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很快就开始了。为了林峰上学方便,汪丽找汪华在县城要了间房子,离开菜园村,便在汝州城照看林峰学习了。
在课堂上,林峰觉得真是难受,有些课听不懂,有些课根本就不感兴趣。他最讨厌的,就是老师突然点名回答问题。每当问到自己时,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旁边的同学再用异样的眼光齐刷刷的看着他,老师再添油加醋的说上那么几句,那氛围,真不是个滋味。同样觉得难受的还有刘松,老师点他回答问题,他答不上来,虽然老师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从周围同学的目光中,看到了那种轻视自己的意味,心里也很不舒服。林峰和刘松两个人在下课时也聊天,聊着聊着,很快就成了朋友。这是林峰在第十中学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林峰在觉得难受的同时,也很羡慕坐在他前面的赵璇,和同班的宋飞。两个人都很优秀,都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赵璇,林峰觉得一个女孩子能懂这么多,很厉害了。遇到了问题,他便会向赵璇请教。赵璇总是笑着,解答他的疑问。
林峰来到第十中学,汪雪可没少费心。来四班带课的老师还没上课,就知道了班上有个叫林峰的,还有个叫刘松的学生。趁没人的时候,汪雪会把林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细心的开导,她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有所进步,为自己争口气,免得让人老是在背后说闲话。可有时候,很多事情往往会给人开个玩笑,第一学期结束后的考试,林峰在班里垫了底,还不如刘松。气的汪雪直咬牙。骂他吧,不行。打他吧,更不行。便跑到了汪丽那里,把情况和汪丽说了一下。汪丽边听边为林峰找着各种借口,最后找了个理由把汪雪打发走了。送走了汪雪,汪丽一个人在屋里也生起了闷气。等林峰回到了家中,她便质问林峰:“听说你这次考试又是倒数!”垫底的字样汪丽忍着硬是没说出口。林峰低着头,答应了一声。汪丽说:“你是怎么回事?是不想学了,还是学不会。你姨再三叮嘱,你还是没有什么进步,你到底想不想念书了?”林立低着头,一言不发。汪丽有点着急了,问道:“你倒是说话啊,你也长大了,有自己的看法,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不进去,我们就回菜园村,省的在这里让你姨为难!”又是一阵沉默,之后,林峰终于说话了:“有些课程我不感兴趣,有些课程我理解的慢,接受新知识没有那么快,我喜欢国文和历史,其它的课程不喜欢。”汪丽听了,心里大概明白了。她对林峰说:“你喜欢的事,可以用心去做,但现在学校学的都是有用的东西,既然有这门课程,就说明它对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你不去尝试了解,学习这门课程,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不会真的喜欢上这门课。学东西慢,不是问题,马上放假了,你可以把这学期的书带回家再好好看看,我找你姨再要一些下学期的书,你先预习一下,有个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的去学,比没有计划会好很多。现在倒数不要紧,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只要以后你能够赶上来,就是有希望的。娘是希望你好,才整天跟你唠叨,你看你舅,走读书这条路走的多好。你要向你舅舅学习,以他为榜样。”林峰站在一旁,仔细的听着。那天,汪丽对林峰讲了很多心里话,原来有些不理解的事,林峰隐约中也明白了。原来林峰的身上不仅承载在汪家的希望,更承载着林家的希望。两个家族希望后辈中能够出一位扛得起责任的人,这样家族的事业才会有托付,家族才会发展壮大。
回到了菜园村,林立问起了林峰的情况,汪丽说:“我在汝州城里,是既当爹,又当妈。孩子考差了,还要受我妹的数落。以前是你给他鼓劲,现在换成我喽。”“行啊,看不出来,我还在担心你要是批评林峰严重了,把林峰说生气了,那可就不好了。”林立说道。“那倒没有,林峰这孩子脾气好。”汪丽说道。
回到了家中的林峰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不出去疯着玩了,而是用心看着第一学期学过的书,以及汪丽找汪雪借来的书,那些当时很难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好像全都能看懂了,这可能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道理吧,问题总是存在的,因为人的不同,问题相对的性质也就不一样。可能是小菜一碟,也可能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除了学习原来他不喜欢的课程,国文和历史林峰也没有丢掉。他走进了书房里,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各种书籍。林家书房里的书是林逸带回来的,都是给了他启发,他觉得很有意义的书。林立虽然不怎么看,但这毕竟是林逸留下来的,每隔一段时间,林立都会过来打扫打扫,所以书籍保护的都还不错。林逸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留下的书籍,会被孙子辈重新拾起。书籍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时间在流淌,一个国家可能会灭亡,一个民族可能会被同化,一个城市可能若干年后不复存在,但只要有书籍在,只要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依然存在,这个城市就可以重建,这个民族就会重生,这个国家就不会灭亡。这个家族就会把它的精神延续下去。林峰读到了许多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这样的书籍,不仅开拓了他的思路,还加深了他对社会百态的理解。那时的林峰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正是在这间书房里读到的书,给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