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600000038

第38章 人的毕生发展(3)

三、语言的获得

世界上有4000多种语言,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的母语。人的声带可以发出大量不同的声音,但是每种口头语言都只使用其中一小部分。比如,英语中有48个音素(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法语有36个音素。研究表明,人刚出生时具有感受各种声音差异的能力,但因为某些差异在母语中不存在,而很快失去了分辨这些差异的能力。

婴幼儿开始讲话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有些孩子说话早些,有些说话晚些,但是大致都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意识到,经常听到的重复声音与某种物体之间存在联系。婴儿开始能够听懂成人的一些话,比如和婴儿说“拜拜”,他(她)就会摇摇小手。婴儿进入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发出一连串的声音,通常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并且是有节奏、有语调地加以重复。观察研究发现,4-8个月的婴儿开始发出近似词的声音,如ma-ma(妈妈)、ba-ba(爸爸)和ge-ge(哥哥)等。

婴儿在1岁左右说出了最早的词,这是真正言语的开始,即单词句阶段。在单词句阶段,婴儿每次只能说一个词来表达整个句子的意思,比如“吃”、“喝”、“走”等,起到一个句子的作用。约18个月时,婴儿处于可以把单词连成简单的双词句阶段,出现电报式言语,如“妈妈—抱抱”。世界上不同语言区、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婴儿,在该阶段都表现得十分相似。同时,在18个月左右,婴儿的词汇学习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这个时期称为命名爆炸阶段,婴儿会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

在婴儿掌握双词句之后,他们就开始学习语言的语法了。到了2-3岁时,婴儿言语中复合句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了。到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儿童会运用大约4000个单词,可以理解约8000个左右的词,儿童真正进入了语言的世界。

第四节毕生的社会性发展

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诞生初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发展在青春期或更早阶段就结束了。因此,当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在1950年首次提出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psychosocial theory)时,他将人格发展延伸到成人阶段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危机或冲突,如果成功化解,个体便可以顺利发展至下一阶段。如果某一阶段的危机未能解决,将影响后面阶段的发展。下面对各个阶段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出生-1岁):信任对不信任。

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婴儿完全依赖他人。这一阶段可以形成信任或不信任的基本态度。如果看护者给予婴儿足够的温暖、爱和生理方面的关怀,婴儿就会形成对他人信任的倾向;反之,婴儿就可能变得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或不安全感,对他人有不信任的倾向。

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羞耻和怀疑。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婴幼儿可以更好地探索外界环境和操作物体,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有价值。在这个阶段,父母应当多多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如果家长过分约束或批评婴幼儿,会使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阻碍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探索。

第三阶段(3-6岁):主动对内疚。

该阶段儿童的行为会表现出主动性。如果父母让孩子自由地游戏和提问,就会增强儿童的自主和自信感,这是儿童下一阶段发展所必需的;如果父母总是严厉地批评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反应冷淡,就会使儿童产生内疚感,让他们觉得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件错事。

第四阶段(6-12岁):勤奋对自卑。

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的技能,成败会影响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如果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得到赞扬,他们就会形成勤奋的倾向。如果儿童的努力总是得到负面的反馈,或者经历了太多失败,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9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明白“我是谁”。青少年需要将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整合起来,将自己各种矛盾的经历整合起来,形成自我同一性。无法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会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陷入角色混乱,不知该何去何从。

第六阶段,成年初期(19-40岁):亲密对疏离。

这一阶段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亲近他人的需要,渴望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这要求个人承担一定责任,放弃一些隐私和独立。如果一个人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便会产生孤独感和没有能力与他人交流的感觉。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40-65岁):繁殖对停滞。

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个体试图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并承担照顾家庭和抚养孩子的重任。总之,人到中年,个体开始放眼整个社会,试图为他人和下一代作出贡献。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会使个体变得停滞或以自我为中心。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绝望。

当老年人回顾生活时,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体验到一种完满感,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和幸福的,个体会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憾回顾生活,老年人会体验到一种绝望感,觉得自己错失了很多机会,而人生已无法重来,在这种情况下,衰老和死亡的威胁带给个体的是无尽的恐惧和消沉。

