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09

第9章 杂记编(8)

关于评奖标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

参加过几种评奖,广播电视节目的评奖有一定的弹性,竟会发生相反意见的论争;播音与主持作品评奖,特殊性更明显,往往看法不同,甚至分歧较大。

之所以设立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主要是为了鼓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提高创作觉悟,多出精品。但这同其他节目的要求有共性之外,个性差异较大。如有声语言的状况(语音规范,词汇、语法规范,表达准确、流畅,状态积极、自如,等等)、电视中的副语言(眼神、手势、化妆、服饰、体态,等等),都是其他节目、其他评奖不作为重点衡量的。

正因为如此,播音与主持作品的“作品”含义,主要指有声语言创作出来的成品,一般是播过的较完整的节目,包括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专题片配音、文艺类节目。这里,有声语言创作是核心,并非指策划、稿件、编排、制作等。评奖时,必须突出这个核心,而不应“旁逸斜出”。于是,顺理成章地便产生了一系列规定:有声语言要有一定的质和量,必须体现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的导向意识、政策水平、驾驭能力、受众意识……声音、画面要清晰,不允许几次节目集萃,如果有声语言部分中出现不规范、不和谐的其他工作人员的话将影响评奖,等等。在评审中,发现某作品有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错误,有政策性、理论性、观点性、知识性错误,有节目内容低下、形式散乱、制作粗糙、信息模糊等毛病,将降低奖次或淘汰出局。

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必须讲究有声语言的质量,这个标准不应降低。广播中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电视中的“声画和谐,形神兼备”,都是这个标准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语言的规范性,应严格遵循普通话的要求,不应放宽。参评者先要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否则没有参评资格。在播音与主持作品中,不允许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语言的多样性,因节目性质、内容、形式、对象……特别是语言样式、样态而有多种形态,如播报、谈话、宣读、讲解、朗诵、问答、评论……以不变应万变不行,转向、错位也不行。“港台腔”的地域性、边缘性、媚俗性、异质性,根本不属于多样性之列,不能进入评奖范围。

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多种多样,而其边界并不十分清晰,有不少重叠、相近之处。同时,不少创新之作又会富有新意,不宜用原有形态去加以限制。这就又增加了评审的难度,出新不能出格,鼓励创新却不应猎奇。

现状就是如此,不能不在评奖标准的弹性上尽量科学地去把握“度”。

在评奖中还会出现许多主观的附加条件,本是希望更严格、更合理,但因缺乏共识而多有歧义。

一是对作品的审视中,对创作流程的重视削弱了对创作成品的精微把握,如:自采自编的节目,就先入为主地认为高于他人采写的节目,在语言质量上就从宽,语音欠规范,表达欠生动,似乎也可获奖;对于不是自采自编的节目,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低于自采自编的节目,在语言质量上就从严。这是不正确的。“采”、“编”并非由自己决定,“采”、“编”也有水平高低的问题,既然是播音与主持作品,在语言质量上就不应有不同的要求;创作流程怎样,受众并不知道,受众只从创作成品中去认知、去感受、去评判。评奖时,应从创作成品去衡量,而不应掺入创作成品之外的其他因素,否则就会失去公平与公正。

二是对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分析不够,说优点就好上加好,究竟优在哪里、优到什么程度,难以具体、精细;说缺点就一无是处,究竟哪个方面、哪一层面上的不足,不足之处到什么程度,总觉空泛、粗疏。在审视作品时,总不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

三是难以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一呼百应”,或者“先声夺人”,少数服从多数,无暇或无力开展“争鸣”,因此,研讨、点评时,只有“统一意见”,缺乏不同声音。其实把多种意见提供出来,应是创作者求之不得、受益颇多的事,对旁的作者也有借鉴意义。

这些,恐怕还是一个学术问题。立足学术、为了学术,倡导学术民主,创造学术氛围,鼓励学术争鸣,深入学术研究,对评奖标准、评奖过程、评奖结果都会大有裨益。

至于评奖中的其他问题,也有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必要,约略是:

