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注意针对性原则。由于历史、国家实力、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各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和印象差别很大。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是钦佩的;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感到恐慌甚至成为“中国威胁论”、“中国殖民论”的信徒;一些人由于对中国经济看空由此产生了“中国崩溃论”;还有一些人则片面地认识中国GDP的高速增长,由此给中国定性为“发达国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样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确立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主题时要考虑得更加全面。针对“中国威胁论”,可以以中国城乡存在的差异、扶贫开发、贫富差距、经济发展瓶颈和困难等作为选题;针对“中国经济崩溃论”,可以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针对新型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国实施“扩内需、促发展”政策以及中国投资环境更趋成熟等问题上多做文章;针对与中国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国家,可以在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等选题上多下工夫。
(3)要掌握主动性原则。对于涉外重大经济事件和重要经济人物的报道,要掌握主动权,积极探索这些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经济现象,主动设置议程,掌握话语权。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谷歌退出中国、力拓员工受贿案、铁矿石价格谈判等事件和问题,都需要中国国际传播媒体主动出击,发出中国的声音。
(4)要具备全球性视角。现今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信息高度发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过。因此,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问题时,应该具有全球性视角。孤立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和地区,或者以单一的视角去做经济新闻的国际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把新闻放到国际的背景下,告诉全世界,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什么,这里的一举一动又是如何给中国带来变化、给世界带来变化的。
案例二
中国农民企业家感受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
新华社2008年12月4日电,记者:程云杰、张先国、蔡敏。
一只蝴蝶轻拍翅膀有可能在千里之外掀起龙卷风暴,同样,华尔街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也可以透过一片羽翅管中窥豹。
在羽绒羽毛原料供应高达全国总量70%的安徽省无为县,出口订单减少与东部沿海服装企业的关门歇业使金融危机在当地掀起一场“羽毛上的金融风暴”,撼动了当地农民企业家多年苦心经营、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从白鹅养殖到羽绒羽毛加工的产业集群。
短短三个月,鹅毛、鹅苗、商品鹅的价格全线下挫超过三分之一,鹅绒收购价从每斤120元下降到每斤60元,颇为抢手的刀翎翅收购价也从每羽3毛3分下降到每羽2毛7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已经让很多农民开始放弃白鹅养殖。
养鹅大户邓立翠用“措手不及”来形容这场金融危机在当地产生的蝴蝶效应。她说:“这是从业十多年来,我感觉最低谷的一年。无论是非典还是禽流感,我们都安然无恙,因为疫情可以预防。但是这一次,整个大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调控能力非常有限。”
作为安徽省第一家祖代种鹅场,邓立翠经营的300多亩白鹅养殖基地每年培育繁殖群种鹅近10万只,出栏无公害肉鹅10万多只,培育雏苗鹅300万羽。这里既是当地白鹅养殖产业链的最前端,也是承载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基础产业。
危机来袭的信号最先来自距养殖基地十多分钟车程的万利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从上海一家破产服装企业收回的羽绒衣正在被折价销售,以回笼公司被拖欠的货款。
不久前,刚刚在8月份与公司签订1.2亿元进口合同的全球知名羽绒经销商美国太平洋羽毛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退单,万利达为此被迫关掉萧山的工厂,将生产向无为厂区集中。
目前,万利达仓库内的原料和产品库存已高达1亿元,内外贸销售则从去年月均2000多万元锐减到现在的四五百万元。
自12岁开始就拎着篮子走街串巷收购鹅毛鸭毛的万利达董事长李方义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他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市场用两年时间又起来了。这一次恐怕要三年,只要能不倒闭挺过来,我们就有可能抓住复苏的机会。”
万利达公司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开拓市场、压缩生产、通过组织收购队直接从养殖户收购鹅绒来降低成本和寻求银行贷款。
虽然这场风暴席卷了白鹅养殖、毛片生产、羽绒服和床上用品等多个企业,仍然有一些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从小小的羽毛上找到逆风飞扬的力量。
几公里外的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的羽毛球订单源源不断,仅11月份的新增订单就达到了5.5万打。
该公司今年销售收入预计有望同比增加40%,其中八成以上用于出口。明年初,一个新厂将在开城镇投入生产,使公司的生产能力从目前的每月5万打上升到每月15万打。
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信长认为,羽毛球是急速消费品,也是群众健身消费品,金融危机使经济萧条了,但是人们强身健体和释放压力的需求却增加了。
据介绍,过去5年,国内外羽毛球销量已连年保持30%的增长,韩国、日本与欧美等国的羽毛球销量每年增速一直在25%以上。
金信长说,一只白鹅翅膀上只有14根刀翎翅,而生产一只羽毛球就需要16根。金融危机影响了羽绒制品,波及了白鹅养殖产业,但羽毛产业依然旺盛,主要原因就是羽毛球的生产工艺复杂,科学技术含量较高。
自1990年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以来,金信长一直潜心钻研羽毛球生产工艺,先后发明了滚筒式洗毛技术和黑毛褪色工艺,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增强了羽毛的耐打性和柔韧性。
公司目前不仅为德国维克多、韩国长青和美国DA等知名品牌贴标,而且以自有品牌“蓝翔”进入了韩国市场。
金信长说:“金融危机是一场遭遇战,但风暴总会过去的。我们有信心利用本地原料优势和中国优秀的工人把我们的品牌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把小羽毛的产业做大做强。”
(三)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
1.概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但另一方面,我们仍将面临长期、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与挑战。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互动。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态势,面临着外部世界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临着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等。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台独”、“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威胁着国家统一和安全;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危害性逐步上升。
