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3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与现状(5)

4.报道更客观

目前,国际舆论对我国的评论,虽然仍不乏负面报道,但可喜的是,国外媒体对我国的客观性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在认识中国时,抽象概念在减少,实实在在的因素增多了。因此,西方媒体以往惯用的报道中国的模式逐渐不再适用,凭借想象、以单方面的因素来认识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少,报道更趋于客观和中性。此外,我国权威部门和对外新闻单位发布的信息,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媒体所引用。

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际舆论虽然仍有一些分析文章以西方的价值观评价中国,表现出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但是大部分文章能够在总体上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些国外主流媒体甚至还大量引用了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以及新华社所播发的消息,BBC、CNN等媒体更是大量转播我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画面。例如,2008年5月12日至16日期间,近500家国际媒体(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都引用了温家宝总理说的“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这句话。《加拿大国家邮报》还用总理的这句话做了新闻标题。

(二)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面临的困境

西方国家的涉华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涉华的国际舆论的政治功能非常突出。这些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议题通常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人权问题、宗教问题、“中国威胁论”等方面。而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也由于苏联解体后依然延续的冷战思维,使得西方阵营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崛起给了国外媒体报道和探究中国的理由和兴趣点。但是,思维层面上的刻板印象并不会很快消除,在所有对华舆论中,依然有很多负面的声音。一篇于2007年发表的研究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描述我国的文章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它称“美国根本没有改变他们‘妖魔化’中国的基本心态,而‘解妖魔化’的时代远未到来”。这一切都使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以下的四个方面是西方媒体通常诟病中国的议题。

1.人权问题

中国的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诟病的议题之一,它植根于中美两国之间不同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两国之间对人权问题的看法和争议很难消除。自1989年苏联解体和中国政治风波以来,中国人权问题就被美国列入议事日程,并且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中美之间关于人权问题方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在1990~2000年这十年间,美国曾九次提出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而且在每年年初的“国别人权报告”上,更是对中国人权问题指手画脚、肆意攻击,而美国媒体也对中国人权问题进行夸大其词的歪曲报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观点一边倒的各种文章和报刊社论,使得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国外受众对中国的态度产生了急剧的变化。例如,仅1989年一年,美国对中国有好感的公众就从当年2月的72%下降到7月的31%,而认为中国是美国敌人的公众从19%上升到39%。此外,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加紧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攻势,也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要议题。美国政府还将中国的人权问题与对话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的西藏问题、法轮功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相联系,对我国人权问题进行指责。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和西方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加之他们在国际社会上占有更优越的话语权,使得我国人权问题的国际社会舆论十分负面,给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宗教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问题在我国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也常常成为西方媒体热点炒作的对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宗教问题越来越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日益渗透的跳板。例如,美国新闻署就曾对“美国之音”做出过宣传方面的指使政策,它要求“美国之音”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能煽动起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情绪和宗教狂热。西方反华势力不仅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企图通过宗教问题在中国引发冲突,而且,他们还对中国本身的宗教状况进行无端指责,妄加评论。例如,诟病中国的宗教政策,称中国政府“迫害宗教”,侵犯宗教信仰自由,对我国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行为进行攻击和指责,等等。

3.经济问题

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问题的负面评论涉及面非常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西方国家感觉到了压力和恐慌,他们更多是将我国看做世界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因此,对我国经济问题的负面论调也成为了继政治问题之后,又一不断被提起的议题。例如,西方社会炒作人民币升值,从而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等。此外,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日益增多,国际舆论出现了中国正在掠夺世界资源的声音,还有中国对非洲进行新殖民主义等说法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力拓间谍门事件”,更是让中国的对外投资受到指责。然而,就在“中国经济威胁论”还在盛行的时候,中国“崩溃论”又在西方主流媒体中甚嚣尘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这种说法和论调成为了继“中国威胁论”之后西方媒体关注的又一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热门议题。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如美国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开始纷纷炒作,肆意扩大中国问题。还有媒体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4.社会领域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西方媒体正是利用这些社会问题大肆攻击中国的体制,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外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的报道议题主要包括:中国城乡区域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的医疗改革,中国的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外媒体对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可谓事无巨细。它们通常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大的社会波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社会话题,都能引起西方媒体的极大兴趣。国外媒体的兴趣点全部都集中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面,而对成就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会对这些中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一些夸大甚至歪曲,这就使得国外受众在了解中国的过程中,看到的大都是中国社会上的问题。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先入为主的国外受众今后改变印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军事威胁论

“中国军事威胁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会凭借军事力量,蓄意破坏国际秩序,对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追求世界霸权,核心是指责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将威胁到世界和地区安全。国际媒体对我国军事问题的话题虽然不如经济问题那么集中并且多样化,涉及范围也不那么广泛,但对这一议题的诟病热度却始终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在一些关于“中国军事威胁”的议题中,有些问题是一些长期议题积累、发酵和再炒作的结果,有些则是新生新变的现实问题引发的敏感话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极力渲染“中国导弹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导弹问题的诟病从未停止。他们不断强调中国的导弹已经可以威胁到周边所有国家,并且也使得美国面临的导弹威胁大大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负面的国际舆论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是质疑我国军费的增长。我国的军费开支问题是国外媒体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最经常的论调就是指责我国军费增长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极力举证存在大量“隐性”军费。国外媒体不断发布其本国政府或者研究机构对我国军费开支问题作出的一系列评估,如“中国军费跃居第二”,“使人感受到G2时代气息”,“亚洲军事形势因中国崛起而更加紧张”,等等,使得我国的军费开支不得不面临由于国外媒体的舆论而带来的重大压力。