第一,“指令评奖”。超出学术标准,考虑关系,下达指标,戴帽评奖。

第二,“有偿评奖”。远离学术思路,重金疏通,本无实力,后门求奖。

第三,“名人评奖”。不顾评奖标准,以“名”为实,名人都好,自然获奖。

第四,“情绪评奖”。妄解评奖标准,感情用事,臧否无据,固执己见。

这四点并不全面,从评审者、参评者、旁观者、旁听者当中都有此类事例流传,或为实有,或为推测,并非无中生有,更非恶意中伤。正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心维护评奖的权威性,促成评奖的良性循环。

某年、某类评奖,应评出水平、评出风格,评出积极性,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不一定推出理想的高水准,一等奖可以空缺,但一定要令人心悦诚服。

评奖也有一个探索过程,总有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态势。评奖越成熟,声誉越高,信誉越强,人们就会踊跃参与,希冀从中有所收获。

评奖标准也有一个完善过程,坚持学术立场,就会日益科学、愈加公平。

关于精益求精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一

无论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人们都希望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这是理想的召唤,历史的共识,当然,这“好”,这“精”,会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质量。然而,今天的情况,似乎发生了某些变异,很值得我们重视。

在“好”和“精”的价值取向上,本应以客体的期待为指认,以本体的积淀为基准,以主体的责任为依托,以精神的升华为目的,这样,才会有真正的人生价值,也才会有真正的传播价值。可是,目前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只以主体的满足为尺度,一切都归结为“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用“吾日三省吾身”,更不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客体的要求,竟提倡“知足常乐”,哪怕心并不足反“欲壑难填”,乐并不足竟“得寸进尺”也毫不在意。这种引导,已经属于“垮塌”状态,哪里还有“好”和“精”的影子?

传播者理应注意对“好”和“精”的追求,建构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完善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美学理想。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以正确的态度、积极的热情、科学的精神、深厚的底蕴完成“由己达人”的使命。现在的问题正是由此而来,怎能认为这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居然置之不理呢?

由于任何传播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映照着本土的风貌、大众的心态、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变化。它反映世界情况,也为世界反映情况。从它的运作过程中,人们会毫不费力地认出它的属性,明白它的意图,了解它的水平,从而决定取舍、判别高下。正因为如此,“好”与“坏”、“精”与“粗”,便成为传受双方的共同判别分野。传者可以制作出不好不精的节目,受众也可以不听不看。

所谓“好”、“精”,有下限也有上限。下限较模糊,就是“可听可看”,上限无止境,就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重在一个“求”字,就是不满足可听可看,而追求更高、更美的层次。那么,怎样才算更高、更美呢?

首先,是立意。有闻必录、有话必说是不行的,要区别其价值高低、角度新老。没有什么价值,或价值不大的事情,角度不新,或离不开老套数的事情,干脆不录、不说也罢,即使是“独家新闻”,哪怕是“个性语言”,也不一定就价值高、角度新。

其次,是思路。以事为线、以时为序是一般思路,应该有所变更。事物的发展变化,条条道路通罗马,并非只有一条;时间的转瞬即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并非仅此一刻。四维之中、六合之内,任我选择,关键是思路的清晰和独特,何必一筹莫展、作茧自缚?

再次,是材料。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总会有某些人物事件收入眼底。把那些符合立意的材料选出来,加以调整,形成鲜明生动的景观,恰似随手拈来,却会令人如沐春风。这材料,因主体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而显露其不同程度的丰富和深刻。

最后,是升华。这是关键的环节,是决定成败的最后一搏。全部立意、思路、材料的组织和凸现,都经过这个环节变得清新、完美,这是极具眼光、极具功力、极具理念、极具情趣的质变过程。懒惰和怯懦与他无缘,迎合和媚俗与他为敌。

这里要强调的是,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纵横捭阖之中,不忘受众的期待,上下求索之时,牢记人民的嘱托。尽管节目有宗旨,群体有共识,有时仍不免受环境和潮流的影响,发生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当前,特别要警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袭。

