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对外传播的主体多元,可以使信息源广泛,内容层次丰富,对于海外受众来说更为可信、更容易接受。例如在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中,在驳斥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全面展示事件真相方面,中国网民和世界网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3·14”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意识形态先行,对事件的报道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比如,3月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法新社在各自的网站上使用了同一张图片,图片中两辆绿色卡车一前一后正向两名平民驶来——事实上,如果完整展示图片的话,可以看到当时军车旁有约10名暴徒在向军车投掷石块,虽然CNN网站的图片说明写着“藏人向军车投掷石块”,但图中却看不到这一场景。德国《柏林晨报》网站在3月18日刊登了一幅图片,并说明“警察在抓捕人”,而事实上,图片显示的是西藏公安武警正解救被袭击的汉族人。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一幅图片是中国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但它给出的图片说明却是:“在拉萨有很多军队”。德国NTV电视台将尼泊尔警察抓捕藏人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新事件”。
面对西方媒体恶意的失实报道,中国网民的反应相当迅速。他们通过博客、视频等,搜集各种证据,用事实进行了驳斥。比如,3月20日内地网络上出现题为《惊!西方媒体竟然是这样做西藏事件的新闻的!》文章,它用大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西方主流媒体网站有关西藏暴力事件的报道截图,客观真实地指明了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该文随后立刻被网友转载到内地各大小论坛,从谷歌(Google)键入该文章题目,相关转载达26万条。另外,一名21岁的加拿大华裔青年做了一段7分钟的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3天之内点击量接近120万次,各种语言的评论达7.2万多条,并引发了各国网民关于西藏问题的大辩论。英文网的论坛上也有不少国外网民自发组织的讨论和辩论。当来自澳大利亚的网民格林谈到西藏的僧侣问题时,另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网民陆德明(译音)马上回帖表示,僧侣不应该和政治混合在一起,他说:“数十个世纪来,佛教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佛教异教徒们要追求来自内心的快乐,遵循和平和忍让。根据佛经的教导,对于觉知的佛教徒来说,政治没有立之地,何况是那些宣称自己是僧侣却做着与佛教道德完全相反的事情的人。”他接着说:“对于当前发生在西藏的事情,很难过地看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外势力利用了这一本来与宗教和文化灭绝完全无关的事件。僧侣们让他们的信徒诉诸武力,或者是对那些实施暴力的人视而不见,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可以看出,在“3·14”事件的网络舆论战中,中国网民对西方媒体传播信息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同时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与传播渠道向世界网民介绍发生在西藏的真实情况,从而拓展了中国主流媒体表达之外的民间表达。
(三)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1.特点描述
人们通常用海量信息来形容新媒体的内容丰富性。像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受版面或者时间的限制,容量是有限的。但对新媒体而言,信息技术可以使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拥有无穷无尽的容量,可以近乎无限地、快捷地为受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科研历史文献、生活资讯、新闻时事等,应有尽有。另外,网络媒体又拥有独特的超链接功能,可以将一条新闻与事件的背景、相关信息以及网友评论连接起来,形成事件的全貌,从而使网络新闻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此外,从表现形式上讲,新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新媒体传播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这对于展示信息十分有利,受众可以全方位地、更加形象地了解信息。
2.利用新媒体内容丰富的特点扩大对外传播实效
借助新媒体进行中国对外传播,可以使对外传播信息得以无限延展和扩大,这在当前国际传播信息流主要由西方跨国媒体控制的传播环境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重大事件的对外传播中,提供无限而多元的信息,将形成传统媒体无可匹敌的报道规模和传播效应。下面我们将通过中央电视台利用新媒体向海外受众报道2007年春节联欢文艺晚会的案例,分析新媒体内容丰富性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
在2007年春晚播送当天,央视国际首次尝试通过国际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等跨媒体终端全球同步直播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晚会、歌舞晚会。在央视的官方网站上,以视听互动为主线,推出资讯春晚、视频春晚、互动春晚、手机春晚、搜索春晚等各具特色的内容,并配合春晚剧组,为剧组提供从动态发布、作品征集、节目评选到数据反馈等多层面、多角度的网络服务支持。央视国际还首度与新浪、搜狐、百度、腾讯、TOM在线、网易六大国内知名网站结成网络联盟,共同推出“春晚明星墙”、“春晚搜星”、“春晚百问”、“春晚大家谈”、“春晚朋友圈”、“春晚大拜年”六大互动产品,并且首度与全国地方电视台网站联手推出网络视频联盟,汇集了各地的春节特色节目。央视国际还为2007年春晚开展网络春联征集活动,共征集到2000余副内容健康、语言优美的春联。
央视联手中国台湾网、你好台湾网、美国在线(AOL)、悉尼中文电视、中时电子等网站和英国ROK TV、西班牙ARENA两家国际手机电视运营商,使春晚节目直接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落地。美国在线还专门为央视的春晚节目开辟了专区。
案例分析:
央视对于2007年春晚的新媒体报道,在内容上体现了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内容的高度延展性。不仅是停留在对春晚节目本身的直播,从春晚节目的筹备、制作到最后的反馈,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进行了全程报道,内容的分类和栏目众多。央视还借助其他网络媒体以及地方台网站,汇集各种春晚节目和互动产品,形成全国春晚节目信息的大荟萃。对春晚的直播,不仅是简单的平面报道,而且借助网络策划种类繁多的互动活动,吸引受众的参与,影响力大为扩大。这种规模效应是传统的央视春晚报道所难以达到的。第二个特点是对春晚的报道多媒体化。不仅有视频报道,还有文字报道;不仅有网络视频报道,还有手机视频报道。
丰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使得央视2007年春晚网络直播报道收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据统计,从春晚直播开始至晚会结束,央视国际访问页次创历史新高。通过网络收看春晚视频直播的达到1139万人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39.9万,其中海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5万;通过手机电视收看转播的观众累计达到216万人次。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还有更多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以轮播或点播方式收看上述庆新春节目,其中通过网络收看的超过1600万人次,台湾同胞访问量达到近24万人次,是2005年的36倍多。
