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30

第30章 新闻、社会与媒介的性别批判(2)

近年来,参政人员的民族和性别比例一直是中国舆论比较敏感的问题。目前中国政界高层共有7位女性担任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3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顾秀莲、乌云其木格;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郝建秀;1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中,有正副女部长16人,而在全国的省、区、直辖市的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有四五十人。她们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政的基本特色:大多分管文教、卫生、科学及妇女领域。此外,中国女性官员的“副职升迁”现象也相当普遍: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1984年从政后即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四年后从副区长升任北京市副市长,1996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造成此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和民主党派人士的配备规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女性官员担任正职过少的现实有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2001年4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01—2005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目标,重申了“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的原则,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至少要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2001年通过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也规定了促进妇女参政的目标和策略措施。中央组织部规定“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应拿出部分职位定向选拔女干部”。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确保妇女当选的政策,如北京市规定在公开选拔中,如果候选人中没有女性,应增加女性,结果在所录用的中高层管理者中女性比例达到30%。有了本国相当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民众对女性参政的国外经验也日趋关注起来。某种程度上说,有关性别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测试出了国家舆论与政策参与的开放空间,也强化了公众关注女性参政问题的敏感性。

已经步入中国权力高层的吴仪,至今过着独身的生活。“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2001年全国妇联对317名女市长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全部已婚,其中仅有1人离异。由此可以感受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家庭作用的观念影响下,一旦拥有婚姻,便应努力保持稳定的局面,这对女性的事业发展,特别是政治生命的延续具有相当大的保护性,因此婚姻状况是女性参政的重要资源。

单身女性在当下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一小撮人,她们的数量非常惊人。这些生于70年代的大龄单身女性被称为“3S”——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七十年代出生,被卡住)。她们不乏聪明、美丽,事业成绩也相当不俗,她们不畏世俗眼光坚持着不嫁。这些女性被时尚杂志称为“剩女”(left elite)。据统计,2005年北京30—50岁单身人数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上海城市女性认同独身观念的有82.79%,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超过86万名香港适龄女性至今未婚,比十年前多了24万人,与此同时,男性独身比例却有所下降,由十年前的36%下降至现在的34%。精英单身女性逐渐成为社会上高知、高薪、高阶群体的主角,对于这个群体心理需求的贴近和现实需求的反映,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忽略的部分。《单身女性领跑秘鲁大选——微笑坦诚征服选民,最崇拜希拉里和撒切尔夫人》这则报道,正点出了当下社会文化中最热点的问题与民心向背的关系:单身女性已经不再成为受文化传统和家庭要求负荷重重的牺牲者和沉默者,她们也可以成为公众认可的成功者。报道的副标题巧妙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单身女性领导者与拥有“正常”婚姻家庭的优秀女领导者一样,都能对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她们在治国政策和热情上,具有同等的值得民众认同的价值。这则新闻是以对世界政事和社会新闻中立、客观报道的方式,在社会身份上给予这些单身女性积极的信息报道与正面的价值肯定。

附录:女性国家领导人(1960—2004)

姓名国家职务任期

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锡兰(斯里兰卡)总理1960—1965、1970—1977、1994—2000

英迪拉.甘地印度总理1966—1977、1980—1984

吉尔达.梅厄以色列总理1969—1974

伊莎贝拉.贝隆阿根廷总统1974—1976

伊丽莎白.多米蒂安中非共和国总理1975—1976

玛丽亚.卢尔德斯.平塔西尔戈葡萄牙总理1997—1980

利迪娅.盖莱尔玻利维亚总统1997—1980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首相1979—1990

玛丽.尤金尼亚.查尔斯多米尼亚总理1980—1995

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冰岛总统1980—1996

格罗.布伦特兰挪威总理1981、1986—1989、1990—1996

阿加莎.芭芭拉马耳他总统1982—1986

米尔卡.普拉宁茨南斯拉夫总统1982—1986

玛丽.利贝里奥.彼得斯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总理1984—1986、1988—1994

科拉松.阿基诺菲律宾总统1986—1992

玛利亚.利贝里奥.佩雷斯尼加拉瓜总统1984—1985

贝娜齐尔.布托巴基斯坦总理1988—1990、1993—1997

维奥莱塔.查莫洛尼加拉瓜总统1990—1996

埃尔塔.帕斯卡.特鲁约海地总统1990—1991

卡济米耶拉.普伦斯金立陶宛总理1990—1991

玛丽.罗宾逊爱尔兰总统1990—1997

埃迪特.克勒松法国总理1991—1992

卡莉达.齐亚孟加拉共和国总理1991—1996、2001—

汉娜.祖赫卡波兰总理1992—1993

苏珊娜.卡梅利亚.罗梅尔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总理1993、1998—1999

