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500000003

第3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1)

中国古代名辩思想乃至名辩学的产生,其发端是名以指实,名为实之反映这种“正名物”的思想。早在殷商时代,这种思想就已萌芽。《礼记·祭法》中记载: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

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百物定名,以晓喻百姓,共同使用这些称谓。《尚书·夏书·禹贡》上有这样的话: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大禹带领人民治水,顺着山势伐倒树木,为高山大川定名。《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其序言称: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你想面对大干世界而不产生迷惑,多认识了解鸟、兽、草、木的名称,那就来学习《尔雅》吧。依据不同的实给以不同的称谓,即名号。这一“正名物”的思想可说是名辩思想的萌芽。

名辩思想的发端在春秋末年,其代表人物是孔子、邓析。

一、孔子的名辩贡献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上为殷商后代的宋国贵族。

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他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畜牧)这些卑微的小吏。孔子自己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卑事。

由于是贵族后代,少时即懂“礼”,又做过帮奴隶主办丧事赞礼的“儒”的职业。总之,年轻时,孔子不甚得志。

30岁左右,孔子即开始聚徒讲学。后来,虽然受到鲁国权臣季氏的赏识,进人“大夫”的行列,并一度做了“中都宰”,最高官至“鲁国司寇”。但时间不长,三个月即去职。鲁国既不见用,遂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辗转十余年,处处碰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专心整理文化典籍,授徒讲学。相传曾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孔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为《论语》一书,该书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

1.正名理论

孔子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与教育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正名物”思想,从政治、伦理方面明确地提出了“正名”的要求,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正名”思想。名,在中国古代有名号、名分、名称、称谓的含义,当然也包括概念的含义。“正名”就是使名分、名称正。从名实关系看,就是当某个客观对象与它的名称、名号不相符合时,就应当加以纠正,使其名实相符。这个过程,就是所谓“正名”。从名辩角度看是概念明确问题。孔子的“正名”思想与这种一般意义下的正名有其相同的一面,此外还有它的特殊的内容。一是孔子正名思想的主要的或着重点是放在政治伦理方面的,但也包括一般的名实关系问题;二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孔子为达到名实相符,不是纠正名,以使其与实相符,而是恰恰相反,他要纠正已经发生变化的实,使实与名相符。

孔子的这种正名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鲁国,鲁国在春秋时期不但是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周王朝管辖的各国的文化中心。

这是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地,在这儿,西周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西周的文物典章制度在这里最丰富。

公元前540年,晋国韩宣子到鲁国访问,看到鲁国如此丰富的文化典籍,惊叹道:“周礼尽在鲁矣!”孔子从儿时即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游戏的内容竟是模仿祭祀,学习礼仪。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奴隶制开始崩溃,封建制开始形成,正所谓大变革的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秩序”混乱现象:春秋末期的周天子已经成了无足轻重的名义上的领袖,各诸侯国不但不像过去那样朝拜进贡,反而谁都敢欺侮他。诸侯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而自己发号施令,诸侯国中,大夫专权,陪臣居然也可以“执国命”。这说明政权下移,封建势力突破了奴隶制的束缚。孔子眼里这是“天下无道”。他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现在是一切“反常”,现成的周礼摆在那里,而不照着去办,其结果是“名存而实亡”。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事物起了质变,一切的关系都动摇了,旧有的称谓不能适应新的内容,而新起的称谓也纷纷尝试,而又没有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就不可避免地卷起新旧之争,即所谓“名实之相怨”。

名实相怨的情况绝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些,在孔子的眼里还很多。

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能用“八佾”(yi读音义)的乐舞(每佾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鲁国的季氏,身份只是大夫,他竟“八佾舞于庭”。季氏以大夫的名分而僭用天子之乐,可见是名不符实。

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泰山,可是季氏只有大夫身份居然也去祭了泰山。以大夫之名却行天子之实,在孔子的眼里当然又是名与实相背离。鲁国的权臣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居然唱着只有天子祭祀祖先时才能唱的《雍》这首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三家大夫祭祀祖先竟然唱这样的诗,这当然是名不符实。为臣的应当事君以忠,“以臣弑君”这更是不符合做臣子的名分。从名实关系看,这同样是臣之名与其实相背谬。这种事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春秋晚期日渐增多,如齐国大夫陈恒杀了齐国国君齐简公。孔子时年七十,已退休,听到消息,沐浴一番,朝见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

上面所举名实不符的例子都是政治伦理方面的,但绝不仅仅限制在这方面。觚(gn读音姑)是一种酒具,其形上圆下方,腹部作四条棱角,四足也有四条棱角。孔子时,觚这种酒器,名虽未变,其形可能稍有不同,在孔子眼中也是名不符实。他慨叹道: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不像个觚,这是觚吗?这是觚吗?

