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雷雨
辽国使臣听了,惊奇得不得了:辽国好长时候没人能对的难联儿,苏学士不大工夫,一气对上了两个,果然名不虚传。还没等辽使称赞,苏东坡再对了一句:
两朝兄弟邦
意思是说宋朝是汉族政权,辽国是少数民族政权,两国应该友好相处,成为兄弟邻邦。辽国使臣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说:“妙哉!妙哉!”苏小妹三难佛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传说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学。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闲暇时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混熟了。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佛印彬彬有礼地问:“轼兄在家吗?”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先出了一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闻言一愣,小妹却在一旁暗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立即有了主意,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小妹见没有难住佛印,便冲书房大喊一声:“哥哥,有客来访!”自己快步出门去了。
一日,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正巧又来拜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小妹上次受了佛印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其兄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下联。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微笑着赞佛印对得妙。
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饮酒赏月,小妹也在座相陪。三人饮到酣处,一起走到后花园池畔边饮边谈,但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明月倒映,甚得意趣。小妹见池水清清,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傅能对否?”佛印说:“试试看吧,请赐上联!”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东坡一听也觉难对,内中既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三人从此成了好朋友。
鸡蛋对石榴
一剑劈开舟两爿内载黄金白玉
两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王雱(1044-1076),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从小就聪敏颖悟,远远超出常人,二十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年间进士,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
有一天正在吃饭时,王安石想试一试儿子的才学,便出了一个句子,让儿子来对:
一剑劈开舟两爿内载黄金白玉
小王雱听了,意识到这是谜联,谜底是煮熟的鸡蛋。他思索片刻,对道:
两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对句的谜底是石榴,王安石一听,高兴地抱起儿子,连声夸奖道:“对得好,对得妙!”王雱才高志远,积极支持其父变法,后熙宁九年迁龙图阁直学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患疽病故,年三十三。
舅甥巧对
桑养蚕蚕结茧
茧抽丝丝织锦绣
草藏兔兔生毫
毫扎笔笔写文章
黄庭坚(1045-1105)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出于文学家、书法家苏轼门下,位居“苏门四学士”之首。因他擅长于诗,故和苏轼并称为“苏黄”。他还擅长行草书并自成一家,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庆历年间进士,曾做过廉州知州。他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所以黄庭坚五岁时就能背诵“五经”。
黄庭坚的舅舅李常是一位诗人,他常常到黄家来做客,闲暇之余常考外甥的学问。这一天,舅舅又到黄家,叫来黄庭坚,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桑树,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桑养蚕蚕结茧
茧抽丝丝织锦绣
从桑树联想到桑叶养蚕,又从蚕吐丝到用丝来织成锦绣,关系紧密,环环相扣。正在读书学习的黄庭坚思索片刻,看着桌子上的笔,来了灵感,于是对道:
草藏兔兔生毫
毫扎笔笔写文章
黄庭坚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对出了下联,舅舅连连称赞外甥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
旁敲侧击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生卒年不详),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这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离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
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不知是计,顺口便说:
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便哈哈大笑:“既然大师明示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把它拿出来一道吃吧。”
欧阳修以“联”开城门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欧阳修(1077-1073),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他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他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外出借书,回来时天色已晚,匆匆来到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翁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
老兵问:“城外何人?为何现在进城?”
