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而好习惯将会让孩子从小便受到欢迎,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
看到别人需要帮忙你会不会立刻“挺身而出”?电梯里遇见不认识的邻居你会不会对他微笑?家里的垃圾每天都是你去倒的吗?有些细节,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是孩子们在父母、老师、社会的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下而养成的好习惯。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与国外相比有所不同,来看看几位留学生在国外的所见所闻。
1.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如果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而你又力所能及,千万不要犹豫去帮助他。”这是一个人最好的习惯。
上课铃马上就要响了,而我正捧着整整一堆会计课要用的案例资料往教室赶,这时一个飞奔的男孩从我身边跑过,居然把我的书和文件夹都打翻在地,纸片满天飞,恰巧上课铃声刺耳地响了起来。
“你没事儿吧?”这个声音听起来这么铿锵有力,这下有救了。谁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手里拿着许多物理实验器具的男孩,他有那么多东西,怎么帮我?我只好一边对他说我自己行的,一边蹲下来捡材料。只见他把东西放在一旁的草地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躬着腰帮我一起捡材料,并仔细地按照页码的顺序整理好资料。
我有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儿,他迅速地把文件夹交到我手上。后来我知道了他的名字——艾瑞克。
我们熟悉了之后,我忍不住问起这件事,自己捧着那么大堆东西居然还要停下来帮别人。他听到我问反而觉得很惊讶,“要不是那天已经迟到了,我还应该把你送到教室呢。我的妈妈常常对我们几个孩子说.如果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而你又力所能及,千万不要犹豫去帮助他:如果你实在无能为力,那也要帮他一起向别人求助,不是吗?”
2.主动承担家务活儿
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以便长大后承担起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的父母从小就有意培养孩子们的勤劳习惯。
布市是阿穆尔州的首府,环境优美整洁,然而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社区里只设有一个垃圾站,居民是不允许在生活小区里扔垃圾的,他们必须穿过十几条街道把垃圾送到垃圾站去。于是最小的孩子通常会承担起这项任务。
每天吃完晚饭,孩子们会约好一起去倒垃圾,牵着小拖车三五成群地去送垃圾已经成布拉戈维申斯克特有的风景。父亲会为这些孩子们亲手做一辆小拖车:小拖车有4个轮子,上面架上木板,木板的正前方钉上一个用木头雕刻的小马或小狗的头像用来连接牵引小拖车的绳子。
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为家人取饮用水。虽然布市市民家里都有自来水,但大家更喜欢喝水站的湖水。布市一共有16个饮用水站,饮水站向全体市民免费提供从丘克恰吉尔湖引来的水,只要交106卢布f相当于30元人民币)领一个不锈钢水桶(大概可以装20公斤水),就可以喝到清澈的湖水。我每次取水的时候都能看到孩子们排着队,有说有笑.非常热闹。大孩子还要帮父亲修车库和地窖。
“要想成为集体的一员就得为集体做点什么。”俄罗斯父母总是这样教导孩子,而家庭就是第一个集体。
3.向陌生邻居问好
很多人说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家,我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了讲这句话的原因,这里人人都是朋友,社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我住的公寓有部电梯,每次进出都会碰到不同的人,他们或是夹着公文包要去上班的样子,或是打扮时髦要去赴约,不管年轻年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会朝我这个陌生邻居微笑,并说声“嗨!”或者用法语问早安。最后离开电梯的时候还要说一声“祝你快乐一整天!”之类的祝福。
渐渐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主动和邻居们打起了招呼,跨出去的步伐也因此而轻松愉悦。
加拿大人还常常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在餐厅吃饭,服务生为我们端上菜以后,一定能看见我的加拿大同学把头转向服务生认真地说谢谢,即使是家里吃饭,他们也毫不吝啬地向父母表达谢意;付完出租车钱,司机和乘客会互相祝“一路顺风”;在商店购物结账后,店员会连连道谢并欢迎你再次光临;当你和别人擦肩而过时,也能听见一声因为侵犯了你的“领地”而说的“对不起”。
4.打完喷嚏说“抱歉”
马来西亚人有一个可爱的习惯,就是不管什么时候打喷嚏,都会脱口而出“Excuse me!(原谅我!)”,为影响了大家而道歉。
一次我发现班上的一个女孩儿在厕所里打了个喷嚏后,居然也条件反射地嘀咕了一句。后来我问她,你旁边没有人怎么也要说抱歉?原来马来西亚的小孩儿从小就听父母说,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精灵.有给你带来好运的,也有给你带来厄运的,它们时时刻刻伴随在你的身旁,当你突然打喷嚏的时候,很有可能吓到它们或用口水喷到它们,所以要请求他们的原谅,否则它们一直都会捉弄你。这些故事虽然是父母们编出来的,却能让孩子记住,慢慢养成习惯。
在马来西亚搭车的经历也很让我感动,马来西亚人都非常友好,只要看到有人在路边仲…手搭车,都会把车停下来。这个习惯可能和此地犯罪率不高有关,大家都不担心会有什么危险,倒是我第一次搭车时显出很高的警惕性。我们三个好朋友事先讲好,一定要搭上同一辆车,决不分开,上车后手里还紧握着手机,随时准备打电话报警。后来搭车的次数多了也不再害怕,还因为搭车认识了不少朋友,一直保持联系到现在……只有在日常小事的点滴引导下,让孩子耳闻目睹,他才能学会理解,从而很好地去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小时候习惯形成的初期,重视这个问题,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
如果说思想是大自然赋予人的内在活动,那么,言谈举止则是大自然给予人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品格修养与他的言谈举止有很大的关系。
言谈举止源于人的生活习惯,并受习惯的支配,它是在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同时,举止恰恰是心灵活动的外在表现,在公开场合谈吐彬彬有礼,举止温文尔雅的人,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好评,旁观者也正是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评价你的行为。因此说,言谈举止反映着一个人的知识与修养,同时也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要想孩子成大事,父母就需要规范他们的言谈举止,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的人自然会更受欢迎。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规范他们的言谈举止呢?