以上实不符名的情况之所以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引起的正常现象。这是社会前进了的标志。但在孔子看来,却是由于周礼遭到破坏,周礼所规定的“名分”没有得到严格遵守的结果。因此他开出的药方是“正名”。社会上的各种人要根据自己的名分严格按照周礼所规定、所要求的样子去做,与周礼的规定相符合就算名正了。通过“正名”以达到纠正社会上名实相违的混乱现象,进而达到“正政”,使天下无道恢复为天下有道。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政事首先要正名。其理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意为语词、概念不正确,言词语句就不会顺畅通达;言辞语句不顺畅通达,事情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办才对。需要指出,孔子主张以礼、乐治天下。

礼者天地之序,故礼主秩序;乐者天地之和,故乐主和谐。

礼乐制度普遍地实行起来,则国家社会井然有序,上下和谐,这当然是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了。

孔子阐述的正名的理由既说出了语词、概念与人们的言辞及行为或事物的关系,也说出了正名与正政的关系。

言辞、语句(判断)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言辞、语句所包含的名(语词、概念)绝不能含混不清或错误。否则依据错误的判断去实践,绝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人们行动、做事总达不到预期目的,礼、乐制度的建立与普遍实行就成为不可能。礼乐不能普遍实行,赏罚无所遵循,就可能赏恶、罚善。赏罚不当,老百姓不知如何办才好,国家、社会焉能不乱。而这一切都是由“名不正”引起的,当然孔子要主张“正名”了。

关于人们的言、行如何才能达到其预期目标,前提是所用之“名”(语词、概念)必须正确。孔子对此明确指出: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荀而己矣。

意为命名用词必定能说出来让人明白,顺畅通达的言辞必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严谨、慎之又慎,没有一点马虎才行。可见,说话用词(语词、概念)的正确,所用语词(概念)必须清楚、确切是何等重要。历史上,是孔子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第一个提出了这种明确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孔子的正名思想虽然是同政治伦理纠缠在一起的,但里面明确地包含并强调了名实相符的问题,强调了名必须符实。人必须各安其位,事必须各从其类,名实符,不相乱。要求名实一致,这当然是概念明确问题。出口之言必有名,名是构成言的主要成分。概念明确,判断才能正确。

可见,正名思想的逻辑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的正名思想的提出具有开创意义。正名思想的提出在中国古代名辩学孕育和发端阶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后世的名辩学的研究、发展有重大影响。儒家的孟子、荀子自不必说,名家及墨家也从中汲取营养,竞相讨论名实关系问题,对正名的方法及其规律的深入研究,最终导致中国名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正名理论的形成。

需要指出,正因为孔子的正名思想与政治伦理纠缠在—起,他不同意用原有的名称去称谓已经发生变化的实际,而要以周礼——包括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为尺度,让发展变化的实去符合周礼的“名”的要求,所以,孔子的正名思想尽管在逻辑上有其积极意义,但其在政治上是一种保守的、倒退的正名观,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正名观。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孔子在长期的政治与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不少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学习的方法。如“告往知来”、“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等,这些话作为成语至今在我们的语言中还经常使用。同时,作为认识方法至今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两千多年以来,显示了其经久不衰的活力,给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巨大影响。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方法涉及到了思维的形式—一推理,因而使其超越时代。推理作为逻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像逻辑学说本身一样,具有工具性与全人类性。

推理是由已知的一个或一些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也是思维过程。孔子提出的一些认识方法是否具有这种含义呢?显然具有,虽然不那么严格。

“告往知来”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略写。告之过去的事情,这当然是已知;来者,指未来的事情,当然是未知。从已知的东西能知道未知的东西,这中间当然有个桥梁,有个过程。这个桥梁或日过程,就是思维及其形式。

其中的“知”显然具有推知的性质。由已知推出未知,这当然是推理了。从“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句话既看不到思维形式,也看不到推理这样的字眼,但它所包含的逻辑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这句话作为结论得出恰恰是讲了一个具体的推理之后。

原文是: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较孔子小31岁。上段文字的意思是: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虽贫穷却高兴(于道),纵然富有却谦虚好礼啊!子贡说:

《诗经》上讲,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就能推知其他未知的事。

这里,子贡受到孔子赞扬,原因是子贡听到孔子的回答能加以联想来阐明孔子的思想。从逻辑角度看,子贡用了一个譬喻推理,由孔子的话悟知人的道德应当不断地提高,而推知《诗经》上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虽然讲的是手艺工人加工玉石等物的过程,其微言大义则是讲人的道德应不断提高。

