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000000015

第15章 新闻报道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2)

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媒介具有为公众安排话题的功能,因此受众会根据媒介对某一问题或人物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问题或人物的理解与判断。尽管这一理论存在一些学术盲点,但却为我们引导舆论提供了思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要长期的努力,摆脱贫困,提高民众生活、教育水平,改善环境等议题,一直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作为云南省的主流平面媒体,《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这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其次,在所统计的相关报道中,只有17.1%的报道是人物报道,只涉及了48个具体的少数民族人物,其余都为事件性的、概述式的报道。而这48个具体人物中,一些是人物的通讯报道,另一些则也只是提到而已,在我们的统计说明中规定只要明确提到人物,即便没有进行详细描写也统计在内。

而在性格特征的统计中,我们也发现,所有的报道中有高达84%的文章根本没有对人物进行任何的性格描写,有78.7%的报道没有明确指出所报道的少数民族人物的年龄范围,77.4%的报道没有明确指出所报道少数民族人物的受教育程度。即便是在人物报道中(占全部报道量的17.1%),仍然有13.7%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身份、职业,更谈不上什么性格特征了。

这一情况导致了在新闻报道中,云南少数民族的具体形象非常模糊、笼统,性格特征不鲜明。

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认知,是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态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而实现的,通过对他人的细节的观察,人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理解对方的行为。这是认知心理学对社会认知途径的基本判断。而社会印象则是在综合各种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从而形成对对方的刻板印象。

对少数民族人物的形象刻画因报道的粗糙、随意和模糊等特性,在读者心目中形成对这一群体模糊的、不清晰的认知印象,久而久之将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重视与认同。

最后,报道面窄,以农村报道为主,不够全面,时代感也不强。

在我们统计的所有相关报道中,人物有明确的身份和职业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28.8%)、干部(20.5%)和文化文艺工作者(12.3%)。明显表明报道面、报道题材非常有限,仍然以农业为主,以干部的活动为主,以贯彻少数民族风情的文艺活动为主。这与我们在报道主题统计中所反映出来的以经济、教育和文艺为主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新闻报道除了承担社会守望、社会协调和社会化的功能以外,还在无意中建构着媒介环境与世界,形成、影响着社会成员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在对少数民族报道这一问题上,如果仅仅局限于这样的传统领域、报道者的眼光总是投放到这样的地方的话,只能使社会公众对少数民族保持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落后的、原始的、贫穷的、能歌善舞的、奇异风俗的……

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以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有的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有的处于奴隶制社会,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和保障,在形成平等、团结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由于长期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涌现了许多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职业的少数民族精英,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民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但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报纸报道需要热闹的、奇异的和美丽的人物和故事,这就使得报纸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艺活动等报道的分量,记者们热衷于采访演员,报道奇异的民俗、新鲜的旅游景点等内容。同时,对于传统行业如农业生产的报道过多,而对具有现代意味的领域则涉足甚少,一些相对冷静的、严肃的和现代的领域如科技、医疗、文化保护、金融等报道,则相对弱化。

关于人类自我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说:“个体经验到他的自我本身,并非直接地经验,而是间接地经验,是从同一社会群体其他个体成员的特定观点,或从他所属的整个社会群体的一般观点来看待他的自我的。”由媒介营造的这个拟态现实将对公众理解现实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上述的媒介环境中,似乎存在这样的暗示:云南少数民族都是生活在农村的、能歌善舞的、天天过节的、落后的、没有文化的、愚昧的、贫穷的一群人,加上媒介日复一日的报道,使公众逐渐形成对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刻板印象又将作为“他人评价”进入少数民族自身的自我形成过程中,作为“镜中我”,对其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制约其努力奋发、进取向上和自豪自信的品质获得。

其实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在云南省的各行各业都有大量少数民族在为社会作着各种各样的贡献(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中有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高新领域人才、教育工作者等等,但我们的报道往往忽略了宣传这些人才的少数民族身份,在受众心目中造成了上述的刻板印象。为了使少数民族报道更加贴近真实,更加充实、生动和具有时代感,也为了更好地宣传少数民族的进步、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我们的记者们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力度,将有关人物的少数民族族别在文章中点明,这样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又宣传了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改变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这样的做法还能有效地扩展针对少数民族报道的题材覆盖面,使报道领域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教育和文艺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科技、金融等领域,并使报道更具有时代感。

