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900000008

第8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5)

1.物由道形人由道行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首,宋代儒学的创始人。他认为,《易传》中所说的“道”指天的变化规则,即天道。天按照这个规则推移变化,产生出了万物和人,万物和人又以天的这一规则为楷模,从而和谐顺应地生存变化。他说: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这里的“诚”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然界的本然状态,表示自然界实实在在、原原本本,未有任何伪造和修饰;二是指人的精神修养境界,表示人的精神处在本然状态,没有任何主观情欲和矫揉造作。

这里的“乾元”是《易传》的专用概念,指自然界的“天”。

周敦颐认为,圣人之诚来源于自然之诚,自然之诚来源于天。天按照自身的法则不断变化,产生了万物,因而才有了实实在在的自然界,也才有了圣人的无情无欲的精神境界,所以说“乾元”是“诚之源也”。

在周敦颐看来,天的变化是遵循一阴一阳错综交替的法则进行的,没有这一法则起作用,天便不会产生万物,自然界也就不会存在,所以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周敦颐将天的运变法则,即一阴一阳的错综交替视为道,所以在说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之后,转引了《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为天道变化的补充说明。

周敦颐还说: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盛德修而万物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

其意是说,天以一阴一阳推移变化生成了万物。生万物表现了“仁”,成万物表现了“义”。圣人效法天道,以仁义哺育万物,教化万民;天行人效,天下人物便得以和顺驯化。

由此可见,在周敦颐看来,人的仁义是从天那里来的,圣人的作为也是从天那里来的。

当然,“天”在周敦颐的学说中,不是最后的本根,不过,用天道来解说人道,这种从老子那里传下来的思维方式还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再看北宋五子中的邵雍和张载。

邵雍创立了一种“先天之学”。

“先天之学”是什么?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推崇天地之前那种存在之物的学说。

在邵雍看来,天地之前存在着一种阴阳未分的东西,他借用《易传》的概念,称其为“太极”,同时又接受了老子的思想,称其为“道”。

在邵雍的学说中,这是道的一种含义,指天地万物之本始。

除此之外,他又遵照《易传》的思想,认为太极按照一分为二的变易法则,分为阴阳,然后阴阳相交以滋生万物。而阴阳相交是天生万物的缘由,亦是万物衍生的缘由,所以也称为“道”。i这是道的另一种含义,指天的运变法则。

他认为,《易传》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是第二种含义的道,即天之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说:

道无形无声,不可得而见者也,故假道路之道而为名。人之有行,必由于道;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也。

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则异也,其于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

在这两段中,前一段的“道”是指天之道,即天的运变法则,而后一段的“道”则指先天之道,即产生天地的那个东西。

这两段的共同之点在于说明,说到根本上,天地人物都是道的子孙,都遵从大道而行。

以先天之物、人类之祖来说明人类,儒家祖师孔子连想都没有想到过。在孔子那里,最多也只是说到“天”,而他说的“天”,在涉及与人的关系时,一般说来,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天,而是指一种无形的意志。在他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意志在支配着人的行为,他将这种无形的意志称为天。比如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意思是,既然上天赋予了我安定天下的职责,桓魃想要害我又能将我怎么样呢?又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如果我做的不对,老天也会惩罚我的。如果要问“天”究竟是什么,则孔子便不回答了。不是他有意不回答,而是他的思想深度还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至于说天的母体是什么,对孔子来说,那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了。

由此可见,作为一代硕儒的邵雍,在看待人世、观察人生的时候,使用的思维方法却不是儒家的家传,而是从道家那里,从老子那里借用的。

我们再看张载。

就具体观点而言,张载与邵雍有很大的不同。张载不赞成邵雍的“先天之学”,认为天之前再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了。天是一团气,气是永恒的存在。气凝聚起来就变成了物或人,物化人消就又变成了气。所以,气是宇宙的本原。

因为气是一团虚空,所以张载又称其为“太虚”。“太虚”,即虚空至极之意。

在张载看来,气中原本存在两种相反的性能,这就是阴与阳。阴与阳虽然性能相反,但是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缠绕在一起,你来我往,你上我下,相互摩擦,相互激荡,推动气不断运行,使之时聚时散,造成了物种和人类的生死大循环。在他看来,阴阳的推行、气的往来就是《易传》所说的道。

张载认为,气生出了万物和人类,所以也就将自己的道,将自己阴阳相推的性能遗传给了万物和人类。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皆须循道而行。在这一点上,圣人便是榜样。

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他说: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悟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

“参伍之神”,指太虚之气错综变化的潜能。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与天道的变化是一样的,它们都包括在了太虚之气的变化之中。懂得了太虚之气的聚散变化,也就懂得了天道的变化;懂得了天道的变化,也就瞳得了人的本性。