所谓拜金主义,是指对金钱的追逐,遇事首先考虑经济收益的高低,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的大小,因而干扰了创作思想,削弱了精品意识,制作出了格调低下的节目;所谓利己主义,是指对自我的夸大,一事当前,唯我为上,处处表现自己、显示自己,不顾节目的需要,不管受众的期待,从而影响了立意和思路,制作出了品位低俗的节目。今天,作为传播者,有责任排除干扰,精益求精,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辜负历史赋予的机遇和岗位。

精益求精,首先要坚持本土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民族之魂、传播之根。历史上有两种倾向:一是国粹主义,即使是痈疽,也觉得“艳若桃花”,丝毫改动不得;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自惭形秽,崇洋媚外,不惜照抄照搬,步步爬行。这两种倾向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阻碍着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

精益求精,必须善于广采博收、兼容并蓄。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应该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见多识广、勇于创新的行家里手;是善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善于把人类文明的精华传之当代、播于后世的专门人才。井底观天、孤陋寡闻、浅尝辄止、孤高自傲当然不适合这一岗位,也不可能生产精品。

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人文关怀。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在节目中贯注人文精神,进入社会的深层,在内容上融入人文内涵,开启感情的源泉,在样式上彰显人文诉求,才可能比较充分地表达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目前,有些节目人文关怀极为欠缺,传者(编导、撰稿、解说、播音或主持、制作、音响、灯光等)不是冷漠的看客,就是毛躁的演员,似乎受众的冷暖、人间的是非都不值一顾。如果不得不进行一些诠释或者讲解,也是敷衍一番、虚与委蛇,鲜有真正的倾情投入。其实,强烈的人文关怀是可以从各个方面给以表现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间奏、一个镜头……无一不在传达某种人文精神。问题是有意或无意、真用或假用,以及根据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主次配置、陈述铺排。而这,完全取决于传播者的道德责任,任何主观或客观的“理由”都是解释不通的。

精益求精绝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坚实的理念,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作为大多与生活同步传播的广播电视,即使有一部分进入信息高速路之后,那观察、认识、辨别、选择和表现的范围,也是非常辽阔广大的。比起古圣先贤、仁人志士,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果坐失良机、志得意满,就将追悔莫及、时不再来。我们只能发愤图强,使出浑身解数,创作时代的经典,以之惠及今日、流传后世。

精益求精,是一种美学理想。她的起点就在脚下,她的远景就在明天,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劳动,磨砺自身,融入集体,竭尽绵薄,终会收获。经典是历史长河中时代的闪光点,她属于甘于寂寞、志存高远的智者,我们期待着。

关于“通用语言”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二

今年的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施行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必将发挥巨大的、长远的影响。我们的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有声语言传播的专业人员,一定会为此而欢欣鼓舞。

我国的文字,秦始皇曾经明令“书同文”,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法规,它使得我们的社会交际、经济交易、文化交流、人际交往、人机对话都能够十分便捷、通达。这种文字的统一,对于异域的联系、思想的沟通、认知的共识、历史的承续,无异于开辟了通衢大道。

文字虽然也在发生变化,但不过是微调,即使是简化汉字,也没有脱离整体的格局。篆、隶、楷、行、草,也只是体式的变化,并不是另外的体系。之所以出现错别字,正因为在不断的调整中,文字的应用日益规范,通假字渐少,每个字的意义越来越确定。无论是大的发展趋势,还是具体的使用规则,人们已经习惯于汉字的书写了。

同类推荐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本书集结2011年学术界在“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方面的优秀论述,话题涉及传播技术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传播艺术研究、传播实务研究等。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热门推荐
  • 佳人坊

    佳人坊

    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人人皆知,长安街上有个佳人坊,那里搜罗着天下各种绝色美人,在佳人坊,越美的人地位越高。无论你是位高权重的朝臣,或是身世显赫的皇亲贵族,都不可动佳人坊半分。佳人坊的美人们地位也是无比寻常的高,哪怕是皇帝,没经过美人们的同意,不能轻易将她们纳入后宫。这整个长安城,只怕没人制得了她们。因为,佳人坊有个背景相当强大的东家……这是这东家是谁,只怕没几人知道。【嗯,其实本文就是想讲女主当红娘撮合各种女配男配最后和男主百年好合的故事,里面每讲一个配角的爱情故事都会放一个番外。不过还是以女主男主的故事为主噢。】
  • 曾经是首歌