《云南日报》与《春城晚报》在少数民族报道中的对比

首先是报道数量上的对比——一增一减。《云南日报》在少数民族题材的报道中,数量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甚至在2004年还大幅增长了14个百分点。而《春城晚报》则在2004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春城晚报》的定位越来越突出其城市特色。

其次是报道类型上,《云南日报》注重消息的写作,而《春城晚报》则注重新闻图片的使用。在统计中,《云南日报》上相关报道有56.9%的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消息(《春城晚报》这一比例是36.5%),而《春城晚报》则有25.4%的是新闻图片(《云南日报》的这一比例是17.1%)。《云南日报》的图片使用一直是其弱项,这与其党报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特性有关,而《春城晚报》则越来越注重图片、漫画的使用,使其版面生动、形象。

第三,行为主体方面,《云南日报》的主要报道对象是政府行为、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三者平分秋色,分别占37.4%、35.8%和25.2%,而《春城晚报》主要报道的是集体行为,这一比例高达63.9%。这也彰显出两家报纸不同的定位。

第四,内容类型方面,两家报纸关注的内容在基本类似的基础上有所区别,《春城晚报》更加突出其可看性、娱乐性的都市生活报纸特征。

第五,在写作立场中,《春城晚报》更加客观、中立一些,其中立立场占了24.2%,正面立场为69.4%;《云南日报》则有93.3%的报道采取的是正面立场。

第六,在报道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人物,《云南日报》更倾向于政府各级干部帮助解决,有43.7%的解决途径为政府帮助解决,42.9%的依靠政府各级干部解决。《春城晚报》在肯定主要依靠政府和干部帮助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了依靠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报道分量,在依靠政府帮助解决困难方面比《云南日报》减少了10.4个百分点,而在依靠政府各级干部解决困难方面比《云南日报》减少了4.9个百分点。

第七,在形象报道的清晰、生动方面,《春城晚报》比《云南日报》要好得多。

第八,就两家报纸刊登的新闻图片来看,也有一些区别。

从上表来看,两家报纸刊登的新闻图片都以人物的群像为主,但从人物的动作表情来看,除了两家报纸的图片都着力拍摄少数民族人物的风俗舞蹈动作以外,《云南日报》的图片更倾向于展现人物的劳动,而《春城晚报》的图片则更注重展现人物快乐的面部表情。

从以上各个项目的对比分析来看,《云南日报》作为云南省委机关报,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物的报道,报道分量上有所增加,其新闻报道、图片拍摄的取向严肃、大气、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题材报道,如经济、教育等。但不足之处在于该报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这也是这类党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少数民族人物的具体报道中犯了笼而统之、高高在上的毛病,虽然报道量大,但传达的具体形象却很模糊,传播效果差强人意。

《春城晚报》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创建的第一份晚报,在保持其可信度、公信力的同时,确实体现了贴近民众的特色。关于少数民族的报道,其新闻报道和图片拍摄的价值取向为:注重可读性、娱乐性,注重少数民族地区与都市的联系,也重视重要题材的报道,如经济类。但不足之处在于对少数民族的报道不是非常重视,且报道量有下滑的趋势,这在抓创收、抓效益的媒介经营语境中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媒介的公共性使得关注边缘、关注弱势应该成为媒介的当然的社会责任。另外,对娱乐、文艺题材的偏重也要注意有度为之,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应该成为报纸承担的另一项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媒介作为营造社会共同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共同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某一群体的报道规模、强度、具体描绘等,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关乎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关注和印象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影响到这一群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因此,考察媒介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报道情况,对于他们的观念更新、族群认同、发展机会的获得等,具有学术层面与实际层面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单晓红: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同类推荐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热门推荐
  • 神女倾世:帝尊,主上又跑了