新媒体对资讯的无限需求和报道方式的多媒体化,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传统采编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记者编辑队伍的功能也呈现多媒体化。首先,各传播机构的采编队伍扩大。近年来,在报道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等活动中,中国各大对外传播机构都派出了阵容强大的报道队伍和编辑队伍,采集发布各种网络信息,满足网站报道的需要。其次,各媒体的记者编辑队伍往往同时要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发稿,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不仅要携带录音机,同时还要有手提电脑、照相机,甚至摄像机,成为全能的多媒体记者。新媒体对记者编辑队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传播媒介的移动性
1.特点描述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随着3G、4G等将无线通信、互联网等和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到来,移动性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且集成了视、听、图、文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是立体化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移动媒体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此外,移动新媒体的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是传播的单向性,属于环状网络;而手机等移动媒体则属于星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部手机都是传播体系中的一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用户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向信息发送者进行反馈,产生互动,也可以很方便地把信息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另一方面,这也更容易导致信息的病毒性传播、爆炸性流行。
2.利用新媒体的移动性特点扩大对外传播实效
使用移动新媒体进行对外传播,由于技术的局限,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移动媒体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有关统计,在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带动下,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数已经突破50亿,同时全球手机宽带用户数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全球手机宽带用户数大概在3.6亿左右,而这一数字将在2015年大幅攀升至34亿。有关研究显示,在不久的将来,80%的互联网用户将使用其移动设备上网。这些数字意味着中国对外新闻传播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借助移动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手段。
与其他传播媒介一样,移动新媒体要想吸引用户,核心硬件是要创造出好的内容。而移动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不仅与传统媒体不同,与基于互联网的非移动媒体也不同。移动媒体在内容上既要满足移动人群的需求,同时又要兼顾移动接收的特点,如屏幕小、收看时间零散等。这就对移动媒体对外传播内容的采编和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移动媒体传播要体现资讯的服务性。在移动状态下,用户需求的是实用信息,因此移动媒体提供的信息应讲求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他们提供实时帮助和指南;同时,要讲求时效性,因为移动终端使得信息接收的随机性和及时性提高,一旦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移动媒体随时跟进,为受众提供及时的资讯。
其次,移动媒体要突出娱乐功能,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因为年轻人总是新潮流的引领者,率先用移动终端接收新闻资讯的往往是年轻人。年轻人主张个性化、私人化,他们时尚、娱乐、有好奇心,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移动媒体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即时新闻资讯、最新流行音乐、情景喜剧、动漫、重大赛事和事件的直播等应该成为移动媒体的主要内容。
最后,移动媒体提供的内容应短小精悍,不能太长。作为随身携带的信息终端,手机屏幕小,适合短信息的浏览,因此移动媒体的新闻报道应该是短讯式的,一句话或几个画面把事情交代清楚即可,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信息,至于深度的内容则不应去勉力为之,而是要主动让位于其他媒体。
二、新媒体传播媒介类型及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介形态,使用有线、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主要是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的,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进一步看这种信息呈现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从这样的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我们主要把新媒体分为以下几种: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新型电视媒体(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目前在对外传播中得以应用的主要有网络新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
(一)网络新媒体
1.网络新媒体类型及传播特点
在移动媒体刚刚起步的今天,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构成了新媒体的主体。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了解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享受服务的重要渠道,成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成为社会影响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媒体,为新时期对外传播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提高了对外传播能力。网络新媒体主要是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掘客、印客、换客、威客/沃客等多种形态的互联网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具有新媒体全球性、交互性、即时性等共同的特点,又各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门户网站信息的综合与丰富性、博客/播客的个性化、论坛社区的互动性等。世界各大对外传播机构目前都建有自己的多语种门户网站,综合利用论坛、播客/博客、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多种网络传播手段,进行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