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45

第45章 章门弟子与五四文学革命(1)

卢毅

近几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社团群体(诸如会党、流派、机构、团体、报刊等)逐渐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并陆续展开了各种专题性研究,这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不过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异常纷繁复杂,至今还仍有许多群体尚未得到充分发掘,这其中就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章门弟子。即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众所周知,“五四前后,章氏的弟子,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都成了新文学运动的先锋”,章门弟子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以其中的单个人物为考察对象,而将之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研究的成果则不多见,尤其是较少梳理其与章太炎之间的传承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此做一番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该课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一、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在章门弟子中,最先起来响应陈独秀、胡适“文学革命”号召的是钱玄同。他在1917年1月1日的日记中就说:“文学之文,当世哲人如陈仲甫、胡适二君均倡改良之论。……必能于中国文学界开新纪元。”不久后,他开始“投稿《新青年》杂志,赞倡文学革命”。而究其渊源,他这种“文学革命”思想与章太炎的影响密不可分。有论者曾说:“章氏的文学主张,对于新文学运动的帮助甚大”,譬如“他的修辞立诚、力去浮夸的主张,为他的弟子钱玄同攻击‘肉麻词藻’、‘垃圾典故’之所本”。确实,钱玄同之所以积极投身文学革命,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章太炎的启发,他自己即曾自述:

章先生于1908年著了一部《新方言》,他说:“考中国各地方言,多与古语相合。那么古代的话,就是现代的话。现代所谓古文,倒不是真古。不如把古语代替所谓古文,反能古今一体,言文一致。”这在现在看,虽然觉得他的话不能通行,然而我得了这古今一体、言文一致之说,便绝不敢轻视现在的白话,从此便种下了后来提倡白话之根。民国元年一月,章先生在浙江教育会上演说,他曾说过:“教育部对于小学校删除读经,固然很对。但外国语、修身亦应删去。历史宜注重,将来语言统一以后,小学教科书不妨用白话来编。”

我对于白话文的主张,实在植根于那个时候,大都是受章先生的影响。

在钱玄同的一系列“文学革命”主张中,最广为人知、脍炙人口的无疑是他所提出的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斗争口号。而事实上,这一口号的提出也与章太炎有关。众所周知,章氏基于“魏晋文”立场,一向不满意尊崇“唐宋文”的桐城派;与此同时,他对崇尚“六朝文”的选学派其实也不以为然。他在1910年发表的《文学总略》中就针砭道:“昭明太子序《文选》也,……非不易之论也。”同时,他还严正反驳了清代阮元提倡骈文之说,指出其“以为孔子赞《易》,始著《文言》,故文以耦俪为主,……借此证成,适足自陷。既以《文言》为文,《序卦》、《说卦》又何说焉?……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在文章最后,他还公开宣称:“前之昭明,后之阮氏,持论偏颇,诚不足辩。”由此可见,章太炎对桐城派与选学派都持一种坚定的批判态度,而这显然极大激励了钱玄同。关于这一点,当时便有论者观察到:“章氏对于桐城派及《文选》派都有些看不起,后来钱氏即变本加厉,谥之曰‘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历史地看来,钱玄同曾一度对桐城派与选学派抱有相当浓厚的兴趣。1906年,他即曾在日记中高度评价了林纾:“小说总以白话章回体为宜,欲以文笔为之,殊难讨巧,今之能此者,仅林畏庐一人耳,林能以高雅洁净之文笔,达种种曲折之情,此其所以为佳也。”1909年,他读了清代张惠言《茗柯文编》后又称赞说:“阅其赋,庶几汉人矣,而其散文出入韩文,颇有桐城气息。”言词中明显流露出对桐城派文风的欣赏。而当同门朱蓬仙欲学骈体文,拟以清代汪中为榜样时,他也极表赞同。此后一段时间,他仍“时而想学《文选》的骈文,时而拿什么桐城义法的鬼话去教中学校学生”。