今天,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认可。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艾里克森的理论在两方面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一是该理论突破了弗洛伊德生物本能理论的局限,更加关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因素;二是突破了弗洛伊德早期决定论的局限,将社会性的发展拓展到了人的一生。

二、婴幼儿期到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即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下面将介绍社会性发展中几个研究较多的内容:依恋、自我概念、情绪的发展和性别发展。

心理学实验室接触性安慰

护者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这种观点被称为“碗柜理论”,但是哈洛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哈洛的研究(Harlow,1958;Harlow&;Harlow,1966)表明了接触性安慰(contact comfort)的重要性。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和猴妈妈分开,进行人工喂养,放在已经有两只人造“猴妈妈”的笼子里:一只猴妈妈是用坚硬、冰冷的金属框架做的,上面放上了喂食的奶瓶;另一只则在金属框架外裹上了一层柔软的绒布。实验结果表明,当小猴对新刺激感到害怕时,它会去拥抱柔软的绒布猴妈妈,很少会拥抱金属框架猴妈妈。小猴只是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金属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跑回去紧紧抱着绒布猴妈妈。对于人类,如果婴幼儿被剥夺了接触性安慰,会影响其身体发育甚至生存。哈洛的研究证明:“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爱或依恋最重要的元素。

(一)依恋

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叫做依恋(attachment)。依恋始于婴儿期,且具有适应性的价值,因为婴儿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和保护自己,需要看护人的照顾。

某些动物的幼雏一生下来就有跟随大的活动物体的倾向,一般情况下这个大的活动物体应该是它的妈妈,如果动物第一个看到的不是妈妈,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洛伦兹(Konrad Z.Lorenz,1903—1989)曾人工孵化了一群小鹅,小鹅孵出后遇到的第一个活动对象就是洛伦兹,它们便跟在洛伦兹身后走动而不理睬其他对象。实际上,这些小鹅认为洛伦兹就是妈妈似乎对洛伦兹产生了某种依恋。

洛伦兹将这种现象称为印刻(imprinting)。经过观察,洛伦兹发现鸟类的幼雏在刚孵化出的12-24小时内会有印刻现象发生,过了这个关键期,印刻现象就不会出现。

与小鹅相比,婴儿较少依赖本能的依恋行为,而是通过复杂的信号塑造与成人之间的联系。婴儿主要通过吸吮、抚摸、拥抱、对视、微笑甚至哭叫等一系列行为渐渐与看护者建立起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大约在出生后的一年中。

“陌生情境实验”对婴儿的依恋类型进行了研究(Mary Ainsworth,1973,1979)。研究者让婴儿的妈妈离开一小会儿再回来,通过观察婴儿的反应,便可以知道依恋的质量如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表现,研究者划分出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securely attached type)、不安全-逃避型依恋(avoidant type)和不安全-矛盾型依恋(ambivalent type)。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哭,会不安、焦虑,当母亲返回时很高兴。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玩耍时不时地退到母亲身边。

不安全-逃避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不关心母亲是否离开房间;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试图逃避母亲,不寻求与母亲接触。

不安全-矛盾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害怕母亲离开,无法尽情玩耍,母亲离开后他们会更加不安。母亲返回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一方面又以尖叫和踢打来拒绝。矛盾型的孩子很少探索周围的环境,难以安抚。

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类型。不安全-逃避型依恋和不安全-矛盾型依恋是不安全的、消极的依恋类型。婴儿的依恋类型对个体有持久的影响,在1岁时能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婴儿,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更多的好奇心,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Collins&;Gunnar,1990)。

(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婴儿出生后一年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的世界中区分出来。当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时就像吸吮自己以外的东西一样。婴儿快1岁时表现出了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识。他们能够区分由自己产生的运动和由他人产生的运动的区别,开始把自己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认识了自己和事物的关系,认识了自己的力量(婴儿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拍皮球,皮球就跳起来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1岁以后,婴儿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能说出自己身体的各个主要部位,并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在2-3岁的时候,婴儿开始掌握“我”、“你”等代词,开始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儿童8-10岁时,其自我形象已非常稳定。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积极的孩子更自信、独立、乐观、有决心,社会化程度也更高(Maccoby,1980)。到了童年晚期(12岁左右),多数孩子形成了自我概念。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豪门总裁的青梅娇妻