三是炒作我国将放弃近海防御战略。国外媒体从“中国潜艇威胁”到“中国航母建造”这一系列议题,给了人们质疑我国长期奉行的近海防御战略的理由。英国《金融时报》称,航母建设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日本媒体称中国建造航母后,“希望借此摆脱近海防卫的局限”,势力范围将突破“第一岛链”,打破地区军事平衡。西方许多媒体对于我国军事发展方面的任何成就和举动,都会给予极高的关注并且习惯妄加评论,一致强调中国利用航母所展现出的野心。

四是捏造中国军队黑客案。现在,西方媒体经常利用“黑客”来歪曲中国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捏造中国部队利用电子技术来对别国进行网络入侵,将中国描述成最具攻击性的国家,从而抹黑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五是歪曲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空间的立场。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空间的举动与太空武器联系,是西方媒体大肆渲染的主要论调。他们对中国对太空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每一次进步都进行了歪曲的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行动已经威胁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和国家形象。

二、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

我国的舆论形势和经济、文化等形势相比,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西方传媒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的局面仍未改变,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会存在严峻的挑战。造成这种挑战的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本节主要从根源、动力和内外部原因来分析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

(一)我国国际舆论环境正在发生较为积极变化的原因

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积极变化,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方面,我们将焦点集中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可以称作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最根本原因,而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则可视为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动力。外因方面,我们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世界对中国的需要上。正因为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无可取代的地位,使得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正逐渐加深,对中国的需要逐渐加强,因此,对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国际舆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根源

目前,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正在发生较为积极的变化,其根源主要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大,这就使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识非常有限,加之西方社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防范和敌意,使得西方媒体在报道我国时常常表现出过分歪曲事实真相的情况。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首先给了国际社会更多认识中国的机会。日益提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让国际社会可以获得更多切身感受中国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恶意揣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那些希望了解中国的西方大众提供更多接触中国信息的渠道。其次,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

从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226美元增加到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中的不可或缺性使得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也同时得到逐步改善。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万兽山庄之四圣决

    万兽山庄之四圣决

    明朝末年,东厂专权,京城飞燕镖局因卷入政治斗争惨遭东厂灭门,飞燕镖局仅存血脉燕北飞为复仇拜于万兽山庄门下。本文本故事与只是借鉴部分历史人物,与历史无关,如有不符合历史之处请看官们多多见谅!
  • 天澜忆梦录

    天澜忆梦录

    他是孤儿,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杭邂逅一位女子,女子正好是他心中“丁香一般的姑娘”,自此,姑娘的颜容刻在了他的心上。奈何天灾人祸,他死后,依然无法忘记那位姑娘,便要踏破穹宇,以求再见之日。“以我之名,让我们两个的名字响彻天澜!”少年立下宏愿,只是为了以后与女子的相见缥缈之期,且看少年在这条路上,风云相伴!一曲琴音说天澜,万载幽冥亘古传,踏入长生不死地,唯求千年心中兰!血海骨山妖娆翩,此生定与风云伴。九霄云外天外天,堕入凡尘为容颜
  • 放不下的暗恋

    放不下的暗恋

    林逸回国,何冉冉刚到机场,就看到林逸在和一个黄头发的外国女生接吻。何冉冉的眼泪不争气的从眼角流出来,流经脸颊,最后到达下巴停住了。“冉冉,你怎么在这,怎么了?”吕皓辰看到林逸,牵着何冉冉走出了机场。“皓辰,到底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会是这样。”何冉冉哭着,泪一滴一滴往外涌。这些泪仿佛像针一样扎着吕皓辰的心。“不是你不好,是他没珍惜。”吕皓辰一把把她拥入怀里。林逸和那个女生十指相扣出来的时候,吕皓辰双手控制住何冉冉的肩膀,一低头吻上了何冉冉。林逸眉头皱着与他们擦肩而过…
  • 走过冬日

    走过冬日

    相爱的人永远不在一起·是距离还是真心终究是一场梦
  • 忍的意识

    忍的意识

    一个孤儿——疾风,在忍院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成为了一代强者.......(本书模仿火影忍者。)
  • 幻影天空

    幻影天空

    下班看斗罗大陆时不小心被雷劈了结果穿越到了斗罗大陆。来到斗罗大陆后才发现自己是个被遗弃的孤儿
  • 与木歌

    与木歌

    年少时盛麦冬被父母抛弃,在福利院的一次郊游里,她遇到了那个像太阳一样的男孩,从此,他在哪里,她就在哪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阴阳神主

    阴阳神主

    天灾人祸,神之子失踪其一,不断成长但是林雷最大的对手既然是自己的亲弟弟!红颜祸水,兄弟间爱上同一个女人。一边是自己最爱的人一边是自己最亲的兄弟他该如何面对。作为本人第一次写的小说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吐槽,喜欢的就请继续支持我。你的吐槽和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 天地之晨

    天地之晨

    世人皆知天地同在,但在人们眼中,地总底于天,因为天无处不在地却只是我们脚下的星球表面,云晨带大家见证地的宏伟..........
  • 013号凶案密档

    013号凶案密档

    翻开尘封的档案,我们能看到什么?杀人狂,恋尸癖,和尸体说话的人。强奸犯,精神病,和自己相爱的人。盗墓贼,慕残者,憎恨全人类的人。一个个扭曲的人格,一个个卑微的灵魂,一个个你不为所知的世界。这里是地狱,也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