而正是在章太炎的熏陶下,钱玄同对桐城派与选学派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1917年1月25日,他在日记中抨击:“若如近世所谓桐城派之文、江西派之诗,不特无一顾之价值,偶一见之,直欲令人作三日呕”。1918年6月15日,他又在《新青年》撰文指出:“至于‘桐城派’与‘《选》学家’,其为有害文学之毒菌,更烈于八股试帖及淫书秽画。”与此同时,他还论证说:“一文之中,有骈有散,悉由自然。凡作一文,欲其句句相对与欲其句句不相对,皆妄也。……阮元以孔子《文言》为骈文之祖,因谓文必骈俪。则当诘之曰,然则《春秋》一万八千字之经文,亦孔子所作,何缘不作骈俪?岂文才既竭,有所谢短乎?”不难看出,这段文字实际上缘自章太炎《文学总略》,不仅逻辑思路一致,甚至一些语句都相同,“有所谢短”一句,更是明显沿袭了章氏的说法。

更为关键的是,钱玄同还由此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口号,“这几句口号一时远近流传,……为文学革命找到了革命的对象”。时至1935年,已与钱玄同分道扬镳的鲁迅仍然十分中肯地评价说:“五四时代的所谓‘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是指做‘载飞载鸣’的文章和抱住《文选》寻字汇的人们的,而某一种人确也是这一流,形容恰当,所以这名目的流传也较为永久”。

二、与《新青年》的合营

毋庸置疑,文学革命的成功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名校与名刊的联合,亦即以章门弟子为代表的北京大学与《新青年》的结盟,有论者曾指出:“与北京大学文科联手,既是《新青年》获得巨大成功的保证,也是其维持思想文化革命新路向的前提。”确实,章门弟子在与《新青年》合作过程中,为它的成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钱玄同与刘半农二人的“双簧信”,扩大了《新青年》的影响。

诚如鲁迅后来指出,在《新青年》创办的初期,尽管已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号召,但“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新青年》同人不免“感到寂寞”。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钱玄同与刘半农于1918年初联合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投书《新青年》编辑部,表示对林纾等人的同情和对文学革命的敌视;该文几乎集所有顽固守旧谬论之大成,这恰好为刘半农提供了针锋相对加以批驳的对象。这出“双簧”上演后,果然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崇拜王敬轩者”纷纷发表守旧言论,甚至林纾也亲自披挂上阵,最终达到了“引蛇出洞”的目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对钱、刘二人上演的这出“双簧戏”,鲁迅特别赞赏,到了30年代仍称之为一场“大仗”。而郑振铎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作序时更是详细评述说:“从他们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以来,始终不曾遇到过一个有力的敌人。他们‘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而所谓‘桐城、选学’也者,却始终置之不理。因之,有许多见解他们便不能发挥尽致。旧文人们的反抗言论既然无闻,他们便好像是尽在空中挥拳,不能不有寂寞之感。所谓王敬轩的那封信,便是要把旧文人们的许多见解归纳在一起,而给以痛痛快快的致命的一击的……不久,真正有力的反抗运动也便来了。”

第二,积极尝试创作,为白话文运动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与陈独秀、胡适二人联合后,章门弟子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其中以鲁迅的小说和周作人、沈兼士等人的白话诗最为出色。鲁迅的小说在当时影响尤大,“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陈独秀便一再表示:“我们很盼望豫才先生为《新青年》创作小说”,“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精研小学的著名学者,沈兼士此时也积极尝试白话诗创作。1918年起,他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十余首白话诗,对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其中的两首诗写道:“我来香山已三月,领略风景不曾厌倦之。人言‘山惟草树与泉石,未加雕饰何新奇?’我言‘草香树色冷泉丑石都自有真趣,妙处恰如白话诗’”,“这时候,自然的乐趣,同那活泼的小孩一样”,这显然是借景喻诗,表达他对白话诗的支持。

第三,鼓励《新青年》同人撰写白话文,尤其是“应用之文”。

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号召者,《新青年》最初在用白话撰写应用文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钱玄同在1917年1月1日的日记中就指出:“文学之文,当世哲人陈仲甫、胡适二君均倡改良论,……而应用文改革二君所未措意”。这也就是说,《新青年》固然大力鼓励人们用白话写作,但仅限于文艺方面,尚未涉及“应用文”。关于这一点,黎锦熙也曾回顾:“《新青年》三卷五号以前,提倡‘文学革命’的论文,其本身还都是用文言文做的,并没有用白话。”