金_坎贝尔加拿大总理1993

西尔维.基尼吉布隆迪总理1993—1994

马里塔.彼得森法罗群岛总理1993—1994

阿加莎.乌维林吉伊马纳卢旺达总理1993—1994

坦苏.西勒土耳其总理1993—1996

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斯里兰卡总统1994—

克劳德特.韦尔莱特海地总理1995—1996

谢赫.哈西娜.瓦吉德孟加拉共和国总理1996—2001

鲁思.佩里利比里亚总统1996—

帕梅拉.戈登百慕大群岛总理1997—1998

珍妮特.贾根圭亚那总统1997—1999

詹妮.希普利新西兰总理1997—1999

玛丽.麦卡利斯爱尔兰总统1997—

露丝.德莱富斯瑞士总统1998—1999

詹妮弗.史密斯百慕大群岛总理1998—

海伦.克拉克新西兰总理1999—

米雷娅.莫斯科索巴拿马总统1999—

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拉托维亚总统1999—

塔里娅.哈洛宁芬兰总统2000—

格罗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菲律宾总统2001—

梅加瓦蒂.苏加诺普特里印尼总统2001—

第二节 女性领导人在媒介拟态中的影响力与公信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女性领导人的实力,女性和政治的角色关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和调整。它不意味着女性重复扮演着政治的美丽花边,也不意味着由于一定数量女性的参与而使政治显得中立和平等。当一个女性当选为国家总理、总统,她作为一类性别的典型代表,书写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篇章。德国自从默克尔2005年11月出任总理后,德语的“总理”开始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名词——Bundeskanzlerin。这个附上阴性字尾的新造单词,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特别是2005年末到2006年初,频频传出女性领袖当选的好消息:智利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巴切莱特;利比里亚也选出非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家元首——女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亚洲的女性领袖更多的是在继承家族政治事业、解救国家危难的情况下产生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父亲是前总统;出生于意大利的索尼亚—甘地是嫁入印度显赫的甘地家族而得到人民的爱戴;库马拉通加是斯里兰卡遇刺前总统的后人;孟加拉前总统拉赫曼遇刺身亡,其妻子卡丽达—齐亚步入政坛,现为孟加拉总理;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被送上绞刑台后的八年,他的女儿贝.布托当选为总理……欧洲政坛上女性领导人往往没有家族政治的背景,却受益于宽松的政治文化和女权运动多年不懈的斗争基础,在扩大妇女参政比例的权利争取中,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祝词中指出,今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是“妇女在决策中的角色”以及它对提高全世界妇女地位和全人类进步具有的核心意义。并重申了《北京宣言》所确定的“赋予妇女权力和能力以及她们在平等基础上充分参加社会所有领域,包括参加决策进程和掌握权力的机会,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基础。”

安南说:“全世界还开始认识到,赋予妇女及女孩权力,是促进发展、健康和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政策。而且我敢说,这也是在预防冲突或实现冲突后和解方面最重要的政策。截至2007年各大洲国家中共有11名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有3个国家——智利、西班牙和瑞典——在政府人员构成上实现了两性均等。让我们确保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妇女在世界决策中占据她们应有的地位。”

有关数据显示,在拉美或非洲,62%的人相信女性执政在与贫困作斗争方面要强过男性;72%的人认为女性会比较注重教育;53%的人相信女性更善于外交事务,并且会比较少产生腐败现象。

对女性赋权的呼声已经从最初的理论层面到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构成要素。对于女性在家庭和职场各方面的贡献,其评价也开始变得多元和丰富起来。女性无论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开始随着大众媒体的深度报道和广泛传播而出现了新鲜而真实的内容。随着商业文化日趋发展成熟,以服务于女性群体为目标的各类产品在企划和推广过程中,也起到了宣传女性能力和魅力的积极作用。虽然以女性特征和女性形象为卖点的思维和表现一定程度上复制并强化了传统两性文化制度对女性的刻板塑造,但是公众在面对和接受各种各样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时,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了选择和批判的反馈。特别是在现代商业制作和传播信息的流程中,还没有设置和观众反馈直接发生作用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只要政策和技术符合一定的规范,就能保障某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商业信息的传播。因此,一切传播的信息既有“女权的”,也有“非女权”和“反女权”的。

女性领导人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意识到媒体对性别塑造和传播所具有的无限丰富表现。如何建立扭转刻板、偏见和歧视的策略,如何与媒体形成有效的互动合作关系,正是对女性领导人驾驭传媒的能力和智慧的考验。

一般来说,任何有父权文化影响传统的国家都具有相似的对女性领导人质疑甚至是敌视的观念,特别是针对与生俱来的女性气质中温柔和与世无争等特性,常被认为是直接导致女性领导人缺乏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根源。凡是有女性参与的政治性竞争和选拔活动,总使人感到胜出的几率比较小。从有人类文明开始,女性英雄和领导的榜样就少之又少,传统家庭角色的期待和对女性的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了人们对女性持家和温婉情性的信赖,而缺乏对其把握大局运筹帷幄的信心。对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的报道,无论角度如何,都基本脱离不了“个案”式的介绍,即不把女性领导力的普遍有效作为宣传的重点,也不深究女性领导人的出现和作为是否是女权运动自然延伸和发展的结果,而是注重对女性领导人家庭情况、政治手段上的“软/硬”大做文章。虽然女性领导人的数量的确堪称“个案”,但是这种现象正有力地说明了畸形性别文化和体制仍大行其道,并导致民众对女性领导人在“质量层面被个案化”的偏见,这是应当受到批判和期望早日有效扭转的局面。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夜色下的吻

