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要
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概念、研究角度、研究领域、研究目的、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主要观点和主要研究方法。
引子:翻开这本《心理学导论》,我们将与你一起踏入充满趣味的心理学世界。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不能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为我们时时都会与“心理学”不期而遇:打开电视,心理学家正在侃侃而谈;翻开报纸杂志,映入眼帘的是心理学家解答心理困惑的专栏;外出散步时,抬眼望去是某个心理诊所的户外广告;聊天时,听到朋友抱怨自己可能得了强迫症……没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作为背景,这些信息会变得难以理解。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心理学教育并不普及,大多数人对心理学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一提到心理学,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催眠或是情绪失调。提到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的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脑海。请仔细阅读本书目录,你会发现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远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多彩……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英文为“psychology”,其词根“psycho”的意思是精神或心灵,后缀“logy”的意思是知识或规律。从字面来理解,心理学就是关于心灵的学问。那么,在心理学家的眼中,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回顾心理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心理学有着不同的定义。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也持有不同观点。
本教材采用的是当今大部分心理学家认同的定义: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行为(behavior)是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或活动,广义上说,行为也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人和动物可观察的行为。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很多人类活动是在个体内部发生的,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都是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心理学家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其探究。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强调的是,心理学的结论建立在运用科学方法和原则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科学方法包括一系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心理学视野心理学家做些什么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心理学家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一般来说,按照研究领域和工作性质,心理学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1.教学或研究型心理学家。这些心理学家在大学或研究所里从事教学,并进行纯学术或应用领域的研究。
2.临床心理学家。这些心理学家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有时也做研究。
3.在工业、法律和其他领域工作的心理学家。这些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工作,或从事社团或机构的顾问工作。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我们给出的心理学定义中并未限定研究对象必须是人类,实际上心理学的研究有一部分是针对动物开展的(动物研究大约占全部心理学研究的8%),动物研究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二、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以下是常见的三种研究角度。
(一)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一般来说,心理学主要通过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方面来研究个体心理。
1.认知
认知(cognition)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认知过程描述如下:首先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然后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讲,认知就是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过程。
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知觉,或者说人获得信息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比如通过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可以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明暗、颜色、粗细以及气味等。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连续性的认识。通过知觉人们认识到的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事物的整体,如一朵花、一个杯子或一张报纸。
通过感知觉获得的知识经验并不是过目即忘的,人们在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记忆。记忆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人和自我。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也为思维活动提供基本材料。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运用自己储存的知识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形成事物的概念,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这就是思维的过程。人还能通过语言就思维活动、认识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
2.情绪和动机
人的行为不仅仅受认知过程支配,因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动物。情绪(emotion),如喜、怒、哀、乐、惧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使人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人有哪些基本情绪?情绪和认知有什么关系?情绪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人如何调节情绪?所有这些对情绪问题的研究会使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多一分了解。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各种需要,也就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既有基本需要,也有后天习得的需要。对不同动机的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原因。
3.能力和人格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个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做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比如,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迟钝;有的人做事粗枝大叶,有的人做事认真细致;有的人记得快、忘得慢,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大;有的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本书将详细介绍能力和人格的理论和研究。
以上谈到的是个体心理,然而,我们都知道,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并与他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他人。在团体中,人的行为和心理体现出一些与独处时不同的特征。因此,社会心理也成为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被认为是“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Dennett,1991)。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欲望等组成的内在世界,是对心理内容的一种觉知。除了有意识现象之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但是可以对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三)常态心理和变态心理
心理学家不仅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也对变态心理和心理治疗进行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书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并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可以这样说,有人活动的地方就存在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心理学影响力的提高,很多学科开始借鉴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学科领域中的问题,由此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下面将介绍一些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
(一)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等,其研究内容概括了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普通心理学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二)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机制,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调节以及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如何获取知识以及使用知识的历程,主要研究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问题解决及如何决策等问题。
(四)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人类在成长历程中的身心发展,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五)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是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个性倾向,以及个性倾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
(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思维本质及其产生原因的学科,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等。
(七)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以行为异常者和心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际从事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八)广告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广告传播中的认知过程,广告受众的心理特征,广告创意的心理,广告说服心理等。
(九)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研究某一群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包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
四、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一)描述
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目标是描述(deion)心理事件。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水平,比如,心理学家可以对某种文化中的整体行为进行描述。例如,研究发现,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人们倾向于根据他人的人格特点来解释人的行为,而生活在东亚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在下一个水平,心理学家会关注小一些的行为单元,比如,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反应速度会降低。在更低的水平,心理学家可以从生物学水平上来描述人的心理过程,比如,心理学家会研究当人在说“猫”这个词的时候,大脑皮层的哪些区域会被激活;当我们对某事物感到厌恶时,会涉及哪些脑区域的活动。
(二)解释
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解释(explanation)。心理学家不会满足于对心理事件的描述,他们更希望将其背后的原因解释清楚。心理学家一般从内外两个方面解释心理事件:一方面,可以通过遗传基因、智力、人格、动机等内部因素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个人之外的因素来解释,如教养、人际关系和文化等。
(三)预测
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目标是预测(prediction)。心理学家希望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例如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的特征是“先快后慢”。通过此项研究结果可以预测,在人记忆某些学习内容之后,刚刚开始的几个小时遗忘速度是最快的。
(四)控制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控制(control)是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心理学中的控制指的是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比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发现,A型人格者比B型人格者更容易罹患冠心病,通过对这种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心理学家最终希望能够帮助A型人格者通过各种手段改善身心的健康状况,避免患病。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翻开早期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的著作《心理学纲要》一书,开篇第一句话便是“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谈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时,这是人们最常引用的一句话。
实际上,人类很早就开始考虑人性本质的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心身关系、知识的来源和灵魂的本质等问题都做了探讨。但是,直到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这些问题的探讨都还属于哲学领域(或称为哲学心理学,相对于现代的科学心理学)。到了19世纪中期,研究者们开始将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中的实验技术应用于研究这些来自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和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推动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此,心理学不再是哲学的附庸,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