针对这一缺陷,钱玄同特意致信陈独秀强调指出:“弟对于应用之文,以为非做到言文一致地步不可。”随后,他还全面提出了应用文改良十三事。对此,陈独秀也积极回应说:“先生所说的应用文改良十三样,弟样样赞成。”而正如黎锦熙所指出,“第一篇近于白话的论学书,就是钱先生与陈仲甫论文字符号和小说的信”。在该信中,钱玄同建议:“我们既然绝对主张用白话体做文章,则自己在《新青年》里面做的,便应该渐渐的改用白话。我从这书通信起,以后或撰文,或通信,一概用白话,就和适之先生做《尝试集》一样的意思。并且还要请先生,胡适之先生,和刘半农先生都来尝试尝试。此外别位在《新青年》里面撰文的先生,和国中赞成做白话文章的先生们,若是大家都肯‘尝试’,那么必定‘成功’。‘自古无’的,‘自今’以后,一定会‘有’。不知道先生们的高见赞成不赞成?”此后,他还以身作则率先用白话撰写“应用文”。据统计,从第3卷到第6卷共24期《新青年》,每期“通信”栏都有钱玄同的文字,数量甚至超过了陈独秀、胡适,内容也广泛涉及语言、文字、文学、思想等方面,而这些文章大都是用白话文撰写的。同时,也正是在钱玄同的鼓励和表率下,自1918年1月起,《新青年》改为全部刊登白话文。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神话由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神话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本书选取了中国最著名,最为重要的神话呈现给读者。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热门推荐
  • 末世天渊

    末世天渊

    末世猝不及防的降临,巨大的红毛怪物在文明的废墟间出没,死者复生为可怖的活尸;翼龙与苍鹰共舞,恐龙和猛兽荒野咆哮,蓝鲸蛇颈龙在深海游弋;金属却莫名消失,现代科技瞬间崩溃,人类文明何去何从?沈弈辰从黄河边的古村走出,古老棺椁,神秘雾区,通天神木,泱泱河洛,在浩劫废土中挣扎辗转,斥问上苍!!!【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众生之帝国领域

    众生之帝国领域

    帝国的制度给予众生苦难!神的旨意,生来平等!没有谁是天生的奴隶这个世界需要一场浩劫!就算鲜血染红天际!也要靠双手铺就泥泞道路!
  • 来世不再爱

    来世不再爱

    爱与不爱你是否真的能够决定?
  • 六界令

    六界令

    :“江湖,是什么?”:“是无尽的厮杀与无休止的战斗,还有......”:“还有什么?”:“刀尖上舔血,随时处于危险。”:“令,又是什么?”:“那,是一种——圣物。”:“什么圣物?”:“可以免于厮杀与危险,让江湖人仰慕的——圣物。”
  • 异世重生:黑暗炼骨师

    异世重生:黑暗炼骨师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绝对不会再当什么善良的人。就算倾尽一世,孤独一世,我也一定要成为世上最狠毒的人。
  • 校草引入怀:刚好遇见你

    校草引入怀:刚好遇见你

    我叫叶安然,名字的含义可想而知,一生安然。我遇到他的时候,还是一个六年级的毕业生,很奇怪吧,其实我并不喜欢早恋,也并不讨厌。我总觉得早恋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谁知道,这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喜欢的那个人…怎么说呢…其实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是一个同人小说的作者,文笔很好,长得也帅,可是我们不能在一起,因为我是叶家的千金……
  • 假小子遇变

    假小子遇变

    如果注定遇见躲避是否算是委婉如果注定相爱就算记忆缺失你依旧会在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过程什么又叫做爱情?
  • 墨菲定律的魔咒

    墨菲定律的魔咒

    废话!如果早知道他是萧家六公子,我还跟他来往作什么!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谈一场灰姑娘和王子的恋爱。自认为我这一生,能遇到一个落魄的自命不凡的才子,或是为我撑起一片天的憨厚大叔都可以,独独不要王子。难道是中了墨菲定律的魔咒了?不管是不是魔咒,我都无法忽视自己喜欢尤洌的事实。天桥上的那次遇见,也许就已经注定了我会喜欢上这个叫司徒尤洌的男子。我眼里的你,你眼里的我,万水千山也只不过是一个凝视的距离。隔着万丈红尘,我为遇见你而来。
  • 晚来闻歌弦

    晚来闻歌弦

    林修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就是在这权谋争夺中丢失了她,然而当一切归于平静,手握皇权的他,心中终是荒凉了一片.........晚歌说:“我心中的这片净土,一直由你守护着,如今也该换换了,我们都该给彼此一个机会不是吗?”于是在一片喧嚣下,他与她终成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