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800000024

第24章 公众舆论权的维护: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7)

第三,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其他法律保护。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的规定虽然字数不多,但却为美国立法、司法界阐释、保护舆论自由留下了巨大空间。而且,美国因为属于海洋法系,法院判例构成了法律的重要渊源。历史上的一些判例对于保护舆论自由起到了关键作用。

(1)对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保护。在1919年Abrams案与1927年Whitney案中,大法官霍尔姆斯和布兰代斯的反对意见确认,第一修正案保障表达不同思想,特别是不同政治思想的自由。霍尔姆斯强调思想的自由竞争,布兰代斯强调,政府无权禁止传播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即使绝大多数公民确信这些思想是假的,充满罪恶的后果,公民也拥有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这一思想成为最高法院与社会的主流意见。在1931年Near案中,大法官休斯强调,随着政府职能越来越复杂,其产生腐败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大,新闻界揭露这些腐败与罪恶的作用就愈加重要。所以报刊新闻在揭露这些罪恶时应免受政府以滥用出版自由而诽谤政府、官员为由加以事先限制。Near案确立的禁止事先限制的宪法原则为公众与新闻界评价与批评政府提供了宪法保护。在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Sullivan案中,大法官布伦南以“实际恶意”彻底推翻了普遍法中禁止的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的批评,即煽动性诽谤。这个判例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保护批评原则。提出了有必要确立“一个全国广泛认同的原则,即对于公共问题的辩论应该是不受禁止、直言不讳和完全公开的,而且这很可能包括对政府和公共官员的猛烈、刻薄和有时不愉快的尖锐攻击。”二是确有恶意原则。即公共官员不可能赢得诽谤诉讼,除非他们能够证明公开发表的诽谤是明知不真实的或有意无视真相。这一明确要求公共官员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就成为后来著名的“确有恶意原则”。

(2)对传播的保护。前文已经提到,大法官斯图尔特基于对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的区分,将新闻界喻为是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力”。布伦南认为新闻界在美国社会中充当两种不同的角色——言论角色与结构角色。言论角色是指新闻界作为公众的喉舌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构角色是指新闻界还应担当美国民主制度运行所必需的传播职能。但是,后来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柏格回应指出,最高法院从未直接解决出版自由条款是否给予新闻界一个所有其他人都不能享有的免遭政府限制的自由。出版自由条款对表达思想与传播思想的自由都给予保护,没有给予某一团体以特殊保护。当然,这只是对传播权主体的争论,而对于传播权的保护却是一致的。

(3)对信息来源的保护。保护信息的秘密来源,对新闻界发挥结构性角色,为公众讨论提供与传播必需的信息至关重要。保护新闻界不披露这些信息的来源,事实上不仅保护记者与提供信息的人,而且保护信息的自由流通与公众的知情权,1972年的Branzburg诉Hayes案中,大法官怀特认为,新闻采访是受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大陪审团的传讯与调查也是有一定限制的。若政府不是出于执法,而是出于破坏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政府对新闻界的骚扰就毫无理由,新闻界可以要求法院撤销大陪审团的传票。大法官道格拉斯认为新闻界在美国宪法制度中占有优先地位,这一地位使其能实现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对人民的统治权与民主至关重要,所以,应给予新闻界不向大陪审团披露信息秘密来源的绝对豁免。大法官斯图尔特等人撰写的反对意见指出,随着私人与公共的权力日益集中,要求划一的压力越来越大,若美国要维护鼓励不同表达,以最大限度做出自由选择这一宪法传统,就显然需要一个独立的新闻界通过报道、调查与批判提供广泛的信息与意见。如果要求记者向大陪审团作证,政府应该提供证明:有可以成立的理由相信该记者拥有和某一可能的犯罪显然有关的信息;所需信息除运用此方法外再无法获得;政府对所需信息有迫切需要关注与压倒性利益。

(4)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为了保护公民的知情权,美国于1966年通过了《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规定,在任何人向联邦政府机构提出查阅政府文件、记录的要求后,联邦政府机构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星期六、星期天和法定公众假日除外)决定是否同意其要求,如果该机构拒绝查阅记录的要求或在20个工作日没有做出反应,申请者可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对此处置不当的政府官员可能面临纪律制裁。

3.案例分析:从“水门事件”看美国舆论监督权

“水门事件”是美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经典之作。它直接导致了美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总统辞职。

