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渤海,京师门户
在中国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有一大片蓝色的海湾,那就是渤海。渤海是一个瓶颈式的半封闭内海,就像英文字母中的C字,它的西面是华北大陆,背面是辽东半岛,南面是山东半岛,三面都是陆地,只有东面有一条狭窄的出口连通中国另一片主权海域黄海,这条出口就是渤海海峡。
渤海是我国的内陆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将其合抱在自己的怀抱里,在两个半岛之间的海面上还有一条带状的庙岛群岛,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海区,也使渤海成为了毫无争议的中国内海。从渤海海域往东,出了渤海海峡,海面变得开阔起来,海水的平均深度也比渤海更深,这就是黄海了。
黄海位于西太平洋最西边,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紧挨中国,东面接朝鲜半岛,黄海的全部海域都在东亚大陆架上,是一片浅海。因为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朝鲜半岛的主要河流大部分都注入黄海,河水中携带的泥沙使海水呈黄色,因而习惯上称为黄海。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就是威海与大连之间的连线,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之中,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这一带海岸曲折,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多港湾岛屿的存在,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
渤海和黄海蕴涵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古代将这一片海域亲切地称为“聚宝盆”。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渤海由于近岸,历来就是辽宁、山东、河北人民的天然粮仓。黄海浴场也远近闻名,每到渔汛时节,中国和朝鲜渔民都会大量汇集黄海渔场作业,常常都能满载而归。
渤海和黄海连成的大片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军事上的价值也是极为重要的,满清时期的北洋舰队就将这里作为大本营,今天新中国著名的北海舰队也驻扎在这里,负责黄海、渤海的防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渤海和黄海既是中国北方通向太平洋的必经要地,更是成为外敌入侵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重要捷径,故而黄渤海海区天然地成为了中国的海防重地,“京师门户”。
作为中国的“京师门户”,渤海海峡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渤海海峡南北长57海里,南北分别为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两个半岛之间是一条带状的群岛,即庙岛群岛。庙岛群岛各个岛屿之问形成了10余条大小水道,是通向渤海内部的必经之地,也是京师安全的生命线。庙岛群岛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很方便地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北方海防的坚实屏障,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忽视了它的战略意义,造成旧中国有海无防,外敌屡屡从这里突破中国防务。
自1840年以来,欧洲列强和伪欧洲强国日本多次从渤海和黄海这一通道入侵过中国。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这些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惨痛经历,无不是从这里打响的。明代以来,北京就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因此,西方列强往往会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直抵京城,威胁中华大地。尤其是1895年的甲午海战,日本凭借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一举击溃北洋水师,控制了黄渤海地区的海权,严重威胁到京城的安全。腐败的清政府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整个中国进一步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无底深渊。巨额赔款压得中国百姓喘不过气来,刚刚萌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同样还是日本,二战期间再次侵略中国,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了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还是得益于中国的黄渤海的海上屏障完全洞开,将战略要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
渤海和黄海不但战略位置重要,由于这里正好是寒暖流交汇处,渔业、生物养殖和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渤海,还被誉为中国天然的“鱼仓”、“盐仓”和“油仓”。黄渤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安全屏障。拱卫京师,翼护辽冀鲁苏,是黄渤海地区必须承担的天然历史使命。只有牢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历史上的黄渤海曾经是强敌眼中的“财富通道”,如今的黄渤海,注定将成为中国的财富工厂、能源基地,更将成为中国海防坚不可破的堡垒。
2.环渤海,中国经济第三极
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内海,渤海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与任何国家都没有主权争议,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渤海就像太湖、洞庭湖一样,属于中国的内水,它不受12海里领海的限制,总面积77000平方千米的全部海域都是中国的领海(领土),其中没有哪怕一寸海域属于公海。
随着新中国的迅猛发展,渤海对于中国的意义,已经从传统的渔场成长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为中国经济作出最大贡献的就是环渤海经济圈。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先是珠三角,后是长三角,分别崛起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中国东部、南部经济发展起来,而北方经济却相对落后于南方。进入21世纪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渤海经济圈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由于在环渤海经济圈内相继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加上环渤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这一地区的经济前景被国内外经济学家一致看好,并被普遍赞誉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环渤海经济圈连接了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区,是中国港口区和工业区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它的优势之一就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与亚洲两大经济强国韩国和日本的距离非常近,中日韩三国经济互相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家之间的商品运输越来越频繁,密度越来越大,而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多是天然深水良港,条件优越,正好切合了各国企业希望降低运输成本的契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历史上,环渤海地区就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但在农业经济的时代主要以渔业为主,改革开放后,中国举国进入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增长和积淀,环渤海地区已经打下了将来更大发展的坚实基础。环渤海地区已经构建起了现代化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港口海运业务繁忙,陆地交通越来越发达。最近连接北京和天津的京津城际铁路更是为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了重要的额作用,开始逐步形成京津一日生活圈,也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华北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随着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得以施行,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原本就具有的重化工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今天的环渤海地区早已由当年的化工之地、污染之地,发展成为中国第三个区域制造中心。环渤海地区还有一个别的区域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依托北京,环渤海区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个市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就占到了全国的将近1/4。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就是资本,人才就是财富,环渤海区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必将转化为雄厚的科技实力,进而转化为经济实力。环渤海经济圈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环渤海地区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逐渐成熟起来的工业经济,近年来,随着高储量油田的发现,环渤海地区已经悄然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地。
2010年,中国对外宣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又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这是继大庆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二个十亿吨级的油田,被誉为第二个大庆。对于这一重大发现,国人兴奋不已。
中国经济正走在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对能源的需求可以形容为“如饥似渴”。中国人雄心勃勃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而经济就是腾飞的翅膀,但能源却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通过常年不懈地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储量丰富的大油田,大大缓解了中国能源面临的压力,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不仅如此,近期还有更乐观的消息陆续传来。有能源专家透露,目前发现的石油储藏可能仅仅只是渤海湾地区石油总储藏量的一小部分,据不完全估计,渤海湾地区石油总储藏量可能高达200亿吨。200亿吨,一个堪比中东的数字,如果这一预期真的成为现实,中国将一举成为石油富国,沙特等国现在的生活就是中国人将来的生活。中国拥有远强于中东的工业体系,再加上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再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