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6400000048

第48章 “新好莱坞”及其后(1967-1989)(9)

第五节重要作者及其作品

一、迈克·尼克尔斯

(一)《第二十二条军规》

迈克·尼克尔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改编自约瑟夫·海勒同名的“黑色幽默”反战作品。与这部小说一样,尼克尔斯也力图打破传统文化的格局,描写一个光怪陆离、头绪纷呈、疯狂怪诞的世界:在这里,自相矛盾的悖论——“第二十二条军规”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象征着统治世界的荒谬和疯狂的一种本体的存在;在这里,一切传统的准则——正义、爱国、真理、勇敢都已被颠覆,变成了欺骗与谎言,而自私、贪婪、疯狂与混乱却成为了社会的核心;在这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被像尤索林这样的平庸猥琐的小人物——“反英雄”代替,这些漫画似的、小丑似的“反英雄”深感到社会的荒诞与疯狂,却又对此无能为力。

尽管这部影片的上映正值敏感的越战时期,但其命运却大大有别于与它同年发行的奥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后者以出色的辛辣讽刺赢得了国际声誉,成为了“新好莱坞”经典作品之一,而前者则因为过于复杂、沉闷、不合主流而招致评论界与观众的一致非议。

尼克尔斯的这部影片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形式——非线性叙事,用梦境切割、闪回及轻微的超现实主义的特殊氛围来完成整个叙事的勾连。然而,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观众来说,这种结构方式显然是过于前卫、晦涩了。同时,还应该看到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并非是一部纯正的黑色幽默的讽刺作品,它轻率的、复杂化了的喜剧风格被尼克尔斯对严酷战争的戏剧化描述削弱了,因而,对观众而言,它更像是一部令人费解的大杂烩,融合了粗俗的滑稽剧,饶舌的、玩文字游戏的喜剧,严肃正剧的一些片段,甚至还有突然爆发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暴力场面,在震慑观众的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意外的喜剧感。

在影片摄制中,尼克尔斯采用了两种影像风格:在闪回段落中,影像往往被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模糊意识的迷幻氛围,摄影师故意在强烈的自然光下曝光过度;而在其他一些段落中,尼克尔斯却采用了常规的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以展现这个荒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可以看出,尼克尔斯不断地采用非传统的技法来增加读解该片的难度,同时也给影片增添了有意为之的荒诞感。他经常赋予视觉影像以超出理解力之外的力量,从而使前后叙事很难连上,同时,在音乐方面,他时常将煽动性的、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音乐排除在外。他的种种行为都意在解除电影拴在观众身上的牵引力、约束力,允许观众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看、去联想、去解读电影,尽管这并非易事。

(二)《猎爱的人》(Carnal Knowledge,1971)

《猎爱的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美国青年从大学期间就开始追逐女人,追逐性爱,而在二十年后,当他们各自背离了婚姻,与他们自认为心仪的女人恩断情绝之后,他们才发现情感的贫瘠和存在的空虚。

这部电影是关于男人的,关于那些缺乏能力去接近、接触并深入了解女人的男人。然而,《猎爱的人》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审判,将错误全部地归咎于男性。它选择了悲剧的形式,意在让我们看到这些“猎爱者”最终都承受了痛苦与惩罚——他们无法接受女人作为同伴。而即使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也并不讨人喜欢,不引人同情。应该说,《猎爱的人》的最终问题并不在于两性的鸿沟或分歧,而在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性解放运动所带来的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和美国人性观念的变化。这部影片似乎暗含这样一个道理:为一时冲动而纵情声色的代价是昂贵的,那些热衷于性放纵的人们与其说是为了追求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不如说是为了逃避认真负责的、需要社会责任心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二、阿瑟·佩恩

(一)《爱丽丝餐厅》(Alice's Restaurant,1969)

《爱丽丝餐厅》的故事灵感来源于阿洛·格斯里(Arlo Guthrie)著名的同名歌曲,在这首美国民谣里,透射出了20世纪60年代反权势、反越战的年青一代的心声。故事讲述了一个由爱丽丝和雷主持的主教代理家庭,收留了一批像嬉皮士、大学辍学者等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异类”,他们一起过着集体主义的群居生活,一起享受着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高尚与美德。

