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选秀:一场关于“选”的“秀”
海选、复选、决选——《超级女声》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关于“选”的“秀”。
特别是零门槛的“海选”,开创了“选秀”节目的新纪元。夏青在其《从开始到现在——不为人知的“超级女声”》一书中写道:“海选”这个词,是在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中出现的,至于哪一场正式被启用已经记不清楚了。
……
我们刻意强调并广泛宣传第一轮选拔中的“试音”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所有人一个信号——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上电视试试自己声音的机会,同时得到评委的现场指点。我们所有的设计都尽可能多地为参与者和观众着想,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在乎你是否科班出身,不在乎你的职业,不在乎你的年龄,不在乎你唱什么、怎么唱,只要你想参加,我们就让你参加。
“海选”的过程,完全颠覆了以往电视台与观众的关系,以往电视台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机构,现在,电视台是一个开放的舞台,跟公园里的合唱角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就是电视台的演播室里有些奇奇怪怪的设施让你产生更强的新奇感和“专业感”,还有人认真倾听你的歌唱并给出他们的意见,此外你无须担心你的亲朋好友没有见证你的光彩时刻,你只要问清楚播出时间,就能请他们分享你的“奇遇”。歌唱其实是人的本能,寻求新鲜经验是人的本能,渴望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也是人的本能,《超级男声》和《超级女声》的舞台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原始欲望。
于是人们在湖南卫视的屏幕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妈一时兴起拐进湖南电视台的演播室去唱了一首歌,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做饭去了;送孩子来玩一玩的父母忽然说干脆我也来一首吧;张三说我一直在澡堂里唱歌唱得挺来劲的,去那里唱一回试试吧;李四看见张三唱了,说他都敢唱了我为啥不敢,兴冲冲地也去了。
正如夏青所说:“其实我们给大家机会的同时,也是在享用大家给我们的机会。”所有参与者事实上都成为电视台零成本的生产要素之一,配合电视台生产了鲜活生动的内容。《超级女声》的海选节目都置放在收视率较为低迷的午间时段播出,有效地提升了这个时段的生产力。
“超女”的海选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人们自由展示个性的“秀”。透过海选现场播出的节目,你看见各种精彩,也看见各种“洋相”,看见各种性格,看见各种挑战自我的努力,看见生命的光辉,看见人们为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所做的种种努力。2004年的成都唱区,一位83岁的老太太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海选现场唱了一曲《黄桥烧饼香又香》。2004年南京唱区,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经过海选和淘汰赛成功进入二十强,一曲《我爱你,中国》让全场第一次为一位选手两次响起掌声。2005年杭州唱区,迎来了一位刚刚从植物人状态中康复过来的56岁选手。2006年成都唱区,一位从小失去左腿的姑娘拄着拐杖来到了现场。观众透过“超女”的舞台看见的决不仅仅只是一场歌唱比赛,它其实是一场人生秀。
《超级女声》有一回碰到一个和评委“叫板”的选手。评委之一、太和麦田的企划总监詹华对选手说:“姑娘,你音准有问题。”姑娘对于“音准”这样的名词显然是陌生的,于是夏青评委给她当了下翻译:“跑调了。”姑娘冲她一斜眼:“你才跑调呢!”这种情节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通常是被删剪的对象,但是夏青说:“这正是我们的节目需要的内容!”这种故事经口口相传并被人制成视频片断在网络上流传,极大地提升了《超级女声》的收视率。某种意义上,人们观看《超级女声》,并非对于美妙的歌声有多少期待,而是期待着“意外”,期待着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这里,电视台“秀”的就是这个“选”的过程。
《巴尔的摩太阳报》称:“《超级女声》打开了一个巨大、从未被开采的真实秀市场,并预示着更多类似的节目的到来,如果政策和电视台的管理者决意走出歌唱比赛的局限。”
而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魏文彬用这样的语言总结了《超级女声》的意义:“如果说《快乐大本营》是明星娱乐大众时代的开始,那么《超级女声》就是大众娱乐大众时代的标志。”
21.5一切权力属于大众
2003年《超级男声》十强赛打出了这样一句口号:“一切权力属于大众。”宣称“超级男声,等您来选”,“投票权神圣不可侵犯,评审意见仅为参考”。自此之后,短信票选、大众评审成为21世纪中国“选秀”节目的一道特殊景观。在2004、2005、2006年的《超级女声》和2007年的《快乐男声》中,短信票选和大众评审均是直接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环节。
不少国外媒体对这一口号进行了政治隐喻意味的解读。这正是魏文彬最为担心的,一档单纯的娱乐节目一旦与政治挂钩,问题就变得复杂了。事实上,这一口号应当首先理解为一种新颖的商业竞争策略。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其《重启思维》一书中提出了“赋权”理论。他认为在产品和服务都达到一定水准之后的未来,竞争将在“赋权”的层面展开:谁能够赋予顾客最多的权力,谁就将是胜利者。彼得斯称,赋权顾客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供给他们充分的信息;毫无保留地、迅速并直接地随时提供你知道的信息;允许他们决定如何使用本公司的资源;给他们选择;让本公司供应的产品及服务可以量体裁衣,以符合他们的个别的需要;让他们觉得对本公司有控制权和所有权。
显然,“让他们觉得对本公司有控制权和所有权”是对顾客心理的一种精准把握与适当满足,因为“宇宙间最强的一股力量便是人类需要有一种主控感”。彼得斯以联邦快递和UPS公司之间的竞争为例说明了“赋权”的力量: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两家公司,就是因为他们可靠。我们知道交付的东西一定会送到,而且送得很快。我们也确定这两家公司说什么时候会到,就不会拖延。可靠度是当前竞争的新内容。可是几年前,收费较高的联邦快递却把较便宜的UPS打得很惨——因为联邦快递允许顾客从货物出门一直到送达收件地址全程追踪其下落。
顾客为什么要关心这些?我们相信联邦快递不会有问题。事实上也没有出过差错。可是人这种动物的天性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对知识、信息及主控权永无止境的渴求。
《超级男声》和《超级女声》的“赋权”策略吸引了一批忠诚的观众之外,还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超级忠诚的“粉丝”。海选、复选到决选全程公开的传播模式令观众看到草根变成明星的全过程,观众全程跟踪自己喜爱的选手,体验到亲手缔造偶像的感觉,因此会对偶像倾注极大的热情,在心理上与偶像结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密关系。忠诚的“粉丝”成为节目最可靠的支持力量和新的内容资源,“粉丝”甚至成为一种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