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即合纵与连横。是指在纵横交错的国际关系中,通过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外交上的施谋展略,运用分化、交流、互通、联合等办法,改善关系,加强合作,谋求发展的外交方略。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之间,既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相互制约,又有各种利益需求的相互利用。从而,使利益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国际格局的和谐与平衡,这正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所以,邓小平以其更加宽阔的战略视野和勇于创新的胆略,打破以往以社会制度划线、以意识形态取舍的樊篱,主张尊重对方利益,不计历史恩怨,淡化制度差别,纵横捭阖,远交和近交,从此改善了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题记
从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看,国家经济和资本的高度国际化,已使国家间形成了互相联系、互为依存、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所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尊重别国利益,不把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而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友好对话与协商,求同存异,互量互让,同所有国家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一、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
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直接影响我国安全、稳定、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更加有利的变化,从而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一)和东盟的关系不断得到发展
邓小平对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性组织,在亚太乃至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指出,东盟是维护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安定的一个因素。他对东盟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以及加强自身团结的努力表示赞赏,不仅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提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五点主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强对话,密切磋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相互支持,扩大合作;着眼大局,求同存异。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同东盟的关系稳步发展。
首先在政治上相互理解和支持,政治关系不断加强。冷战结束后,由于东南亚战略均势的不稳定,西方国家媒体广泛宣扬“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政府为捍卫南中国海的主权而采取了一些举措,使东盟一些国家领导人一度对中国的对外战略意图疑虑重重,担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会对外进行扩张,在南沙群岛问题上推行强硬的单边武力政策。但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政策,支持东盟努力建立东南亚和平中立区,并一再重申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原则,和平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等,促使东盟逐步取消了对中国的疑虑,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在增加。近年来,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强大的、致力于国内经济进步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中国有助于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他们还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扩大不仅不会威胁东盟的安全,而且有利于保持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力量均势;不存在中国填补力量真空问题,中国也不是东盟潜在的敌国。由此,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大大加强。9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均访问了中国,中国高级领导人也出访了几乎所有东盟国家。通过国家领导人互访,增进了了解和友谊,进一步发展和密切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除国家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外,中国与东盟各国议会、政界、军界、文化界、经贸界的代表团互访更是络绎不绝。东盟各国的民间友好组织在促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东盟组织的关系也在发展和加强。中国同东盟领导人就建立中国与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充分利用全面对话合作机制,扩大共识,加强友谊;把经贸、科技合作摆到重要地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求同存异,通过友好协商处理彼此之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
其次,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一是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1985年仅为32.65亿美元,1990年增至60亿美元以上,1993年接近100亿美元,1994年高达192亿美元。二是相互投资大幅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发展较快。这种投资一方面已从过去的个别中小企业家零打碎敲发展到规模投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包括政府控股公司纷纷涌向中国。另一方面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已从过去以投资旅馆业、食品加工业为主扩展到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园区等领域。另外,政府积极推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前往中国投资,并由国营企业带头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工业园的方式引导本国民间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三是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技术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技术输出、承包工程、培训技术人才、劳务合作、提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援助及科技合作方面,同东盟国家进行了交流与合作,收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上,有关国家同我存在争议。邓小平从稳定周边的大局出发,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邓小平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他还说,“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图是划到中国的,属中国”,“一种办法是中国按照历史,收回这些领土”,“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从这一重要思想出发,我国同有关国家进行了积极的双边磋商,保持了南海局势的稳定。
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将会长期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二)同东南亚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
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非常重视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工作,把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睦邻互信的友好关系视为搞好我国周边环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重要一环。东南亚有些国家曾在对待当地的华人、华侨和共产党问题上对我存有疑虑,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因此而受到困扰。为消除这些国家的疑虑,邓小平在1978年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时,明确表示反对双重国籍,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与居住国人民友好相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关于东南亚国家共产党问题,邓小平强调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也不在任何地方谋求势力范围。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东南亚国家的共产党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内政,应由这些国家自己处理。中国真诚地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首先,政治关系有所发展。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中最突出的变化是中印关系的改善。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邓小平在会见中指出,中印之间无非就是个边界问题,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要中国人民承认“麦克马洪线”可办不到。只有协调一下,双方都做些让步,才好说服各自的人民。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以先放一放。双方在其他领域还有许多事情可做。为解决边界争端,邓小平提出了“平等相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全面解决”的五点方针。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保持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邓小平的这些主张,有力地促进了中印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此后,中印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相当频繁。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及马尔代夫等国的关系一直正常发展。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的亲密友好邻邦,两国在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经贸、科技和文化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使两国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国与孟加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双方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观点一致。双方同意在国际事务中协调立场,以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与尼泊尔的关系一直很好。尼历届政府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允许任何人在尼领土从事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国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国关系一直很正常,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加强了友好关系,增进了了解。中国与不丹虽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两国关系融洽。双方在相互合作中取得了许多共识。
其次,经贸合作迅速发展。80年代以前,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主要限于贸易和中国对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援助。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已由单一的贸易发展到承包工程、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和经济援助等多种形式。1980年中国与南亚8国(包括阿富汗)的贸易总额仅为7.24亿美元。而1993年,中国与南亚8国贸易总额为20.5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增到22.46亿美元。多年来,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1994年印度取代巴成为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近年来,中国对南亚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以轻纺、粮油、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小五金、土特产品等原料性商品为主到近年来明显增加了机电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家电产品和农机具的出口。随着中国与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合资企业或科技合作生产项目也在日益增多。
(三)与中亚国家迅速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中亚五国是在1991年下半年前苏联解体过程中,相继宣布独立的新的主权国家。同时也成为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毗邻的新邻国。
中亚国家独立后同中国睦邻友好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中亚五国独立后极为重视同中国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致中国国庆的贺电中表示:吉的独立为建立两国新型关系、挖掘现有合作的巨大潜力开辟了良好前景;并在接见中国一个代表团时又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友谊之情,对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钦佩。随后又亲自访问中国。访华期间,中吉双方签署了两国外交部合作议定书,中国向吉提供3000万人民币商品贷款,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在旅游、教育、卫生和医学科学、广播电视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等文件。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中哈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领导人进行过多次互访,发表了确定相互友好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以及进一步开发边境口岸协定等一系列重要条约、文件,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中国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也有重大发展。总统卡里莫夫访问中国,与中国签署了14项重要文件,包括两国外交部磋商议定书,科学技术协定,教育卫生、旅游和体育合作协定,开发公路和海运合作议定,农业部合作协议,此外,中国还向乌提供了3000万元人民币商品供求的协议等。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率领由7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华。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向土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政府商品贷款以及在卫生、文化、民族等领域进行合作、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因公旅行和团体旅游互免签证等一系列协议,同时签署了两国领事条约。塔吉克斯坦国家元首拉赫莫诺夫于1993年3月访问了中国,中塔两国签署了中塔相互关系基本原则的联合声明,及其双边合作的协定,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