如前所述,孔子提出的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除“告诸往而知来者”外,尚有“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内容与“告往知来”大同小异。孔子的这些认识方法不但具有明显的推理意义,而且像他的正名理论一样具有开创性。孔子之后的《墨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大量出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见者可以论未发”等说法,用来表述推理。这很难说不是受到孔子有关论述的影响和启发。“以往知来”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精练说法。可见,孔子的具有逻辑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在中国名辩学的发端阶段确实具有开创意义。

3.独特的“叩两端”的认识方法

孔子提出的具有逻辑意义的认识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一种很特别、很突出的认识方法,即“叩两端”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作为分析问题、认识客观对象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值得我们重视。《论语·子罕》中有一段话提出了这种方法。

同类推荐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热门推荐
  • 崔判

    崔判

    他,没有无敌的实力,没有无上的地位,可是,世间却流传着他的故事。他就是——崔判。
  • 最游戏世界

    最游戏世界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等到人类反应了过来以后,才发现因为战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何其之大。而就在全人类都以为自己等人完蛋了的时候,从外太空来了一群披着黄金斗篷的黄金人,‘他们’帮助人类重建家园、帮助人类们改善环境、帮助人类们恢复生机。一直到人类们恢复原状,人类们对于这些‘黄金人’表示感谢,甚至为其建造教派称呼为‘神’的时候,这群人离开了,离开的毫无踪迹、离开的仿佛不存在一样。仿佛是为了杜绝人类的再次战争爆发,‘他们’在离开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将地球变成了游戏的世界!!
  • 御令甲子策天

    御令甲子策天

    这一世,天圆地方;这一陆上,四国争强。他是昊天境内一边境的少年,这个少年,注定命中与身边的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知晓了惊天秘密而引来杀身之祸,在阴谋阳谋之中几度垂死挣扎,多少被隐匿的故事浮出水面,多少关系乾坤万物的决策在等待着他;而一切的一切,皆因御令而起。(此书原名御令,不过既然已有人在起点注册过这个名字,那就顺手稍微修改了一下)
  • 冰山公主殿下之学院生活

    冰山公主殿下之学院生活

    公主殿下奉命来到贵族学院,却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到底在学院里,一直孤独寂寞的冰山公主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真心好友呢?
  • 恶魔校园:校草大人请止步

    恶魔校园:校草大人请止步

    一进校门口,就被一个陌生的男人扑倒在地,她不仅丢了初吻,还成了女生公敌。如此情况,乔曦想大喊一声坑爹!被一枚校草砸中就算了,什么?你说一共有五枚?还是都想着跟她结婚的?天啊!这简直是灾难啊?乔曦孤身一人踏入一所陌生魔法贵族学校,还和学校里五枚校草同住一个屋檐下。一边是全校女生的嫉恨,一边是五个美男的围追,还有这个天花乱坠的魔法世界,妈妈咪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来救救她。最难消受美人恩,乔曦表示,这样福利,她可吃不消!来都来了她想着自己就安安静静地学个魔法吧,可是天不遂人愿,各种麻烦接踵而至。如果能重来的话,她一定选择珍爱生命远离校草!可是等她觉悟的时候早已被吃干抹净了!【本文1v1】
  • 穿过那年少

    穿过那年少

    我待你,许就像你如今待王沐云一样:你的真心给了你自己一个归属感也还了王沐云一个家。而我,却依旧缩在原地,没办法往前也无法退后。后来,我将故事的手写本给曾曦看,她看的很认真,很认真,生怕忘记那些久远的事情。最后一页空白,曾曦留下一句话:我们都曾,为青春犯浑;我们都曾,为爱情犯贱;却也因此,而成长。
  • 快穿:我是大反派

    快穿:我是大反派

    【更新不定】夏涵看着系统,毫不留情的打击他,“你看看你,要身体没身体,要萌不萌,你有什么资格让我成为你的宿主?”系统【#555~我的宿主不要我,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急!#】
  • 梦之暗恋

    梦之暗恋

    这是一位女生暗恋的故事,她暗恋了他整整四年,可他却浑然不知,他喜欢别的女孩,而这个别的女孩正是她的表姐,她很伤心,而他的表弟却对她情有独钟。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 做爹心虚

    做爹心虚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也塞牙。只是要逃开那段不堪的感情,却遭受灭顶之灾,她借机诈死埋名远走他乡。多年后,她带着天才儿子以另一种身份回来,当年的真相,慢慢浮上了水面。新欢旧爱粉墨登场,续上了当年的夺爱之战,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宿……是你下的种,你就一定是宝宝的爹?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 默默地路过你的全世界

    默默地路过你的全世界

    心花为他开,却又为他凋谢,默默的路过他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