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由阿洛·格斯里扮演的,他在这部自传性极强的影片中称得上是一个平民英雄,而他的父亲(一个杰出的民间音乐人)则在影片松散的结构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阿洛披着一头长发,吸毒,总是不断地跟权威机构发生摩擦与冲突。例如,在征兵注册中心的那场戏中,各种各样装作是强奸犯、同性恋及精神变态者的年轻人都拼命想逃离服兵役的命运,在这里,当阿洛向军方尖叫着喊出“我想杀人”时,国家官僚主义的体制作风及致力于破坏、毁灭的“献身精神”遭到了无情的嘲笑。而当阿洛因非法倾倒废料而遭到逮捕时,他的理由是在为军方改进军事设备,而这里则隐喻了用于越战的高科技装备。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是站在反文化的年轻人一边的,它用民谣的形式记录了嬉皮年代的人情风物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批判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病症——官僚机构的伪善、高压控制的强权和冷酷无情的军队。然而,具有反思意味的是,影片也表现了嬉皮文化的幻灭:当核心家庭面临着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时,“集体公社”便瓦解了。雷相信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就可以解决问题,他说:“如果我们有一块真正的土地,那么我们就可以重聚,可以重新合为一家。”

尽管雷是一个没有失去本色的梦想者,但他深深地体会到私有和公有的生活方式之间所存在的分歧,他了解这个乌托邦似的集体主义的本质之所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雷和爱丽丝的第二次婚姻之后,成员们便很快离开了这个集体公社,而本来他们的婚礼是一个意在把大家凝结得更紧的老式典礼。

在这部电影里,佩恩采用了非线性的、松散分散的叙事结构,可以看出,佩恩是在尽力地去描述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去铺陈角色和情节。和《邦妮与克莱德》一样,佩恩意在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时代精神,一种迥异于传统好莱坞的新情感,而这种情感正是新好莱坞的精髓所在。

(二)《小巨人》(Little Big Man)

阿瑟·佩恩的《小巨人》拍摄于1970年,可以说,它是佩恩最为平易朴实的作品了。《小巨人》以非凡的洞察力讲述了一个关于印第安人,关于西方文化及美国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粗粝的尖叫声,没有喋喋不休的宣传或鼓吹,更没有嗓音低沉的叙述者,以确认我们明白无误地理解到最后那场大屠杀的意义所在。相反,所有的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都与一个121岁的老人有关,而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是所有故事形式中最自由的。它的讲述者可以随意地停在某个地方,重复着某个要点;可以一下子跳跃到十年前;还可以忽略掉整整一个时期的事件,却在某个传奇人物的身上流恋忘返。总之,《小巨人》带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夏延河民族的特殊视角,一个所谓的白人文明还没有野蛮入侵的西部。而由达斯汀·霍夫曼所扮演的“小巨人”,更像是一个幸存者,而非英雄。

霍夫曼扮演的“小巨人”四处漂泊。他接触过所有西方神话的根基,并作为移民者被送到西方生活;他被当成夏延河民族的人养大;他试图寻找骑兵部队,尝试过隐居的生活,经历过两次婚姻;他一直在印第安祖父(Old Lodge Skins)的膝下成长,是祖父教给了他印第安民族的宇宙观。

而小巨人既没有成为一个印第安人,也没有成为一个白种人,当然,他也没有成为他试图成为的一切。他只是默默地看、听、记忆和生活,这就是他的全部职责所在。影片中的主人公大都分属于两种文明体系:印第安文明和西方文明。当卡斯特将军在进行血腥的大屠杀时,我们知道印第安人最终将作为有组织的种族被消灭掉,并且会被驱赶到保留地去。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印第安文化的信仰就像是个圆弧,它是循环的、不灭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情节安排上,《小巨人》中的人物也存在着类似圆形的轨迹:那些在影片的前部分出现的人在影片的后边又回来了。告密者的妻子成为了妓女,江湖医生最终成为了残废,卡斯特将军由一个荣耀者成为了疯疯癫癫的人,只有小巨人的祖父毫发无伤地撑到了最后,他的精神是不朽的。