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且有点口才的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略一思索,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
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原来欧阳修是这样对的: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郡侯试孙周翰
口吹杨柳成新曲
头戴花枝学后生
宋代的孙周翰(生卒年不详),少年时候就极为聪明。有一年,父亲带着他去拜望郡侯。当时,郡侯正与大家赏春集会,并有歌舞助兴,见孙家父子来了,趁着兴头,想逗一逗这个孩子,便以歌唱为题出句让他对:
口吹杨柳成新曲
句中的“杨柳”,指杨柳曲,为乐府唱曲,又称杨柳歌、杨柳枝。本来是汉代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唐玄宗开元年间引入宫廷教坊曲。后来,诗人都用此曲咏柳抒怀。正值新春,郡侯也是即景而出。孙周翰看了看头上插着鲜花的郡侯,也即景对道:
头戴花枝学后生
“口”与“头”相对,“杨柳”与“花枝”为植物相对,工整而巧妙。郡侯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赵孟给忽必烈写对联: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元朝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的后人。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其中,绘画和书法成就最高。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尤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于世。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
宋朝被元朝灭了以后,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去江南,找一些能人为元朝政府干事。赵孟挺有名气,被带到大都去见忽必烈。忽必烈见赵孟长得满精神,言谈举止不一般,心里挺喜欢,就打算重用他。可又一琢磨,他是宋朝皇帝的后代,是不是真心归顺我呢?想到这儿,忽必烈就让他摘了帽子。赵孟把帽子一摘,露出了个尖脑袋。忽必烈一看,哈哈笑了,说:“不过是个书生。”接着又对赵孟说:“听说你的字不错,给我写副对子吧。”赵孟拿起笔当场写了一副对联: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这副对联是夸元世祖的德性跟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他住的元大都也建造得特别壮丽,给王朝的江山增加了光彩。忽必烈一看赵孟的字确实漂亮,写的话也都是吹捧自己的,高兴极了,就让赵孟在朝廷里当了官。
赵孟的这副对子,不单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其后的各朝皇帝也都挺喜欢。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在皇城南边的正中间修了一座大明门,并让大学士解缙写一副门联装饰在大明门的两边;而解缙写的就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两句。明成祖看了,满意极了。联对奇才解翰林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解缙(1369-1415),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洪武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批评太祖政令屡改、杀戮太多等事,后被罢官八年。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修纂《永乐大典》。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怀中教之,一见不忘。五岁时,教之书,应口成诵;七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十岁,日诵数千言,终身不忘;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他家以开豆腐房为生。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官员,那人问他的父母干什么的。解缙以比兴之法作出一副谜联,算是回答:
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那官员初一听,不解其意,正想斥责解缙出言太狂时,有人将实况告之,官员恍然大悟:这孩子的父亲起早摸黑,又挑水又卖豆腐,正是“肩挑日月”;他母亲长年在家推磨做豆腐,倒也是“手转乾坤”。
少年解缙露才华
庭前种竹先生损
庙后栽花长老知
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曹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先给他出了一个上句: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敏捷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着说,你听错了,我是说庭前竹子让先生损坏了,句为: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说,对呀,我是说庙后所栽花被风吹倒,多亏长老用棍支住,这就叫: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又说,我这上联还另有解释,说的是庭前的竹子长的不好,教书先生拿话损它,就成了: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知尚书自比“先生”,便说,这下联也能变化,说的是庙后新栽了花,小和尚来告知长老,长老说已经知道了,这就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虽然解缙把曹尚书比作“小和尚”,尚书还是很高兴,连声夸奖解缙是个了不起的才子。林环少时妙对知府
刁大使使刀撇上撇下
厍主管管库点有点无
林环(1375-1415),明代莆田人,字崇璧,号纲斋,永乐年间状元。起初在翰林院,后做过皇帝的侍讲,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林环小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闻名远近。
有一次,知府派人把他找去,要试一试他的才学。恰好这时有个姓刁的使臣来公干,知府便以此为题,出句让林环来对:
刁大使使刀撇上撇下
出句巧妙地借“刁”和“刀”两个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组句,“刁”的左下角是向上撇,而“刀”的左下角是向下撇。林环听了,眼珠一转,瞥见知府大堂墙上有一张表格,其中有一个姓厍(shè)的主管,于是对道:
厍主管管库点有点无
对句同样巧妙地借“厍”和“库”两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来组句,“厍”字上边没有点,“库”字上边有点。听了这一对句,知府和那位使臣都连连点头称妙。
王洪对佳联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王洪(1379-?),字希范,钱塘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年),时年十八,中进士。王洪中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曾参与修订《永乐大典》。
相传王洪小时候,聪慧多才,往往出口成章。有一年,他们家在旧屋上建造新楼,有人见此景作了一联: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联中连用了三个“楼”,且首尾两字相同,一时无人对出。小王洪也思索着,院内天井里有口井,不是井中井吗?于是顺口对出了下联: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大家一听,拍手叫好。
神童巧对皇帝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明代初期的几个皇帝喜欢对对联是出了名的,明太祖有“对联天子”的称号,永乐皇帝就更甚了。
永乐年间,江苏溧阳出了一个神童,名叫彭印山(生卒年不详)。名声传到朝廷,六岁那年,被召入京。元宵节的晚上,永乐皇帝带上他和一班文武大臣到奉天门外观灯。面对火树银花的美景,永乐皇帝出了一个句子,专门让小神童来对: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由眼前的灯之“明”、月之“明”到大明王朝之“明”,八个字中竟有三个“明”字,确不易对。然而,这并没有难住小小彭印山,只见他眨巴眨巴眼睛,朗声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