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000000058

第58章 参考文献(2)

27.刘继南、何辉:《镜像中国——世界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刘继南:《国际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9.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明安香:《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1.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2.王庚年:《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听众工作调研文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8年。

33.王兰柱:《收视率调查应用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臧海群、张晨阳:《受众学说:多维学术视野的观照与启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6.周葆华:《效果研究:人类传受观念与行为的变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周小普:《全球化媒介的奇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译著

1.[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南等译:《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地球都市”的历史、冲突与控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美]乔纳森·H.特纳著,邱泽奇、张茂元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5.[美]约瑟夫·S.奈著,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法]埃里克·麦格雷著,刘芳译:《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9.[美]肯尼思·D.贝利著,许真译:《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著,展江译:《美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12.[美]保罗·莱文森著:《手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4.[美]Tamar Liebes、Elihu Katz著,刘自雄译:《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梅尔文·L.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著,杜立平译:《大众传播学诸论》,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

16.[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约翰·贝克著:《注意力经济》,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7.[美]克莱德·M.伍兹著,何瑞福译:《文化变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英]莫利著,史安斌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9.[英]A.希尔著,赵彦华译:《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版。

20.[英]科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著,刘舸、常怡如译:《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1.[英]约翰·塔洛克著,严忠志译:《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2.[英]迪金森等编,单波译:《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著,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4.[英]泰勒(Taylor,L.),威利斯(Willis,A.)著,吴靖、黄佩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英]露西·金·尚克尔曼著,彭泰权译:《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英]利文斯通著,龙耘译:《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27.[英]达雅·屠苏著:《国际传播:延续与变革》,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8.[美]苏·奥默尔著,苏纹译:《测定愿望:盖洛普和好莱坞的观众研究》,《世界电影》1992年第4期。

29.[美]泰尔希·兰塔宁(Terhi Rantanen)著,章宏等译:《从国际传播到全球媒介化》,《传媒》2010年第6期。

30.[日]桥本孝良:《日本广播节目的现状——日本听众的年龄层与广播的关系》,《现代传播》2000年第3期。

31.[英]格拉汉姆·米顿:《国际广播媒体受众研究概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外听众》2009年4月。

32.[英]山姆·布鲁克2009年10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的演讲,新华网,2009年12月17日。

33.[英]哈特立著,胡正荣译,桑重校:《看不见的虚构物——论电视的受众》,《世界电影》1996年第3期。

外文论著

1.Albarran,A.B.&Goff,D.H.(Eds.),Understanding the Web:Social,Political,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the Internet.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0.

2.Anokwa,K.,Lin,C.A.,&Salwen,M.B.(Ed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Concepts and Cases.Belmont,CA:Wadsworth,2003.

3.Beck,U.,What is Globaliza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

4.Boyd D.A.,“International Radio Broadcasting in Arabic”.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1997,59(6):pp.445~472.

5.Brigit van Eimeren,“Beate Frees:Der internetmuutzer 2009-multimedial and total vermetzt”,Fachzeitschrift Media Perspektiven,7/2009.

6.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Report No.2 on“Winner the Cold War.The U.S.Ideological Offensive”,88th Congress,House Report No.1352,April 27,1964,pp.6~7.

7.Cooper-Chen,A.,&Kodama,M.,Mass Communication in Japan.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8.Fiddler,R.,Mediamorphosis:Understanding New Media,Saga Publication,1997.

9.Gerth,H.and W.Mills,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8.

10.Hachten,W.A.,The World News Prism:Changing Medi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3rd ed.),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

11.Jenkins,H.,“Convergence?I Diverge,”Technology Review,June,p.93,2001.

12.Roe,K.,“Swedish Youth and Music:Listening Patterns and Motiva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12,pp.353~362,1985.

13.Schramm,W.,“How Communication Works”,In W.Schramm(Ed.),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pp.3~26,1985.

14.Singer,B.D.,Feedback and Society,Lexington,MA:Lexington Books,1973.

15.Webster J.G.,“Audience Behavior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Journal of Communication,36(2),pp.77~91,1986.

16.Wimmer,R.D.,&Dominick,J.R.,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California:Wads 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130,1994.

17.Wittel,A.,“Ethnography on the Move:From Field to Net to Internet”,Forum Qualitative Sozial for schung/Forum:Qualitative Social Research,2000(1):p.9.