    曾经是首歌

    青春,总是会有许多美好回忆,那些人,那些事,会印在记忆中,无限思念。
  • 真正喜欢你的人才不会和你暧昧

    真正喜欢你的人才不会和你暧昧

    我们常常分不清暧昧和爱情,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打着暧昧的旗号来爱你,说不出口的都不是爱情。
  • 道门鬼闻抄

    道门鬼闻抄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关东奉天行省辖下昌图府,有一门捉鬼降妖的师徒,有一众光怪陆离的鬼怪山精。官兵、富商、八旗子弟,戏子、书生、道士、和尚,无非都是在世的皮囊。胡黄常白各路仙家,在人间上演了一出出好戏。魑魅魍魉种种鬼怪,未必是天生的孽障。讲书的一落惊堂,众客官细闻其详。本书内容纯属鬼说鬼话、鬼言鬼语、鬼哭鬼笑、鬼打鬼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朗杀三域

    朗杀三域

    这本书因为成绩不好,本人思考之后重写了一遍,新开了一本,和本书主人公以及各种设定是一样的,已经通过审核。《灭天神瞳》,求支持,保证完本。一刀在手,天下我有。一瞳在身,遇神杀神。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十二岁觉醒,黎朗从此踏上了强者的征程。在痛苦中保持着清醒,在变数中保持着坚定。练元炁,悟功法,杀破三域,强者无敌!
  • 幻言之林夏

    幻言之林夏

    呆萌的主角林夏,还未出生,就已经是别人的囊中之物,他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又被安排了什么样的宿命?随着他出生到慢慢长大,伴随着他的将会是什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能否有幸逃脱?能否逆袭成神?能否挽救身边的人?这修真界究竟是有多乱?请看幻言系列之林夏,带你看不一样的,玩不一样的,想不一样的,说不一样的,做不一样的,喂!别犹豫了,一起来嗨吧!
  • 异界成仙道

    异界成仙道

    他是一名渡劫期的无上存在,历经万载终于到达了羽化飞升的最后一刻,但是就在他渡九重仙劫最后一重雷罚之时,却被其数名敌手偷袭,差点魂飞魄散,身死道消!天灾人祸之下,他拼尽最后一丝希望,破碎功体,元婴遁出,逃入了极其危险的虚空乱流之中.......。“欧阳德!怡佛!赤海道尊!假若我叶天辰不死!他日定将尔等抽魂炼骨,受冥火永世折磨,不入轮回!”叶天辰的元婴遁入虚空乱流之前,充满恨意,杀意,以及羽化登仙的最后一刻前功尽弃的悲愤之意的神念响彻诸天,随后他的元婴便头也不回一头扎进无穷无尽的虚空乱流之中消失了踪影......。
  • 上善若水:云遮月

    上善若水:云遮月

    一个为了复仇不择手段,一个为了守护家国阴谋算计,在契约中彼此伤害,在契约中动了真情,害怕失败而不敢交付信任,用阴谋掩饰真情,用算计埋葬真心,仇恨越结越深,爱却飞速膨胀,这段情该如何了结,难道唯有生死可解。。。。。。
  • 天烛学院

    天烛学院

    他是一个孤儿,懂事后,留给他的,只有一块刻着他名字的带血铁片,十年后,当觉醒之石握在他手中时,他又该何去何从,七年后,当金焱在天空纷飞之时,真的是战士归来之日么?他是一张白纸,他却拼命在自己身上画出一道道不属于他的痕迹,以致原本属于他的东西却全部散去,当他展开五指,想要抓住什么时,却发现,自己,又是孤身一人了呢……
  • 重生之爱日惜力

    重生之爱日惜力

    一六零的身高,一百二十三斤的体重,六百多度的近视黑框眼镜,外加一张圆形肉脸,这是葛爱爱的形象。一六五的身高,九十八斤的体重,水汪汪的大眼睛,外加一张鹅蛋脸,这也是葛爱爱的形象。葛爱爱,一朝重生,誓要改变自己屌丝女的属性,向学霸白富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