    夜色下的吻

    回国之后去鸳星酒吧玩,鸳星酒吧在办一年一度的舞王,舞后,的活动,汐一时起兴就参加了,谁知道还有礼物,既然是.....................
  • 卿顾

    卿顾

    作为一名公主,是要有职业道德的。慕浅若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她开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五讲四美好少年。为了争做宣辰好公主,于是她把自己托付给一个长的很好看的少年,然后拍拍屁股人不见了。等到我们公主殿下想起来的时候,那少年竟然不认她,公主怒了,“拿了本宫玉佩就想翻脸不认人,哪有这么便宜”注:文案纯属摆设,和正文基本没什么关系。1.本文架空,非历史向,考据党勿进2.拒绝任何形式的撕逼3.作者拙笔,如有错误,请指正,拒绝任何恶意教育
  • 薄唇

    薄唇

    都说薄唇的人最无情,十年青春繁华落尽,便是我一人前去,……他说许我一生苏黎,还你一世简清。
  • 我的阴阳路

    我的阴阳路

    晴天一声霹雳,我出生了;天生阴阳命,三岁克父,五岁克母,从此我便成了孤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身上发生的怪异事件越来越多。。。。。。
  • 头文字之肆虐领先

    头文字之肆虐领先

    这是一本头文字d同人。和其他作品的构架不同,这本书有难度。需要我非常认真地写,不会懈怠一丝一毫。在这个赛车称雄,驰骋领先的世界里,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快到达终点,成为最耀眼的一束光!人们常说,笨蛋努力了,一定能追赶天才。真正的理解是这样的......哪怕你是一个笨蛋,只要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找到自己真正的闪光点,一定会成为真正意义的天才。飙车!甩尾!超车!绚丽,华丽的轨迹,热血沸腾的领先欲望,用文字来描述一场真正的飙车画面!
  • 呆萌女友:扑倒吧腹黑校草

    呆萌女友:扑倒吧腹黑校草

    “哎,我说爸,干嘛叫我回来!!我很忙的啊!!”“嗯......你给我结婚去!!”“哦买噶!!”“你还要住他家去!!”“不行!我抗议!”“哦.....抗议无效!!”“爸!!!”某某女子拖着行李箱,一脸阴沉地走向某某男子家中。“我说你这人想闹哪样?!!”“......”“老爸!你这个杀千刀的!!把我送到这什么破地方啊!!”“......”“你爸你妈呢?”“出去了。”“你家保姆呢?”“回家了。”“现在这个家就只有你和我?”“嗯。”“你多说几个字是会shi的吗?”“嗯。”“我去!!!!!!!”“......”“咳咳,听说你爸是全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总裁?”“嗯。”“那你你叫什么?”......
  • 穿越之我的妖妖夫君们

    穿越之我的妖妖夫君们

    我靠,我居然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你好歹也让我穿越到我同类的世界啊。这妖界我要怎么活啊?还有我居然有三个夫君,虽然我是花痴可这一来就三个我吃不消啊。。。
  • 第一毒后:帝尊太妖孽

    第一毒后:帝尊太妖孽

    她是现代金牌佣兵王,冰冷残酷,危险至极。她是北昭废物六小姐,宛如智障,愚蠢至极。意外穿越,成了人人喊打的废物千九殷?没关系,虚伪渣爹,暗偷嫁妆?我就将你宰相府翻个底朝天;心机庶妹,下药毒害?药量十陪奉还,不用感谢;极品渣男,不择手段?那就让你断子绝孙!只是,这个傲娇皇叔,她什么时候招惹他了?“女人,你下我上,速速过来!”某男一脸傲娇,某女老脸一红,随后,奋力耕耘。.一朝穿越,欺我负我的渣男贱女,送你们前往西天!
  • 创世纪——魔人

    创世纪——魔人

    ……世界自黑暗而生,无尽的黑暗与荒凉的土地。但是…在那个世界里是有一缕光照耀着。世界之后被分成两个部分,暗之区域是魔界,光之区域是人界。在这很长的一段时光里,这两个世界一直互相平衡,并存着,原本应该这样下来。但是,暗界之王却说“世界原来是一体的,那么将其完整有什么不好”。于是从那次起,黑暗预要笼罩光明,光明则抗争着要从黑暗的魔爪逃脱。但光之界的居民--人类,他们的身躯是脆弱的,无法与魔界居民--恶魔的力量对抗,就在光中的生气要被深沉黑暗即将啃噬殆尽之时,命运之轮启动了……
  • 岩渊:暗涌

    岩渊:暗涌

    这是一个位于地下深处的世界。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及其过去,和它有关的信息早已淹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奇迹般不可思议的,拥有自身独特生态构造的世界。高空中漂浮着一个能够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自身颜色和亮度的人造太阳——希尔米斯,而地面上河流、湖泊星罗棋布,还有高山、盆地、平原、沼泽以及通天的巨型石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