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多次听学长们说过,对于每一个正在写博士毕业论文的人来说,不痛苦是不可能的,区别只是痛苦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客观地讲,预防接种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痛苦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最为紧张的两三个月里,两三天才到离宿舍30米的学生第二餐厅去吃一次饭,平时在宿舍里也取消了白天和晚上的区别,饿了就吃点方便面,困了就睡一会儿,每天睡眠时间大概也就三到五个小时。然而,这要和内心深处的焦虑相比也就不算什么了——论文能不能按时写出来?能不能通过答辩?能不能找到工作?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虽然是每一个脱产上学的博士研究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对于年届不惑而又必须一切从头再来的我来讲,这种种不确定感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自非一般。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刻,我的导师刘宏先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人。
如果把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分为三类,其中有的导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有的导师偏重于理论的传承,那么,刘宏老师更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当然有赖于他大师般敏锐的思维、深厚的学术素养,更在于他高尚的品格和广博而细腻的爱心。
感谢刘宏老师!
感谢您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更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而这一切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此还要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栾轶玫老师,不仅对论文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还有直接和间接的鼓励,增强了自己对于媒介形象系统研究的信心。
感谢国家广电总局的陈富清老师,感谢您在学术和人生方面的指导。
衷心感谢中国传媒大学乔保平、张洪生、王晖、何苏六、刘杰锋、张鹂等老师,你们的大力提携和帮助将使我受益终生。
另外,还要感谢李天水、吴勇、逄丹青、赵曦、刘国华、谢飞、马飞、黄策熙、赵金、李勇、郭依峰、孙金海等朋友各种不同的支持与鼓励,以及师妹陈宁在自己也非常紧张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帮助设计和制作图表,使我体会到友情的珍重。
感谢比比爱影视公司的制片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的王月民先生,他对影视事业的热爱才促成了这套丛书的出版。
感谢可爱的女儿宣矜贻,我们一起度过了两个非常愉快的暑假,充分享受和体会了天伦之乐。
说来惭愧,自从来读博士,经济上也由原来的小康生活一下子变成了每个月只有300块钱的生活补贴。记得2006年夏天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广播局考察,聊天时一个副局长问我一个月收入多少,我回答说学校补贴300;“那剩下的呢?”我说:“剩不下”——当时在场的人都笑了。
现在想想,自己却很难笑得出来。以前,虽然说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但自己是赡养年迈母亲的主力;而在读博士这三年,母亲却再也没有接受过我的一分钱。
2006年底,我参与导演了驻京高校范围的一个晚会,去掉税金后挣了6700块钱。在大年初三返回学校之前,我拿出2000块钱留给母亲,她说什么也不要。出门以后想想再有七天就是母亲八十五岁的生日,就把钱从窗户里扔进了母亲的房间。不过,还没有出小区的门,母亲就快步跑出来又把钱扔给了我,那一刻怎不让人泪流满面……
感谢母亲给我生命,感谢母亲一贯的关爱与理解。
2008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