网站

1.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20090617/113152.shtml

2.http://gb.cri.cn/21344/2007/09/29/1885@1788521.htm

3.http://media.cmmr.com.cn/

4.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0067380.html

5.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9933050.html

6.http://news.163.com/09/0831/18/5I2LT6TP000120GR.html

7.http://news.sina.com.cn/c/2009-12-31/093019375372.shtml

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5/28/content_529183.htm

9.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3730d2350.html

10.http://www.199it.com/archives/201007012033.html

11.http://www.xinhuanet.com/aboutus/xhwjj.htm

12.http://www.drudgereport.com/(德拉吉报道官方网站)

13.http://www.afp.com//afpcom/fr(法新社官方网站)

同类推荐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热门推荐
  • 中老年农民心理保健手册

    中老年农民心理保健手册

    本书从实用心理学的视角,在对农民生活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写成。首先,提炼出了中老年农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众多行为问题,并以条目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力争简洁明了地体现问题;其次,又针对行为问题进行了心理原因分析,从行为表现直接揭示其内部的心理原因。全书分为中年篇和老年篇,中年篇包括12个主题,老年篇包括10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讲。
  • 刀锋战警

    刀锋战警

    天狼特战队精锐的特种兵王搏,在一次反恐作战中觉醒了超能力。从此一个神秘而波澜壮阔的超能者世界在他眼前拉开序幕。脆弱而又富饶的人类世界,堕落超能力者、科学狂魔、异星殖民者蠢蠢欲动杀机四伏;黑暗中生化怪兽、机械兵团、改造战士接踵而至。且看王搏刀锋所向,斩杀一切邪恶,守卫我华夏家园!
  • 物种之王

    物种之王

    一次意外,让他拥有控制生物心智的特殊能力!一个神秘的原因,逼他必须要控制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全人类为敌!!最终他能否成为物种之王?这是一个游走在真实之间的故事,你看与不看,他就在这里。---------------------------新作,在下厚颜无耻的求收藏、推荐!!感谢!祝平安!
  • 我的基因锁好无敌

    我的基因锁好无敌

    未来时空,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腹黑猥琐的人设,呆萌蠢的女主,特殊的撩妹技巧,不一样的冒险历程,全新的战斗模式,还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对决……李释咧嘴开怀大笑,那么淫荡,那么高调,那么肆无忌惮(哇嘎嘎此处省略一百万字)。骚年们,一起去领略属于你我的伪科幻世界吧!PS基因锁就不需要脑洞大开的作者特殊介绍了对吧?
  • 生异

    生异

    一生异事,异事一生
  • 超绝

    超绝

    正当吴六韬逐渐要被眼前这个华丽世界同化的时候,那些破碎众生七情六欲枷锁的力量和存在,终于浮现。人潮中,他蓦然转身,义无反顾去求索彼岸之道。
  •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一部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品李叔同,看透世间繁华,直达精神家园;悟南怀瑾,智享人间百态,收获尘世幸福。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适应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让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咛……
  • 三十七度爱

    三十七度爱

    “没看出来呀,慧子,你居然脚踩三条船,也不怕掉水里淹死!”他嘴角挂着邪邪的笑,说道。“哦,是吗?那又是谁万花从中过,落花沾满身?”毫不客气的回击。她不就是心里藏着个暗恋,生活中有个前夫,就这点事儿,他也承受不了?“算你狠!”两人异口同声道。他狡猾得像狐狸,她固执得像石头。
  • 剩女嫁豪门:婚后别样

    剩女嫁豪门:婚后别样

    ??他和她门不当户不对,般配的只有年龄,他是三十五岁的豪门独子,她是三十二岁的大龄剩女。约会七次后英俊帅气的他,娶了普通又倔强的她来搪塞家里的逼婚,和用来遗忘曾经那段让他至今还无法释怀的爱情。而她本不屑嫁给这个傲慢无礼的他,她嫁他只是为了昭示天下嫁的体面赢回自尊,为了逃离那个没有了温度而冰冷的家。<br/><br/>他们朝夕相对的日子里会发生情感的碰撞吗,他们会爱上彼此吗?他们没有爱情的婚姻会何去何从......<br/>??????
  • 三生只为卿

    三生只为卿

    云梦汐,三生之魂,屠尽苍生,世为魔。性情孤冷,再世为人只为卿。本文女尊,男生子,不喜勿进。