    神女倾世:帝尊,主上又跑了

    好好的魄罗神殿殿主不做,非要下凡转世成个修仙人,偏偏这一世还是个男儿身?离火和离沧表示有点心累。主上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桀骜不驯,作为魄罗神殿镇殿神兽,他们不但要看好神殿,还得照顾好自家主上,可为什么老殿主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就要做?女儿身的白九行何等霸气侧漏?“我就是要走怎么滴?除非你们把符苍那老不死给老娘找来,不然我就把离沧给炖了!”男儿身的白玥筝又是何等温文尔雅?“离火,今天天气不错,我拉着你去外面溜几圈如何?”两大神兽沦为阶下囚,她竟还想染指九重天上最尊贵的符苍帝尊?却不料某帝尊更是强势,跑到凡间拉着男儿身的白九行欲练“神功”。离沧离火很无奈:“帝尊,主上被你气跑了!”
  • 重生之花样女军人

    重生之花样女军人

    她莫名其妙的重生,却成全了她踏上军旅的梦想。且看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转变成一名职业女军人。在军校,他与她初遇,他是她的教导员,也是她的师兄;在军营,他与她重逢,他是她的副队长;当他被选派国外军校留学时,她毅然参加特战连的选拔;当他被选派驻外使馆去往动乱国时,她所在的特战队正在边境执行秘密任务;当他成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前往战乱国时,她却在另一个国家参加维和任务;他与她总是相遇、相聚又分离,分离又相聚。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是军人的信仰,也是爱情的信仰在支撑的他们。
  • 海洋馆漫游:海洋谜底解析

    海洋馆漫游:海洋谜底解析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仙侠奇缘之姮姬传

    仙侠奇缘之姮姬传

    在天庭上做了五千年的公主,她一直无忧无虑,唤了他五千年的四哥,她一直最为珍惜;可是当跨越了界限,他却成了她最心爱的男子,三生三世他一直相伴,逆伦之恋,可否有果?当她为他被贬下凡,毁容、眼瞎,当她被她所谓的亲人费去法力后;当他们把她推入万丈深渊后;当她最忠诚的仙婢和徒弟为她死去,原本所有的真相才浮出水面·······三世的夫君、她五千年的四哥要娶别的女子为妻。为什么他都如此待她。竟然你们恨她,害她,想毁她金凤之身,怕她夺得帝位,那么她就一定要如他们所愿,金凤涅槃,她从仙变为凡人再成魔,毁天灭地也要求得到她的公道······一把折扇,催人泪下,几世仙情,花开有果。
  • 全能男友,小小狐狸往哪跑

    全能男友,小小狐狸往哪跑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在十岁那年,发生了一场意外。她竟然去到了人间!他出发去寻找她,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集团,可还是找不到她。终于,好不容易找到她,却发现她好像喜欢上别人了?哼,那这又有什么关系?看我如何将小狐狸追到手!
  • 虚无郡主

    虚无郡主

    异次元时空中,有一座独立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城---虚无城。在那里,女子为尊,不允许男子上朝为官。城主历代世袭,称虚无郡主。当六年一次的五星耀日到来时,虚无城门大开十二小时,城民可去三次元(即为人间)游历。第三百一十六次五星耀日,四位祭司携下代郡主及五百城民去三次元游历,突遇袭击,祭司幸存一位,五百城民仅带回一百余人,且下代郡主遗落三次元。下代郡主乃当代郡主独出,年仅十岁,安危皆为异数。
  •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本书围绕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这两大主题,分为两编进行了宣讲。两编主要依照刑法总则条文顺序,区分专题作问答式宣讲。每个专题分为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四个部分。宣讲要点重在回答基本概念、内容和把握原则,再以典型案例作示范,之后以专家评析作进一步讲解和说明,最后附以刑法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文件。需要特别说明,法条指引部分主要为节录式引用,以节约篇幅。
  • 战争的曙光

    战争的曙光

    悲催的高中生王毅在经过数次雷劈之后,终于启动了他真正的霸业。请看王毅如何本着不坑爹不骂娘不刨祖坟不歧视的友好姿态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
  • TFBOYS我们的青春给了你

    TFBOYS我们的青春给了你

    一次次的误会导致他们不能在一起,一次次的阻碍导致他们分开,三只会和自己心爱的女主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天缺玉

    天缺玉

    风暴起,席卷四方。异界入侵,无一人能逃脱劫难。我的生命,竟然只是这绝世阴谋的一部分,你们要用我的性命,要用我的血来铸造着辉煌!那么你们就来吧,让我用你们的生命,你们血,来铸造我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