“水门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水门事件”发生之前,从1969年起,白宫方面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制定了一份“政敌名单”,白宫顾问约翰·迪安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联邦政府国家机器去搞跨我们的政敌。”1970年,尼克松批准了白宫助理汤姆·休斯顿制定的一项计划,它授权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进行盗窃、电子侦听、邮检等非法活动。在中央情报局埃德加·胡佛的反对下,尼克松取消了这项计划。但是1971年,美国兰德公司前雇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向新闻界透露了美国国防部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报告“五角大楼文件”,尼克松又建立了一个叫做“管子工”的白宫秘密小组实施休斯顿计划,对几名记者和政府官员的电话实施窃听。

1971年底到1972年初的民意测验显示,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的民望高于尼克松。为了确保尼克松在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中获胜,“管子工”组织了一场旨在搞臭马斯基的宣传攻势。同时,制定一个规模更大的间谍和破坏活动计划,监视并窃听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1972年6月17日凌晨,5名携带照相机和窃听设备的白宫的“管子工”在给民主党主席劳伦斯·F·奥布赖恩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时被捕。

《华盛顿邮报》在派记者采访过程中得知被捕的人中有一个叫詹姆斯·麦科德的人曾是中央情报局的安全顾问。“水门闯入事件”刊登在《华盛顿邮报》头版第二条的位置,《纽约时报》也刊登了这个消息。

此后,媒体报道逐步深入。《邮报》记者尤金·巴钦斯基发现,警察从两名被捕者身上搜出通讯录,上面写有霍华德·亨特的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注有“白宫”字样。通讯录里夹着一个未寄出的信封,里面装有亨特的私人支票。第二天《邮报》刊出的新闻标题是“白宫顾问与窃听嫌疑犯有联系”。而尼克松及白宫办公室主任H·R·霍尔德曼和国内事务顾问约翰·埃利希曼从一开始就否认并试图掩盖盗窃者与白宫的关系,白宫发言人说这些报道是捏造的或骗人的,称“水门事件”是一件“三等盗窃未遂案”,并含沙射影地说“有一部分人”想夸大这件事。当时民众更相信政府的话。民众的怀疑、新闻界同行的袖手旁观以及来自官方的各种形式的威胁,使《邮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邮报》决定将报道继续下去。

《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经过调查发现,其中一名叫伯纳德·L·巴克的盗窃者拥有一张由共和党中西部筹款负责人肯尼斯·H·达尔伯格签发的总额为25000美元的支票。达尔伯格承认,他为尼克松筹集的25000美元已经交给掌管共和党竞选经费的莫里斯·斯坦斯。《邮报》于8月1日刊登了这条特大新闻:为尼克松竞选筹集的资金落入了水门闯入者手中。这篇报道将矛头指向了尼克松。9月15日《洛杉矶时报》报道了记者杰克·纳尔逊采访一位目击者的新闻,这位目击者讲述了自己被麦科德雇佣来监听民主党总部的电话。这个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于10月10日推出了一篇重要报道,指出“水门盗窃案”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是共和党竞选运动中一个巨大的“政治舞弊”、蓄意破坏的间谍行为。《时代》撰稿人发表了更为强硬的社论,指出“水门事件”不会就此收场,白宫的否认是站不住脚的。10月27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长14分钟的“水门事件”专题片,使“水门事件”真正变成了全国性新闻。

1973年7月16日,总统助理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证词:自从1970年以来,尼克松把他所有的谈话都秘密地录了音。于是欧文委员会和“水门案”特别检察官阿奇伯尔德·考克斯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拒绝交出。10月20日,尼克松命令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将考克斯免职。理查森拒绝遵命并辞职,司法部副部长威廉·D·拉克尔肖斯同样如此。另一名司法部副部长接受命令撤销了考克斯的检察官职务。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的抗议,一周之内有50万份电报涌向白宫。报纸、杂志纷纷要求尼克松辞职,参议院开始提出弹劾案。

1974年3月,联邦大陪审团起诉7人犯有妨碍司法罪,其中包括霍尔德曼、埃利希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约翰·N·米切尔以及白宫特别顾问查尔斯·科尔森。尼克松被迫于4月30日交出了从1972年9月至1973年4月间46次总统谈话的1200多页文本。在此过程中,鲍勃·伍德沃德从“知情者”那里得到消息:录音带中有一些可疑的空白。法官发出传票要求白宫交出检察官索要的录音带。白宫拒绝以后此案被移交最高法院,后者于7月24日裁决尼克松败诉。同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三项弹劾理由:阻挠司法部门的工作;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滥用总统权力;违背宪法,拒不服从该委员会发出的传票。8月5日尼克松交出三卷录音带,其中一卷是“水门事件”6天后尼克松与霍尔德曼的谈话录音带,它确凿无疑地表明尼克松是掩盖事件的策划者和指使者。在弹劾势所难免的情况下,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于第二天中午辞职。在此过程中,各大媒体准确、全面地报道了事件的每一个重要进程。