2.如何做好国防问题的对外报道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国防政策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军事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对此,我国国际传播媒体有义务也有必要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的国防政策及军队发展情况。此外,一些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军事的报道往往充斥着负面情绪,甚至出现了“中国军事力量威胁论”,出现了对中国军费支出进行攻击的言论等。因此,及时、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军事战略和发展现状,是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重要职责。
第一,抓住重大题材,凸显中国军队“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在和平时期,中国军队更多承担着抗灾救援的职责。因此,报道中国军队参与的各种抗灾救援行动,有助于让世界客观认识到和平时期中国军队发挥的积极作用。比如,在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中国媒体及时报道了中国军队参与灾害救援的过程,将中国军队反应迅速、英勇无畏、爱民亲民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亚丁湾护航行动、“和平使命”军事演习、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等重大双边、多边及国际军事合作中,在参与北京奥运安保、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军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沉着自信、开放透明的姿态,通过媒体的报道得到广泛传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空前赞誉。
第二,对于所谓“敏感”话题,要主动策划、客观报道。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消除误解,因此,越是外国人不理解的方面,越是要加大策划报道力度。比如中国军费开支情况、中国尖端武器研发情况等,都是外国人既感兴趣又容易产生误读的问题。
第三,在某种程度上,国防报道还承担着塑造国家军队形象、军人形象的重任。因此,在确定选题时,要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凸显“人”。在传统的军事报道选题中,军队训练、军事演习等占了很大一部分。除了这些选题之外,国际传播可以把眼光从“整体”转移到“个别”上去,更加关注一支队伍的事迹、一个军人的故事。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军人的真实生活、情感、娱乐等更具有真实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科技开发与利用
1.概述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人类基因研究、航空航天、纳米技术、超级计算机智能化等方面的科技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做好科技新闻的传播,能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并参与科技事务,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科技实力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国科技成就与发展的国际传播,对于塑造一个积极、文明、进步的中国形象十分重要。
2.如何做好科技发展问题的对外报道
科技新闻主要包括科技政策、科技理论、科技信息、科技动态、科技人物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人口密切相关,涉及人们的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等方方面面。
(1)通过科技报道塑造中国文明、进步的形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积极报道中国在科技开发利用上的投入、努力以及成果;另一方面是通过报道公众科普话题,展现中国普通民众对科技的热情,比如“农民发明家热衷制造机器人”、“普通中国人的养生热”等话题,不仅具有新闻传播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选择新近发生的、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可能产生极大社会影响力的科技研究或成果,比如神舟系列、探月工程、人类基因谱系、下一代互联网等重大科研成果。
(3)科技报道选题应该注意贴近性。由于科技报道通常会涉及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国外受众理解起来难免会比其他类型的新闻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主题时,挑选那些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又与普通人生活相贴近的话题来进行报道。
四、如何做好民生问题的对外报道
社会的变化带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果以改革开放为坐标,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已经不胜枚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生活品质,从价值取向趋同到追求个性自我,中国人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时至今日,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一秒钟都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变化”。
(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由游牧、渔猎到农业社会,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这些是大范围、全局性的生产方式变化的内容。但是,这些变化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更小的范围内,它们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赫哲族人世代居住在中国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长期以来一直以渔猎为生。近年来,由于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大多数赫哲族人已经走上了农耕之路,有的甚至搬到了城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生产方式变化方面的一个很典型的事例。
又比如江苏的华西村,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但现在它已发展成为一片工业发达的地区。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直接带来了华西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搬进了新居,开上了汽车,看上了电视,还上了网。更重要的是,村里建设了公园、广场等各种设施,村民们过上了差不多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出现,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