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强大则与传统的英国、西班牙不一样,他们依靠的不是工业,而是商业贸易。在17世纪初,荷兰全国上下各个阶层的人都深深卷入了贸易大潮中,可以说全民皆商。荷兰的船运业相当发达,可以这么说,在欧洲海域部分,包括波罗的海和北海在内全部由荷兰独占。荷兰一个小国,当时拥有的船舶和运输的各种商品比所有其他各国的加起来还要多。从欧洲各个国家转卖到世界各地去的各种商品,几乎全都是由荷兰转运到欧洲国家或更远的销售地去,荷兰几乎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所有贸易活动。荷兰商人利用成千上万的商船走遍世界的机会,利用世界各地区的价格差异,进行世界性的转口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小小的一个国家成了“海上马车夫”,这是荷兰称霸海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世界海洋的航运,进行垄断性的世界贸易、取得商业霸权,荷兰开始与葡萄牙、西班牙发生严重的冲突。凭借着自己无与伦比的海上优势,荷兰在亚洲几乎拔掉了葡萄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全部实力,最后葡萄牙被赶到了非洲,荷兰仍没有放过。虽拥有很强的实力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西班牙并不甘心被荷兰夺走属于自己的荣耀,以自己最大的资本“无敌舰队”向荷兰发起了挑战,但结果却事与愿违。1628年荷兰将一支西班牙船队俘获,1631年再一次击败西班牙舰队,1636年敦刻尔克港之战,荷兰人将西班牙的舰队围困在港内达数月之久,基本上击垮了西班牙人战胜荷兰的最后一点信心。1639年荷兰海军取得对西班牙舰队的压倒性胜利,同时标志着西班牙彻底交出了海上大权,荷兰作为第一海上强国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
在与英国的商业贸易竞争中,荷兰人商船足足是英国的5倍,这些船只封锁了英国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贸易,荷兰还夺取了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进一步加强了海上贸易。到17世纪中期,荷兰在航海业和世界贸易方面达到极盛时期,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并长时间称霸海上。
再来说说我们熟知的“日不落帝国”,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以来,英国在欧洲一直处在一个边缘人的位置,并不为欧洲大陆国家重视。但这样一个边缘国家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这是有原因可寻的。
英国最早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工业革命的成果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生产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必须扩大对外贸易。于是英国开始了大发横财的海上殖民时代,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并与老牌强国西班牙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争夺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此后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持续了差不多400年,虽然随着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威风不再,但仍然是当今世界数得着的强国,以他们的国力能做到这样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其后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他们在各自崛起并争霸全球的过程中,所倚重的仍然是自己的海上力量。日本用甲午一战赢得了对中国的战略优势,此后一直压着中国不放,美国人的力量遍布全球,也是靠自己强大的海军远距离投送力量才得以完成自己的战略布局,就连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的俄罗斯,如今在世界上叫得响的还是自己的海军实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西方大国的强盛,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但西方对于海权的重视却是一个板上钉钉、全球公认的事实。什么是海权,为什么要争夺海权,我们在下文将会一一提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眼看着这些强国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在海洋上称王称霸,对全球事务发号施令,面对着浩瀚的海洋,甚至是自己的神圣领海,中国不能视若无物、不加珍惜,否则将来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由于一时的麻木,我们将失去一片领海。
3.重新认识我们的版图
清末之后,外国强权的侵入,在使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思想。经过戊戌变法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股既熟悉又新奇的思想,它契合了中国天下大同的传统思想,并给予了这种传统思想以现代的意义。
经过军阀混战、“二战”,中国的版图消瘦了许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要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了清点,这种清点工作当然是粗糙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细查,其数据为960万平方公里。在当时,这种估算的数据并没有包括领海在内。领海主权概念的出现要比领土晚得多。可以这样说,在国家出现之前就有领地的概念,国家出现后有了领土概念,只要有陆地被发现,接踵而来的就是对主权的争夺。海洋虽然比陆地要广阔得多,但在13世纪以前,人类还没有领海概念,认为海洋是无主权的。13世纪以后,西方出现了海上霸权,特别到了19世纪前后的拿破仑时代,制海权的概念开始出现。
国家版图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即空间范围。在中国古代,“版”是指登记户口和土地的簿册,“图”指地图,“版图”作为一种合称,代表了户籍和地图,并逐渐演变成国家疆域的代名词。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国位于北半球,身在亚洲,东临太平洋。中国有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是一个拥有广袤海域的海洋国家,其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的一部分,这些近海连成一片,呈弧形环绕在中国大陆的东面和东南面。此外,中国还有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因此,中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但是,面对这样一片广袤的海域,中国真正产生海权意识的时间,只是启自于元代。在《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中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直到南纬3度的南苏门达拉和加里曼丹岛等区域,都派有海军,对其行使管辖权。到了明代,柴将军统兵万余,率战舰巡逻海道几万里,海外诸国皆朝圣中国。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的“天下总舆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标示了南中国海的中国版图源流永续。
在过去,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于海洋资源只限于海生物产品,而且能捕捞能量只是沧海一粟,并没有存在海洋资源的争夺问题。到了现代,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的能力不仅可以让陆地上的某种动物灭绝,而且浩瀚的海洋也经受不起人类的贪得无厌,在痛苦中呻吟。因此,世界各国在意识到海洋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后,产生了危机感,于是海洋资源成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组成部分,对近海的主权也成为了国家版图中的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单就渔业资源来说,在各大洋中已经形成了几大区域,成为各国渔业的集中之地。在中国的近海,各种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渔业资源和能源资源,于是环海各国开始了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战。
有竞争就会有秩序,否则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动乱,甚至是世界性的战乱。为了明确世界各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权利秩序,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经过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批准并签字,于1994年生效。公约生效后,领海正式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进入各濒海国的版图中。
国家版图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它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三个部分组成。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及其底土,其中包括所属岛屿。领水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即内水)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即领海)。领空指一个国家的陆地、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上的空气空间,其高度迄今为止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关于国家领空只限于空气空间而不能扩展到外层空间的这一原则,已日益为国际上所普遍接受。
对于海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世界海域分为国际共管海域和国家管辖海域两部分,其中国家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版图的重绘势在必行,其结果不再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范围,而是1260万平方公里的权益疆域。
虽然有《联合国海洋公约》,但确定一个国家的海域管辖范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前沿海各国在确定领海基线时,有许多国家并不是按照《公约》的精神划定基线,从而使国际海洋边界划定问题,各国之间出现许多矛盾,造成进展困难,甚至出现诸多的严重冲突。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领海声明,宣布建立12海里宽度的领海。1992年2月25日,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5月15日,中国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从山东高角至海南岛西部峻壁角约3200多公里长的大陆领海基点和西沙群岛领海线基点。中国对外公布的领海基线全部采用了直线基线,划出了大陆48条基线平均长度为67.3公里,最长的一条达到226.6公里。
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已经起步晚了,但并非没有机会。至少从政府层面上已经开始一天天重视起来。但中国的全面复兴,仍然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认识海洋,走向海洋,捍卫我们的固有领土和领海,加强自己的海权。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能深深记住:中国的版图上,不只有黄土地,还有蓝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