三、萨姆·佩金帕

(一)《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

萨姆·佩金帕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导演,他执著于西部片的制作,并把传统的西部片类型带进了一个现代的、反讽的,充满了颠覆意味的时代。他在西部片类型中注入了更多的暴力与道德的复杂性,尤其在他后期的影片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正因为此,他在当时受到了众多的批评与争议,然而,现在看来,这些影片的粗暴与真实显得十分自然、合理。

1962年的《午后枪声》是佩金帕的第一部西部片,它标志着传统的类型惯例与他所引入的类型变化之间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情节上,本片倒并无新意,充满了对早期西部片的回应与缅怀。乔·麦克雷(Joel McCrea)和伦道夫·斯科特(Randolph Scott)是两个年华已逝的老枪手,他们被人雇佣,负责把一车金从矿山拉到镇上。就像在其他西部片中一样,这两个过时的西部牛仔在随行中带了一个年轻的、英俊的小伙子,而这个年轻人是必然会在这次行程中有所成长的。同时,他们还在此过程中参与了对一个农场主女儿的保护活动,这个女孩从家出逃,要去与一个矿工结婚。

对演员麦克雷与斯科特而言,这是他们的收山之作。这两位演员都是在西部片领域中名声响亮的,从20世纪20年代他们就参与了一系列西部片的制作。所以当两位演员决定以此作结时,这条消息的爆炸性并不亚于约翰·韦恩决定以1976年的一部枪战片来告别影坛。同时,佩金帕也利用了这次机会来使西部片类型的不少隐喻与惯例都更加现代化。

佩金帕的另一点创新还在于他放慢了某些段落的剪辑节奏,从而可以加入更多的深度与真实感。与今天的一些动作片相比,佩金帕的影片无疑看上去是慢了点,然而,在《午后枪声》中,有一些段落的节奏又起来了,如主人公们抵达矿镇,却卷入一场出人意料的打斗之中。影片最后将主人公们带到了深沉的、充满思考的意义终点,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快乐的结局。

(二)《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1969)

《日落黄沙》由佩金帕导演并合作编剧,是一部杰出的、富有煽动性的,但同时又是饱受争议的作品。它对暴力和野蛮的屠杀进行了生动的、强化的描绘,同时,它也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初期的那片正在消失的西部土地。在本片之前,佩金帕导演了另一部关于“西部的没落”的经典西部片——《午后枪声》,另外,他还于1965年导演了一部描写英雄事迹的史诗般的西部片《陆军少校杜德》(Major Dundee)。不少在他的电影中出现过的演员,比如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罗伯特·瑞恩(Robert Ryan)、本·约翰逊(Ben Johnson)都是饰演西部人物的老手,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参与演出的都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具有浪漫情怀的西部片。

本片的时代背景是在1913年,当时的德克萨斯州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变革时期,正处在一个飞机、汽车和机械手枪渐渐地为社会所熟知的年代。佩金帕用阴郁、凄凉的影像讲述了一帮年老的、以坑蒙拐骗为生的亡命之徒(即“野蛮的一伙”),他们靠一些秘密的规约(诚实、互信、友谊)凝聚到一起,但他们却逐渐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这一帮孤独的男人被无情的狙击手渐渐逼近,其中有一个枪手甚至是他们过去的朋友,但却因为受到过牢狱之灾的威胁,所以便远离了曾经的友人。这群不法之徒很像是黑泽明(Akira Kurosawa)《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1954)中那些并不理想化的日本武士,同时,这群反英雄的“野蛮的一伙”也呈现出了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代美国军队的整体风貌——那些不适当地深陷于越南丛林的士兵们。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的是,“野蛮的一伙”也正像是佩金帕本人的象征,这个过时的、暴力的、酗酒的人是很难与自动化的新世界,与好莱坞的制片厂相融的。