1.讲礼貌
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孩子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声“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如果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等字眼,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
这都是孩子应具备的良好习惯。
2.讲礼仪
如果孩子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用餐时的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品;要请长辈先坐下,长辈动筷后再动筷子,双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饭后,要略陪大家一会儿,或者说:“我用好了,请大家慢慢用。”然后再离座去别的房间休息。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3.讲仪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在公众交往场合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势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各种造型。不同的姿势有其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表现反映不同的心态,同时也会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
站姿是人的静态造型动作,是其他人体动态造型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一个人的自信,并给他人留下美好而隽永的印象。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与肩同宽,直腰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向前,放置在小腹的位置上。
站立时要防止身体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更不得倚墙靠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另外,双手不可叉在腰间或环抱在胸前,貌似盛气凌人.令人难以接受。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称作是人体的静态造型的话。那么步态则是人体的动态造型。
古人说:“行如风。”人们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就应做到:两眼平视前方;抬头含颏梗脖;上体正直,收腹、挺胸、直腰;身体重心落于足的中央,不可偏斜。迈步前进时,重心应从足的中间移到足的前部;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手指自然弯曲朝向身体。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伐适中,两步的间距以自己一只脚的长度为宜。
总之,对孩子来说,保持良好的人体姿势将受益终身。除了规范人体行为举止之外,还要让孩子了解个人举止行为的禁忌,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地走向成功。比如在一些公众场合,应力求避免从身体内发出各种异常的声音,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均应侧身掩面再为之。最好不要当众抓耳搔腮、挖耳鼻、揉眼、搓泥垢.也不可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若身体不舒服,非做不可,就应该去洗手问完成。出洗手问时,一个人的样子最好与进去时保持一样,或更好才行,边走边扣扣子、边拉拉链、擦手甩水都是失礼的。对陌生人不要盯视或评头论足。当别人在谈私话时,不要去打搅他人。当别人需要自己的帮助时,要尽力而为。看见别人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时,不应该去嘲笑,也不可跟着起哄。如果自己的某些行为妨碍了别人,就要道歉。如果他人帮助了自己,应该道谢。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趴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躺在沙发上。走路脚步要放轻,不要走得咯咯作响,遇到急事时,不要急不择路,慌张奔跑。
举止行为是人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知其有无教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讲礼貌、讲礼仪、讲仪态。
让孩子习惯于虚心接受批评和表扬
有一位家长说:“孩子读5年级的时候,曾参加区小学数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当时我非常高兴地对他说:‘孩子,有今天的成绩,不容易,值得表扬,但要继续努力!”‘“‘我一定努力!”从此以后,孩子更加努力学习了。
孩子有了成绩一定要进行表扬,这是一个父亲的教子心得。
表扬是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卡尔·威特对儿子的善行总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其他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也不要表扬过头。原因之一是随便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
批评往往指批评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表扬与批评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十分注意发挥表扬与批评的积极作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有的父母却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更不知道如何表扬与批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做了一些好事,就不断表扬他,而当他做了错事时,却很少批评孩子。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研究发现:孩子从来没挨过批评,到处都是赞扬声,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以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而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抱有“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消极态度,这样,他们就会无法面对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的孩子难以成功。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父母的教育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学会虚心接受表扬与批评呢?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扬与批评要从实际出发
父母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与批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和风细雨式的交谈;有的孩子把轻描淡写的批评当作耳旁风;有的孩子做了好事或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只要父母伸出大拇指,说上一声“好小子,真棒!”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就会加倍努力……因此,对孩子表扬与批评要因人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2.表扬时指出其“美中不足”
当孩子克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尝到战胜困难的喜悦。但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头,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做好事得到父母的表扬与支持是来之不易的。
表扬之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听到一些“反面”的批评,指出其“美中不足”.要注意语气一定要温和,分析一定要中肯,这样才能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