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85

第85章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影片档案

出品:中央电视台

片长:10集,每集约50分钟

策划:张丽玲

年代:1999年

导演简介

张丽玲,浙江杭州人,曾为电视剧演员,参演过《大学》、《红楼梦》、《聊斋》等。1989年赴日留学,1995年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舞台导演专业,同年进入日本大仓商社工作,1996年3月起,担任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总策划与总导演。其中《小留学生》获得2000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纪录片奖,张丽玲获年度最佳策划人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在日华人。1998年,张丽玲出任日本第一家中文电视公司CCTV大富株式会社董事长。

内容简介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由在日留学生亲手制作、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全片共10集,分为《初来乍到》、《彼岸的青春》、《家在我心中》、《角落里的人》、《小留学生》和《我的太阳》。此片自1995年8月开始筹备,1996年3月正式开机,拍摄工作历时3年,共拍摄素材带1000盘,采访人数315人,其中跟踪采访66人,忠实地记录了许多日本留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初来乍到的泪水与笑颜,有“黑户”阶层的思考与困扰,有漂洋过海的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也有耗尽十年光阴获取博士学位的挣扎与辛酸……

影片分析

1999年,一部系列纪录片在北京台的热播引起轰动,随后,全国几十家省市电视台黄金强档同时播放,这在国内纪录片市场上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就连日本驻华使馆的一位外交官都非常激动地表示:“看了这部片子,我三天三夜没睡好觉。我们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做努力,而这部片子比让中国人和日本人握一百次手都管用。”这就是《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一部曾经让国内许多自称纪录片大腕的制片人目瞪口呆的作品。它的成功凝结了许多人的热情和汗水,感人至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真实打动人,以细节塑造人。当然,这部纪录片在某些地方也存在缺憾。笔者认为,10集中《初来乍到》和《家在我心中》这两部是给人印象最深刻、最让人难忘的,下面就以第1、2集《初来乍到》为例,来探讨《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一、记录的真实感

二十世纪末,在经历了“文学热”、“经商热”后,“出国热”席卷全国。一批反映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这批作品中的经典之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最初是因为曾是留学生的张丽玲很难忘掉自己刚到东京时看到的一幕场景:一位中年男同胞带着七八件大行李,锅碗瓢盆都带过来了,而比行李更复杂的是那张百感交集的脸,兴奋、焦虑、茫然、期待,张丽玲虽然有着多年的表演经验,但是她觉得再高超的演技也表现不出这张脸,于是萌发了拿起摄像机去记录的念头。

张丽玲的初衷是极其朴素的,这种平实的想法后来一直贯穿在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她说,她的摄像师在现场就像影子一样,只看得见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当摄像机把这些最本真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很多人都被感动了,为它的真实,也为这些坚强的赴日留学生。

比如韩松刚到日本的那一段,决定把他作为拍摄对象完全是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的突发事件。出身干部家庭的韩松告别妻儿来到日本,伫立在夜幕下的东京街头,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他一脸诧异,结结巴巴地重复着:这“已经没办法讲了,真是,真是电视上的天堂……”但是紧接着出现的住所就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坐在地上不住地叹气:黑乎乎的地板、破败的家具、肮脏的公共卫生间,铁路传来的隆隆噪音……鲜明的反差让这位心高气傲的男人将失望又无奈的情绪毫无掩饰地流露出来。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它是真实的,真实得近于残酷。而有些按照事先设计“导演”、“摆拍”或“再现”出来的东西,无论画面如何逼真,情节如何感人,都无法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因为它妨害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因此,纪录片的拍摄过程,需要充分尊重拍摄对象的生活实际,尽量掩盖创作者的个人情绪,真实地还原事实,记录原生态。

二、细节的运用与表现

在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常常会把功夫用在题材、结构和主题的挖掘上,却恰恰忽略了细节的捕捉。钟大年在《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也不乏有人提出这样近似矫枉过正的说法: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绝不能没有细节。捕捉和运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

《我们的留学生活》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而他们的性格特征,无不是由许多细腻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的。韩松可以说是整部纪录片中戏剧性最强的人物,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观念变化最大的一个。在刻画这个人物时,编导用了很多足以让人或捧腹大笑或嗤之以鼻的细节。如,初入语言学校学习,韩松在填错表格之后的一段对话。

韩松:Please give me one copy,please?

老师:为什么?

韩松:我这写……Something wrong with this.

再如,在表现韩松对住处的黑暗肮脏等诸多不满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画面:头部特写,韩松抽了抽脸上的肌肉,动了几下嘴唇。

同期声:我父亲也是县长级干部,说实话,我母亲也是市长级干部。你想一想看,在日本我们这样的家庭就是不得了的,简直像天皇一样的那种感觉了,在我们那地方也是这样,一般人想接近都接近不到我的……我是想到苦了,可和想到的苦还大相径庭。大相径庭的意思懂吗?一般人都懂,距离误差太大了,大相径庭!