对于舆论监督在“水门事件”及尼克松下台过程的作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同如下的意见:

首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舆论监督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事件之初,当事件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顶住压力,通过坚持不懈地调查,揭露出了“水门事件”背后的秘密,从而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促成了对事件的司法调查和国会的介入,也使事件进入了公共议程。这也就是媒体在舆论形成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重要表现。阿瑟·林克等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一书中指出:“首先是一家报刊发出危险警报,并使调查过程开始。像实际情况那样,如果说带头的是少数勇敢的记者和报纸,那么这在事实上就更足以证明新闻的力量和自由报纸的绝对必要性。”

其次,舆论监督不可能最后解决问题,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回到政治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虽然,新闻媒体对于“水门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问题的解决角度看,仅仅依靠舆论是不够的,以舆论代替司法更不足取。另外,舆论发挥作用还需要有民主制度相配套。没有民主制度的舆论监督往往只能形成“共愤”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尼克松之所以会在舆论的压力下辞职最终还是由于民主制度下的权力制约。阿瑟·林克认为:“最古老的美国宪法原则——三权分立——起了击退这种夺权行政权力的野心的作用。法院在肯定合法行政特权的同时,一直坚持断言:没有人,尤其是美国总统,是在法律之上的。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以及国会也表现得像是一个反对总统篡夺的堡垒。”同上。联系到台湾陈水扁腐败案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围绕陈水扁机要费案形成的舆论压力也不能算不大,既有媒体的报道,也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既有议会的罢免,也有全民公投;既有法院的判决,更有在野党的反对。但是,陈水扁仍然“稳坐钓鱼台”。司法部还对检察机构进行“大清洗”、“秋后算账”。这个对比进一步说明,差距不在于舆论,而在于权力是否能够有效制约,最终取决于民主的精神是否能被权力拥有者真正遵守。

同类推荐
  •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本书内容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等。
  •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国际政治学新论

    国际政治学新论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和最基本原理,分析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等的含义和特点,阐明了国际政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方式,探讨了国际政治体系及其基本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最后论述了战争与和平、全球化与现代化等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书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及研究生参考用书。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风凄怆

    风凄怆

    新奇所见,内心独白,若你有意,清风自来,白云摇曳,清风徐来。
  • 我的女友是厉鬼

    我的女友是厉鬼

    这个故事也算是自己一时兴起写的吧!谢谢大家了!
  • tfboys之我永远只爱你一人

    tfboys之我永远只爱你一人

    一个不知身份的女生或是说女强人,再遇到三小只后,会变成生么样的人呐,敬请期待。不透漏剧情了
  • 郎在对门唱山歌

    郎在对门唱山歌

    这是一本颇具诗意并带有极大诚意的小说集,也是著名作家李春平最重要的一本小说集之一,它囊括了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几个中篇小说,见证了他艰难的成长步履。包括:郎在对门唱山歌、玻璃是透明的、悬崖上的村庄、酒还未醒、圣母等多部小说。
  • 天帝太一

    天帝太一

    洪荒大地,神魔共舞,生灵不知何为道,何为术,何为天地?只知凭着本能修行,吞吐天地灵气,以强大自身。太一自太阳星诞生,怀抱混沌钟,生而为天地骄子,奈何前途坎坷,命运已定,太一不愿,一心逆天乱命,重写这辉煌史诗。太一沉睡万年,再度归来时,天地已然大变,物是人非,一切都要重头再来,前世的辉煌已是昨日种种,今生太一只要活个潇潇洒洒。崛起于北部,大兴于东土,灭强敌,定东土,立妖族,收鲲鹏,斩巫族,战万族,开辟无上妖庭,建立妖界盛世,以一己之力镇压一世荣耀。这一世,太一为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通灵兵王

    通灵兵王

    有着绰号千鹤的超级兵王叶飞,结束兵王生涯,回到了都市。叶飞本来想过一种平凡的生活,但是随着一件件诡异离奇的事情发生,叶飞终于发现,想过一种简单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奢望。
  • 彼时彼方彼岸

    彼时彼方彼岸

    这是以一个游戏来写诉神奇宝贝的世界,不喜勿扰,不喜勿入,谢谢合作!
  • 千年时光

    千年时光

    两千年的时光,两千年的寻找,今天,那一切将被打开。让吾再来看一次,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 四界神君

    四界神君

    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才,亦正亦邪,拥有天下第一奇葩之称,他和盘古的好兄弟,他是所有神兽的主人,他是众神不敢触碰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