    豪门总裁的青梅娇妻

    母亲的去世,男友的背叛,让她不得不走到了父亲身边。到了父亲家里却受到更多的排挤,除了父亲之外,每个人都想让她看不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然而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却认识了在酒吧买醉的他。谁料第二次见面,身为姐姐未婚夫的他却决定娶她这个在家里不受宠的女儿,这让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她则要面对一个陌生人来做老公的情景。刚开始的阴差阳错,到后来措手不及的婚姻,会不会让他们的爱情最终修成正果?
  • 这是我和她的故事

    这是我和她的故事

    二十年起,我曾经盼望孤独,觉得人生无比灰暗。上了大学,还是如此。直到那个女孩出现,她和我一样悲惨,可是她怀有一颗乐观而温暖的心。她拯救了我的一生,可我却没有能力拯救她了??
  • 易烊千玺的信

    易烊千玺的信

    “你好,我是易烊千玺。”嘴角牵动着梨涡。那年,他温文尔雅,不悲不喜,不骄不躁出现在她面前,一下子戳入她的心房。可惜她一辈子唯一不能勇敢的是便是爱情了,却用最美和完整的心给了他,爱的那样卑微最后用信的方式来写出纪念关于易烊千玺的爱。【四字三十一划,你的名字易烊千玺。】
  • 王俊凯紫藤花的开放

    王俊凯紫藤花的开放

    星空下的承诺,就因为我爱你,爱着好爱这样的你,因为你的承诺,就是我的心愿,我爱你。请你不要离开我,我的爱情就是我的一切。
  • 浮生烟云

    浮生烟云

    这是一部写满人世悲喜的作品,用我最真挚的情感来写其中的喜怒哀乐,没有恶搞和无厘头,有的只是人性的探索……
  • 史上第一主角

    史上第一主角

    我叫江油,但我不想打酱油,我虽是穿越者位面的原住民,但想在这个穿越者位面中出头来,这可是很不容易,这个穿越者位面进入条件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于是乎,秦皇汉武,嫦娥悟空,漩涡鸣人,名侦探柯南,都来了我所要要做的便是在这一堆穿越者中,在这都市里,混出一个人样。本书特色,除了主角江油外,其余全部是牛叉人物。
  • 你是我世界里最美的梦

    你是我世界里最美的梦

    “安德烈,我要吃意大利面!”“安安,带我去买冰激淋嘛好不好~”“我这辈子赖定你了,别想跑!”傻瓜汐儿,你就像我心口的朱砂痣,这辈子都不可能看你跟别人快乐地在一起了,我的女人,我来守护...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胸怀天下,极品御音召唤师

    胸怀天下,极品御音召唤师

    前世为了做大波妹子,阴沟里翻了船不小心挂了。今世终于脱离了一马平川,为了让自己的大波永远汹涌澎湃,踏上了寻找破解胸上的图腾之旅,神秘的朔月,怨女咒玲,妖姬惑心铃……在成为御音师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万千神兽,不过也吸引一群自称她夫君的美男子,某女双手环胸死死的盯着这帮淫贼,“都别动!”一众美男道“娘子,为夫来帮你缓解胸肌紧张。”某女留下两行面条泪,尼玛,说好的纯情美男呢?
  • 心无城府

    心无城府

    她说:不是每一次的等待都能换来一个人,一座城。执一方繁华却换不来小城烟花,华灯初夏坠落一地芳华。落花成泥终不得相遇,匆匆擦肩本就不会交集。她说:故事若不曲折怎叫人成长,可惜故事太长只余风听我讲。嘴角的一丝苦笑绚丽如斯,不过刹那,夜里眼泪横冲直撞,独自嚎啕大哭很是狼狈被人发现后更是狼狈不堪。纵使立于高处,侧头时才蓦然发现昔人已不知在何方,就像续上的弦,再无法弹奏出以前的乐章。曾经骄傲的她还似曾经的骄傲,那桀骜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桀骜,只是多了一份岁月蒙上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