几个语言的细节使一个初到日本的官宦子弟在观众的视线当中逐渐饱满起来,其虚荣、自视甚高的个性特征不需加任何解说便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一集中的王尔敏和话多的韩松相比,则显得稚嫩而安静。便利店打工期间,在间歇时她边吃冰激凌,边在嘴里来回啯着木勺,这时,摄像师有意识地将镜头由中近景推至特写,用这个典型的人物动作细节来凸显王尔敏的天真可爱,并以此衬托她年龄虽小却能够顽强地面对生活的性格。由此可见,细节在纪录片的构思框架中,看似轻微,实际上分量却很重,恰到好处的细节表现,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解说词的主观性

纪录片的真实性在电视媒体的表现层面体现为相对客观性,对于纪录片的解说词,客观性尤为重要。解说词具有非独立性,它并非是画面内容的描述,而是承担着补充说明影像并开拓影像表意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使命,体现着创作者的个人意志。它应该是一种客观的陈述,而非带有评论性的描述或观点性的思考。因此,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个人的主观性,避免依画描画,才能使作品看起来是客观的。

张丽玲的解说常常会犯主观性的禁忌,把创作者想表达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受众,使得这样一部“真实的残酷”的纪录片,因为解说的介入平添了几分遗憾。比如《初来乍到》中的几个场景:

画面:王尔敏拿着招工广告走在商场里、走在大街上。

解说:故乡的海潮、小伙伴们的声音,在心中回响,王尔敏在陌生的街头找工作。

经过前面应聘失败的铺垫,此处观众完全可以体会到年少的王尔敏独自在日本街头找工作的孤独与艰辛,但是当解说词把这种自发的感受打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只能是观众强烈的抵触情绪——你怎么知道她这时候想起的是故乡的海潮和小伙伴呢?想她父母不行吗!比如我们在看电视新闻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用语:某部门在某地开展了某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关注和热烈欢迎。且不论群众的关注是否是强烈的,欢迎是否是热烈的,仅就这个活动的开展是否真的为人民带来了福音还是一个亟待商榷的问题。这样的套话似乎已经成为此类新闻的格式,严重伤害了新闻的客观性。再如,韩松在为入学考试挑灯夜战,为自己定下学到凌晨4点的目标:

镜头1:全景接特写,墙上挂着岳父送他的条幅。

镜头2:墙上贴着他的小孩的黑白照片。

解说:背后是老一辈的嘱托,面前是新一代的目光。

此情此景,观众已经能够感受到韩松踏踏实实学习的动力,就是一家人的祝福与支持,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指着画面直白地告诉观众,这样编辑是为了表明他背后有一家老小的期待,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留一点空间,让观众自己去领悟、去品味、去思考,这样作品才客观真实,才有韵味。

(石颖)

同类推荐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色彩改变生活

    色彩改变生活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金戈铁戟、射及其他、笛、管、笙、琴、唢、呐、口弦、编钟等鉴赏和收藏。
热门推荐
  • 渡厄剑传

    渡厄剑传

    一个平凡的小偷,一块破碎的铁片,一张陈旧的羊皮卷轴。三者连成一线,终成就英雄传奇!心中有剑,我即是剑。以剑渡厄,破天成仙!
  • 恋上糖果色甜心

    恋上糖果色甜心

    多年以来思念的佑熙欧巴竟然要和自己同居啦!韩璃雪这个妹子又开始动起了坏心思…………“佑熙欧巴我要和你一起睡~”“不行!”我的小心脏受不了这么重的伤害!“佑熙欧巴我要跟你一起洗澡~”“不行!”你怎么可以酱紫回答伦家!“佑熙欧巴我要你亲亲~”还没等佑熙欧巴回答,这丫头就立马抱住他的脖子,凑到他的唇上就咬了一口。这丫头,又开始耍无赖!从此,俩人便开启了疯狂虐狗模式…………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强国

    强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婚不回:前妻难归

    冷婚不回:前妻难归

    他是陆家传奇少爷,一次次在商场上翻云覆雨,唯独敌不过一个小女人。"沈夏溪,我错了!"他一再放低姿态,却只得到她近乎冰冷的语言。"陆少,你认错人了!""请不要在来烦我了!"沈夏溪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遇见陆明煜。最明智的,就是和他离婚。过往的伤疤再次被揭开,他们之间,会否再次重逢?
  • 穿越仙剑之挚爱龙葵

    穿越仙剑之挚爱龙葵

    本是当红影星的景子墨却阴差阳错的因为一场朋友的魔术表演穿越到仙剑世界,是偶然又或者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老汇

    老汇

    人性是什么?夫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先生说:性本恶!我说:善恶存于一心,不在人言!然人言可畏?那便让他信你,遵从你,唯你是从!如若不然?那便随他!若阻我心中正义?“杀!”若阻我行恶?“杀!”若我翻然悔悟?“这就是人性,酸甜苦辣咸都在其中!”
  • 麟天纪

    麟天纪

    曾理——一个看了十多年网络小说的超级宅男,意外穿越到天元大陆。故事的发展有小说中的情节,也有小说之外的情况,且看他如何运用小说中的知识将整个大陆玩转。
  • 千谜学院

    千谜学院

    千谜终归一,门开见真神;八百轮回,腥风血雨现;同脉相承,铁拳救世人。且看云风如何以中华武术和自由搏击在虚之界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