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94

第94章 党报理论的三次突破(2)

从“扩大报道范围”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报刊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这里,读者是具有不同需要的有差别的个体。同时,重视读者需求也不再是口号式的空喊,而是被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人民日报》改版前,报社曾采用专人访问、小型座谈会、写信和发表公开信等方式,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和建议。在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近两个月中,报社共收到读者来信357件。这样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读者征求意见,在新中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头一次。[14]

“开展自由讨论”则体现了党报对读者言论自由的尊重。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呈送的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文件指出:“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15]

这一文件“体现了党尊重新闻规律的科学态度,表现了党报政策与宪法关于言论、出版自由规定的一致性,标志着党报理论的重大发展”[16]。

从过去“一字一句都必须代表中央”,要求“报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17]的“党性”思想,到党报“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允许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18],这里也包含了党对新的历史时期报纸功能的重新认识:报纸不再仅仅是党的宣传、组织工具,而应更多地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公共平台。这表明,党报开始探索报纸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所应履行的社会职能,侧重点已从作为党的机关报而履行的党的组织、宣传功能转变到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而履行的满足读者的社会需求。

遗憾的是,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场党报改革很快被政治淹没,成为政治斗争的“陪葬品”。“文革”时期,党报的“党性”被“阶级性”所置换,“群众”(人民)则被“无产阶级”所替代。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体化和对象化的同时,党报的“党性原则”成了其必须无条件为党权机构(或个人)服务的有力借口和合法包装。人民的声音和要求已无法通过党报党刊传达出来。

三、1978年至今的新闻改革,目的是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力争使党报党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在新闻界,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对报刊党性与人民性问题的争论为起点,党报理论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同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1979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有新闻界人士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基于前几十年“党性原则”被一再滥用的事实,主张把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区分开来,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这一观点甫一提出,即在新闻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为此,党中央几次下发通知并召开会议,统一认识,彻底否定了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看法,并多次强调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回头看,这一论争的起因,显然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党性”与“人民性”孰是孰非、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报业实践中一再发生的一个冷酷事实:当报纸被某些以党的名义掌握权力的个人或小集团掌控,人民大众失去了任何监督和约束的权力时,党报又该如何去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可见,作为一党喉舌的报刊要想健康发展,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固然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确保其贯彻实施才是更为切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党报党刊不被少数人以党的名义任意操控,沦为服膺和服务于某些小利益集团而不是人民大众的工具。

改革开放前,除了1949—1956年的短暂时期,党报机关是纯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拨付。报社不必考虑经营创收,也就不必关心一般读者(广义上的人民)的阅读兴趣和信息需求。这样,服务和满足于政治层面的要求就成为报业的第一法则,而处于政治笼罩下的读者/大众的需求、声音和意愿则是报刊相对漠视的一个领域。

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制度设计显然对上述“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的体制性弊端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改善报界的经营状况,但客观上却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党报“走市场”这一与其前截然不同的理论课题的持续关注。

党报“走市场”,意味着其将作为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商品”,每日面对亿万读者(人民)的品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的政治宣传功能不能改变;但身处市场的党报还需遵循市场规律,对其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做出调整。从受众需求出发,要求党报完成从“宣传纸”到“新闻纸”和“实用纸”的转变,不仅要实现政治功能,还要实现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

对于上述种种变化,三十年来社会各界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上自中央领导,下至一般理论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都对如何提高党报质量,增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言献策。党报领导层和政策制定者则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报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决策机制。报界、读者、理论界和领导层的良好互动,是三十年来党报理论建设的一大亮点。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闻宣传“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进一步明确要求《人民日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这一讲话,“既是党的新闻宣传理论创新的典范,又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指南”。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对新闻传播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媒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不难看出,党报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质上都是改革那些滞后于时代、阻碍党报发展的旧观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理念的结果。三次新闻改革的事实也表明:党报理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才能不断完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宋丽琼: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硕士生〕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4页。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33-237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页。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111页。

[14]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83-84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83页。

[16]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

[17]《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18]《中共中央转批〈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同类推荐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热门推荐
  • 罪域狂徒

    罪域狂徒

    天魔若屠戮我族辈,我必杀尽天下天魔,苍天若屠戮我族辈,我必捅破苍天,罪域再临,必定石破天惊。
  • 血眸重生:荡倾界

    血眸重生:荡倾界

    一朝血眸重生,前世竟然是神启大陆神界花神的妹妹。在夜扉天下,盗墓之时候启神女星印……某天,妖孽血眸惊起滔天巨澜,寻找无尽深渊……再然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归神启大陆……再再然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最后,弑神!有诗曰:“绝色颜,倾世貌,美人多愁,美人吟……”“惊天下,颂天下,美人绝杀,美人诀……”——琴音语
  • 长崎:华盖苍齐

    长崎:华盖苍齐

    十年前,一对大能不甘寂寞,双双自爆成灰。人族为了纪念他们在世时的功绩,爆炸范围三里之内,修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灵墓。可谁又知道十年之后,一声女婴的啼哭声,响彻在这荒凉的三里灵墓。昔人已死,感时默哀。远古的钟声传遍整个哈特大陆,敲钟僧人默默定了定钟身,垂首指尖幻化出一片莲花,随手丢在了灵墓中央,“天命算不得,昔人已死,感时默哀。”
  • 艺绝天下

    艺绝天下

    与你相关的一切,便是我的一切。你已这般,我又如何能放下!无论多久,我等你,这都是命。。。
  • 万化魔尊

    万化魔尊

    天不容我,我化身为魔,仙挡杀仙,天挡灭天.
  • 魔尊大人你别跑:逆天小魔妃

    魔尊大人你别跑:逆天小魔妃

    本是二十世纪的孤儿,身死穿越后竟然来到古代修仙世界,好在有个疼爱自己的族长爹爹,原以为上辈子一生孤苦的自己还能收获一个可爱可亲的妹妹,哪知这女人包藏祸心歹毒成性杀了把族长爹爹残忍杀害后又毒死自己。再次睁眼回到八岁族测前夕,太子?她不稀罕!丑陋?笑话,麻烦睁大眼睛看清楚这是封印!灵兽?不好意思,她只要这只能够瞬移的灵兽就好,什么?你其实是上古神兽?魔尊?拜托天底下漂亮女人多的是,你别死巴着我好吗?
  • 穗子

    穗子

    祭奠死去的童年,追忆流逝的青春,抒写一篇奋斗史,努力,失败,尝试,痛苦,欢笑,真情,背叛,怀念,最后还是死去。
  • 魂韵

    魂韵

    从古至今,人类为何一直在追求着长生?人死之后是否真会灵魂离体?那么,鬼,又是从何而来?
  • 禽海石

    禽海石

    作者主旨言情,批评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青年男女造成爱情悲剧的罪过。小说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到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以切肤之痛控诉其罪恶。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 男人四十以后的想法

    男人四十以后的想法

    本书剖析了四十岁男人的心理,内容包括“大器晚成,希望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张弛有度,喜欢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精通世故,懂得从大处用心、小处放心”、“适时舍弃——放下,做个知足常乐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