从类型片的角度分析,《日落黄沙》无论是在角色发展上,还是在叙事上,都对传统的西部片类型造成了很大的破格。在约翰·福特的西部世界里,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佩金帕的影像世界里,他摈弃了虚假的道德评判,让一群以暴力和屠杀为生的不法之徒成为了影片的主角。没有传统的侠义精神,没有高尚的英雄主义,有的只是邪恶、残暴的罪犯;他们毫无美德可言,但却对彼此保留着基本的忠诚,恪守着纯粹的兄弟情谊。在佩金帕的影像世界里,传统一贯的道德中心是不存在的,他的电影拒绝为问题寻找出显而易见的答案,因而,对观众而言,要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认同和移情之感是很难的,这也正是《日落黄沙》反传统的表现之一。

同类推荐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 色彩改变生活

    色彩改变生活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热门推荐
  • 魔妃冷酷无情:鬼帝宠妻无度

    魔妃冷酷无情:鬼帝宠妻无度

    她,21世纪绝世毒医,杀手女皇,在一次任务中被人偷袭,不料,偷袭的人竟是她最好的朋友。他,鬼帝,魔都,修罗界,自己许多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一次,战斗之中被人重伤,修为消散了许多,身体居然还缩水了!变成了15岁的人,在一个夜晚,他们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现在我很好

    现在我很好

    本文【穿越】【古风】【np】慎入!纯为作者脑补,如有雷同,那就雷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菇凉穿越过去在穿越过来的故事!√
  • 一铭记

    一铭记

    以吾一心铭一剑,凭吾三魂记平生,不虚此生
  • 藏在尘埃里的星星

    藏在尘埃里的星星

    她本不该存在于这里,于是只能去尘埃里;她遇见光,便以为是未来,那道光却刺到了她的眼,然后离开;在她生命中的另一道光,她却迟迟没有发现。后来,她看到,原来每一道光都曾保护过她,只是她没有看清自己要的光是什么,才会迷茫,孤独。
  • 战魂武斗之血煞修罗

    战魂武斗之血煞修罗

    超古代有一个恶魔,他具有让人畏惧恐惧的超出人都力量,他渴望全世界臣服在他脚下,但不过是他的一个梦,在他统治世界的时候出现八位圣者,他们经过漫长战夜终于终结了他统治世界的现状,他恶魔他不甘心,他临死前诅咒那八位圣者,他们将身体有恶魔标记,他们其中一位将继承恶魔的意志,然后他又诅咒这个世界所有人,受到诅咒之人将获得他力量的一部分,那就是恶魔力量,让人恐惧的恶魔力量,他希望以后受到诅咒的人被自己恶魔力量吞噬变成恶魔,混乱世界,不过一位圣灵不允许他毁灭这片大陆,他也祝福这片大陆,让世间出现一种和恶魔力量相似的力量,被人称为超能力量,不过一个人只能具有两种这样的力量之一,可是千年来他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界限,天生具有双重力量,但他也被占卜师称为毁灭这世界的恶魔,究竟会不会毁灭世间,这个故事告诉你。
  • 高血脂食疗菜谱

    高血脂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高血脂患者的食序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昧俱全。《高血脂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高血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盗墓魔典

    盗墓魔典

    盗墓魔典中究竟有多少奥秘?其中记载的暴君魔陵又有多么危险?慕容家的后人能否完成使命?而慕容毅的命运又将如何?
  • 我心长安

    我心长安

    他不喜按常理出牌,于风头一时无两时,选择大隐于市。自懂事起,所走每一步也无不是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直到她无知且无畏地闯入,才为他命运的变局埋下种子。这世上,有多少的不以为然,最后都成了铭心刻骨?满城风雨,皆因还没遇到那个可赠你长安的人。
  • 魔种传人

    魔种传人

    功法,战技,蛊术,秘技,阵法,丹炼,器炼,毒炼,应有尽有;能源,基因,机甲,异能,血族,巫族,狼人,猎人,无所欠缺。在这个科技与神魔同在的世界里,主角又会经历些什么呢?看一个正道之人如何成为魔种传人的坎坷道路,看一个正道之人的爱恨情仇。看他的沉沦,看他的觉醒,看他的巅峰。这是取文的新书,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