应该指出的是,张载是指名道姓地批评老庄的儒家学者,而在他的学说中,却不自觉地运用着老子以天道观人性的思维方法。由此可见,在张载所在的时代,老子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人生的思想方法已经深入人心了,深入到了自然用之、不思其源的程度。

2.天有是理圣人循之

下面再看北宋五子中的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是同胞兄弟,人称二程。他们用天道解释人性,用天道解释人世,更是直截了当。

程颢与张载一样,也以天为宇宙之源,不过他所说的天不是气,而是理,即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一个抽象的大法,所以又称为“天理”,也称为“道”或“天道”。自此之后,以“理”或“天理”为道,成了二程和朱熹的共同观点。

程颢认为,人性就其本质来说,是天道的体现,因此,只要遵循自身本性,放任行去,也就是道。他说:

盖“上天之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

其意是说:所谓“天”,就其本身而言,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可以称其为“易”;“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的“易”正出于此。就其变化规则和变化趋势而言,是万物遵循的轨道,所以可以称其为“道”;就其功用而言,是变化莫测的神奇力量,所以可以称其为“神”。就其变化趋势在人身上的表现而言,是人的本性,所以可以称其为“性”;人遵循自己的本性而行,也就是道。

在程颢看来,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则“道”,是体现在任何事物之中的,在人身上的体现便是性,所以说循己之性行事便是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道也就是性,性也就是道。所以他说:

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

程颐比他的兄长程颢说得更明确。在他看来,天理、天道与人事是完全一致的。天理是本,是体,是人事的根由和源泉;人事是末,是用,是天理的功用和表现。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理、天道是无形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微者;具体的人事是有形的,可视可见,是显者。不过,既然道理是大法,那么它在天在人也就没有什么差别。程颐将天理与人事相统一的关系概括成了一句话,这就是“事理一致,显微一源”。他说:

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显微一源。

有鉴于此,所以他认为,圣人是遵照着天理而行的;圣人遵照着天理行事,那就是道。他说:

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

3.三纲五常理之流行

南宋时期最著名的儒者有两个,一个是朱熹,一个是陆九渊。他们的具体学问各有不同,但是就思维方法而言,谁都没有离开北宋五子从老子那里继承下来的路子。

比如朱熹。

朱熹认为人类和万物是由天产生的。天是宇宙的原本,在天之前没有什么东西再存在了。而天具有双重属性:一者是有形体的,是构造物类的质料,这就是气;一者是无形体的,是使物类之所以能成为物类的道理,这就是“道”和“理”。

因为道理是天地万物之所以产生和所以存在的终极缘由,所以又称为“太极”,它的具体内容则是事事物物都是成双成对的道理。宇宙之中只有一个太极,但是它却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个事物之中都有一个完整的太极,就像月亮只有一个,但是它映照万川,每条河流之中都有一个完整的月亮一样。由此,人以太极为本,按照太极的道理行事;天理在人世上的体现就是人礼,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性。人世中的三纲五常都是天理流行的变现。

有鉴于此,所以他说:

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这“道”,这“理”,这“道理”,这“太极”,说来说去,也就是一个东西,亦即宇宙的根本,天地万物、禽兽人类的根基。不但人性来源于它,而且人世的三纲五常都来源于它。因此,要知晓人,首先要知晓这个道,要知晓这个理。只有以这宇宙的根本道理推及人事,才能对人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这就是朱熹的基本思路。

再看陆九渊。

陆九渊在接受“道”、“理”是宇宙根本大法的前提下,更强调人心。他认为人心是“道”、“理”的体现。

在陆九渊看来,道与理本是一个东西,只是在谈不同问题时,说话的角度不同,所说事物的意义不同,所以使用了不同的。

字眼。“道”与“理”二字在含义上虽然不同,“道”是遵其而行之意,“理”是顺序、条理之意,然而二者所指,都是宇宙间普遍的根本的法则。所以他说:

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岂容以字义拘之乎。

在陆九渊看来,道、理为宇宙的根本大法、普遍大法,不仅天地不能逃避,不能违背,人类也不能逃避,不能违背。谁要想逃避道、理,就会遭受灾祸。他说:

此理塞宇宙,谁能逃之?顺之则吉,逆之则凶。其蒙蔽则为昏愚,道彻则为明知。昏愚者不见是理,故多逆以致凶。明智者见是理,故能顺以致吉。

正因为道、理是宇宙的根本大法,所以,人的本心,人的仁义之心便是道、理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道、理就是心,心也就是道、理,知晓了心也知晓了道、理,而要想知晓心,也就要知晓道、理。所以他说:

