为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人类关注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与斯大林是这三次大比较、大较量中的重要人物。作者用数十年的调查研究、艺术构思,写成了《毛泽东与斯大林》一书,就是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历史事实出发,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写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这三次大比较、大较量中的真实情景,从而给人们了解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苏关系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打开一个窗口,提供一条线索。此书出版后,连印多次,供不应求,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有关方面的重视与好评。《陕西日报》、《四川日报》、《福建日报》、《黑龙江日报》、上海《文汇报》、《沈阳日报》、《广州日报》、《党史博览》等十七家报刊连载转载。读者约达数千万。《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署名评论文章《时代精神的寻找》,将它与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相提并论,说它是近年来“颇具影响的作品”之一,并被翻译成日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