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故夫子日“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日“夫道一而已矣”;又日“道二,仁不仁而已矣”。如是则为仁,反是则为不仁。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则得之,得此理也;先知者,知此理也;先觉者,觉此理也;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则恶之,此理也;是知其为是,非知其为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故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孟子》日: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故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吾之本心也。所谓安宅、正路者,此也;所谓广居、正位。大道者,此也。

在这段论说中,陆九渊引了许多孔孟有关人心、人性及人间世事的话。这些话,在孔孟那里都有各自的含义,而陆九渊则作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人心、人性、人间世事都出于一个本根,这就是宇宙大道,这就是宇宙之理;要知晓它们,说到根本上,也就是要知道、知理。

4.为仁为义则谓之理

下面,我们还需要考察—位大儒,这就是明清之际的王船山。

王船山是宋代以来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理与道区别开来,认为理是一切事物的普遍法则,道是各类事物的类法则。

同类推荐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本书体现了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前沿,对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热门推荐
  • 圣宠萌娃

    圣宠萌娃

    简介他是与天齐平的灵猴,他是初出茅庐的小十。他没有父母,他幼时有母无父。无意中的巧遇,让他们成为亲人,成了不可割舍的无人可阻的两尊“大神”(男男向,不喜误观,更新时间不定,但一定会填坑的!)
  •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顾默没有想到,她来这世间二十一年,会有一天为了钱,把自己送上一个陌生男人的床。“做我的女人,给你想要的一切!”男人醉醺醺的,将她抵在医院漆黑的楼道内。“苏少,我们银货两讫,希望以后不要再有瓜葛。”“银货两讫?”男人邪魅的挑挑眉,“你真以为你值一百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夜宴:丫头我来疼疼你

    夜宴:丫头我来疼疼你

    “大家都是成年人,玩玩而已何必这么认真……”一夜缠绵之后她风轻云淡道。“女人,你爽够了,我还没有!”他化身为狼将她压在身下,夜夜缠绵。她是叶家见不得光的孩子,惊天的美貌引来家族主母的算计,为难之际她随手抓了一个男人当解药,却不想惹上一只霸道强势的狮子。从此,叶荼靡便过上了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生活……日夜不休的缠绵,可谓是随时随地,他太疯狂了,疯狂的,叶荼靡被他压的喘不过气,还在抗议高喊:医生说了,夫妻生活不能太勤奋,要节制,节制……(女主不是柔柔弱弱,她很疯狂,慎入!!)
  • 战神联盟之勇者无敌

    战神联盟之勇者无敌

    一笑泯恩仇。一怒为红颜。剑气纵横,一剑光寒。刀光血影,快意恩仇。唯有满腔热血,与你共赴这场饕餮盛宴。这里是属于精灵的世界,这里有最激烈的精灵战斗!
  • 脉脉此情向君诉

    脉脉此情向君诉

    一场离殇一场梦,场场心痛;一段痴狂一段情,段段心动。短篇言情小说集《脉脉此情向君诉》,每一篇故事每一个感动,无论悲伤,还是甜蜜,让我执笔向君诉。
  • 帝战天下

    帝战天下

    遭遇无情背叛,心灰意冷时却获得无上战神诀,从此开辟热血传奇之路!
  • 荣耀幻界

    荣耀幻界

    我,叫东方落尘,在不知不觉中穿越到平行于地球的某个位面——幻界,然后屠杀之类的,成神了。狗血的不能再狗血。
  • 帝皇的绝宠毒兽

    帝皇的绝宠毒兽

    片段一:叶叶,我做的不好吗?某妖孽霸占着叶邪的胸口,巴巴地说。片段二:孤叶邪,我是真的喜欢你,你不嫁给我,我娶你还不行吗?某妖孽嘶吼道片段三:叶邪,你真的不信我吗?某妖孽演戏演得惟妙惟肖片段四:君临天,我不怨你,我也不恨你,我从此以后,和你不相往来。叶邪冷冷地凝视着君临天,淡漠道。
  • 别对自己说如果

    别对自己说如果

    “如果那时没有怎样,现在又会怎样?”“如果当初我那样做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从头再来一遍,我的现在完全不同了……”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说过诸如此类的话,当人们这样说时,都带着后悔、遗憾、哀伤甘的心情。虽然很多人都在喊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可却很少会有人想“我今天要怎么过”、“要把握好现在”,仍旧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当你总是说“如果”时,就表明你活在过去,也表示你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无法珍惜现在,无法活在当下。即使今天很精彩,你也会视而不见。从这一刻起,少说一些“如果”,如果没有“如果”,你的生活会精彩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